首頁 / 古籍 / 子部 / 醫家類 / 瀕湖脈學在線閱讀
瀕湖脈學
  脈學在中醫學中是極受重視的。自晉代王叔和著《脈經》後,五代高陽生著成《脈訣》,以其通俗易懂、便於記誦而廣為傳播,但因其中謬誤也不少。繼承了正統的脈學,博採歷代各家之長,對經義大加發揮,如他指出,切脈獨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臟之氣,而不是切按五臟六腑經脈之體,闡發透闢。他在《脈經》24脈的基礎上,又增述了3種脈,使中醫脈象增至27種,即浮、沉、遲、數、滑、澀、虛、實、長、短、洪、微、緊、緩、芤、弦、革、牢、濡、弱、散、細、伏、動、促、結、代。他用朗朗上口、易於記誦的七言詩句寫成「體狀詩」,對每一種脈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說浮脈「浮脈唯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命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短短四句把浮脈的脈位、脈象、臨床意義表述得很清晰。他還用「相類詩」、「主病詩」,把同一類的各種脈加以歸納,對其在診斷病證方面的意圖加以闡發。這就是《瀕湖脈學》的全部內容,雖然篇幅不多,但在中醫脈學發展史上卻有重要地位,已經成為學習脈學的必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