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稱《道德真經》《道德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
《陰符經》又稱《黃帝陰符經》與《混元陽符經》相配,論涉養生要旨、氣功、房中等方面。關於成書有人說黃帝,有人說是戰國時的蘇秦,近代學者多認為其成書於南北朝。 作為一部高度精煉的道教經書,《黃帝陰符經》正如其他許多具有理性精神...
列子,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漢...
抱朴子,書名。晉撰。抱朴([bàopǔ])是一個道教術語。源見於《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抱朴子內外篇凡八卷,內篇論神仙吐納符篆勉治之術,純為道家之言;外篇則論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要皆以黃老為宗,世以為道...
《黃帝四經》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初付於帛書老子乙本前,當時稱《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後經專家鑑定,認為此書是失傳已久的《黃帝四經》。《漢書.藝文志》曾經著錄此書,但漢以後就失傳了,學者根據書的內容、文字、篇章數目等研究,認為...
《黃庭經》,又名《老子黃庭經》,道教養生修仙專著;內容包括《黃庭外景玉經》和《黃庭內景玉經》;兩晉年間,新增《中景經》。由天師道魏華存自創門戶而普傳於世。
《神仙傳》是東晉道教學者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國志怪小說集,共十卷。書中收錄了中國古代傳說中的92位仙人的事跡,其中很多人物並不是道士但都均被葛洪「請入」傳中。神仙傳以想象豐富,記敘生動著稱。
《太玄經》,漢撰,也稱《揚子太玄經》,簡稱《太玄》、《玄經》。揚雄撰《太玄》,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四庫全書》為避康熙皇帝玄燁之名...
《雲笈七籤》是擇要輯錄《大宋天宮寶藏》內容的一部大型道教類書。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當時任著作佐郎的編成《大宋天宮寶藏》後,又擇其他認為的精要萬餘條,於天聖三年至七年(1025~1029)間輯成本書進獻仁宗皇帝。
內丹之學,傳自遠古黃老列莊哲學思想,自漢魏伯陽揭其端,唐鍾離權、呂洞賓等發揚於後。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為大觀。宋承鍾、呂之學,祖述黃老,仿效《周易參同契》,著為《悟真篇》,內丹之學遂大顯於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之:「是專...
《通玄真經》即《文子》。文子學派思想尚陽。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書為《通玄真經》,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稱,計然就是文子。文子是春秋時人,屬道家系統,著有《文子》一書。唐...
《老子想爾注》是老子《道德經》的注釋本,張道陵著,道教早期教派正一盟威道的一部哲學兼丹經的經典著作,為天師家學。
《文始真經》乃文始真人所著經書,以獨特的視角將「道」的廣闊無邊的玄意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所謂「文始」,可以理解為文明之始。因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誨,從而開發智慧,修證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此經分為九篇,闡述宇宙和自...
即《庚桑子》,或稱《洞靈真經》《亢桑子》。唐玄宗於天寶元年(742)詔封庚桑子為洞靈真人,尊《庚桑子》一書為《洞靈真經》,書中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義則難窺其義。道教奉為「四子」真經之一。
《尹文子》,舊列名家,今本僅一卷,分《大道》上下兩篇,語錄與故事混雜,各段自成起訖。上篇論述形名理論,下篇論述治國之道,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論的實際運用。文章善於運用寓言說理,雖然不如「白馬非馬」有名,但是卻很有趣味,其中講一個人,...
道教經典,全稱《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有3卷。道士齋醮祈禳及道門功課的必誦經文。經文由《清微天宮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圓滿大神咒品》《誦持功德品》《天真護持品》及《報應神驗品》組成。主要敘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講玉帝來歷的神話。有多種...
《劉子》一書是北齊劉子所撰寫,劉子是北齊時期道家,思想家。作者針對當時社會時弊,提出了自己治國安民的政治主張及為國建功立業,施展個人才能的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