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
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与混元阳符经相配,论涉养生要旨、气功、房中等方面。关于成书有人说黄帝,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作为一部高度精炼的道教经书,黄帝阴符经正如其他许多具有理性精神之道教学者所撰之作品一样...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
抱朴子,书名。晋撰。抱朴([bàopǔ])是一个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子内外篇凡八卷,内篇论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纯为道家之言;外篇则论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要皆以黄老为宗,世以为道书之一。
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
黄庭经,又名老子黄庭经,道教养生修仙专著;内容包括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内景玉经;两晋年间,新增中景经。由天师道魏华存自创门户而普传于世。
神仙传是东晋道教学者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志怪小说集,共十卷。书中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其中很多人物并不是道士但都均被葛洪请入传中。神仙传以想象丰富,记叙生动著称。
太玄经,汉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扬雄撰太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
云笈七签是择要辑录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任著作佐郎的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后,又择其他认为的精要万余条,于天圣三年至七年(1025~1029)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
内丹之学,传自远古黄老列庄哲学思想,自汉魏伯阳揭其端,唐钟离权、吕洞宾等发扬于后。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为大观。宋承钟、吕之学,祖述黄老,仿效周易参同契,著为悟真篇,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
通玄真经即文子。文子学派思想尚阳。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称,计然就是文子。文子是春秋时人,属道家系统,著有文子一书。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经,为道教四部...
老子想尔注是老子道德经的注释本,张道陵著,道教早期教派正一盟威道的一部哲学兼丹经的经典著作,为天师家学。
文始真经乃文始真人所著经书,以独特的视角将道的广阔无边的玄意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所谓文始,可以理解为文明之始。因为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诲,从而开发智慧,修证大道,得到成就,正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此经分为九篇,阐述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以...
即庚桑子,或称洞灵真经亢桑子。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庚桑子为洞灵真人,尊庚桑子一书为洞灵真经,书中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义则难窥其义。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尹文子,旧列名家,今本仅一卷,分大道上下两篇,语录与故事混杂,各段自成起讫。上篇论述形名理论,下篇论述治国之道,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论的实际运用。文章善于运用寓言说理,虽然不如白马非马有名,但是却很有趣味,其中讲一个人,给儿子取名盗...
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有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讲玉帝来历的神话。有多种注本,收入正统道藏和道藏...
刘子一书是北齐刘子所撰写,刘子是北齐时期道家,思想家。作者针对当时社会时弊,提出了自己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及为国建功立业,施展个人才能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