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梵文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六祖坛经,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
地藏经,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唐般剌密谛译,10卷。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
妙法莲华经(Saddharmapundarika-sutra),简称法华经,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长期流行。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种梵文版本,分为尼泊尔体系、克什米尔体系(基尔基特)和新疆体系。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宣讲...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梵文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MahāvaipulyaBuddhāvataṃsakaSūtra),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
圆觉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全经一般分作序、正、流通三...
佛教经典。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此经前后有十二译,存五译、失七译,会集、节略本四本。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各译为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于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最早,更接近本经的原始义,因此流传广、影响大。我...
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个刻本。宝祐本于清光绪初年始由海外传归,卷首有普济题词,王庸序。卷末有宝祐元年武康沈净明跋。至正本比较流...
中说反映王通的思想,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
知言是中国宋代的哲学著作,初稿系论学语录和随笔札记,后经多次校订而成书。知言原本至明代已不见传世,明弘治年间新安陈敏政于吴中得旧本,整理编次别为6卷,世间始有刻本,然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传本知言字句舛谬,次序颠倒,多失其真。今...
僧伽吒中文读作sēngqié(二声,同茄音。)zhà。中文有三种译本。赵城金藏收藏的宋朝金惣持等奉诏译佛说大乘僧伽吒法义经,宋朝施护奉诏译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僧伽吒经。本经最特殊的一点是,经文没有明确定义僧伽吒...
唐代智升编于开元十八年(730(庚午年))。又作开元录、开元目录、智升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全书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称‘总括群经录’(卷一至卷十),相当于代录,系以时代别、译者别,依序列举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至唐代开元十八年...
宋释惠洪撰。惠洪有冷斋夜话,已着录。禅宗自六祖以後,分而为二。一曰青原,其下为曹洞、云门、法眼;一曰南岳,其下为临济、沩仰。是为五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