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離騷》、《周書》、《晉乘》以成者」。現代...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此書分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種版本系統。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據脂本匯校,後四十回據程本匯校,署名「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題...
《西遊記》為明代小說家(,另說是李春芳)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異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開創了我國古代神話小說的...
是元末明初(現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羅貫中兩人中的一人,或兩人皆有)編著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後為宋朝征戰,最終消亡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
《警世通言》是明末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完成於天啟四年(1624),收錄宋、元、明時期話本、擬話本40篇。一般認為,這些作品都經過編撰者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題材或來自現實生活,或取自前人筆記小說。總體而言,《警世通言》的題材主要涉...
《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清代作。五十六回。成書於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1803年(嘉慶八年)。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
《醒世恆言》,白話短篇筆記集。明末纂輯。始刊於1627年(明天啟七年)。其題材或來自民間事實,或來自史傳和唐、宋故事。除少數宋元舊作外,絕大多數是明人作品,部分是馮氏擬作。形象鮮明,結構充實完整,描寫細膩,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簡稱《西廂記》,又稱《王西廂》、《北西廂》)是元代創作雜劇,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年)。全劇敘寫了書生張生(張君瑞)與相國小姐崔鶯鶯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孫飛虎、崔母、鄭恆等人的重重阻撓,終成眷...
《太平廣記》是古代文言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及道經﹑釋藏等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
《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間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在時間上,《閱微草堂筆記》主要搜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後的流傳...
《封神演義》是明代(有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主要以姜子牙輔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的歷史為背景,描寫了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勇、破陣斬將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間傳說和神話。有姜子牙、哪吒、楊戩等...
《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遊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史。後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
《博物志》,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志怪小說集。西晉(232~300)編撰,分類記載異境奇物﹑古代瑣聞雜事及神仙方術等。內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羅很雜﹐有山川地理的知識﹐有歷史人物的傳說﹐有奇異的草木魚蟲﹑飛禽走獸的描述﹐也有怪誕不經的神仙方...
《喻世明言》是明末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最初版本名為《古今小說》,全稱《全像古今小說》。後重印改名為《喻世明言》,以與「三言」其他作品書名相配。全書40卷,每卷1篇,共計40篇。它和《通言》、《恆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
《東周列國志》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明末小說家。這部小說由古白話寫成,主要描寫了從西周宣王時期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五百多年的歷史。早在元代就有一些有關「列國」故事的白話本,明代嘉靖、隆慶時期,余邵魚撰輯了一部《列國志...
《剪燈新話》,明代文言短篇小說,中國十大禁書之一,作者是。最早在洪武十一年編訂成帙,以抄本流行。 元末明初的社會大動盪,摧殘、扭曲着社會中、下層男女的情慾生活。此書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禁毀小說,除摹書普羅男女的畸變離奇隱秘外...
《搜神後記》又名《續搜神記》,是《搜神記》的續書。題為東晉陶潛(365-427)撰。所記有元嘉十四年(437年)、十六年(439年)事,其偽不可待辯。皆陶潛死後事,故疑此書為偽托,或以為經後人增益。《搜神後記》與《搜神記》的體例大致相似,但...
《初刻拍案驚奇》是明朝末年編著的擬話本小說集。正式成書於1627年(明天啟七年),尚友堂書坊於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驚奇》是模仿話本小說而創造的小說集,其題材大多取自前人。書的內容比較繁雜,思想傾向前後不盡相同,主要有描寫商人...
《綠野仙蹤》是一本世情小說更多於志怪小說。冷於冰在其成仙的道路上,收徒並且幫助其親人弟子誅殺為禍世間的妖怪。人情關係很多時候影響了原本屬於志怪小說的天馬行空的特點。從文筆和批註來看,本書也很能反映古代小說的特點,也是明清小說的一個...
《老殘遊記》,清末中篇小說,是(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的代表作,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遊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誤國,清官害民,獨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貪官更甚...
《幽明錄》,亦作《幽冥錄》《幽冥記》,是一本神奇怪異的志怪小說集,為南朝宋宗室集門客所撰,30卷,原書已散佚。魯迅《古小說鈎沉》中輯得二百六十五則。書中所記鬼神靈怪之事,變幻無常,合於此意,故取此名。書中有不少故事與《列異傳》《搜神...
《二刻拍案驚奇》為擬話本小說集。明末編著。於1632年(崇楨五年)成書刊行,與作者前著《初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四十卷,每卷一篇,共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願,小姨病起續前緣》,與《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文學家李伯元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最早在陳所發行的《世界繁華報》上連載,共五編60回,是中國近代第一部在報刊上連載並取得社會轟動效應的長篇章回小說。它由30多個相對獨立的官場故事聯綴起來,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下至佐...
《新齊諧》,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集。共二十四卷,清代乾隆末年所著。初名《子不語》,因元說部中有同名作品,後改名《新齊諧》。《新齊諧》中還有不少故事,表現了袁枚反對理學、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這在當時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
《隋唐演義》的整體結構以史為經,以人物事件為緯,以隋煬帝、朱貴兒、唐明皇、楊玉環的「兩世姻緣」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陳開始,到唐明皇從四川還都去世而終,記說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作者是(清)。全書共一百回,六十六萬五千...
《唐代傳奇》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說,內容多傳述奇聞異事,後人稱為唐人傳奇,或稱唐傳奇。唐傳奇在經過發軔期的準備,興盛期之後,終於在晚唐時期開始衰落。唐代傳奇內容除部分記述神靈鬼怪外,大量記載人間的各種世態,人物有上層的,也有下層的,反...
《後西遊記》,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三大續書之一。(另兩者為《續西遊記》、《西遊補》)該書作於明代(書中語及「錦衣衛」),作者不詳,現存版本僅標明「天花才子評點」字樣,但有作者名叫梅子和的說法,未經證實。該書共四十回,影響雖不如...
《酉陽雜俎》唐代創作的筆記小說集。該作品有前卷20卷,續集10卷。這本書的性質,據作者自序,「固役不恥者,抑志怪小說之書也」。所記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動物、植物、酒食、寺廟等等,分類編錄,一部分內容屬志怪傳奇類,另一些記載各地與異域珍...
《東遊記》,又名《上洞八仙傳》、《八仙出處東遊記》,共二卷五十六回。作者為明代吳元泰。內容為八仙的神話傳說,記敘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修煉得道的過程。龍太子摩揭奪走藍采和的玉版,...
《三俠五義》,作者為清朝石玉昆,是古典長篇俠義公案小說的經典之作,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同時,作為中國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三俠五義》的版本眾多、流傳極廣,書中膾炙人口的故事對中國近代評書曲藝、武俠小說乃至文學...
《濟公全傳》,是清代文人郭小亭所作的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主要講述濟公和尚遊走天下,遇到種種不平之事,一路懲惡揚善、扶危濟困的故事。以「飛來峰」、「鬥蟋蟀」、「八魔煉濟顛」等故事較為著名。自《濟公全傳》問世以來,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
《孽海花》,長篇譴責小說之一,清朝金松岑、曾樸著。35回,最早見於《江蘇》雜誌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後由曾樸續寫而成於1928年前後。小說採用隱喻的手法,以蘇州狀元金汮和名妓傅彩雲的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戰爭三十年中國社...
《古今譚概》是由明朝著名小說家寫的筆記小說。內容大多是歷代的典故,如著名的「州官放火」。本書是一部笑話集,也是一部幽默小品集,共分36部。作者馮夢龍從歷代正史及野史筆記中搜集了大量可笑和有趣的故事,揭露社會醜惡現象及各種怪態、病態,...
鬼神傳(又名《陰陽顯報鬼神全傳》、《鬼神傳終須報》、《終須報》)。清代小說。丹柱堂刊本。四卷十八回。
《狄公案》又名《武則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傳》,清末長篇公案小說,作者名已佚,共六卷六十四回。前三十回,寫狄仁傑任昌平縣令時平斷冤獄;後三十四回,寫其任宰相時整肅朝綱的故事。故事情節較為細緻縝密,帶有政治色彩。
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著的一本章回體白話短篇小說集,共十二卷,每卷各有一情節獨立的故事,因為每個故事裡都有一座樓閣,人物命運和情節的展開也與樓有關,故全書命名為《十二樓》。
《雍正劍俠圖》又名《童林傳》,是清末民初評書名家常傑淼創作的長篇短打俠義評書,主要講述了童林別開天地,最終創立無極門的故事。於20世紀初在北京、天津等地表演,收到了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可謂轟動一時。書中有大量真實的武術、江湖綠林...
《花月痕》,清魏秀仁所作小說,魏秀仁,字子安,又字子敦。全書十六卷五十二回,原署名為眠鶴主人撰,棲霞居士評。較早版本為清光緒十四年木刻本、光緒十八年上海圖書集成局的鉛字排印本等。此書流行於清末狹邪小說及鴛鴦蝴蝶派小說浪潮之前,是明...
《穆天子傳》,又名《周王傳》、《穆王傳》、《周穆王傳》、《周穆王遊行記》,是西周的歷史典籍之一。西晉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縣發現一座戰國時期魏國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簡,均為重要文化典籍,通稱「竹書紀年」,其中有《穆天子傳》﹑《周穆...
《三刻拍案驚奇》原名《崢霄館評定通俗演義型世言》,錢塘陸人龍編撰,陸雲龍評點,崇禎五年崢霄館書坊刊行,八卷四十回,為擬話本小說。《型世言》一書,流傳稀少,大概問世十年後,已難見該書。崇禎十六年前後,江南書賈將其改纂,照原書版...
《北遊記》,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玄帝出身志傳》,是明代余象斗創作的中篇神魔小說,共四卷二十四回。主要講述了真武大帝得道後降妖除魔的故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民俗好尚,也流露出民眾對上層社會、世風世俗的諷刺與不滿。
《常言道》又名《富翁醒世傳》,是中國清代落魄道人著古典小說,共四卷十六回。題名「落魄道人編」,作者姓名已不可考。嘉慶甲戌十九年(1814)刊本,首嘉慶甲子九年(1804)西土痴人序,序謂:「言之無罪,不過巷議街談;聞者足戒,無不家喻戶...
《三遂平妖傳》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之一,屬於神魔小說,作者為羅貫中,後有馮夢龍增補版本。羅氏此書,吸取和繼承了宋元以來有關記述王則起義的史料、民間傳說、小說故事以及見於某些筆記小說中的神異故事來加以融合、整理而寫成的。舊刻二十回...
《南遊記》又名《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南遊華光傳》,是明代余象斗創作的中篇神魔小說,共四卷十八回。與余象斗的另一部小說《北遊記》、吳元泰的《東遊記》以及楊致和的《西遊記傳》,合稱《四遊記》。書中主要講述了華光三次投胎轉世,降...
《海上花列傳》是清末小說,作者韓邦慶。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寫清末中國上海十里洋場中的妓院生活,涉及當時的官場、商界及與之相鏈接的社會層面。《海上花列傳》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後世張愛玲曾將其翻譯為國語...
《何典》是一部用吳方言寫的借鬼說事的清代諷刺小說。成於清嘉慶年間,翻刻於光緒四年(1879年),而真正流傳開來則在1926年。《何典》編著者「過路人」原名張南莊,清代上海人;評者「纏夾二先生」原名陳得仁,清代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一九二...
《夷堅志》是文言志怪集,作者是南宋的。書名出自《列子.湯問》:《山海經》為"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經》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堅聽說後記載下來了。可見洪邁是以夷堅自謂,將其書比作《山海...
楊家將是一部英雄傳奇系列故事,以演義、話本、戲劇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它對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義,講述了楊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報國的動人事跡。《薛家將》、《楊家將》、《呼家將》等構成了我國通俗小說史上著名的「三大家...
《西漢演義》與《東漢演義》原名《劍嘯閣批評東西漢通俗演義》為明代鐘山居士甄偉所著小說。小說主要敘述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項羽、劉邦反秦暴政及滅秦後楚漢相爭的故事。描繪了項羽、劉邦、張良、韓信等一大批歷史人物的形象。
敘述三緘修道、降妖、收徒,七竅貪名、求官、受難的故事。據《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該詞目的作者說,小說敘繡雲洞紫霞真人奉道君師命,為闡明大道於天下,令弟子虛無子托生塵世,且造繡雲閣以待成道者他日居住。虛無子投生李氏為子,名三緘。小說...
《南北史演義》是蔡東藩著作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系列書之一。該書敘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間由分裂到對峙統一的史實,觀點平實,內容豐富,論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該書取材謹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
清代長篇章回體英雄傳奇小說,共68回,簡稱《說唐》。後與《說唐演義後傳》、《說唐三傳》合刻,改名《說唐全傳》。著者如蓮居士。《說唐》六十八回本一般認為產生於清雍正年間,版本眾多,有崇德書院本、觀文書屋本、聖德堂本、善成堂本、會文...
《女仙外史》,又名《石頭魂》,日譯本題名《通俗大明女仙傳》。鈞璜軒刻本,一百回。內容:以明初「靖難之役」為背景,敘述山東唐賽兒起義的故事。唐賽兒一事正史有記載,但本書情節率多虛妄。
韓湘子全傳是敘述韓湘子成仙並度化韓愈飛升的故事。此書影印的是明天啟三年(1623)金陵九如堂刻本,共八卷三十回,原本第十八回缺一面,據人文聚本輯補於後。武林文人聚刊本乃另一刊本。後世翻刻本較多,或題《韓湘子十二度韓昌黎全傳》,或題《韓湘...
《蕩寇志》是中國清代長篇小說名,作者俞萬春(1794—1849),此書草創於道光六年(1826),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本書中,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的思想與金聖歎一致,所以他緊接金聖歎「腰斬...
《兒女英雄傳》原名《金玉緣》,後經人彌補缺失,改名為《兒女英雄傳》。小說長達40回,講述的是安學海父子仕途生活,述說了整個社會特別是官場的腐敗和黑暗。
《前漢通俗演義》共選取了一百個著名的歷史故事。作者秉持「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注重真實的同時,以演義體小說的筆法使得歷史具有強烈的故事性,真實地再現了秦、西漢兩朝波瀾壯闊的歷史,描摹了一段段英雄與時勢...
地理雜記,全書共三卷,唐劉恂撰。此書與《北戶錄》同系記述嶺南異物異事,也是了解唐代嶺南道物產、民情的有用文獻。其中記載最多的是嶺南人的食物,尤其是各種魚蝦、海蟹、蚌蛤的形狀、滋味和烹製方法,嶺南人喜食的各類水果、禽蟲也有記述。是研...
本書是由託名為玉山主人或玉花堂主人的清代文人校訂而成的章回中篇小說。是根據清代雍乾時期編撰的傳奇《雷峰塔》與民間傳說《白蛇傳》而改編的清代四部神魔小說之一。參照馮夢龍編著的《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愛情的悲劇結尾轉化為大團圓的...
《龍城錄》又名《河東先生龍城錄》,中國唐代傳奇小說。《古今說部叢書》本。共二卷,四十三則。舊題撰,但歷來學者對此存疑。主要記述隋唐時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軼聞奇事。部份內容影響後世小說創作。
《說岳全傳》是清代錢彩編次、金豐增訂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最早刊本為金氏餘慶堂刻本,共20卷80回。前61回是岳飛的「英雄譜」和「創業史」;後19回,主要講述岳飛死後,岳雷掃北的故事。歌頌了岳飛等將士英勇作戰、精忠報國的忠勇行為,鞭笞了秦檜...
民國蔡東藩在「演義救國」思想指導下創作的系列長篇歷史小說之一,寫劉秀光武中興至三國混戰一段歷史。這是一部以正史為經,軼聞為緯,體例特殊,自批自注的演義巨作。全書文筆親切自然,通俗易懂。
《李公案》是清代惜紅居士創作的中篇小說,共三十四回。主要講述了李公斷案故事,情節新穎,加深了對案件偵察過程的敘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說或嚴刑逼訊、或託夢示兆等熟套,有較強的邏輯推理色彩。李公,雙諱持鈞,表字鏡軒,遼東人氏。生得方面大...
《老殘遊記續集》描寫了丁已年冬月信在北京前門外蝶圓,有東閣子、西圓公來訪,談及近日朝廷整頓新政,滿街都是巡兵。
《大唐新語》又名《唐新語》、《大唐世說新語》、《唐世說新語》、《世說》、《大唐新話》等,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撰者唐代,生卒年、籍貫、字號均不詳。此書有元和丁亥(807)自序,署銜「登仕郎前守江州潯陽縣主簿」。《新唐書‧藝文志》說他是「元和...
《劉公案》,清代晚期以清人劉墉為原型演義而成的一部民俗說話作品,共106回。原作者不詳,大約是評書藝人。屬鼓詞一類,說說唱唱,散韻結合,很有興味。本書以清代名臣劉墉(劉羅鍋)為主人公,共收錄公案小說《劉墉傳奇》、《羅鍋逸事》、《滿漢斗...
唐代筆記小說集。此書記載朝野佚聞,尤多武后朝事。唐撰。六卷。記隋唐兩代朝野遺聞,對武則天時期的朝政頗多譏評,有的為《資治通鑑》所取材。
書中不少故事發生在唐文宗大和(827-835)年間,故知此書當寫成於大和之後。此書內容雖然以譎異怪誕為特點,但與那些單純宣揚物妖神怪的志怪小說不同,而常常是通過神異故事曲折地反映現實生活,體現了唐代有意為小說的特徵。書中既大膽諷刺了皇帝...
《南史演義》敘宋、齊、梁、陳四朝的興亡,着力描述幾個王朝的創業君主:宋武帝劉裕、齊高祖蕭道成、梁武帝蕭衍、陳武帝陳霸先,其中劉裕宋朝的事跡最多。小說暴露統治者的淫凶暴虐,頌揚忠義之臣、智勇之士、節烈之婦,揭示興亡得失。在塑造人物上...
《小五義》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續書之一,全稱《忠烈小五義傳》又稱《續忠烈俠義傳》。作者佚名,「小五義」指的五鼠後人,竄天鼠盧方之子粉面子都盧珍、掣地鼠韓彰義子霹靂鬼韓天錦、鑽山鼠徐慶之子山西雁徐良、錦毛鼠白玉堂的侄兒玉面專...
《白牡丹》是清代洪琮所撰的一部小說。
《幻中游》,孤本小說,(清.步月齋主人乾隆三十二年刻本)書寫明代史實,反映魏忠賢專權,剛直不阿的石峨一家的悲歡,其中忠臣孝子、烈女節婦、良師信友、義僕賢妓、無不悉備、俾看官可以啟其善念,遏其邪心,較之偷香竊玉之態,閨閣床笫之言,大...
《獨異志》,唐李亢撰。原本10卷已散佚,傳世明抄本與《稗海》本均為3卷。此書《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皆署作者為李亢,《崇文總目》作李元,《四庫全書》作李冘,疑皆形近而訛。
《小八義》是由半閒居士所寫的長篇鼓詞。《小八義》,又名《英雄小八義》、《梁山後代》,是部在民間流傳較久的長篇鼓詞,講述的是水滸梁山英雄後代的傳奇故事。田連元評書《小八義》敘宋徽宗時,落難公子周順與表兄徐文彪、江湖好漢尉遲霄、...
《薛剛反唐》是如蓮居士所著。主要講的是:唐時薛仁貴之子薛丁山為奸臣張台(張士貴之子)所害,全家抄斬。薛丁山的長子薛勇、次子薛猛囿於封建道德,並斬於市。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剛,為人性格堅強,不肯屈服,三祭鐵丘墳,保駕廬陵王李顯,終於起兵...
《宣室志》,唐代中國傳奇小說集,共十卷。在《崇文書目》、《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中均有著錄,共11卷。明代抄本、《稗海》本均為10卷,附補遺1卷,110多條。蓋南宋時從《太平廣記》中輯出,《叢書集成》本即用此本排印。
小說《春秋配》敘述了主角李春發、姜秋蓮與張秋聯三人曲折離奇、最終結為夫妻的故事。戲曲《春秋配》據此改編。《春秋配》是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豫劇皇后陳素真先生的代表作,為秦腔傳統劇目。
《唐摭言》是唐末五代王定保所編撰的古代文言軼事小說集,出版時間不詳。全書共15卷,分一百零三門。每卷分若干標題,每個標題下或作綜合論述,或分記若干有關故實,大致前三卷匯錄科舉制度掌故,其餘十二卷按類記敘科舉士人言行。記敘詳細、生動,...
《林公案》是清末民初的一部長篇小說,共六十回。故事主要講述了林則徐出任閩清知縣,接連破獲大案,與兵部尚書穆彰阿等一班奸臣鬥爭,後又升為湖廣總督,在虎門銷煙,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故事。着重歌頌了林則徐為國為民勇於任事、不畏強暴的愛國主義...
海國春秋(原名《希夷夢》)十二卷四十回。作者汪寄,號蜉蝣,新安人。生平不詳。乾隆五十一年以前已逝世。據此,蓋乾隆時人,書亦著於此時。現存最早的是嘉慶十四年新鐫本堂藏板本,又有光緒四年翠筠山房刊本,上海蘇報館校印本,民國年間大達圖書...
《北史演義》,現存《北史演義》六十四卷,為原刊本,刻於,書前署「吳門甘朝士寫刻」。扉頁曰:「乾隆癸丑年鐫」、「北史演義」。卷首題有「乾隆五十八年歲在癸丑端陽日愚弟許寶善撰」敘,「北史演義。有十六幅圖像並贊。正文半頁九行,每行二十字...
《開闢演義》,(明)週遊編輯的歷史演義小說。《開闢演義》,全稱《開闢衍繹通俗志傳》,從盤古開天闢地、三皇五帝、夏商到周武王弔民伐罪,敘事嚴謹,渲染帝王事跡,筆類《三國志演義》。
吳趼人創作的晚清小說,二十三回,未完。署「我佛山人撰」。我佛山人即吳趼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九月至次年(1907)十月《月月小說》第一至第十號載。僅二十三回,未完。標「歷史小說」,書名下注「稿本」二小字,括號中注「甲部歷史小說第一...
《薛仁貴征東》是我國著名的通俗小說之一,內容大致以薛仁貴的生平為經線,以他征東的事跡為緯線。薛仁貴本來是一介平民,應募投軍,被埋沒在火頭軍中,雖屢立奇功,但是他所有的功勞,卻被奸臣張士貴的女婿何宗憲冒領去了。後來經元帥尉遲恭偵查了...
《殘唐五代史演義》(又名《五代殘唐》《殘唐五代史演義傳》等)是傳為元末明初編輯的長篇歷史小說,成書於元末明初。小說依據史傳,間以虛構,以編年的形式,主要描寫了唐末黃巢起義到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這段動盪時期的興衰歷史,展現了唐末...
《隋唐兩朝志傳》又名《隋唐志傳通俗演義》。章回小說。明原著,林瀚重編。十二卷一百二十二回。是集自隋公楊堅於陳高宗大建十三年辛丑歲(581)受周主禪即帝位起,歷四世禪位於唐高祖,以迄僖宗乾符五年戊戌歲(878)唐將高元裕戮王仙芝止,凡二百九十...
《薛丁山征西》的作者是(清)佚名秦方點校。該書採用章回體形式,講述了唐代薛丁山的故事。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征東有功,被封為平遼王。因與皇叔李道宗結怨,被陷下獄。幸於危急之際,西涼哈迷國犯境,徐茂公立推薦仁貴掛帥征戰,逃過此劫。仁貴...
明末清初儲仁遜抄本小說之一,該書不提撰人。儲仁遜,見《劉公案》條。第六回之前詩云「得失榮枯總在天,強求悉是枉徒然。空懷志氣三千丈,虛度光陰五十年。眼底青春人已老,鏡中白髮自相憐。聊將前代興亡事,野史編成作笑談。」據此可知作者乃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