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 走漫窪小西取水逢賊寇賢臣遇災

話表施公與關小西只因趕路,錯了站頭。主僕商量着步行,走出十五里之外,到了獻縣再雇腳力。賢臣此際也是無可如何,只從權緩步當車,往前行走。小西扛起行李不敢快走,知道賢臣是身帶貴恙,腿有殘疾,只可款款而行。主僕二人,也顧不得風塵僕僕,順着大道,一直行走。走了不到二三里的光景,施公那步履便覺艱難,一拐一溜,一步挪不開兩腳。小西一看,只見賢臣渾身淋汗,滿面通紅,不要說是那殘疾腿,連那好腿都似發脹的樣兒。他歪着嘴一言不發,直是哼個不止。小西偷眼觀瞧,累得他雞胸越顯,羅鍋子越大。雖然如此,卻無一言抱怨。好漢看罷,暗暗點頭,讚嘆賢臣忠心為國。

不言小西暗贊,且說這漫窪之地,並無鋪面,行人也都稀少,好漢心疼賢臣,抬頭遠望,但見前面有個古廟,相隔尚不甚近。賢臣無奈,叫聲:「小西,罷咧!也不必往別處再趕,咱就在這廟內歇息歇息。倘有住持,就勢兒借杯茶吃。」說罷,主僕一齊進廟。其中並無僧道,前邊禪房俱已倒壞,只有中間正殿尚存。賢臣抬頭一看,中間掛着模模糊糊的一塊橫匾,上寫着是「三義廟」。明柱上還有一聯掛對,只見被風雨淋得也不清楚了。賢臣細看,方能辨認,其聯云:

若傅粉,若塗朱,若潑墨,誰言心之不同如其面?為君臣,為兄弟,為朋友,斯誠聖不可知之謂神。施公看罷,知是祀的是「劉關張」,連忙上前叩拜。小西放下行李,也叩了三個頭。又將行李鋪好,讓賢臣坐在上面。施公喘息多會方才神定,忽覺着一陣乾渴,說道:「是怎麼得口涼水喝喝才好。」小西是個義士,惜施公是干國忠良,連忙答應說:「這卻不難,只用老爺略等片刻,我近方尋取些前來,老爺好用。大約此處離獻縣就在六七里路,縱然少遲一刻,到那裡也不很晚。」賢臣只得應允。小西如飛前去找水。這話暫且不表。

且說這漫窪地面,雖說離着獻縣不遠,卻是個荒僻之處。前不靠村,後不靠店,孤零零一座破廟,時常暗隱歹人,窩藏匪類。又兼那年山東大荒,盜寇如毛,搶奪財物。皆因鄭州是天下衝要之區,四方的余寇全來奔聚。那年鄭州地面,著名之寇乃是:壓油墩李四、彎腰兒趙八、杉高尖周五、獨眼龍王七、笑話兒崔三,他們的姓名不必全表,統共一十七個。因為踩盤子的踩着了,有往鄭州販紅花紫草的客商,本錢重大。他們知道大客人,全有保鏢的護送,探聽明白保護客商的,有十來個達官。壓油墩恐怕達官扎手,敵擋不過,又再三哀求一位有名的豪傑出來幫助。那日他們踩准了那伙客人經過,壓油墩李四約會齊了,便去動手。他們邀的幫手,武藝高超,一陣將達官殺退,得了飽贓而歸。這漫窪三義廟內,他們作為分贓之所,知道的都不敢從那裡經過。

今日賢臣,自打發小西去找水去後,自覺遍身走得筋骨疼痛,隨便在鋪的褥套上,靠着神台,閉目養神。不料每日行程,過於勞乏,不知不覺,便將軀倒在行李之上,合眼睡着了。常言說人睡如死。外面眾寇一見,心中大怒,一個個七手八腳,奔了賢臣。這個說:「一定是只孤雁飛乏咧,藏在這裡息腿呢!」那一個說:「莫非是個奸細吧?」又一個說:「不管他是作什麼的,先把他收拾起來,出一出咱們的氣。頭裡只顧與那達官廝殺,不料那大漢保鏢前來,真算有他的黑蛤蟆勁兒,冷不防他給了我一傢伙,險些兒把我弄倒。如今有了這隻孤雁兒,你們讓我先出這口氣罷咧!」這個強盜一邊說着,趕上去按着賢臣的大腿,用力往下一拉,咕咚的一聲,捺在地下。摔得那賢臣叫:「哎喲!」連忙睜開眼觀看,只見滿殿中是人,只不見小西在內。先前睡得兩眼迷濛,此刻添了個二日昏花,忙忙哀告道:「啊呀!列位把我拉醒,所為何事?快快撒手。」再說眾寇聞聽,一聲大喝道:「你別作夢咧!拉醒了你,只是便宜你。實告訴你吧,如今你遇了催命判官咧!」說罷,不容分說,就又動起手來。賢臣一見,說是:「不好!」自覺吃驚。暗道:「我這命怎麼這等多魔多難!本是前來察訪惡人,遇着災星那是自招,無處可怨;今日走着道兒,無緣無故的來到這裡歇腿,會碰見這伙強人,難道這也算我自投羅網?怎麼說這等的湊巧!此站並無牲口,走得遍身酸痛。來到破廟安息,忽生焦渴,命小西去取水,以致離開。小西取水,去了好久為何還不回來?莫非這是前因後果,老天註定我該當此地逢絕?壯士呀!你早來一刻,還可相見,不然,我命休矣!」不知小西立刻來否,且看下回分解。

施公案
施公案
《施公案》,清代民間通俗公案小說。早期版本亦稱《施公案傳》、《施案奇聞》、《百斷奇觀》。其故事始於說書,主要講述了康熙年間清官施仕倫在黃天霸等江湖俠士輔佐下剷除貪官污吏、破案捕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