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拿火頭門斗之妻因姦情究出陳魁

話說賢臣見火心驚。衙內三班書吏,並瞧看之人一齊害怕。賢臣不提出簽拿人,唯恐燒着堂庫。他一跛一點往後緊跑,站立滴水之下觀看。都嚷門斗之家失火,街房鄰舍,鬧鬧哄哄。地方報火,登時來了救火眾軍,都急忙將桶取水。夾着一片哭聲震耳。時九門提督也來督令救火。頃刻房倒屋塌,壓下火頭;又用水潑,煙消火滅。即拿火頭之家,霎時並無蹤影。九門提督命四面捉人。賢臣坐在下首說道:「救火之人,點名註冊,都有賞賜。」

片時,只見帶來一個年少婦人。眾官見其動作,非是良女,陶提督忙問:「你們帶來此婦何故?」大撥什庫見問,上前行禮回話:「此婦正是火頭。」陶公心中不悅,說:「你們都是胡鬧!難道他家投有男人嗎?」撥什庫說:「大人,小的問過,他說他男人在順天府當門斗,家中並無別人。他男人已在火中燒死了,因此將他拿到。」站立一旁。賢臣說道:「本府問你,你既知火內有你男人,緣何不聽見呼着人救?」那婦見問,口尊:「大老爺,火熄之後,不見男人。小婦人思量着,必是火內燒死。」

賢臣聞聽,哼哼了幾聲,扭項望陶公說話。口尊:「陶大人,此婦大人不用帶去。內有隱情,卑職帶回衙門審問,內中必有緣故。」陶公聞言回答說:「使得。」賢臣遂令人搜驗屍首,果然搜出死屍。眾大人說:「貴府將婦人帶去,我們也走。」賢臣相送各位大人去後,回身升堂坐下,把那婦人帶來跪在堂上,賢臣叫聲:「婦人,你男人叫什麼名字?從實講來。」那婦人叩頭說道:「小婦人男人,當順天府門斗,姓孟名叫文科,好酒。今日吃醉,不幸燒死。小婦人因為不知,失了喊叫。」賢臣聞聽大怒說:「本府問你,與你男人還是結髮?還是半路夫妻?從實說來。」那婦人說:「娘家姓張,今年二十三歲,自十八歲嫁與孟姓為妻。小婦人是填房,迄今六載。男人今年四十九歲,他並無親眷。小婦人父母俱在,父親五十九歲,母親陶氏四十歲。父名叫張義,現在換金鋪內當夥計。」賢臣聞聽,想起金鋪事。又問:「金鋪在何處?東家姓什麼?那裡人氏?你父在鋪作何手藝?俸金多少?」張氏見問,認為好話,口答:「大老爺,小婦人父親在金鋪打雜,每月只掙銅錢吊半。金鋪在正陽門二條胡同,坐北朝南,東家姓陳。父親住琉璃廠東門。財東與父交好,他認我親乾姐。小婦人出嫁,花了他幾多銀子。今日到此與小婦人男人吃酒。男人吃醉,不幸被火燒死。」賢臣聞聽,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叫聲:「張氏,不用刁頑。本府有心把你嚴刑重處,尤恐於心含怨,管叫你片刻甘心認罪。」賢臣吩咐:「帶過張氏。」

賢臣座上閃目,往堂下一瞧,立刻得了主意。叫聲:「人來,就帶至堂後,如此這般。」人役答應。賢臣又叫:「人來,你即出衙公幹。」不多時領命差人都辦齊來。先領命的領了多人,立刻把倒牆整磚搬了許多,堆在堂口前面寬闊之處。又見後領命的差人進衙,手牽兩隻羊,後跟兩人,挑定兩擔木柴,同至月台以下,放在一旁。差人上堂,跪倒回話:「小的稟太爺,將應用東西辦到。」賢臣又叫人立刻把瓦匠叫來,用磚砌起四堵圍牆。諸事完畢,發了工價,匠役散去。

賢臣吩咐把羊殺死一隻,連那一隻活羊一併放在牆裡。令人把木柴引火,引着燒羊。登時火着,燒得那隻活羊怪叫。堂上書役並瞧看之人,都不解其意,紛紛議論。且說賢臣看見活羊燒死。吩咐:「衙役,帶領人去,如此這般。」公差答應,翻身下堂,依然把牆拆了,將磚搬去,打掃乾淨。把兩隻羊挪到孟文科死屍一旁,上堂回話。施公又吩咐:「人來,傳仵作驗屍。」青衣答應,高叫:「仵作!」下面答應,走至賢臣身邊跪下。賢臣吩咐:「你去把死者孟文科的屍,兩隻羊的屍,都用木榻撐開嘴,仔細看嘴內或是乾淨,或有泥土。不可粗心。」仵作答應,邁步至死屍、死羊跟前,仔細驗看明白。回說:「小的將死屍、死羊都驗明白,燒死的孟文科口內乾乾淨淨,死羊口內,也是乾乾淨淨。惟有活羊燒死,口內多是灰土。」賢臣聞聽,帶笑望月台兩邊瞧看之人說:「本府審案,不過推情,評理。今日燒羊,有個緣故。常言羊馬比君子,畜類也是胎產。比如無論誰人,身遭大火,四面全是烈焰圍繞,豈有束手等死之理?必然四處奔逃,口內喊叫,無處逃奔,才得燒死。你們想燒得房倒屋塌,灰煙飛起,人要開口喊叫,死後焉能口內無灰?方才本府叫仵作驗看孟文科口內乾淨,火之燒於死後,閉口瞑目,是以口內無灰。殺死的羊,也是如此,惟有活羊,眾目同看,亂逃亂叫,無處可走燒死,因此滿口都有灰土。」賢臣言罷,站起升堂。叫人把張氏帶過,跪在下面。賢臣叫聲:「張氏,你男人死得不明。從實講來,免得受刑。」張氏口尊:「大老爺,丈夫醉後燒死的。」賢臣聞聽冷笑,又將燒羊之證,從頭至尾分解一遍:「燒羊與你夫同樣。快快實話!」張氏跪求松刑。賢臣吩咐:「松刑。」張氏尊聲:「大老爺容稟:此時只求恩典,叫人把婦人父母、金鋪陳魁一併傳來,當面一對就明。」賢臣聞言,說:「人來,你們領他到死屍、死羊跟前,叫他瞧瞧,口中有無灰土,好叫他甘心認罪。」衙役答應上前,帶下張氏去看。賢臣又往下叫:「桂言玉、劉國柱,你二人立刻到那正陽門外二條胡同路北換金鋪,把陳魁領來,再着人到琉璃廠東門將張氏父母鎖拿對詞。本府立等。」三人答應領票下堂。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施公案
施公案
《施公案》,清代民間通俗公案小說。早期版本亦稱《施公案傳》、《施案奇聞》、《百斷奇觀》。其故事始於說書,主要講述了康熙年間清官施仕倫在黃天霸等江湖俠士輔佐下剷除貪官污吏、破案捕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