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 卷第二百七十一 婦人二

賢婦 徐才人盧氏董氏高睿妻崔敬女李畬母盧獻女鄧廉妻肅宗朝公主

潘炎妻劉皇后河池婦人賀氏

才婦 謝道韞楊容華上官昭容張氏杜羔妻張睽妻關圖妹魚玄機牛肅女

慎氏薛媛孫氏

----------------------------------------

賢婦

徐才人

徐氏名惠,堅之女也,生五月能言。唐太宗以為才人,特遷為充容。軍旅未寧,上疏諫修宮室,詞甚典美。上然之。(原缺出處,明抄本作出《大事神異運》)

【譯文】

徐惠是徐堅的女兒,出生後五個月就能說話。唐太宗把她選為宮中的才人,又特意將她遷升為隨軍充容。在戰事尚未平息,軍旅生涯尚未結束時,徐惠便給唐太宗上疏,勸諫不要修建宮室。她寫的奏章文詞極為典雅華美,皇上欣然採納了她的建議。

----------------------------------------

盧氏

狄仁傑之為相也,有盧氏堂姨居於午橋南別墅。姨止有一子,而未嘗來都城親戚家。仁傑每伏臘晦朔,修禮甚謹。常經雪後休假,仁傑因候盧姨安否。適表弟挾弓矢,攜雉兔而來歸,進膳於母,顧揖仁傑,意甚輕簡。仁傑因啟於姨曰:"某今為相,表弟有何樂從,願悉力從其旨。"姨曰:"相自貴。爾姨止有一子,不欲令其事女主。"仁傑大慚而退。(出《松窗雜錄》)

【譯文】

狄仁傑身為則天女皇的宰相時,有個姓盧的堂姨住在午橋南面的莊園裡。堂姨有個獨生兒子,從來沒來過都城的親戚家。仁傑為皇上辦事勤勤懇懇,十分認真,直到年末才能休息幾天。休假之日,仁傑便到莊園看望盧姨,正趕上表弟腋下挾着弓箭手裡拎着山雉野兔從外面回家。他進屋後就侍候母親用飯,一面向旁邊的狄仁傑隨便地打招呼致意,並不把這位當朝宰相十分放在心上。仁傑便向堂姨說:"我現在是朝廷宰相,表弟喜歡幹什麼,我一定盡力讓他如願以償。"盧姨說:"宰相的權勢自然是極為顯貴的。你姨只有這麼個獨生兒子,我不想叫他去侍候女皇。"狄仁傑聽了,心裡十分羞愧。

----------------------------------------

董氏

則天朝,太僕卿來俊臣之強盛,朝官側目,上林令侯敏偏事之。其妻董氏諫止之曰:"俊臣國賊也,勢不久。一朝事壞,奸黨先遭。君可敬而遠之。"敏稍稍而退。俊臣怒,出為涪州武隆令。敏欲棄官歸,董氏曰:"速去,莫求住。"遂行。至州,投刺參州將,錯題一張紙,州將展看,尾後有字,大怒曰:"修名不了,何以為縣令?"不放上。敏憂悶無已。董氏曰:"但住,莫求去。"停五十日。忠州賊破武隆,殺舊縣令,略家口並盡。敏以不計上獲全。後俊臣誅,逐其黨流嶺南,敏又獲免。(出《朝野僉載》)

【譯文】

武則天當朝時,太僕卿來俊臣權勢顯赫,專橫拔扈,深為朝廷官員所不滿和警惕,而上林令侯敏卻偏偏與他靠近。侯敏的妻子董氏勸誡他道:"來俊臣是個國賊,他的權勢不會長久的。有朝一日他垮了台時,他的奸黨同夥就要首先遭到制裁。您應當對他敬而遠之。"侯敏聽信妻子的話,漸漸與來俊臣疏遠了。來俊臣對此十分惱怒,立即將侯敏逐出朝遠放涪州武隆縣令。侯敏不願赴任,想棄官留在家裡,董氏說:"要速速離京赴任,不要希求留在這裡。"侯敏便帶着家眷啟程,到了涪州府衙,將文書交給參州將。原來文書中另外多寫了一頁,當州將打開文書看時,看見了正式文書之外的文字,便大怒道:"你的名分德性都未修養好,憑什麼資格去做縣令!"便不放他去上任。侯敏非常憂慮和納悶,妻子董氏說:"只管住在這裡,不要企求去上任。"住了五十天,忠州的叛賊攻破了武隆縣城,殺死原來的縣令,連他的家眷也大都被抄斬了。侯敏一家則因未能及時上任而保全了性命。後來,來俊臣被殺,他的同黨也被逐出朝廷流放到嶺南,侯敏則因早已與他疏遠並被排擠出京城,所以又一次免受災禍。

----------------------------------------

高睿妻

趙州刺史高睿妻秦氏。默啜賊破定州部,至趙州,長史已下,開門納賊。睿計無所出,與秦氏仰藥而詐死。舁至啜所,良久,啜以金獅子帶紫袍示之曰:"降,我與爾官,不降即死。"睿視而無言,但顧其婦秦氏。秦氏曰:"受國恩,報在此。今日受賊一品,何足為榮?"俱合眼不語。經兩日,賊知不可屈,乃殺之。(出《朝野僉載》)

【譯文】

趙州刺史高睿的妻子是秦氏。當默啜逆賊攻破定州守兵,兵臨趙州城下時,長史以下的官吏都去打開城門,迎接賊兵入城。高睿無計挽回局勢,便與妻子秦氏仰臥在床上服藥裝死。他倆被抬到默啜的住處,過了好長時間,默啜手持繡着金獅子的授帶紫袍展示給他看,說:"如果投降,我就給你大官做;不投降就殺死你!"高睿看了看沒有說話,只是轉過臉去看着妻子秦氏。秦氏說:"平生蒙受國恩,報答就在此時。今日接受逆賊加封的一品高官,也絕不是什麼榮耀的事。"說完後,夫妻兩人閉上眼睛一言不發。過了兩天,逆賊知道不能使他們屈服,便把他們殺害了。

----------------------------------------

崔敬女

唐冀州長史吉懋(明抄本懋作哲),欲為男頊娶南宮縣丞崔敬女。敬不許。因有故。脅以求親。敬懼而許之。擇日下函。並花車。卒至門首。敬妻鄭氏初不知。抱女大哭曰。我家門戶底不曾有吉郎。女堅臥不起。其小女白其母曰。父有急難。殺身救解。設令為婢。尚不合辭。姓望之門。何足為恥。姊若不可。兒自當之。遂登車而去。頊遷平章事。賢妻達節。談者榮之。頊坐與河內王武懿宗爭競。出為溫州司馬而卒。(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朝,冀州長史吉茂,要娶南宮縣丞崔敬的女兒給兒子吉頊當媳婦,崔敬沒有答應。吉茂用某種過失威脅崔敬,強行求親,崔敬害怕了,只好答應這門親事。吉茂選擇良辰吉日下了婚帖,並派花車前來迎親。花車來到了崔敬的門前,崔敬妻子鄭氏原先不知道這回事,便抱着女兒大聲哭道:"我們家門裡從來沒有這個姓吉的女婿!"要作新娘子的那個女兒則躺在床上堅決不起來。這時,崔敬的小女兒便對母親說:"父親如今着急為難,我們應當捨身解救。如果是讓我們去作奴婢,還不可以拒絕,我們也是名門望族,這並不值得視作恥辱。姐姐如果不同意這門親事,我願意去替她。"說完便登上花車走了。吉頊遷升為平章事,賢惠的妻子通達禮節,人們交口稱讚他們的美滿姻緣,以為是夫貴妻榮。吉頊後來因與河內王武懿宗爭權獲罪被貶,離開朝廷出任溫州司馬,最後死在那裡。

----------------------------------------

李畬母

監察御史李畬母清素貞潔。畬請祿,米送至宅,母遣量之,剩三石。問其故,令史曰:"御史例不概。"又問:"車(車字原缺。據明抄本補。)腳錢幾?"又曰:"御史例不還腳車錢。"母怒,令送所剩米及腳錢以責畬。畬乃追倉官科罪。諸御史皆有慚色。(出《朝野僉載》)

【譯文】

監察御史李畬的母親為人清白正派。一次,李畬發放奉祿,祿米由差役送到家裡,母親令人按照標準過數,結果多出三石,詢問多出來的原因時,差役說:"御史的祿米出庫時一向不將高出斗口的部分刮平。"母親又問應付多少車腳錢,差役又說:"給御史家送祿米一向不收車腳錢。"李母生氣了,命令差役送還多出的祿米與應付的車腳錢,以此表示對李畬的責備。李畬得知後便追問倉庫官員,並且治了他的罪。各位御史見此情景,臉上都現出羞愧的顏色。

----------------------------------------

盧獻女

文昌左丞盧獻第二女,先適鄭氏。其夫早亡,誓不再醮。姿容端秀,顏調甚高。姊夫羽林將軍李思沖,姊亡之後,奏請續親,許之。兄弟並不敢白。思沖擇日備禮,贄幣甚盛,執致就宅。盧氏拒關,抗聲詈曰:"老奴,我非汝匹也。"乃逾垣至所親家,截發。沖奏之,敕不奪其志。後為尼,甚精進。(出《朝野僉載》)

【譯文】

文昌左丞盧獻的二女兒原先許配給一個姓鄭的,丈夫早早去世,她便立誓不再改嫁。她姿色秀麗容貌端正,格調十分高雅。她有個姐夫叫李思沖,是羽林軍將領,姐姐去世之後他便奏請續弦,盧獻的二女兒便許給了他。兄弟們知道此事後,誰也不敢對她說。李思沖選好日子置備了豐厚的聘禮,帶上聘禮登門送去時,盧獻二女兒卻把他拒之於門外,並且高聲罵道:"老奴才,我可不是你的配偶!"於是跳牆出去,到了親戚家,剪去了滿頭秀髮。李思沖將此事奏稟皇上,皇上的敕令不改變她矢志不嫁的決心。後來她出家當了尼姑,潛心修行,十分虔誠。

----------------------------------------

鄧廉妻

滄州弓高鄧廉妻李氏女,嫁未周年而廉卒。李年十八,守志,設靈幾,每日三上食臨哭,布衣蔬食六七年。忽夜夢一男子。容止甚都,欲求李氏為偶,李氏睡中不許之。自後每夜夢見,李氏竟不受。以為精魅,書符咒禁,終莫能絕。李氏嘆曰:"吾誓不移節,而為此所撓,蓋吾容貌未衰故也。"乃援刀截發,麻衣不謵,蓬鬢不理,垢面灰身。其鬼又謝李氏曰:"夫人竹柏之操,不可奪也。"自是不復夢見。郡守旌其門閭,至今尚有節婦里。(出《朝野僉載》)

【譯文】

滄州弓高人鄧廉娶妻李氏,結婚不滿一年鄧廉就去世了。李氏年方十八,矢志守節,為丈夫的亡靈擺設牌位,每天三時供奉飯菜並在靈前哀哭,一連六七年總是身穿布衣素服不吃腥葷。忽於一夜夢見一位男子,容貌舉止甚為端莊篤誠,欲求李氏作自己的配偶,李氏在夢中沒有應許他。從此以後,李氏每天夜晚都能夢見他,但始終未接受他的請求。李氏以為他是個精魂鬼魅,便寫了符咒驅除他,結果未能除掉。李氏感慨地說:"我要矢志不變節,卻為此事屢屢干擾。大概是我的容貌尚未衰老的緣故吧。"於是用刀割掉了秀髮,身上的麻布衣服從不洗滌,鬢角蓬亂也不梳理,臉上身上布滿了塵垢。那個鬼魅便在夢中向李氏稱謝道:"夫人的節操真如松竹一般堅貞,實在不能使你改變呀!"從此再也夢不見他了。滄州太守為了表彰李氏的貞節,在她的門前修建了牌坊,至今仍有貞節牌坊矗立在那裡。

----------------------------------------

肅宗朝公主

肅宗宴於宮中,女優弄假戲,有綠衣秉簡為參軍者。天寶末,蕃將阿布恩伏法,其妻配掖庭,善為優,因隸樂工,是以遂令為參軍之戰。公主諫曰:"禁中妓女不少,何必須得此人?使阿布恩真逆人耶,其妻亦同刑人,不合近至尊之座。若果冤橫,又豈忍使其妻與群優雜處,為笑謔之具哉?妾雖至愚,深以為不可。"上亦憫惻,遂罷戲而免阿布恩之妻。由是賢重公主。(公主即柳晟之母也,出《因話錄》)

【譯文】

唐肅宗在宮中聚會宴樂,由歌女們化妝扮演戲劇,劇中有個身穿綠衣手持簡板的參軍。天寶末年時,有位蕃將阿布恩被判了刑,他的妻子被充侍在掖庭,此人擅長歌舞,便被分配在歌妓隊裡。這次宴樂演戲時,肅宗便讓她來扮演參軍的角色。公主勸告肅宗道:"皇宮裡的歌妓很多,為什麼偏要這個人來扮演。如果阿布恩真是叛逆的話,他妻子也是同樣受刑的人,不宜於靠近皇上身邊。如果他是冤枉的,那又怎能忍心讓他妻子與歌妓們混在一起,充當笑樂的工具呢!我雖然非常愚昧,但深以此事不合情理。"皇上聽了,也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停止演戲,赦免了阿布恩的妻子,並由此敬重公主的賢惠。

----------------------------------------

潘炎妻

潘炎侍郎。德宗時為翰林學士,恩渥極其異。妻劉晏女也。京尹某有故伺候,累日不得見。乃遺閽者三百縑。夫人知之,謂潘曰:"豈為人臣,而京尹願一謁見,遺奴三百縑。"其危可知也。"遽勸潘公避位。子(子原作於,據明抄本改)孟陽初為戶部侍郎,夫人憂惕,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必之至也。"戶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試會爾同列,吾觀之。"因遍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簾視之。既罷會,喜曰:"皆爾儔也,不足憂矣。"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曰:"補闕杜黃裳。"夫人曰:"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出《幽閒鼓吹》)

【譯文】

侍郎潘炎在唐德宗時任翰林學士。受到極為深厚的恩寵。他妻子是劉晏的女兒。一位京尹有事要見潘炎,一連幾天未能見到,便向守門人贈送了三百匹細絹。夫人知道此事後,對潘炎說道:"哪有身為大臣,連京尹想要見面都要送給守門人三百匹細絹的道理!官場的可怕與身居高位的危險由此可知。"她急勸丈夫潘炎辭去官位。兒子孟陽剛被任命為戶部侍郎時,夫人非常擔憂,對他說:"以你的人才而得坐侍郎職位,我真害怕有災禍臨頭啊!"戶部衙門再三催促孟陽上任,夫人便道:"不行,不能馬上就位。你先把你的同學同輩請來聚會一下,由我觀察觀察看看。"兒子便將交往深厚的同僚都找了來,客人來到後,夫人垂下帘子在一旁仔細觀察了一番。聚會結束後,夫人高興地對兒子說:"他們都是和你一類的人,用不着擔憂了。"夫人問及坐在未位的那位身着慘綠衣服的少年是誰,孟陽答道:"那是補闕杜黃裳。"夫人說:"這個人跟別人都不一樣,將來一定是位有名的卿相。"

----------------------------------------

劉皇后

後唐太祖至州上源驛之變,太祖憤恨,欲回軍攻之,劉皇后時隨軍行,謂太祖曰:"公為國討賊,而以杯酒私忿。若攻城,即曲在於我,不如回師,自有朝廷可以論列。"於是班師。天復中,周德威為汴軍所敗,三軍潰散。汴軍乘我,太祖危懼。與德威議出保雲州。劉皇后曰:"妾聞王欲棄城而入外藩。誰為此畫?"曰:"存信輩所言。"劉後曰:"存信本北蕃牧羊兒也,焉顧成敗?王常笑王行瑜棄城(城字原缺,據《北夢瑣言》補)失勢,被人屠割,今復欲效之也?王頃歲避難達靼,幾遭陷害。賴遇朝廷多事,方得復歸。今一旦出城,便有不測之變。焉能遠及北蕃?"遂止。居數日,亡散之士復集,軍城安堵。劉後之力也。(出《北夢瑣言》)

【譯文】

後唐太祖至州上源驛之變,太祖十分惱火,便要讓部隊掉過頭來去攻打對方。劉皇后當時正隨軍行進,便對太祖說:"您是在為國討伐賊寇,若以杯酒之微的個人恩怨而去攻城,過錯就在我們一邊,不如收兵回師,是非功過自有朝廷判定。"太祖於是收兵回師。天復年間,周德威的守軍被汴軍打敗,部隊四散潰逃,汴軍從而進逼城下。太祖臨危恐懼,便與德威商量出城去守雲州,劉皇后說:"我聽說國王要棄城而去邊外藩鎮,這是誰的主意?"太祖道:"這是存信他們的意見。"劉皇后說:"存信本是北蕃的牧羊小兒,哪管我們的成敗。國王常常恥笑當初王行瑜因為棄城而丟掉了根基,結果被人宰割,如今竟要效法起他來。國王曾經年避難於韃靼,幾乎遭到陷害,幸因朝廷多事,才得重新返回來。如今一旦出城,就會發生難以預料的變故,怎麼能去遙遠的北蕃雲州呢?"太祖於是放棄了出城的計劃。過了幾天,逃散的人又漸漸聚集了起來,守軍將城池把守得嚴嚴的。這乃是劉皇后的功勞。

----------------------------------------

河池婦人

梁祖攻圍歧隴之年,引兵至於鳳翔。秦師李茂貞,遣戎校李繼朗統眾救之,至則大捷,生降七千餘人。及旋軍,於河池縣掠獲一少婦,甚有顏色。繼朗悅之,寢處於兵幕之下。西邁十五餘程,每欲逼之,即云:"我姑嚴夫妬,請以死代之。"戎師怒,脅力以威,終莫能屈。師笑而憫之,竟不能犯 。使人送還其家。(出《玉堂閒話》)

【譯文】

當年梁祖攻打歧隴的時候,領兵來到鳳翔。秦軍李茂員派戎校李繼朗率眾救援,秦軍一到即獲大捷,活捉梁兵七千餘人。李繼朗率兵凱旋途中,在河池縣搶到一位少婦,很有姿色。繼郎很喜歡她,把她放軍營之中,往西行進了十五餘里路程。每當逼她就範之時她便說:"我婆婆管束極嚴,丈夫嫉妒心極重,我願以死來代替對我的侮辱。"秦軍官兵非常惱怒,強行脅迫其就範,但一直沒能使她屈服。官兵轉怒為笑,並對她表示同情憐惜,最終未能冒犯 她;派人將她送回了家。

----------------------------------------

賀氏

兗州有民家婦姓賀氏,里人謂之織女。父母以農為業。其丈夫則負擔販賣,往來於郡。賀初為婦,未浹旬,其夫出外。每出,數年方至,至則數日復出。其所獲利,蓄別婦於他所,不以一錢濟家。賀知之,每夫還,欣然奉事,未嘗形於顏色。夫慚愧不自得,更非理毆罵之,婦亦不之酬對。其姑已老且病,凜餒切骨。婦傭織以資之,所得傭值,盡歸其姑,已則寒餒。姑又不慈,日有凌虐。婦益加恭敬,下氣怡聲,以悅其意,終無怨嘆。夫嘗挈所愛至家,賀以女弟呼之,略無慍色。賀為婦二十餘年,其夫無半年在家,而能勤力奉養,始終無怨,可謂賢孝矣。(出《玉堂閒話》)

【譯文】

兗州有一戶平民百姓,婦媳姓賀,鄰里叫她織女。賀氏的父母以務農為生。丈夫是挑擔的商販,常年往來於郡城之間。賀氏初嫁為新婦時,未滿十天丈夫就外出經商。每次外出都是一連幾年才回家,在家裡住不了幾天就又外出了。他用經商掙來的錢在外面養了別的女人,不給家接濟一個錢。賀氏知道這件事後,每當丈夫回家,他依然殷勤侍奉,臉上沒有絲毫不快的顏色。丈夫無可挑剔,心中不免有些慚愧,後來又無緣無故地辱罵賀氏,賀氏亦從不生氣與他對罵。婆婆已經年老而且有病,經受着饑寒的煎迫。媳婦賀氏便給人家織布掙錢接濟家用,掙得的工錢如數交給婆婆,寧可自己挨凍受餓。婆婆又不知心疼兒媳,天天虐待她。賀氏生怕老人生氣,更加畢恭畢敬,整日低聲下氣,和顏悅色,以遂其心意,討她喜歡,自己從無怨言。丈夫時常把情人領到家裡,賀氏便以妹妹相稱,臉上毫無怨恨的表示。賀氏為媳婦二十多年了,丈夫沒有在家裡住上半年,而她仍能勉力奉養老人侍候丈夫,從來沒有怨言,堪稱賢惠孝順的女人啊!

----------------------------------------

才婦

謝道韞

王凝之妻謝道韞。王獻之與客談義不勝,道韞遣婢白曰:"請與小郎解圍。"乃施青綾步障自蔽,與客談,客不能屈。(出《獨異志》)

【譯文】

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一天,王獻之在家裡與一位客人談論文理,始終辯論不過這位客人。道韞打發使女告訴獻之道:"請讓我來為小郎解圍。"於是用青色綾緞當做幛子遮住了自己,隔着幛子與客人辯論起來,這位客人無論如何也不能辯論過她。

----------------------------------------

楊容華

楊盈川侄女曰容華。幼善屬文。嘗為《新妝》詩,好事者多傳之。詩曰:"宿鳥驚眠罷,房櫳乘曉開。鳳釵金作縷,鸞鏡玉為台。妝似臨池出,人疑月下來。自憐終不見,欲去復徘徊。"(出《朝野僉載》)

【譯文】

楊盈川的侄女叫楊容華,自幼善長詩文。容華曾寫過一首表現年青女子新妝情景的詩,喜歡這首詩的人都爭相傳誦。這首詩寫道:"宿鳥驚眠罷,房櫳乘曉開。鳳釵金作縷,鸞鏡玉為台。妝似臨池出,人疑月下來。自憐終不見,欲去復徘徊。"

----------------------------------------

上官昭容

唐上官昭容之方娠,母鄭氏夢神人畀之大秤,以此可秤量天下。生彌月,鄭弄之曰:"爾非秤量天下乎?"(乎字原缺,據明抄本補)孩啞應之曰:"是"。襁中遇家禍,入掖庭。年十四,聰達敏識,才華無比。天后聞而試之,援筆立成,皆如宿構。自通天后,建景龍前,恆掌宸翰。其軍國謀猷,殺生大柄,多其決。至若幽求英雋,。郁興詞藻。國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學之臣。二十年間,野無遺逸,此其力也。而晚年頗外通朋黨,輕弄權勢,朝廷畏之矣。玄宗平難,被誅。(出《景龍文館記》)

【譯文】

唐朝的上官昭容,在母親剛懷了她時,夢見有個神仙投給她一杆極大的秤,用它可以秤量天下。出生滿月之時,母親鄭氏逗弄她道:"你就是秤量天下的人嗎?"小孩咿咿啞啞地答道:"是。"孩提之時家中遇難,上官昭容便隨母鄭氏配入掖庭。十四歲時,聰明穎達敏捷博識,顯示出無比的才華。則天皇后聽說後便要考考她,只見她提筆即書,文章立成,全像早有成竹在胸一般。自從武周通天年間以後,在建立景龍文館之前,她一直掌管則天女皇的詔命文告工作。朝廷的軍國大計,生殺大事,多由她來裁決。至若搜求英俊人才,網羅擅長文辭的詞客強人,她更是竭盡其力。一時間,國內多有好文之士,朝廷少有不學之臣。一連二十餘年,民間出現路無拾遺的昇平景象,這是上官昭容善於輔佐朝政的功勞。然而晚年之時她卻多與宮外朋黨溝通,玩弄權術,成為朝廷的危險人物,唐玄宗平息禍亂時,上官昭容被殺掉了。

----------------------------------------

張氏

燕文貞公張說,其女嫁盧氏。嘗謂舅求官,候父朝下而問焉。父不語,但指搘床龜而示之。女拜而歸室,告其夫曰:"舅得詹事矣。"(出《傳載》)

【譯文】

燕文貞公張說的女兒嫁給了一家姓盧的。她說過要給公公求一個官職,等到父親退朝回家時便向他打聽。父親不說話,只是指着支撐床的龜向她示意,女兒張氏便領悟其意,拜謝父親回到自己屋裡,告訴丈夫說:"公公得到了詹事的官位。"

----------------------------------------

杜羔妻

杜羔妻劉氏善為詩。羔累舉不中第,乃歸。將至家,妻即先寄詩與之曰:"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到來時近夜來。"羔見詩,即時回去,竟登第。(出《玉泉子》)

杜羔的妻子擅長寫詩。杜羔屢次參加科舉考試沒有及第,打算作罷回家。快要回到家時,妻子便先寫好一首詩寄給他,激勵他重返考場。詩中寫道:"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面羞君面,君到來時近夜來。"杜羔看了此詩,立即返回京城,終於考中了。

----------------------------------------

張睽妻

會昌中,邊將張睽防戍十有餘年。其妻侯氏,繡回文作龜形詩,詣闕進上。詩曰:"睽離已是十秋疆,對鏡哪堪重理妝。聞雁幾回修尺素,見霜先為製衣裳。開箱迭練先垂淚,拂杵調砧更斷腸。繡作龜形獻天子,願教征客早還鄉。"敕賜絹三百疋,以彰才美。(出《抒情詩》)

【譯文】

唐武宗會昌年間,邊將張睽戍守邊防長達十幾年未能回家,妻子侯氏繡回文作龜形詩,表達自己思念征夫的心情,繡成之後進宮獻給皇上。詩中寫道:"睽離已是十秋疆,對鏡哪堪重理妝。聞雁幾回修尺素,見霜先為製衣裳。開箱迭練先垂淚,拂杵調砧更斷腸。繡作龜形獻天子,願教征客早還鄉。"皇上為了表彰她的才華,敕令賜絹三百匹。

----------------------------------------

關圖妹

關圖有一妹甚聰惠,書札,罔不動人。圖常語同僚曰:"某家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後寓居江陵。有鹺賈常某者,囊畜千金,三峽人也,亦家於江陵。深結託圖,圖亦以長者待之。數載,常公殂。有一子,狀貌頗有儒雅之風紀,而略曉文墨,圖竟以其妹妻之。則常修也。關氏乃與修讀書,習二十餘年,才學優博,越絕流輩。咸通六年登科,座主司空李公蔚也。初江東羅隱下第東歸,有詩別修云:"六載辛勤九陌中,卻尋歧路五湖東。名慚桂苑一枝綠,繪憶松江滿棹紅。浮世到頭須適性,男兒何必盡成功。惟應鮑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風。"又《廣陵秋夜讀修所賦三篇》,復吟寄修云:"入蜀還吳三首詩,藏於篋笥重於師。劍關夜讀相如聽,瓜步秋吟煬帝悲。物景也知輸健筆,時情誰不許高枝。明年二月東風裡,江島閒人慰所思。"修名望若此,關氏亦有助焉。後修卒,關氏自為文祭之。時人竟相傳寫。(出《南楚新聞》)

【譯文】

關圖有個妹妹天資十分聰明,所寫的文章和書信,無不情辭並茂生動感人。關圖常常跟同事們說:"我家有個進士,可惜不愛梳理。"後來關圖家客居江陵。有個姓常的鹽販子,積蓄了很多錢,是三峽人,也定居在江陵。此人與關圖交情深厚,關圖也把他當長輩對待。幾年之後,這位常某去世了。他有個兒子,相貌風度頗為儒雅,而且略通文墨,關圖就把自己的妹妹給他做了妻子。此人就是後來很有名氣的常修。關圖妹妹嫁過去後,便與常修一起讀書,刻苦修習二十餘年,常修的才學十分淵博,遠遠超過了同輩人。咸通六年科舉及第,主考官是司空李公蔚。江東舉子羅隱落第之後返回故鄉,臨別有詩贈常修道:"六載辛勤九陌中,卻尋歧路五湖東。名慚桂苑一枝緣,繪憶松江滿棹紅。浮世到頭須適性,男兒何必盡成功。惟應鮑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風。"他還有一首《廣陵秋夜讀修所賦三篇》,同樣流露出對常修才華的敬重,寫成之後也寄給了常修,詩中寫道:"入蜀還吳三首詩,藏於篋笥重於師。劍關夜讀相如聽,瓜步秋吟煬帝悲。物景也知輸健筆,時情誰不許高枝。明年二月東風裡,江島閒人慰所思。"常修的名望如此之高,與妻子關氏的幫助和影響大有關係。後來常修去世,關氏親自動筆寫了一篇祭文,此文被當時人競相傳抄。

----------------------------------------

魚玄機

女道士魚玄機字惠蘭,甚有才思。咸通中,適李億補闕。後愛衰下山,隸咸宜觀為道士。詩曰:"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又云:"蕙蘭銷歇歸春圃,楊柳東西絆客舟。"自是縱懷,乃倡婦也。竟以殺侍婢,為京尹溫璋殺之,有集行於世。(出《北夢瑣言》)

【譯文】

女道士魚玄機,字惠蘭,很有文才。唐懿宗咸通年間,她嫁給了補缺李億。後因丈夫不再愛她,便下山到咸宜觀當了道士。她曾寫詩悲嘆自己的身世道:"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蕙蘭銷歇歸春圃,楊柳東西絆客舟"。自此之後,她放浪情懷,是一個娼婦。後來竟然親手殺死侍婢,結果被京尹溫璋殺掉了。魚玄機有詩文集流行於世。

----------------------------------------

牛肅女

牛肅長女曰應貞,適弘農楊唐源。少而聰穎,經耳必誦。年十三,凡誦佛經三百餘卷,儒書子史又數百餘卷,親族驚異之。初應貞未讀《》。方擬授之。而夜初眠中,忽誦《春秋》。起惠公元妃卒,終智伯貪而復,故韓魏反而喪之,凡三十卷,一字無遺,天曉而畢。當誦時,若有(有原作不。據明抄本改。)教之者,或相酬和。其父驚駭,數呼之,都不答。誦已而覺,問何故,亦不知。試令開卷,則亦精熟矣,問不答。著文章百餘首。後遂學窮三教,博涉多能。每夜中眠熟,與文人談論文,皆古之知名者,往來答難,或稱王弼、鄭玄、王衍、陸機,辯論烽起;或與文人論文,皆古之知名者;或論文章、談名理、往往數夜不已。年二十四而卒。今采其文《魍魎問影賦》。著干篇。其序曰:庚辰歲,予嬰沉痛之疾,不起者十旬。毀頓精神,贏悴形體。藥物救療,有加無瘳。感有魍魎責影之義,故假之為賦,庶解疾焉。魍魎問於予影曰:"君英達之人,聰明之子,學包六藝,文兼百氏,賾道家之秘言,探釋部之幽旨;既虔恭於中饋,又希慕於前史;不矯枉以干名,不毀物而成已。伊淑德之如此,即精神之足恃。何故贏厥姿貌,沮其精神,煩冤枕席,憔悴衣巾。子惟形兮是寄,形與子兮相親。何不誨之以崇德,而教之以自倫。異萊妻之樂道,殊鴻婦之安貧。豈痼疾而無生賴,將微賤而欲忘身。今節變歲移,臘終春首。照晴光於郊甸,動暄氣於梅柳。水解凍而繞軒,風扇和而入牖。固可蠲(蠲原作觸。據明抄本改。)憂釋疾,怡神養壽。何默爾無營,自貽伊咎。仆於是勃然而應曰:"子居於無人之域,游乎魑魅之鄉。形既圖於夏鼎,名又著於蒙莊。何所見之不博,何所談之不長。夫影依日而生,像因人而見。豈言談之足曉,何節物之能辨。隨晦明以興滅,逐形骸以遷變。以愚夫畏影,而蒙鄙之性以彰;智者視陰,而遲暮之心可見。伊美惡兮由己,影何辜而遇譴。且予聞至道之精窈兮冥,至道之極昏兮默。達人委性命之修短,君子任時運之通塞。悔吝不能纏,榮耀不能惑。喪之不以為喪,得之不以為得。君子何乃怒予之不賞芳春,責予之不貴華飾。且吾之秉操,奚子智之能測。"言未卒,魍魎惕然而驚,嘆而起曰:"仆生於絕域之外,長於荒遐之境,未曉智者之處身,是以造君而問影。既談玄之至妙,請終身以藏屏。"初應貞夢裂(裂原作制。據明抄本改。)書而食之,每夢食數十卷,則文體一變。如是非一,遂工為賦頌。文名曰遺芳。(出《記聞》)

【譯文】

牛肅的長女叫應貞,嫁給了弘農楊高源。應貞在少年時期就特別聰明,好像有特異功能似的,有的人是"過目不忘",她則能夠"經耳必誦"。十三歲時,就能背誦佛經三百餘卷,正有儒家經書及諸子、史書等一百多卷,親族對此非常驚異。應貞以前未讀過《左傳》,正要教授給她,而她卻在一天夜晚剛剛睡下時,忽然背誦起《春秋》來,從魯惠公元妃孟子卒開始,直背到智伯貪而復,故韓魏反而喪之為止,共計三十卷,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一直背到天亮才停止。當她在背誦的時候,好像有人在一句一句地教她,或者是跟誰在對談。父親非常震驚,幾次喊叫她,一直不回答,直到背完了才醒過來。問她為什麼能夠這樣,她也不知道。打開原書試驗她時,背過的部分她已經十分精熟了,再問她什麼她也不回答。應貞共寫下文章一百餘篇。後來,她所學習的範圍,窮極孺、釋、道三教,文泛涉獵,博識多能。每到夜晚熟睡時,就在睡眠中與文人談論文學理論,交談的對方都是從前的知名人物,她就與這些人互相對答,而且時時出現辯論的高潮,這些人有王弼、鄭玄、王衍、陸機等。有時則與從前的知名人物談論文章的得失。就這樣,有時論文章、有時談理論;一談就是數夜不止。應貞在二十四歲時就去世了,也就是英年早逝。現在收集到她的文章《魍魎問影賦》若干章,此文的序言寫道:"庚辰之年,我患重病在床,長達一百天之久不能下地走動,疾病使我精神萎靡不振,身體疲弱憔悴。利用藥物治療,又使病痛有增無減。

有感於《莊子》曾有'魍魎責影'之義,因成《魍魎問影》之賦,藉此也許能夠解除一些病痛吧。"賦的正文如下:

魍魎問我的影子道:"你乃英達之人,聰明之子,學問包攬六藝,文章兼通百家,深諳道家之秘言,探得釋教之幽旨;既謹守着為婦之道,又希慕於治國安邦的大道理;不矯前人之枉獲取殊名,不毀現成之物顯露自己。如此賢淑忠恕之德,足可為精神之支柱,為何這樣姿貌疲弱、精神沮喪,以至煩冤於枕席之上、憔悴於衣巾之中呢?身為影子,你只能寄身於形何,形何與你相親相依。你為什麼不教形體崇尚德性,自享天倫之樂,而使它不通於萊妻之樂道、鴻婦之安貧呢?難道痼疾纏身就不想生存,身處微賤就想輕生嗎?如今節令變移,冬去春回,陽光普照大地,暖氣吹拂梅柳,冰雪融化為春水在房前潺潺流淌,空氣煽動着和風徐徐送進窗里。所有這些均能消除憂愁減輕病痛,怡悅精神延年益壽。你為什麼沉默不語、無所事事,給形體造成痛苦呢?"

聽了魍魎對影子這一通責問,我便憤然而起,與它爭辯道:"你居住在無人的地方,遊蕩在鬼魅的故鄉;你的形狀圖畫在夏鼎上面、名字記載於《莊子》的篇章。你的見聞怎這麼不夠廣博,言談怎這麼不漂亮!影因有了日光而生,像因有了本人而現;這裡的微妙道理豈是言談能說清的,哪能以節令與氣象的變辨辯得明呢?影子隨着日光的晦與明而或滅或興,跟着形體的變更而變易。愚人怕見影而愚昧不明之劣性得以顯揚,智者看到影則遲暮之心頓生,或讚美或厭惡,全因各人自己而定,影本身有何過錯而受你譴責?況且,我聽說,至道之精神在於深邃奧妙,至道之極致在於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通達之人聽任性命之或長或短,有識之士不在乎時運之順利或阻塞;他們不為苦惱所糾纏,不為榮耀所迷惑,失掉什麼不以為失,得到什麼不以為得。你為什麼竟然對我不賞芳春而惱怒,對我不看重華飾而加以譴責!另外,我的志向和操守,哪是你的智力所能理解的。"我的話還沒說完,魍魎便驚訝地站了起來,嘆道:"我生於沒有人煙的境外,長在荒遠的地方,根本不懂得智者處身的志向和操守,所以前來問影。您既然談到玄理如此深奧微妙,我願意終生藏匿,不再出面騷擾。"當年,應貞在夜晚睡眠時,夢到自己把書撕碎了吞食下去,每次做夢能吞食幾十卷,下次做夢則又換一種文體來吞食,這樣的夢做了不知有多少次,於是她便能寫很漂亮的賦、頌等文章。她的筆名叫遺芳。

----------------------------------------

慎氏

慎氏,北陵虔亭儒家之女也。三史嚴灌夫因遊覽,遂結姻好,同載歸蘄春。經十餘年無嗣息,灌夫乃拾其過而出妻,令歸二浙。慎氏慨然登舟,親戚臨流相送,妻乃為詩以訣灌夫。灌夫覽之淒感,遂為婦道如初。慎氏詩曰:"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雲飛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出《雲谿友議》)

【譯文】

慎氏是北陵虔亭一書香門第的女兒,當三史嚴灌夫來此旅遊時,兩人相識並結為美好夫妻,同年一起回到了蘄春。過了十多年,慎氏沒有生兒育女,灌夫便挑她的過錯將其休了,讓她回到二浙老家。慎氏慨然登上舟船,親屬們來到江邊送別。此時慎氏題詩一首,贈於灌夫以抒尚別之情。灌夫看了此詩深受感動,於是撕毀休書,夫妻和好如初。慎氏的這首詩寫道:"當時心事已相關,雨散雲飛一餉間。便是孤帆從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

薛媛

濠梁人南楚材者旅遊陳潁。歲久,潁守慕其儀範,將欲以子妻之。楚材家有妻,以受知於潁牧,忽不思義,而輒已諾之。遂遣家僕歸取琴書,似無返舊之心。或謂求道青城,訪僧衡岳,不復留心於名宦也。其妻薛媛善書畫,妙屬文,亦微知其意。乃對鏡圖其形。並詩四韻以寄之。楚材得妻真及詩,甚慚,遽有雋不疑之讓,夫婦遂偕老焉。里語曰:"當時婦棄夫,今日夫棄婦。若不逞丹青,空房應獨自。"薛媛《寫真寄夫》詩曰:"欲下丹青筆,先拈寶鏡端。已經顏索寞,漸覺鬢凋殘。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出《雲谿友議》)

【譯文】

濠梁人南楚材在陳潁旅遊。日子久了,潁州太守因為敬慕楚材的儀表風範,便想把女兒許給他做妻子。楚材家裡已經有了妻子,只因受到潁州太守的知遇,便忽然忘記了夫妻的情義,竟然答應了這門親事。於是打發身邊的家僕回家去取琴書,似乎已經無意回老家了。並且讓人捎信告訴妻子,自己要去青城求道,去衡山訪僧,已對仕途功名不感興趣了。妻子薛媛擅長書畫,而且能詩善文。她心裡已經多少知道丈夫的心意,便對着鏡子畫了自己的形像,連同新寫的四首詩一塊寄給了丈夫。楚材收到妻子的畫像與詩之後,心裡很覺慚愧,遽有雋不疑之讓,夫妻於是恩愛如初,白頭偕老。鄉親們為此事傳頌着四句順口溜兒:"當時婦棄夫,今日夫棄婦;若不逞丹青,空房應獨自。"薛媛當時寄給丈夫的一首《寫真寄夫》詩寫的是:"欲下丹青筆,先拈寶鏡端。已經顏索寞,漸覺鬢凋殘。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

----------------------------------------

孫氏

樂昌孫氏,進士孟昌期之內子,善為詩。一旦並焚其集,以為才思非婦人之事。自是專以婦道內治。孫有《代夫贈人白蠟燭》詩曰:"景勝銀釭香比蘭,一條白玉逼人寒。他時紫禁春風夜,醉草天書仔細看。"又有《聞琴》詩曰:"玉指朱弦軋復清,湘妃愁怨最難聽。初疑颯颯涼風動,又似蕭蕭暮雨零。近若流泉來碧嶂,遠如鶴下青冥。夜深彈罷堪惆悵,霧濕叢蘭月滿庭。又《謝人送酒》詩曰:"詩(明鈔本詩作謝)將清酒寄愁人,澄徹甘香氣味真。好是綠窗風月夜,一杯搖盪滿懷春。"(出《北夢瑣言》)

【譯文】

孫氏是樂昌人,進士孟昌期的妻子,擅長寫詩。一天,她把自己的詩集全燒了,以為能文善詩本非女人家的事。從此之後,她便遵守婦人之道,專心治理家務。孫氏有一首代替丈夫贈給別人的《白蠟燭》寫道:"景勝銀釭香比蘭,一條白玉逼人寒。他時紫禁春風夜,醉草天書仔細看。"又有《聞琴》一詩寫道:"玉指朱弦軋復清,湘妃愁怨最難聽。初疑颯颯涼風動,又似蕭蕭暮雨零。近若流泉來碧嶂,遠如玄鶴下青冥。夜深彈罷堪惆悵,霧濕叢蘭月滿庭。"還有一首《謝人送酒》詩道:"詩將清酒寄愁人,澄徹甘香氣味真。好是綠窗風月夜,一杯搖盪滿懷春。"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