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 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

江淮士人李鵠僧智圓南孝廉謝翱僧法長河北村正僧弘濟金友章於凝

----------------------------------------

江淮士人

江淮有士人莊居,其子年二十餘,嘗病厭。其父一日飲茗,甌中忽靤起如甌,高出甌外,瑩淨若琉璃。有人長一寸,立於漚上,高出甌中。細視之,衣服狀貌,乃其子也。食頃爆破,一無所見,茶碗如舊,但有微璺耳。數日,其子遂著神,譯神言,斷人休咎不差。(出《酉陽雜俎》)

【譯文】

江淮有一個士人住在村莊裡。他的兒子二十多歲,曾經患病很重。有一天,他的父親喝茶,茶碗裡忽然鼓起一個氣泡象茶碗,高出茶碗之外,晶瑩勻淨象琉璃。有一個一寸高的小人站在水泡上,高出茶碗來。細看那個人,衣服模樣,竟是他的兒子。一頓飯的工夫,氣泡爆破,什麼都看不到了,茶碗和原來一樣,只有輕微的裂紋。幾天之後,他的兒子有神靈附着在身上,能翻譯神的語言,判斷人的禍福絲毫不差。

----------------------------------------

李鵠

前秀才李鵠,覲於潁川,夜至一驛。才臥,見物如豬者,突上廳階。鵠驚走,透後門,投驛廄,潛身草積中,屏息伺之。怪亦隨至,聲繞草積數匝,瞪目視鵠所潛處,忽變為巨星,騰起,數道燭天。鵠左右取炬,索鵠於草積中,鵠已卒矣。半日方蘇,因說所見。未旬,無疾而卒。(出《酉陽雜俎》)

【譯文】

前秀才李鵠,到潁川去朝拜,夜間走到一家驛站。他剛躺下,看見一個豬一樣的東西,突然走上廳堂的台階。李鵠嚇得跑開,通過後門,來到驛站的馬棚里,藏在草堆里,屏住呼吸窺伺着。那怪物也隨着來到,聲音繞着草堆轉了幾圈,瞪着眼睛看李鵠藏身的地方,忽然變成一顆大星,升騰起來,幾道亮光直上天空。李鵠左右的人取來火把,在草堆里找到了李鵠。李鵠已經嚇死了,半天才醒過來。於是他就述說他見到了什麼。未到十天,李鵠沒有病就死了。

----------------------------------------

僧智圓

鄭餘慶在梁州,有龍興寺僧智圓,善總持敕勤之術,制邪理病,多著效。日有數十人候門,智圓老,稍倦。鄭頗敬之,因求住城東隙地,起草屋而居,有沙彌行者各一人。數年,暇日,智圓向陽科腳甲,有布衣婦人,甚端麗,至階作禮,泣曰:"妾不幸,夫亡子幼,老母危病,知師神咒助力,乞加救護。"智圓曰:"貧道本厭城隍喧湫,兼煩於招謝。弟子母病,可就此為加持也。"婦人復再三泣請,且言母病亟,不可舉扶,智圓亦哀而許之。乃言從此向北二十餘里,至一村,村側近有魯家莊,但訪韋十娘所居也。智圓詰朝。如言行二十餘里,歷訪不得,乃還。明日,婦人復至,僧責曰:"貧道昨日遠赴約,何差謬如此?"婦人言:"只去師所止處二三里耳。師慈悲,必為再往。"僧怒曰:"老僧衰暮,今誓不出。"婦人乃大聲言:"慈悲何在耶?今事須去。"因上階牽僧臂,僧驚迫,亦疑其非人,恍惚以小刀刺之,婦人遂倒,乃沙彌誤中刀,流血死矣。僧遽與行者瘞於飯瓮下。沙彌本村人,家去蘭若十餘里。其日,家人悉在田,有人皂衣褐袱,乞漿于田中,且說其事。沙彌父母,舉家號哭,詣僧,僧猶紿焉。其父及鍬索而獲,即訴於官。鄭公大駭,俾求盜吏細按,意其必冤也。僧具陳狀,復白:"貧道宿債,有死而已。"按者亦以死論。僧求假七日命,持念,為將來資糧,餘慶哀而許之,僧沐浴設壇,急印契縛檋,考其魅,凡三夕,婦人見於壇上,言:"我類不少,所求食處,輒為師破除。沙彌且在,能為誓不持念,必相還也。"智圓懇為設誓,婦人喜曰:"沙彌在城南某村古丘中。"僧言於官吏,如其言尋之,沙彌果在,神已痴矣。發沙彌棺中,乃一苕帚也。僧自是絕其術。(出《酉陽雜俎》)

【譯文】

鄭餘慶在梁州的時候,龍興寺里有一個叫智圓的和尚。他善長持善不失、敕令勤工的法術,制服邪理之病,多有顯著效果。每天都有幾十人等候在門口。智圓老了,漸漸地倦怠了。鄭餘慶很敬重他,就請他到城東的空地上,蓋一所草房居住。有剛出家的小和尚和行者各一人。幾年之後,一個閒暇之日,智圓曬着太陽剪腳趾甲,有一個很端莊的穿布衣的婦人,來到階下行禮,哭着說:"我很不幸,丈夫死了,兒子還小,老母親病得很危險。知道大師您的神咒能助我一臂之力,特來求您救護。"智圓說:"貧道本來厭惡城隍的喧鬧,又厭煩招待答謝。你的母親病了,可到這來,我給她療理一下。"婦人又再三哭着求情,而且說母親病得危急,不能攙扶。智圓也就可憐她而答應了。婦人就說,從此向北二十多里,到一個小村,村附近有個魯家莊,只打聽韋十娘住的地方就行了。智圓在第二天早晨,就象婦人說的那樣,走了二十多里,到處打聽也沒找到,就返回來了。第二天,婦人又來了。智圓責備她說:"我昨天遠道去赴約,為什麼有這樣的差錯?"婦人說,"我住的地方,只離大師去的地方二三里了。大師慈悲,一定要再走一趟。"智圓生氣地說:"老僧我身老力衰,如今堅決不出去了!"婦人就大聲說:"你的慈悲在哪裡?今天你非去不可!"於是上台階去拽智圓的胳膊。老和尚驚慌窘迫,也懷疑她不是人,恍惚間用小刀刺她。婦人於是便倒下了。原來竟是小和尚誤中一刀,流血死了。智圓和尚急忙和行者把小和尚埋到了水缸底下。小和尚是本村人,家離寺院十幾里。那一天,小和尚的家人都在田間勞作,有一個穿黑衣背褐色包袱的人一大早到田間來討水喝,就說了那件事。小和尚的父母和全家哭叫,來見老和尚。老和尚還想騙他們。小和尚的父親用鐵鍬找到了小和尚的屍體,就告到了官府。鄭餘慶非常吃驚,派捉拿盜賊的官吏細察此案,認為他一定冤枉。老和尚詳細地陳述,又說:"這是我欠的一筆老帳,只得一死了!"察訪他的人也說他該死。和尚要求七天後再處死他,用這七天來念咒,是為了將來的資財和口糧。鄭餘慶可憐他而答應了。老和尚灑沐浴設壇,急印符契,捆綁木樁,察訪那個鬼魅。共念了三個晚上,那婦人就出現在壇上,說:"我的同類有不少,求食的地方,動不動就被大師破除了。小和尚還在,如果你能發誓不念咒了,我一定把他還給你。"智圓懇切地發誓,婦人高興地說:"小和尚在城南某村的古墓里。"老和尚對官吏講了。官吏按照他講的去找,小和尚果然在那,神情已經痴呆了。打開小和尚的棺材,裡邊裝的是一把笤帚。老和尚智圓從此絕了他的法術。

----------------------------------------

南孝廉

唐南孝廉,失其名,莫知何許人,能作鱠,彀薄縷細,輕可吹起。操刀響捷,若合節奏。因會客炫伎,先起架以陳之,忽暴風雨。震一聲,鱠悉化為胡蝶飛去。南驚懼,遂折刀,誓不復作。(出《酉陽雜俎》)

【譯文】

唐朝有位姓南的孝廉,不知道他的名字,不知道他是哪裡人氏。他善於作鱠魚。他作的鱠魚紋縷又薄又細,輕得可以吹起來。他拿着刀作鱠魚的時候,有響聲,動作敏捷,好象合乎節奏。於是就會集賓客,炫耀他的技藝。先搭起架子把鱠魚擺上。忽然一陣暴風雨,一聲大震,鱠魚全都變成蝴蝶飛走了。南孝廉又驚又怕,於是折斷了刀,發誓不再作鱠魚。

----------------------------------------

謝翱

陳郡謝翱者,嘗舉進士,好為七字詩。其先寓居長安升道里,所居庭中,多牡丹。一日晚霽,出其居,南行百步,眺終南峰。佇立久之,見騎自西馳來,繡繢仿佛,近乃雙鬟,高髻靚妝,色甚姝麗。至翱所,因駐謂翱:"郎非見侍耶?"翱曰:"步此,徙望山耳。"雙鬟笑,降拜曰:"願郎歸所居。"翱不測,即回望其居,見一青衣三四人,偕立其門外。翱益駭異。入門,青衣俱前拜。既入,見堂中設茵毯,張帷簾,錦繡輝映,異香遍室。翱愕然且懼,不敢問。一人前曰:"郎何懼?固不為損耳?"頃之,有金車至門,見一美人,年十六七,風貌閒麗,代所未識。降車入門,與翱相見,坐於西軒。謂翱曰:"聞此地有名花,故來與君一醉耳。"翱懼稍解。美人即命設饌同食,其器用物,莫不珍豐。出玉杯,命酒遞酌。翱因問曰:"女郎何為者?得不為他怪乎?"美人笑不答,固請之,乃曰:"君但知非人則已,安用問耶?"夜闌,謂翱曰:"某家甚遠,今將歸,不可久留此矣。聞君善為七言詩,願有所贈。"翱悵然,因命筆賦詩曰:"陽台後會杳無期,碧樹煙深玉漏遲。半夜香風滿庭月,花前竟發楚王時。"美人覽之,泣下數行曰:"某亦嘗學為詩,欲答來贈,幸不見誚。"翱喜而請,美人求絳箋,翱視笥中,唯碧箋一幅,因與之。美人題曰:"相思無路莫相思,風裡花開只片時。惆悵金閨卻歸處,曉鶯啼("啼"原作"題",據明抄本改。)斷綠楊枝。"其筆札甚工,翱嗟賞良久。美人遂顧左右,撒帳簾,命燭登車。翱送至門,揮淚而別。未數十步,車與人馬,俱亡見矣。翱異其事,因貯美人詩笥中。明年春,下第東歸,至新豐,夕舍逆旅。因步月長望,感前事,又為詩曰:"一紙華箋麗碧雲,余香猶在墨猶新。空添滿目淒涼事,不見三山縹緲人。斜月照衣今夜夢,落花啼雨去年春。紅閨更有堪愁處,窗上蟲絲鏡上塵。"既而朗吟之。忽聞數百步外,有車音西來甚急。俄見金閨從數騎,視其從者,乃前時雙鬟也。驚問之,雙鬟遽前告,即駐車,使謂翱曰:"通衢中恨不得一見。"翱請其舍逆旅,固不可。又問所適,答曰:"將之弘農。"翱因曰:"某今亦歸洛陽,願偕東可乎?"曰:"吾行甚迫,不可。"即褰車簾謂翱曰:"感君意勤厚,故一面耳。"言竟,嗚咽不自勝。翱亦為之悲泣,因誦以所制之詩,美人曰:"不意君之不忘如是也,幸何厚焉?"又曰:"願更酬此一篇。"翱即以紙筆與之,俄頃而成曰:"惆悵佳期一夢中,五陵春色盡成空。欲知離別偏堪恨,只為音塵兩不通。愁態上眉凝淺綠,淚痕侵臉落輕紅。雙輪暫與王孫駐,明日("日"原作"月"。據明抄本改。)西馳又向東。"翱謝之,良久別去。才百餘步,又無所見。翱雖知為怪,眷然不能忘。及到陝西,遂下道至弘農,留數日,冀一再遇。竟絕影響,乃還洛陽。出二詩,話於友人。不數月,以怨結遂卒。(出《》)

【譯文】

陳郡的謝翱,曾經考過進士,喜歡作七言詩。他以前寓居在長安升道里。他住的院子裡,有許多牡丹花。一天晚上雨後天晴,他從家裡出來,向南走出百步遠,眺望終南山,佇立了很久。他望見一人騎馬從西奔來。那人穿戴華貴,行跡綽約,近看才知是雙鬟女子,高高的髮髻,漂亮的化妝,姿色非常美麗。那人來到謝翱跟前,就停下對他說:"你不是在等我吧?"謝翱說:"我走到這兒,只望望山罷了!"那人就笑,下馬行禮說:"請您回家吧!"謝翱不明白什麼意思就回來了。遠望自己的住處,望見三四個婢女站在門外。謝翱更加驚駭。進了門,幾位婢女一齊上前來拜。進了屋,見堂中鋪着地毯,掛着幔帳,錦繡輝映,異香滿室。謝翱又驚又怕,不敢多問。一人上前說:"您不要怕,保證不會害您。"過了一會兒,有一輛金色車子來到門前。有一位十六七歲,風貌秀麗的絕代美人下車走進來,與謝翱相見,坐到西窗下,對謝翱說:"聽說這地方有名花,所以來和您飲酒賞花。"謝翱的恐懼稍微解除了。美人就命人擺酒與謝翱同飲。那些器物用品,沒有不珍貴豐盛的。美人舉起玉杯,遞過來讓謝翱喝酒,謝翱便問道:"您是幹什麼的?不能是別的仙怪吧?"美人笑而不答。謝翱堅決請求,美人就說:"你只要知道我不是人就行了,何必一個勁問呢!"夜深了,美人對謝翱說:"我家很遠,現在就要回去,不能久留在這兒。聽說您善作七言詩,希望能有贈給我的。"謝翱很失意的樣子,就命筆賦詩說:"陽台後會杳無期,碧樹煙深玉漏遲。半夜香風滿庭月,花前竟發楚王時。"美人讀詩,潸然淚下,說:"我也曾學過作詩,想要作詩答您所贈,希望不要見笑。"謝翱很高興,請她快作。美人要絳色紙箋。謝翱看那書箱裡,只有一幅碧色的,就給了她。美人題詩道:"相思無路莫相思,風裡花開只片時。惆悵金閨卻歸處,曉鶯啼斷綠楊枝。"她的文筆很有功夫。謝翱嘆賞了好久。美人於是看了看左右,撥開帳幔,命人帶上燈燭上車。謝翱送到門口,揮淚而別。沒走上十步,車和人馬全不見了。謝翱感到這事奇怪,就把美人的詩藏在書箱裡。第二年春天,他落第東歸,走到新豐,晚上住在客店裡,於是在月下散步長望,有感於以前的事,又作詩道:"一紙華箋麗碧雲,余香猶在墨猶新。空添滿目淒涼事,不見三山縹緲人。斜月照衣今夜夢,落花啼雨去年春。紅閨更有堪愁處,窗上蟲絲鏡上塵。"然後就朗誦這首詩。忽然聽到幾百步外,有車馬的聲音從西來得很急。不一會兒見一位高貴女郎前後有騎馬的隨從幾人。看那隨從便認出來,原來正是以前那個梳雙鬟的。吃驚地上前一問,那美人急忙上前相告。於是就駐了車。美人讓人對謝翱說:"大道上恨不得相見。"謝翱請她到客店住下,她堅決不肯。他又問她要到哪兒去。她說要到弘農去。謝翱就說:"我現在也回洛陽,願意和您一塊走可以嗎?"美人說:"我走得很急的,不可以。"就挑起車簾對他說:"感謝您對我一片真心,所以見上一面。"說完,放聲悲泣,不能自禁。謝翱也為她悲泣。於是就念了她所作的詩。美人說:"沒想到您這樣忘不了我!我是多麼榮幸啊!"又說:"我想再酬答一首。"謝翱就把紙筆交給她。不一會兒詩就寫成了。說:"惆悵佳期一夢中,五陵春色盡成空。欲知離別偏堪恨,只為音塵兩不通。愁態上眉凝淺綠,淚痕侵臉落輕紅。雙輪暫與王孫駐,明日西馳又向東。"謝翱向她致謝,很久才別去。才走了百餘步,又不見了。謝翱雖然知道她是怪物,卻牽掛她忘不了。等到了陝西,就改道到了弘農,逗留了幾天,希望再見到那美人,竟然不見蹤影。於是就回到洛陽,拿出兩首詩,說給友人。不幾個月,因為悲怨鬱結,就死了。

----------------------------------------

僧法長

河南龍門寺僧法長者,鄭州原武人。寶曆中,嘗自龍門歸原武。家有田數頃,稔則未刈。一夕,因乘馬行田間。馬忽屹不前,雖鞭抶,輒不動,唯瞪目東望,若有所見。時月明,隨其望數百步外,有一物,如古木色,兀然而來。長懼,即回馬走道左數十步,伺之。其物來漸近,乃白氣,高六七尺,腥穢甚,愈於鮑肆。有聲綿綿,如呻吟,西望而去。長策馬隨其後,常遠數十步。行一里余,至里民王氏家,遂突入焉,長駐馬伺之。頃之,忽聞其家呼曰:"車宇下牛將死,可偕來視之!"又頃,聞呼:"後舍驢蹶仆地,不可救!"又頃。聞驚哭。有出者,長佯過訊之,曰:"主人有子十餘歲,忽卒。"語未竟。又聞哭音,或驚叫,聯聯不已。夜分後,聲漸少,迨明而絕。長駭異,即具告其鄰,偕來王氏居偵之。其中悄然無聞,因開戶,而其家十餘人皆死,雞犬無存焉。(出《宣室志》)

【譯文】

河南龍門寺的僧人法長,鄭州原武人。寶曆年間,他從龍門回到原武老家,家裡有幾頃地的莊稼,成熟了還沒有收割。一天晚上,他就騎着馬走到田間。馬忽然停止不前,即使用鞭打它,它也一動不動,只瞪着眼向東望,好象看到什麼東西。當時月光很亮,隨着它望的方向幾百步之外,有一個東西。那東西顏色象古樹,突然而來。法長害怕,就回馬跑到道旁十幾步遠的地方,等候在那裡。那東西漸漸向近處來,一看,原來是一團白氣,六七尺高,又腥又髒,超過魚店。那東西發出綿綿的聲音,好象呻吟,向西望了望就離去了。法長策馬跟在它後面,總保持十幾步的距離。走了一里多,來到鄉民老王家門前,那東西就突然進去了。法長駐馬等在外邊。等了一會兒,忽然聽到這家有人喊:"車棚里的牛要死啦!大家快來看哪!"又過了一會兒,聽有人喊後屋的驢倒在地上,不能救了。又過了一會兒,聽到有人驚哭。有人走出來,法長裝作路過這裡一打聽,那人說,這家主人有個十多歲的兒子,忽然死了。話沒說完,又聽到哭聲,有的驚叫,連連不斷。入夜以後,聲音漸少,等到天明就徹底沒聲了。法長驚異,就詳細告訴了鄰居,一塊到這家來看,院中悄然無聲,破門而入,見這家十多口人都死了,雞犬沒有活着的。

----------------------------------------

河北村正

處士鄭賓於言,嘗客河北,有村正妻新死,未斂。日暮,其兒女忽覺有樂聲漸進,至庭宇,屍已動矣。及入房,如在梁棟間,屍遂起舞。樂聲復出,屍倒。旋出門,隨樂聲而去。其家驚懼,時月黑,亦不敢尋逐。一更,村正方歸,知之,乃折一桑枝如臂,被酒大罵尋之,入墓林,約五六里,復覺樂聲在一柏林上。乃近樹,樹下有火熒熒然,屍方舞矣。村正舉杖擊之,屍倒,樂聲亦止,遂負而還。(出《酉陽雜俎》)

【譯文】

處士鄭賓於說,他曾經客遊河北,有一個村正剛死了妻子,沒有入殮。日暮時分,兒女們忽然覺得有樂聲漸漸接近,來到庭院時,那屍體就動彈了。等到樂聲進了屋,就象縈繞在梁棟之間,屍體便起來跳舞。樂聲又出去了,屍體就倒下了。不一會兒屍體出了門,隨樂聲而去。這一家又驚又怕。當時天黑,也不敢出去尋找追趕。一更時分,村正剛回來,知道了此事,就折了胳膊粗的一根桑樹枝,帶着酒勁大罵着到處尋找。他走進墓林,大約走了五六里,又覺得樂聲在一棵柏樹上。等到走到樹前,樹下有熒熒的火光,屍體正舞呢。村正掄棒就打,屍體倒下去,樂聲也停止了。於是他背着屍體回來。

----------------------------------------

僧弘濟

醫僧行儒說,福州有僧弘濟,齋戒精苦。嘗於沙岸得一顱骨,遂貯衣籃中。歸寺數日,忽眠中有物齧其耳,以手撥之落,聲如數升物,疑其顱骨所為也。及明,果墜在床下,遂破為六片,零置瓦溝中。夜半,有火如雞卵,次第入瓦下,燭之,弘濟責曰:"爾不能求生人天,憑朽骨何也?"於是怪絕。(出《酉陽雜俎》)

【譯文】

行醫和尚行儒說,福州有一個叫弘濟的和尚,認真齋戒,精心刻苦。他曾經在沙岸上拾到一個顱骨,就把它收藏在衣籃中。回到寺里幾天,忽然在睡覺的時候有東西咬他的耳朵。他用手把那東西打落,聲音象幾升東西落地那樣重。他懷疑是那顱骨幹的。等到了天亮一看,顱骨果然掉到床下。於是他把顱骨打碎成六片,散放在瓦溝中。夜半時分,有雞蛋大的火球,依次進入瓦下,用蠟燭照着它,弘濟責怪道:"你不能在人間求生,憑着一塊爛骨頭能怎樣!"於是怪物就絕跡了。

----------------------------------------

金友章

金友章者,河內人,隱於蒲州中條山,凡五載。山有女子,日常挈瓶而汲溪水,容貌殊麗。友章於齋中遙見,心甚悅之。一日,女子復汲,友章躡屣企戶而調之曰:"誰家麗人,頻此汲耶?"女子笑曰:"澗下流泉,本無常主,須則取之,豈有定限?先不相知,一何造次!然兒止居近里,少小孤遺。今且託身於姨舍,艱危受盡,無以自適。"友章曰:"娘子既未適人,友章方謀婚媾,既偶夙心,無宜遐棄。未委如何耳?"女曰:"君子既不以貌陋見鄙,委焉敢拒違?然候夜而赴佳命。"言訖,女子汲水而去,是夕果至。友章迎之入室,夫婦之道,久而益敬。友章每夜讀書,常至宵分,妻常坐伴之,如此半年矣。一夕,友章如常執卷,而妻不坐,但佇立侍坐。友章詰之,以他事告。友章乃令妻就寢,妻曰:"君今夜歸房,慎勿執燭,妾之幸矣。"既而友章秉燭就榻,即於被下,見其妻乃一枯骨耳。友章惋嘆良久,復以被覆之。須臾,乃複本形,因大悸怖,而謂友章曰:"妾非人也,乃山南枯骨之精,居此山北。有恆明王者,鬼之首也。常每月一朝,妾自事金郎,半年都不至彼。向為鬼使所錄,榜妾鐵杖百。妾受此楚毒,不勝其苦,向以化身未得,豈意金郎視之也。事以彰矣,君宜速出,更不留戀。蓋此山中,凡物總有精魅附之,恐損金郎。"言訖,涕泣嗚咽,因爾不見,友章亦淒恨而去。(出《集異記》)

【譯文】

金友章,河內人,隱居在蒲州中條山,共五年。山中有一位女子,容貌非常美麗,常帶着罐子到溪邊打水。金友章在屋裡遠遠望見那女子,心裡很喜歡她。一日,女子又到溪邊打水,金友章輕步開門調情說:"誰家的美人打水這麼勤!"女子笑着:"澗下的流水,本沒有主人,需要就來取,哪有什麼一定之限!你以前也不認識我,多麼冒失!我就住在附近,從小失去父母,現在暫且託身住在姨母家裡,受盡了艱難,自己沒有嫁人。"金友章說:"娘子既然沒有嫁人,我正在謀求婚姻,和你婚配是我的夙願,你不應該遠嫁,不遠嫁可以嗎?"女子說:"您既然不嫌我長得醜,我哪敢拒絕?但是要等到了夜晚我才能來成全好事。"說完,女子汲水離去。這天晚上,她果然來了。金友章把她迎到屋裡。夫妻之道,時間越久越互相尊敬。金友章每夜讀書,常讀到半夜,妻總是伴着他。如此半年了。一天晚上,金友章照常捧卷閱讀,而妻不坐下,只佇立在那裡侍候她。金友章問她怎麼了,她說的是別的事。金友章就讓她睡覺。妻說:"你今晚回房的時候,千萬不要拿蠟燭,這就是我的萬幸啦。"後來金友章拿着蠟燭回屋上床,見他的妻子原來是一具枯骨。金友章惋惜嗟嘆了好長時間。又用被蓋上了。不一會兒,就恢復了本形,於是她特別害怕,對金友章說:"我不是人,是山南的一個枯骨精,住在這山北面。有個叫恆明王的,是鬼的首領,平常每月要朝見一次。我自從嫁給你,半年都沒到他那去了,剛才被鬼捉去打我一百鐵棍。我受這樣的毒打,非常痛苦。剛才沒有變成人形,哪想到讓你看到了!事情已經明白了,你應該馬上出去,更不要留戀。這山裡邊,大凡所有東西,總有精魅附其身,恐怕對你有害。"說完,她哭泣嗚咽,於是就不見了。金友章也淒楚地含恨離開那裡。

----------------------------------------

於凝

岐人於凝者,性嗜酒,常往來邠涇間。故人宰宜祿,因訪飲酒,涉旬乃返。既而宿醒未愈,令童僕先路,以備休憩。時孟夏,麥野韶潤,緩轡而行,遙見道左嘉木美蔭,因就焉。至則系馬藉草,坐未定,忽見馬首南顧,鼻息恐駭,若有睹焉。凝則隨向觀之,百步外,有枯骨如雪,箕踞於荒冢之上,五體百骸,無有不具,眼鼻皆通明,背肋玲瓏,枝節可數,凝即跨馬稍前,枯骨乃開口吹噓,槁葉輕塵,紛然自出。上有烏鳶紛飛,嘲噪甚眾。凝良久稍逼,枯骨乃竦然挺立,骨節絕偉。凝心悸,馬亦驚走,遂馳赴旅舍。而先路童僕出迎,相顧駭曰:"郎君神思,一何慘悴!"凝即說之。適有涇倅十餘。各執長短兵援蕃。覘以東。皆曰:"豈有是哉?"洎逆旅少年輩,集聚極眾。凝即為之導前,仍與眾約曰:"倘或尚在,當共碎之。雖然,恐不得見矣。"俄到其處,而端坐如故。或則叫噪,曾不動搖;或則彎弓發矢,又無中者;或欲環之前進,則亦相顧莫能先焉。久之,枯骸欻然自起,徐徐南去。日勢已晚,眾各恐讋,稍稍遂散。凝亦鞭馬而回。遠望,尚見烏鵲翔集,逐去不散。自後凝屢經其地,及詢左近居人,乃無復見者。(出《集異記》)

【譯文】

岐州人於凝,生性嗜酒,常常往來於邠州涇州之間。他有個老朋友叫宰宜祿,一次去喝酒,過了十來天才回來。不久,他飲酒隔夜未醒,讓童僕提前上路,以預備休息事項。當時正是孟夏,小麥的田野韶光濕潤。他騎馬徐徐而行,遠遠望見道旁有一處很美的樹林,就走過去。到得那裡就拴馬餵上。剛坐下,忽見馬頭向南看,鼻息驚恐駭怕,好象看到了什麼東西。於凝就隨着它看的方向看去,見百步之外,有一具雪白的枯骨蹲踞在荒墳上,各部位骨骼,沒有不具備的。眼和鼻子都通明,背部肋骨小巧,枝節清晰可見。於凝就跨馬慢慢走上前去。枯骨就開口吹氣,枯葉和灰塵紛紛自己飄出來。上邊有烏鴉紛飛,雜然吵鬧。於凝好久才漸漸走近。枯骨就竦然挺立起來,骨節非常高大。於凝心裡驚悸,馬也嚇跑了。於是就跑到客店。提前上路的童僕出來迎接,見了他吃驚地說:"郎君的神情多麼悽慘憔悴!。"於凝就說了路上的事情。碰巧有十幾個涇州的兵卒,各拿着長短兵器援助蕃兵,向東方窺視,都說:"哪有這樣的事呢?"再加上客店裡的年輕人,聚集了很多人。於凝就為他們在前邊引路,還和大夥約定說:"如果還在,應該一起上去打碎它。這樣雖好,恐怕看不見了。"不多時來到那地方,那枯骨照舊端坐在那裡。有人就大叫,它居然不動不搖。有的人就拉弓放箭,又沒有射中的。有的人想要包圍它,卻也互相看着不先走。時間久了,枯骨突然自己站起,慢慢向南而去。天色已晚,眾人恐懼,慢慢就散了。於凝騎馬回來了。遠遠望去,還有烏鴉鳥雀在空中翔集,趕也趕不散。此後於凝多次經過這裡,等到打聽左右的鄰居,竟沒有再見到的。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