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 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

陸喬盧江馮媼竇玉李和子李僖伯

----------------------------------------

陸喬

元和初,有進士陸喬者,好為歌詩,人頗稱之。家於丹陽,所居有台詔,號為勝境。喬家富而好客。一夕,風月晴瑩,有扣門者。出視之,見一丈夫,衣冠甚偉,儀狀秀逸。喬延入,與生談議朗暢,出於意表。喬重之,以為人無及者,因請其名氏,曰:"我沈約也。聞君善詩,故來候耳。"喬驚起曰:"某一賤士,不意君之見臨也,願得少留,以侍談笑。"既而命酒。約曰:"吾平生不飲酒,非阻君也。"又謂喬曰:"吾友范僕射雲,子知之乎?"喬對曰:"某常讀梁史,熟范公之名久矣。"約曰:"吾將邀之。"喬曰:"幸甚。"約乃命侍者邀范僕射。頃之,雲至,喬即拜延坐。雲謂約曰:"休文安得而至是耶?"約曰:"吾慕主人能詩,且好賓客,步月至此。"遂相談謔。久之,約乎左右曰:"往召青箱來。"俄有一兒至,年可十餘歲,風貌明秀。約指謂喬曰:"此吾愛子,少聰敏,好讀書。吾甚憐之,因以青箱名焉。欲使傳吾學也,不幸先吾逝。今令謁君。"即命其子拜喬。又曰:"此子亦好為詩,近從吾與仆謝同過台城。"因命為《感舊》,援筆立成,甚有可觀。即諷之曰:"六代舊江川,興亡幾百年。繁華今寂寞,朝市昔渲闐。夜月琉璃水,春風卵色天。傷時與懷古,垂淚國門前。"喬嘆賞久之,因問約曰:"某常覽昭明所集之選,見其編錄詩句,皆不拘音律,謂之齊梁體。自唐朝沈佺期、宋之問方好為律詩。青箱之詩,乃效今體,何哉?"約曰:"今日為之,而為今體,亦何訝乎?"雲又謂約曰:"昔我與君及玄暉、彥升俱游於竟陵之門,日夕笑語盧博。此時之歡,不可追矣。及蕭公禪代,吾與君俱為佐命之臣,雖位甚崇,恩愈厚,而心常憂惕,無曩日之歡矣。諸葛長民有言,'貧賤常思富貴。富貴又踐危機。'此言不虛哉!"約亦吁嗟久之。又嘆曰:"自梁及今,四百年矣。江山風月,不異當時,但人物潛換耳,能不悲乎?"既而謂雲曰:"吾輩為蔡公郢州記室,常夢一人告我曰:'吾君後當至端揆,然終不及台司。'及吾為僕射令,論者頗以此見許,而終不得。乃知人事無非命也。"時夜已分,雲謂約曰:"可歸矣。"因相與去,謂喬曰:"此地當有兵起,不過二歲。"喬送至門,行未數步。俱亡所見。喬話於親友。後歲余,李錡叛,又一年而喬卒。(出《》)

【譯文】

元和初年,有個進士叫陸喬的,喜歡寫詩歌,人們都很稱讚他。家在丹陽,所住的地方有平台和水池,號稱勝地。喬家富有而且好客。一天晚上,風清月白空淨。有扣門的,出去看,見是一男子漢,衣冠很壯美。儀態俊秀飄逸。喬請他進屋,和他談論響亮暢快,出於意想之外。喬很尊重他,認為一般人沒有趕得上他的。於是問他的姓名。說:"我是沈約,聽說你善於寫詩,所以來問候你。"喬震驚地站起說:"我是一個地位卑微士人,沒想到你親自光臨,請你能少停留一會,以便陪你說笑。"不久讓上酒,約說:"我平生不喝酒,不是拒絕你。"又對喬說:"我的朋友僕射范雲,你知道他嗎?"喬田答:"我經常讀梁史,熟悉范公的名字很久了。"約說:"我要邀請他。"喬說:"好極了。"約就讓侍者邀請范僕射。一會兒,雲到了,喬就拜見請坐。雲對約說:"休文怎麼能來到這裡呢?"約說:"我愛慕主人能寫詩,又好客,踏着月光來到這裡。"於是談笑起來。過了很久,約呼叫左右的人說:"去叫青箱來。"一會兒有一小兒到,年齡能有十多歲,風采容貌精明秀氣。約指着對喬說:"這是我的愛子,從小聰穎,喜歡讀書,我非常喜愛他,於是用青箱給他命名,想讓他接傳我的學問。不幸的是死在我的前邊,現在讓他來見你。"就讓他的兒子拜見喬。又說:"這個孩子也喜歡寫詩,近來跟着我和僕射同到台城,於是讓他作感舊詩,拿筆立刻寫成,甚是可觀。"就背誦道:"六代舊江川,興亡幾百年。繁華今寂寞,朝市昔渲闐。夜月琉璃水,春風卵色天。傷時與懷古,垂淚國門前。"喬讚嘆很久。於是問約說:"我常看昭明所集錄的選篇,看他編錄的詩句,都不拘泥於音律,稱之為齊梁體。從唐朝的沈佺期、宋之問才喜歡作律詩,青箱的詩,是仿效今體,為什麼呢?"約說:"今天寫的,成為今體,還有什麼奇怪的呢?"雲又對約說:"從前我與你及玄暉、彥升一起在竟陵之門遊覽,天晚笑說盧博,這時的歡樂,不能追憶了。到蕭公禪代,我與你一起做佐命之臣,雖然地位很高,恩澤越厚,可是心裡常常是憂慮恐懼,沒有從前的歡樂。諸葛長民有句話:貧賤時常想到富貴,富貴又面臨着危機。這話不假呀。"約也感嘆了好久。又嘆息道:"從梁到現在,四百年了,江山風月,與當時沒有差別,只是人物默默地換了,能不悲傷嗎!"不久又對雲說:"我們給蔡公郢州記室,常夢見一個人告訴我說,我和你以後能當宰相,可是終究沒有達到台司。到我做僕射尚出令,談論的人都很相信這個,可是終究不能得到,才知道人事無非是命。"當時夜已很深,雲對約說:"應該回去了。"於是一起離去,謂喬曰:"這地應有兵禍起,不過二年。"喬送到門口,走了幾步,全都不見了。喬告訴了親友,後來一年多,李錡叛亂,又過了一年喬死去。

----------------------------------------

盧江馮媼

馮媼者,廬江里中嗇夫之婦,窮寡無子,為鄉民賤棄。元和四年,淮楚大歉,媼逐食於舒。途經牧犢墅,瞑值風雨,止於桑下。忽見路隅一室,燈燭熒熒。媼因詣求宿,見一女子,年二十餘,容服美麗,攜三歲兒,倚門悲泣。前又見老叟與媼,據床而坐,神氣慘戚,言語咕囁,有若徵索財物追膛之狀。見馮媼至,叟媼默然捨去。女久乃止泣,入戶備餼食,理床榻,邀媼食息焉。媼問其故,女復泣曰:"此兒父,我之夫也,明日別娶。"媼曰:"向者二老人,何人也?於汝何求而發怒?"女曰:"我舅姑也,今嗣子別娶,征我筐筥刀尺祭祀舊物,以授新人。我不忍與,是有斯責。"媼曰:"汝前夫何在?"女曰:"我淮陰令梁倩女,適董氏七年,有二男一女,男皆隨父,女即此也。今前邑中董江,即其人也。江官為酇丞,家累巨產。"發言不勝嗚咽,媼不之異,又久困寒餓,得美食甘寢,不復言。女泣至曉。媼辭去,行二十里,至桐城縣。縣東有甲第,張簾帷,具羔雁,人物紛然。云:"今日有官家禮事。"媼問其郎,即董江也。媼曰:"董有妻,何更娶也?"邑人曰:"董妻及女亡矣。"媼曰:"昨宵我遇雨,寄宿董妻梁氏舍,何得言亡?"邑人詢其處,即董妻墓也。詢其二老容貌,即董江之先父母也。董江本舒州人,里中之人,皆得詳之,有告董江者。董以妖妄罪之,令部者迫逐媼去。媼言於邑人,邑人皆為感嘆。是夕,董竟就婚焉。元和六年,夏五月,江淮從事李公佐,使至京。回次漢南,與渤海高鋮、天水趙攢、河南宇文鼎會於傳舍,宵話征異,各盡見聞。鋮具道其事,公佐因為之傳。(出《異聞錄》)

【譯文】

馮媼是盧江里中嗇夫的媳婦,貧窮守寡沒有兒子,被鄉民們鄙棄。元和四年,淮楚一帶大歉收,媼討飯到舒,路經牧犢墅,晚上已趕下雨,媼在桑下歇息,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個屋子,燈光微弱閃爍,媼於是前往求助住宿。看見一位女子,年齡二十多歲,容貌服飾美麗,攜帶三歲小孩,靠着門悲傷哭泣。上前又看見一老頭和老太婆,靠床而坐,神情淒楚,竊竊私語,好象被索要財物追逼的樣子。看見馮媼到來,老頭與老太婆默默地離去。女子好久才停止哭泣,進門,準備飯食,整理床鋪,邀請馮媼吃飯休息。媼問她原因,女子又哭泣說:"這女兒的父親,是我的丈夫,明天要另外娶妻。"媼說:"先前那二位老人,是什麼人?向你要什麼而發怒?"女子說:"是我的公公和婆婆,現在他兒子要別娶妻,要我筐筥刀尺和祭祀用的舊物,把它送給新娘,我不忍心給她,這才有那種指責。"媼說:"你的前夫在哪裡?"女子說:"我是淮陽縣令梁的女兒,嫁給董民七年,生有二男一女。男孩都跟他父親,女兒就是這個。現在前邊邑中董江,就是那個人。江的官位是酇丞,家裡積蓄巨額財產。"說話時不斷地哭泣,媼沒有懷疑她,又因長久疲勞寒冷飢餓,得到美食而甜美睡着,不再說話。女子哭到天亮,媼告辭離去,走了二十里,到達桐城縣。縣城東邊有一座豪門宅第,張掛着帘子和帳幕,備辦了羔羊大雁,人物雜亂,說,今天有官家婚禮大事。媼打聽新郎是誰,正是董江。媼說:"董有妻子,為什麼再娶呢?"邑人說:"董妻和女兒都死了。"媼說:"昨天晚上我遇天下雨,寄住在董妻梁氏的屋裡,怎麼說她死了?"邑人詢問那處所,是董妻的墓地。詢問那二位老人的容貌,正是董江的先父母。董江本是舒州人,里中的人,都知悉此事。有人告訴了董江,董以邪說不實之名怪罪她,讓部下趕緊把馮媼趕走。媼告訴城邑里的人,城邑里人都為此感嘆。這天晚上,董竟然完婚。元和六年,夏天五月,江淮從事李公佐,奉命至京城,回來時住在漢南,與渤海高鋮、天水趙攢、河南宇文鼎在旅舍聚會,晚上談話徵求怪異的事,各自盡說見聞,鋮詳細地述說了這件事,公佐於是寫了這篇文章。

----------------------------------------

竇玉

進士王勝、蓋夷,元和中,求薦於同州。時賓館填溢,假郡功曹王翥第,以俟試。既而他室皆有客,唯正堂,以小繩系門。自牖而窺其內,獨床上有褐衾,床北有破籠,此外更無有。問其鄰,曰:"處士竇三郎玉居也。"二客以西廂為窄,思與同居,甚嘉其無姬仆也。及暮,竇處士者,一驢一仆,乘醉而來。夷、勝前謁,且曰:"勝求解於郡,以賓館喧,故寓於此。所得西廊,亦甚窄。君子既無姬仆,又是方外之人,願略同此室,以俟郡試。"玉固辭,接對之色甚傲。夜深將寢,忽聞異香。驚起尋之,則見堂中垂簾帷,喧然語笑。於是夷、勝突入其堂中。屏帷四合,奇香撲人,雕盤珍膳,不可名狀。有一女,年可十八九,妖麗無比,與竇對食,侍婢十餘人,亦皆端妙。銀爐煮茗方熟。坐者起入西廂帷中,侍婢悉入,曰:"是何兒郎?突沖人家。"竇面色如土,端坐不語。夷、勝無以致辭,啜茗而出。既下階,聞閉戶之聲,曰:"風狂兒郎,因何共止?古人所以卜鄰者,豈虛言哉。"竇辭以非己所居,難拒異容。必慮輕侮,豈無他宅,因復歡笑。及時,往覘之,盡復其故。竇獨偃於褐衾中,拭目方起。夷、勝詰之,不對。夷、勝曰:"君晝為布衣,夜會公族,苟非妖幻,何以致麗人?不言其實,即當告郡。"竇曰:"此固秘事,言亦無妨。比者玉薄游太原,晚發冷泉,將宿於孝義縣,陰晦失道,夜投入莊。問其主,其仆曰:'汾州崔司馬莊也。'令人告焉。出曰:'延入'。崔司馬年可五十餘,衣緋,儀貌可愛。問竇之先及伯叔昆弟,詰其中外。自言其族,乃玉親,重其為表丈也。玉自幼亦嘗聞此丈人,但不知其官。慰問殷勤。情禮優重。因令報其妻曰:'竇秀才乃是右衛將軍七兄之子,是吾之重表侄,夫人亦是丈母,可見之。從宦異方,親戚離阻,不因行李,豈得相逢。請即見。'有頃,一青衣曰:'屈三郎入。'其中堂陳設之盛,若王侯之居。盤饌珍華,味窮海陸。既食,丈人曰:'君今此游,將何所求?'曰:'求舉資耳。'曰:'家在何郡?"曰:'海內無家。'丈人曰:'君生涯如此身落然,蓬游無抵,徒勞往復。丈人有侍女,年近長成,今便合奉事。衣食之給,不求於人。可乎?'玉起拜謝,夫人喜曰:'今夕甚佳,又有牢饌。親戚中配屬,何必廣召賓客?吉禮既具,便取今夕。'謝訖復坐,又進食。食畢,憩玉於西廳。具浴,浴訖。授衣中。引相者三人來,皆聰朗之士,一姓王,稱郡法曹;一姓裴,稱戶曹;一姓韋,稱郡都郵,相揖而坐。俄而禮輿香車皆具,華燭前引,自西廳至中門,展親御之禮。因又繞莊一周,自南門入及中堂,堂中帷帳已滿。成禮訖,初三更,其妻告玉曰:'此非人間,乃神道也。所言汾州,陰道汾州,非人間也。相者數子,無非冥官。妾與君宿緣,合為夫婦,故得相遇。人神路殊,不可久住,君宜即去。'玉曰:"人神既殊,安得配屬?以為夫婦,便合相從。何為一夕而別也?'妻曰:'妾身奉君,因無遠近。但君生人,不合久居於此。君速命駕。常令君篋中有絹百疋,用盡復滿。所到,必求靜室獨居。少以存想,隨念即至。十年(明抄本"十年"作"千里"。)之外,可以同行未間,晝別宵會爾。'玉乃入辭。崔曰:'明晦雖殊,人神無二。小女得奉巾櫛,蓋是宿緣。勿謂異類,遂猜薄之。亦不可言於人。公法訊問,言亦無妨。言訖,得絹百疋而別。自是每夜獨宿,思之則來。供帳饌具,悉其攜也。若此者五年矣。"夷、勝開其篋,果有絹百疋,因各贈三十疋,求其秘之。言訖遁去,不知所在焉。(出《玄怪錄》)

【譯文】

進士王勝、蓋夷,元和年間,到同州求職舉薦。當時賓館已住滿,借住郡功曹王翥宅第,等待應試。不久其它的屋子都住滿了客人,只有正屋,用小繩索着門。從窗向里看,唯獨床上有褐被,床北邊有個破籠子,此外再沒有什麼。問他的鄰人,說:"是處士竇三郎竇玉住在這裡。"二位客人認為西廂房狹窄,想和他同住一屋,很高興他沒有姬妾奴僕。到了晚上,竇處士一驢一僕人,乘着醉意而回來,夷勝上前拜見,並且說:"我到郡里求取功名,因為賓館喧鬧,所以住到這裡,安排在西廊屋,太狹窄,你既然沒有姬妾奴僕,又是方外的人,想要與你同住一屋,等待郡試。"竇玉堅決推辭,接待的神情非常傲慢。夜深將要睡覺,忽然聞到特殊的香味,驚起尋找,就見堂中垂掛着帘子帷帳,說笑吵雜。於是夷、勝突然闖入,那堂中,屏帷四合,奇香撲人,雕花的盤子盛着奇珍異膳,不能說明各種形狀。有一個女子,年齡能有十八九,妖妍美麗無比,與竇相對吃飯,侍婢十多人,也都端莊美妙。銀爐煮茶剛熟,坐着的人起來進入西廂帷帳中,侍婢也都進入。說:"是什麼人,突然沖入人家?"竇玉面色如土,端坐不語。夷勝無話可說,喝口茶水便出去了。已經下了台階,聽到關門的聲音,說:"風狂的兒郎,憑什麼住在一起,古人所以要選擇鄰居的原因,難道是假話嗎!我推辭不是自己所住,難以拒絕怪客,一定想到輕視欺負,難道就沒有其它的住宅?"於是又說說笑笑。到天明,去看,都恢復了那原來的樣子,竇玉一人仰臥在褐被中,擦試眼睛才起床。夷、勝問他,竇玉不回答。夷、勝說:"你白天是百姓,夜間會見諸侯的同族。如果不是妖幻之術,憑什麼召來美麗的女人,不說出那實情,就告到郡里。"竇說:"這本來是秘密的事,說也無妨。從前我遊覽逼近太原,晚上從冷泉出發,要到孝義縣住宿。天色晦暗迷失道路,夜間投奔村莊,問那莊主是誰,那僕人說:'是汾州崔司馬的'。讓人告訴莊主,出來說:'請進。'崔司馬年齡能有五十多歲,穿着紅色衣服,儀表容貌可愛。問竇的祖先和伯叔兄弟,問他的中外表親,自己說明他的親屬,是竇玉的親屬,是他的表丈。竇玉從小也曾經聽說過這個丈人,只是不知道他做什麼官。招待殷勤,感情禮遇很厚。於是讓人報告了的妻子說:竇秀才是右衛將軍七哥的兒子,是我的表侄,夫人也是丈母,可相見。做官在他方,親戚分離阻隔,不是因為出使在外,哪能相逢。請立刻相見。過了一會兒,一青衣說:'請三郎進去'。那中堂擺設的豐盛,象王侯的人家,盤中盛着珍奇精華食品,山珍海味無所不有。吃完飯,丈人說:'你現在到此遊玩,將需要什麼?'我說:'要求薦舉的資金呵'。丈人說:'家住在什麼郡?'我說:'海內沒有家'。丈人說:'你生涯如此,隻身飄零,到處亂游沒有目的,往返都是徒勞。丈人有一侍女,年紀將近長成,今天便結合侍奉你,衣食的供給,不求別人,可以嗎?'竇玉站起拜謝,夫人高興道:'今天晚上很好,又有畜肉食品,親戚間匹配親屬,何必廣召賓客,吉禮已完全具備,就取今天晚上。'拜謝完又坐下,又上食品,吃完,竇玉在西廳休息。準備洗浴。洗完,給他衣巾。做引相的三人來到,都是聰明開朗的人,一位姓王,稱做是郡法曹;一位姓裴,稱做是戶曹;一位姓韋,稱做是郡郵督,互相施禮而坐。片刻禮車香車都準備好了。華麗燭燈在前引路,從西廳到中門,施展親自駕御的禮節,於是又繞莊一周,從南門進入到中堂。堂中帷帳已布滿,做完成婚禮。三更初,他的妻子告訴竇玉說:'這不是人間,是神道。所說的汾州,是陰間的汾州,不是人間。做相的幾個人,無非都是冥府的官。我與你有宿緣,結合成夫婦,所以能相遇。人神路不一樣,不能久住,你應立刻離開。'玉說:'人神既然不一樣,怎能匹配,已經成為夫婦,就應相隨從,為什麼一個晚上就離別呢?'妻子說:'我的身體侍奉你,本來沒有遠近。只是你是活人,不宜在此久住,你速命起駕,總讓你箱中有絹百匹,用完又滿。所到之處,一定找個安靜屋子獨自住下,稍稍想念,隨時念叨就到。十年以後,可以與你同行不離開。白天分別夜晚聚會。'竇玉進去告辭。崔說:'陰陽雖然不一樣,人神卻沒有兩樣,小女能侍奉你,這是宿緣,不要認為不是同類,就猜疑輕視她,也不可以告訴別人,公法訊問,說也無妨。'說完,得到絹百匹而先別,從此每夜獨自住宿,思她就來,供帳餐具,都是她帶來,象這樣已經五年了。"夷、勝打開他的箱子,果然有絹百匹。於是各贈給三十匹,要求他們保密。說完逃離,不知道所在的地方。

----------------------------------------

李和子

元和初,上都東市惡少李和子,父名努眼。和子性忍,常偷狗及貓食之,為坊市之患。常臂鷂立於衢,見二人紫衣,呼曰,"爾非李努眼子名和子乎?"和子即揖之。又曰:"有故,可隙處言也。"因行數步,止於人外,言"冥司追公,可即去。"和子初不受,曰:"人也,何紿言?"又曰:"我即鬼。"因探懷中,出一牒,印文猶濕,見其姓名分明,為貓犬四百六十頭論訴事。和子驚懼,雙棄鷂拜祈之:"我分死耳,必為我暫留,當具少酒。"鬼固辭,不獲已。初將入畢羅四,鬼掩鼻,不肯前。乃延於旗亭杜氏,揖讓獨言,人以為枉也。遂索酒九碗,自飲三碗,六碗虛設於西座,具求其為方便以免。二鬼相顧,"我等受一醉之恩,須為作計。"因起曰:"姑遲我數刻,當返。"未移時至,曰:"君辦錢四十萬,為君假三年命也。"和子許諾,以翌日及午為期,因酬酒直,酒且返其酒。嘗之,味如水矣,冷復冰齒。和子遽歸,如期備酬焚之,見二鬼契其錢而去。及三日,和子卒。鬼言三年,人間三日也。(出《酉陽雜俎》)

【譯文】

元和初年,長安東市有一惡少叫李和子,父親名叫努眼,和子性情殘忍,經常偷狗和貓吃,成為街坊的禍患。曾經臂帶一鷂站在路口,看見二個穿紫衣的人,叫道:"你不是李努眼的兒子名叫和子的嗎?"和子就打揖。又說:"有事情,到空閒處告訴你。"於是走了幾步,在眾人外停下,說冥司追他,應立即去。和子開始不接愛,說:"是人,為什麼說謊?"又說:"我是鬼。"於是向懷裡摸取,拿出一文牒,印家還是濕的。看那上面姓名分明,是四百六十頭貓狗控訴的事。和子驚慌恐懼,就放棄了鷂跪拜祈求,說:"我自應死了,一定讓我暫留一時,應當準備點酒喝。"鬼堅決推辭,沒有擒獲而已。起初要進畢羅四,鬼遮掩鼻子,不肯向前。又請到旗亭杜氏店,作揖謙讓獨自說話。人們認為他瘋了,於是要了九碗酒,自己喝了三碗,六碗在西座虛設,又求他們給予方便免死。二鬼互相看看,"我們受一醉的恩惠,應給他整個辦法。"於是站起說:"姑且等我幾刻,就回來。"未移時到,說:"你備辦四十萬錢,為你借三年命。"和子答應,以第二天到中午為期限。於是付了酒錢,剩的酒又倒回去,嘗它,味道象水一樣,冷得冰牙。和子於是回去。按期備辦酬錢焚燒,看見二鬼拿着錢離去。到了三天,和子死,鬼說的三年,是人間的三天。

----------------------------------------

李僖伯

隴西李僖伯,元和九年任溫縣。常為予說,元和初,調選時,上都興道里假居。早往崇仁里訪同選人,忽於興道東門北下曲,馬前見一短女人,服孝衣,約三尺已來,言語聲音,若大婦人,咄咄似有所尤。即云:"千忍萬忍,終須決一場。我終不放伊!"彈指數下云:"大奇大奇。"僖伯鼓動後出,心思異之,亦不敢問。日旰,及廣衢,車馬已鬧,此婦女為行路所怪,不知其由。如此兩日,稍稍人多,只在崇仁北街。居無何,僖伯自省門東出,及景風門,見廣衢中,人鬧已萬萬,如東西隅之戲場。大圍之。其間天數小兒環坐,短女人往("往"原作"准",據明抄本改。)前,布冪其首,言詞轉無次第,群小兒大共嗤笑。有人慾近之,則來拿攫,小兒又退。如是日中,看者轉眾。短女人方坐,有一小兒突前,牽其冪首布,遂落。見三尺小青竹,掛一觸髏髐然。金吾以其事上聞。(出《乾鐉子》)

【譯文】

隴西的李僖伯,元和九年在溫縣任職。曾經對我說,元和初年,前來等待選官時候,住在長安興道里,早晨前往崇仁里探訪一起待選的人,忽然在興道東門北邊的下曲,在馬前看見一個矮女人,穿着孝服,身高大約三尺左右,說話聲音,象個大婦人,失意的樣子好象有特殊的事情。就說:"千忍耐萬忍耐,終究要決戰一場,我終究不放過他。"彈了幾下手指說:"太奇怪太奇怪。"僖伯鼓動後離開,心裡感到很奇怪,也不敢問。天晚時,到了大街,車馬喧鬧,這個婦女讓行路人感到奇怪,不知是怎麼回事。此如兩天,漸漸人多,只在崇仁北街。過了不久,僖伯從省門東出來,到景風門,看見大街上,喧鬧的人已經很多很多,象東西角的戲場那麼大,圍着她,那裡邊有無數的小孩圍着她坐。矮女人走上前,用布遮着她的頭,說話變得沒有次序。群小孩一同嗤笑。有人要靠近她,她就來抓取,小孩又後退。象這樣到了中午,看的人來的更多,矮女人才坐下。有一個小孩突然上前,拽她的遮頭布。於是布落地,看見一個三尺長的小青竹,掛着一個骷髏。執金吾官把這件事報告上司聞知。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