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 - 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

王裔老張弘讓寇鄘呼延冀安鳳成叔弁襄陽選人祖價

----------------------------------------

王裔老

華州下邽縣東南三十餘里,曰延年裡,里西南有故蘭若,而無僧居。唐元和八年,翰林學士白居易丁母憂,退居下邽縣。七月,其從祖兄曰皞,自華州來訪居易,途出於蘭若前。及門,見婦女十許人,衣黃綾衣,少長雜坐,會語於佛屋下,聲聞於門。皞熱行方渴,將就憩,且求飲。望其從者蕭士清未至,因下馬,系韁於門柱。舉首,忽不見,自意其退藏於窗闥之間。從之不見,又意其退藏於屋壁之後。從之,又不見。周視其四旁,則堵牆環然無隙缺。復視其聚談之所,塵埃冪然,無足跡。由是知("知"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其非人,悸然大異之。上馬急驅,來告居易。且聞其所言,云云甚多,不能殫記。大抵多雲王裔老如此,觀其詞意,若相與數其過者。厥所去居易舍八九里,因同往訪焉。其地果有王裔者,即其里人也。方徙居於蘭若之東北百餘步,葺牆屋,築場藝樹僅畢,明日而入。既入。不浹旬而裔死,不越月而妻死,不逾時而裔之二子二婦及一孫亦死。止餘一子,曰明進,大恐懼,不知所為。意新居不祥,乃撒屋拔樹。夜徙去,遂免。(出《白居易集》)

【譯文】

華州下邽縣東南三十餘里,叫延年裡。里西南有一舊廟,而無僧人居住。唐元和八年,翰林學士白居易母喪,返回下邽縣居住。七月,他的堂兄名皋從華州來探訪白居易。途經廟前,到廟門,看見婦女十人左右,穿着黃綾衣,年少年長的雜亂而坐,正在佛屋下說話,於門前就能聽到聲音。皞走的又熱又渴,要在那休息,想要點水喝。看他隨從的人蕭士清沒到,於是下馬,在門柱上系好韁繩。抬頭,那些人忽然都不見了,自己心想她們退藏在窗門之間,跟着進去也不見。又想她們退藏到屋牆的後面。進去,又沒看見。環視四周,牆壁環繞沒有空缺,再看她們聚集談話的地方,塵埃覆蓋,沒有足跡。因此知道她們不是人,驚悸感到很奇異,上馬急馳,來告訴白居易。又聽他說的話,說了很多,不能全記,大概多數說的王裔如此。看他的詞意,好象相互之間有多次的來往。那地方距離白居易的住舍有八九里,於是共同前往尋訪。那地方果然有叫王裔的,就是那裡的人,才搬到廟東北百餘步的地方居住。修理房屋、築場植樹將近完畢,第二天搬進去,進入後,不過十天王裔就死了。不過一個月妻子死了,不過一個季節王裔的二個兒子二個兒媳婦和一個孫子也死了。只剩一個兒子,叫明進。他非常恐懼,不知該怎麼辦,心想新居不吉利,就撒屋拔樹,夜間搬遷離去,於是倖免。

----------------------------------------

張弘讓

元和十二年,壽州小將張弘讓,娶兵馬使王暹女。淮西用兵方急,令狐通為刺史。弘讓妻重疾累月,每思食,弘讓與具。後不食,如此自夏及秋,乍進乍退,弘讓心終不怠。冬十月,其妻忽思湯餅,弘讓與具之。工未竟,遇軍中給冬衣,弘讓遂請同志王士征妻為饌。弘讓乃去。士征妻饌熟,就床欲進,忽然弘讓妻自額鼻中分半,一手一股在床,流血殷席。士征妻驚呼,告營中。軍人妻諸鄰來,共觀之,競問莫知其由。俄而吏報通,使人檢視。其日又非昏暝,二婦素無嫌怨,遂為吏所錄。弘讓奔歸,及喪所,忽聞空中婦悲泣云:"某被大家喚將看兒去。煩君多時,某不得已,君終不見棄。大家索君懇求耳。"先是弘讓營居後小圃中,有一李樹,婦云:"君今速為某造四分食,置李樹下。君則向樹下哀祈,某必得再履人世也。"弘讓依其言,陳饌,懇祈拜之。忽聞空中云:"還汝新婦。"便聞王氏云:"接我以力。"弘讓如其言接之,俄覺赫然半屍薄下,弘讓抱之。遽聞王氏云:"速合床上半屍。"比弘讓拳曲持半屍到床,王氏聲聲云:"勘其剖處,無所參差。"弘讓盡力與合之,令等其舊。王氏云:"覆之以衾,無我問三日。"弘讓如其教。三日後,聞呻吟,乃云:"思少饘粥。"弘讓以飲灌其喉,盡一杯。又云:"具無相問。"七日則泯如舊,但自項及脊徹尻,有痕如刀傷。前額及鼻,貫胸腹亦然。一年,平復如故。生數子。此故友龐子肅親見其事。(出《乾鐉子》)

【譯文】

元和十二年,壽州小將張弘讓。娶兵馬使王暹女兒為妻。淮西用兵正危急,令狐通此時為淮西剌史。弘讓的妻子重病已有好幾個月,每當想吃什麼,弘讓就給她準備齊全,後來又不吃。象這樣從夏天到秋天,忽然好忽然壞,弘讓的心意終究不懈怠。冬十月,他的妻子忽然想吃湯餅,弘讓給她準備,工夫沒到,遇到軍中發放冬衣,弘讓於是請志趣相同的王士征的妻子給做食品,弘讓才離開。士征的妻子做好了食品,靠床要給她進食,忽見弘讓的妻子從額鼻中間分為兩半,一手一大腿在床上,流血染紅了床蓆。士征的妻子吃驚喊叫,報告到軍營里。軍人的妻子和各位鄰居前來,共同觀看,爭相探問沒有知道那原因的。一會兒吏急速通報,派人檢驗。那天又不昏暗,二位婦人平素沒有仇怨,於是被官吏帶走。弘讓跑回來,到喪亡的地方,忽然聽到空中婦人悲傷哭泣說:"我被婆婆叫去看小孩,煩勞你多時,我沒有辦法,你終究不拋棄我,婆婆要你懇求。"先讓弘讓住在營房的後小園中,那裡有一棵李子樹。婦人告訴他:"你現在趕緊給我送四分飯,放到李子樹下,你就向樹下哀求祈禱,我就能再踏上人間。"弘讓按着他說的,擺好食品,懇切地祈禱跪拜。忽然聽到空中說:"還給你新媳婦。"就聽到王氏說:"用力接我。"弘讓按照她說的接她,片刻發覺明顯的半具屍體輕輕落下,弘讓抱住她。立刻聽到王氏說:"趕快與床上半屍合上。"等弘讓蜷曲身子持半屍到床,王氏一聲接一聲說道:"看準那剖開的地方,不要有長短不齊。"弘讓盡力給合上,讓她恢復原樣。王氏說:"用被蓋上,三日不要問我。"弘讓象她教的那樣,三日後,聽到呻吟聲,說:"想少喝點稠粥。"弘讓往她嘴裡灌使其喝下。喝完一碗,又說:"全都不要再問。"七日就完全如舊,只是從頸項到脊背臀部,有象刀傷的痕跡,前額到鼻貫空到胸腹也是這樣。一年後,平復得象原來一樣。生了幾個孩子。這是故友龐子肅親眼看見的事情。

----------------------------------------

寇鄘

元和十二年,上都永平里西南隅,有一小宅,懸榜云:"但有人敢居,即傳元契奉贈,及奉其初價。"大曆年,安太清始用二百千買得,後賣與王姁。傳受凡十七主,皆喪長。布施與羅漢寺,寺家賃之,悉無人敢入。有日者寇鄘,出入於公卿門,詣寺求買,因送四十千與寺家。寺家極喜,乃傳契付之。有堂屋三間,甚庳,東西廂共五間,地約三畝,榆楮數百株。門有崇屏,高八尺,基厚一尺,皆炭灰泥焉。鄘又與崇賢里法明寺僧普照為門徒。其夜,掃堂獨止,一宿無事。月明,至四更,微雨,鄘忽身體拘急,毛髮如碟,心恐不安。聞一人哭聲,如出九泉。乃卑聽之,又若在中天。其乍東乍西,無所定。欲至曙,聲遂絕。鄘乃告照曰:"宅既如此,應可居焉。"命照公與作道場。至三更,又聞哭聲。滿七日,鄘乃作齋設僧,方欲眾僧行食次,照忽起,於庭如有所見,遽厲聲逐之,喝云:"這賊殺如許人。"繞庭一轉,復坐曰:"見矣見矣。"遂命鄘求七家粉水解穢。俄至門崇屏,灑水一杯,以柳枝撲焉。屏之下四尺開,土忽頹圯,中有一女人,衣青羅裙紅袴錦履緋衫子。其衣皆是紙灰,風拂,盡飛於庭,即枯骨籍焉。乃命織一竹籠子,又命鄘作三兩事女衣盛之。送葬渭水之沙州,仍命勿回頭,亦與設灑饌。自後小大更無恐懼。初郭汾陽有堂妹,出家永平里宣化寺,汾陽王夫人之頂謁其姑,從人頗多。後買此宅,往來安置。或聞有青衣不謹,遂失青衣。夫人令高築崇屏,此宅因有是焉。亦云,青衣不謹,洩漏游處,由是生葬此地焉。(出《乾鐉子》)

【譯文】

元和十二年。長安永平里西南角,有一個小宅院,懸掛榜文說,只要有人敢居住,就把房契奉贈給他,只要給他當初的房價。大曆年,安太清始用二百千買到,後來賣給王姁,傳賣共十七個主人,都死了長者,布施給羅漢寺,寺家出租它,全都無人敢入住。有個占卜的人叫寇鄘,在公卿之家出入,到寺院要買,於是送四十千給寺家。寺家非常高興,就把方契給他。有正房三間,很低矮,東西廂房共五間,土地大約三畝,榆樹楮樹幾百棵;門前有高大屏風,八尺高,基厚一尺,都是用炭灰抹的。鄘又成為崇賢里法明寺僧普照門徒。那天夜裡,打掃了屋子獨自休息,一宿無事。月明,到四更天,下了小雨,鄘忽然感到身體拘束緊張,毛髮象要分裂,心裡恐懼不安。聽到一個人的哭聲,好象出自地下。再細聽,又好象在空中。那聲音忽東忽西,沒有固定的地方。要到天亮時,聲音才斷絕。鄘告訴普照:"房子即使這樣,還是可以居住的。"讓普照給作道場。到了三更,又聽到哭聲。滿七天,鄘作齋飯招待僧人。剛要讓眾僧坐定吃飯,普照忽然起來,在院子好象看見了什麼,就厲聲叫喊追逐,喝道:"這賊殺了這麼多人!。"在院子裡繞了一圈,又坐下說:"看見了看見了。"於是讓鄘要七家的髒水糞便,一會兒到門的高大屏風前,灑水一杯,用柳枝撲在上面,屏風下邊四尺裂開,土突然掉落,中間有一女人,穿着青羅裙紅褲子黃鞋紅衫子,那衣都是紙灰,風一吹,在院裡飛盡,就露出了紛亂的枯骨。讓編織一個竹籠子,又讓鄘作三兩件侍女衣服裝上,送到渭水的沙洲安葬,仍然命令不須回頭,也給擺設了酒食。從那以後大人小孩再沒有恐懼。當初郭汾陽有個堂妹,出家在永平里宣化寺。汾陽王夫人摩拜她的小姑子,跟隨的人很多,後來買了這個宅第,安置來往的人。有人聽說有個婢女不謹慎,就失去了婢女,夫人讓修築高大的屏風,此宅於是就有這些事;也有的說,婢女不謹慎,泄漏這個遊覽的地方,因此活埋在這裡。

----------------------------------------

呼延冀

咸和中,呼延冀者,授忠州司戶,攜其妻之官。至泗水,遇盜。盡奪其財物,乃至裸衫。冀遂與其妻於路旁訪人煙。俄逢一翁,問其故,冀告之。老翁曰:"南行之數里,即我家,可與家屬暫宿也。"冀乃與老翁同至其家。入林中,得一大宅,老翁安存一室內,設食遺衣。至深夜,親就冀談話。復具酒肴,曰:"我家唯有老母。君若未能攜妻去,欲且留之,伺到官再來迎,亦可。我見君貧,必不易相攜也。"冀思之良久,遂謝而言曰:"丈人既憫我如是,我即以心素托丈人。我妻本出官人也,能歌,仍薄有文藝。然好酒,多放蕩。留之後,幸丈人拘束之。"老翁曰:"無憂,但自赴官。"明日,冀乃留妻而去。臨別,妻執冀手而言曰:"我本與爾遠涉川陸,赴一薄官,今不期又留我於此。君若不來迎我,我必奔出,必有納我之人也。"泣淚而別。冀到官,方謀遠迎其妻。忽一日,有達一書者,受之,是其妻書也。其書曰:"妾今自裁此書,以達心緒,唯君少覽焉。妾本歌妓之女也,幼入宮禁,以清歌妙舞為稱。固無婦德婦容。及宮中有命,掖庭選人,妾得放歸焉。是時也,君方年少,酒狂詩逸,在妾之鄰。妾即不拘,君亦放蕩。君不以妾不可奉苹蘩,遂以禮娶妾。妾既與君匹偶,諸鄰皆謂之才子佳人。每念花間同步,月下相對,戲謔,錦闈言誓。即不期今日之事也。悲夫!一何義絕。君以妾身,棄之如屣,留於荒郊,不念孤獨。自君之官,淚流莫遏。思量薄情,妾又奚守貞潔哉。老父家有一少年子,深慕妾,妾已歸之矣。君其知之。"冀覽書擲書,不勝憤怒,遂拋官至泗水。本欲見老翁及其妻,皆殺之。訪尋不得,但見一大塚,林木森然。冀毀其塚,見其妻已死在塚中,乃取屍祭,別葬之而去。(出《瀟湘錄》)。

【譯文】

咸和年間,呼延冀,被授予忠州司戶,攜帶他的妻子上任,到達泗水,遇到強盜,把他們的財物全都奪去,致使他們赤身露體。冀就和他的妻子在路旁尋找人家。一會兒遇見一個老翁,問他們原因,冀告訴了他。老翁說:"向南走幾里,就是我家,可以和家屬暫住。"冀就和老翁一同到他家。進入林子裡,看見一大宅院。老翁把他們安排在一屋內,擺設飯食贈送衣服。到了深夜,親自與冀談話,又準備了酒菜。說:"我家只有老母,你如果不能攜帶妻子離去,要暫且留下她,等到任再來迎接,也是可以的。我看你貧窮,一定不適合攜帶家眷呀。"冀想了很久,於是拜謝說道:"丈人既然如此憐憫我,我就誠心誠意託付於丈人。我妻本來出自官宦人家,能歌,還略微有些文藝才能,可是喜歡酒,放蕩成性,留下她以後,希望丈人約束她。"老翁說:"不用擔心,你自管去赴任。"第二天,冀就留下妻子而離開。臨分別時,妻子拉着冀的手說道:"我本來與你遠涉水陸,奔赴一小官,現在沒想到又留我在這裡。你如果不來接我,我一定私奔離開,一定有要我的人。"哭泣灑淚而別。冀到任,正想遠道去接他的妻子,忽然一天,來了一個傳達信的人,接受了,是他妻子的信。那信中說:"我現在親自寫這封信,來表達我的心緒,希望你慢慢地看。我本來是個歌妓的女兒,幼時進入宮廷,憑着清歌妙舞而出名,本來就沒有婦德婦容,直到宮中有了命令,選入宮中旁舍,才得以放出回家。那時,你正年少,喝酒縱情寫詩豪放,在我的鄰舍,我既然不拘謹,你也放蕩不羈。你不因為我不會做家務,就按照禮儀娶我。我與你成為配偶,各位鄰里都認為是才子佳人。每當想起在花間共同散步,月下相對,紅樓戲笑,錦闈中發誓,就沒想到今天的事情,可悲呀!因何情義絕斷,你把我的身體象鞋一樣拋棄,留在荒郊野外,不考慮我孤獨。從你上任,眼淚流的不能制止,想到你的薄情,我又為什麼堅守貞潔呢?老父家有一個少年兒子,很愛慕我,我已經歸他了,現在讓你了解這一切。"冀看完信扔掉信,無比憤怒。於是棄官到泗水,本來想看見老翁和他的妻子,都殺掉,卻尋找不着,只見一個大墳,林木繁密。冀毀掉那墳,看見他的妻子已死在墳中,就取出屍體祭奠,另外安葬而離開。

----------------------------------------

安鳳

安鳳,壽春人,少與鄉里徐侃友善,俱有才學。本約同遊宦長安,侃性純孝,別其母時,見母泣涕不止,乃不忍離。鳳至長安,十年不達,恥不歸。後忽逢侃,攜手敘闊別,話鄉里之事,悲喜俱不自勝。同寓旅舍數日,忽侃謂鳳曰:"我離鄉一載,我母必念我,我當歸。君離鄉亦久,能同歸乎?"鳳曰:"我本不勤耕鑿,而志切於名宦。今日遠離鄉國,索米於長安,無一公卿知。十年之漂蕩,大丈夫之氣概,焉能以面目回見故鄉之人也?"因泣謂侃曰:"君自當寧親,我誓不達不歸矣!"侃留詩曰:"君寄長安久,恥不還故鄉。我別長安去,切在慰高堂。不意與離恨,泉下亦難忘。"鳳亦以詩贈別曰:"一自離鄉國,十年在咸秦。泣盡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今日舊友別,羞此漂泊身。離情吟詩處,麻衣掩淚頻。淚別各分袂,且及來年春。"鳳猶客長安。因夜夢侃,遂寄一書達壽春。首敘長安再相見,話幽抱之事。侃母得鳳書,泣謂附書之人曰:"侃死已三年。"卻到長安,告鳳,鳳垂泣嘆曰:"我今日始悟侃別中'泉下亦難忘'之句。"(出《瀟淚錄》)。

【譯文】

安鳳是壽春人,年少時與鄉里徐侃友好,都有才學。本來約定一起到長安去做官,徐侃本性非常孝順,告別他母親時,看見他母親泣涕不止,就不忍心離開。鳳到了長安,十年未得通達,認為恥辱不回家。後來忽然遇見徐侃,攜手共敘闊別之情,談論鄉里的事情,一同住在旅館裡多日。忽然徐侃對安鳳說:"我離開家鄉一年了,我母親一定想念我,我應該回去了。你離開故鄉也很久了,能和我一起回去嗎?"鳳說:"我本來就不勤於耕作,卻志向懇切於功名官位,現在遠離故鄉,求富貴於長安,沒有一個公卿了解,十年的漂泊流蕩,大丈夫的氣概,怎麼能憑這面目回去見故鄉的人呢?"於是哭泣對侃說:"你自己應該回去看望親人,我發誓不達目的決不回去!"徐侃留詩道:"君寄長安久,恥不還故鄉。我別長安去,切在慰高堂。不意與離恨,泉下亦難忘。"安鳳也以詩贈別道:"一自離鄉國,十年在咸秦。泣盡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今日舊友別,羞此漂泊身。離情吟詩處,麻衣掩淚頻。淚別各分袂,且及來年春。"鳳還客居長安。因為夜夢徐侃,於是寄一封信送到壽春,先敘述了長安再次相見,談論遠大抱負的事情。徐侃的母親得到安鳳的信,哭着對寄遞書信的人說,徐侃已死三年了。送信人回到長安,告訴安鳳,鳳垂淚嘆道:"我今天才明白徐侃贈詩中'泉下亦難忘'這句話。"

----------------------------------------

成叔弁

元和十三年,江陵編戶成叔弁有女曰興娘,年十七。忽有媒氏詣門云:"有田家郎君,願結姻媛,見在門。"叔弁召其妻共窺之,人質頗不愜,即辭曰:"興娘年小,未辦資裝。"門外聞之,即趨入曰:"擬田郎參丈人丈母。"叔弁不顧,遽與妻避之。田奴曰:"田四郎上界香郎,索爾女不得耶?"即笑一聲,便有二人自空而下,曰:"相呼何事?"田曰:"成家見有一女,某今商量,確然不可。二郎以為何如?"二人曰:"彼固不知,安有不可?幸容言議。況小郎娘子魂識已隨足下,慕足下深矣。黎庶("庶"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何知?不用苦怪。"言訖,而興娘大叫於房中曰:"嫁與田四郎去。"叔弁既覺非人,即下階辭曰:"貧家養女,不喜觀矚。四郎意旨,敢不從命。但且坐,與媒氏商量,無太匆匆也。"四人相顧大笑曰:"定矣。"叔弁即令市果實,("實"字原空缺,據明抄本補。)備茶餅,就堂垂簾而坐。媒氏曰:"田家意不美滿,四郎亦太匆匆。今三郎君總是詞人,請聯句一篇然後定。"眾皆大笑樂曰:"老嫗但作媒,何必議他聯句事。"媒氏固請,田郎良久乃吟曰:"一點紅裳出翠微。秋天雲靜月離離。"田請叔弁繼之,叔弁素不知書,固辭,往復再四。食頃,忽聞堂上有人語曰:"何不云:'天曹使者徒回首,何不從他九族卑?"言訖,媒與三人絕倒大笑曰:"向道魔語,今欲何如?"四人一時趨出,不復更來。其女若醉人狂言,四人去後,亦遂醒矣。(出《河東記》)

【譯文】

元和十三年。江陵普通百姓成叔弁有個女兒叫興娘。十七歲。忽然有個媒人進門說:"有個田家公子,願與你家結成姻緣。現在門外。"叔弁召呼他的妻子一起看他,長相很不滿意,就推辭說:"興娘年齡小,沒有備辦資產嫁妝。"門外聽說了,就急忙走進屋說:"田郎參拜丈人丈母。"叔弁不看,就與妻迴避他。田奴說:"田四郎是上界香郎,要你的女兒還不行嗎?"就笑了一聲,便有兩個人,從空中落下來,說:"招呼我們有什麼事?"田說:"成家現有一女兒,我現在和他們商量,確實不願意,二位公子認為如何?"二人說:"他本來不知道,怎麼能不可以,希望讓我和他們談談。況且小公子和小娘子靈魂已相識,已經跟隨了你,深深地愛慕你,黎民百姓怎麼能明白,不要太責備他。"說完,興娘在房中大叫道:"嫁給田四郎去!。"叔弁已經感覺到不是正常人,就下階辭謝道:"貧家養活的小女兒,不喜歡觀看,四公子的旨意,怎敢不從命?只是暫且坐下,和媒人商量商量,不要太匆忙。"四人相看大笑道:"定了。"叔弁就讓人去買果品,準備茶飯,在堂上垂簾而坐。媒人說:"田家認為也不美滿,四公子也太匆忙,現在三公子畢竟是個詞人,請聯句一篇然後再定。"眾人都大笑樂道:"老太婆只是作媒何必說讓他聯句的事。"媒人堅持請聯句,田公子過了很久才吟道:"一點紅裳出翠微,秋天雲靜月離離。"田請叔弁接着聯。叔弁本來不知書,堅決推辭,往復再三,一頓飯的工夫,忽然聽到堂上有人說道:"為什麼不說,天曹使者徒回首,何不從他九族卑。"說完,媒婆與三人笑得前仰後合道:"才剛說鬼話,現在要怎麼辦?"四人同時急忙走出。沒有再來,他女兒象醉人說胡話。四人離開後,也就醒了。

----------------------------------------

襄陽選人

於頔鎮襄陽時,選人劉某入京,逢一舉人,年二十許,言語明朗,同行數里,意甚相得,因籍草。劉有酒,傾數杯。日暮,舉人指歧徑曰:"某弊止從此數里,能左顧乎?"劉辭以程期,舉人因賦詩曰:"流水涓涓長芹牙,織烏雙飛客還家。荒村無人作寒食,殯宮空對棠梨花。"至明,劉歸襄陽州,因往尋訪舉人,惟有殯宮存焉。(出《酉陽雜俎》)。

【譯文】

於頔鎮襄陽時,選人劉某進京,遇到一個舉人,年齡二十歲左右,言談明了響亮。一起走了幾里,想法很合得來,於是坐在草地上。劉有酒,倒了幾杯。天黑,舉人指着岔道說:"我的住處距離這裡只有幾里,能夠光顧嗎?"劉推辭要趕路。舉人於是賦詩道:"流水涓涓長芹牙,織鳥雙飛客還家。荒村無人作寒食,殯宮空對棠梨花。"到天亮,劉回襄陽州,就去尋找舉人,只有殯宮在那裡。

----------------------------------------

祖價

進士祖價,詠之孫也。落第後,嘗游商山中,行李危困。夕至一孤驛,去驛半里已來,有一空佛寺,無僧居,價與僕夫投之而宿。秋月甚明,價獨玩月,來去而行。忽有一人,自寺殿後出,揖價共坐,語笑說經史,時時自吟。價烹茶待之,此人獨吟不已。又云:"夫人為詩,述懷諷物。若不精不切,即不能動人。今夕偶相遇,後會難期,輒賦三兩篇,以述懷也。"遂朗吟云:"家住驛北路,百里無四鄰。往來不相問,寂寂山家春。"又吟:"南岡夜蕭蕭,青松與白楊。家人應有夢,遠客已無腸。"又吟:"白草寒路里,亂山明月中。是夕苦吟罷,寒燭與君同。"詩訖,再三吟之。夜久,遂揖而退。至明日,問鄰人,此前後數里,並無人居,但有書生客死者,葬在佛殿後南岡上。價度其詩,乃知是鬼。為文吊之而去。(出《會昌解頤錄》)

【譯文】

進士祖價。是祖詠的孫子。落第後。嘗遊覽到商山里。行囊窘困,晚上來到一個驛館。距離驛站半里左右,有一空佛寺。無僧居。祖價與補人投奔去住宿。秋月很明亮,祖價獨自欣賞月光,來回地走動。忽然有一個人,從寺殿後面出來,與價作揖共同坐下。談笑說經史,時時自己吟誦。祖價煮茶招待他。這人獨自吟誦不停,又說:"人作詩,抒發情懷諷喻時物,如果不精粹不確切,就不能感動人。今晚偶然相遇,以後相會就很有日子了,就賦三兩篇,用來表達我的胸懷。"於是朗頌道:"家住驛北路,百里無四鄰。往來不相問,寂寂山家春。"又吟道:"南岡夜蕭蕭,青松與白楊。家人應有夢,遠客已無腸。"又吟:"白草寒路里,亂山明月中。是夕苦吟罷,寒燭與君同。"詩吟完,又再三吟誦。夜深,於是作揖而退去。到了第二天,尋問鄰居,回答說:"這前後幾里,並沒有人住,只有一個客死的書生,葬在佛殿後邊的南岡上。"祖價猜度他的詩,才知道是鬼,寫了祭文弔唁後離去。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