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天龍八部 第四十九回 敝屣榮華 浮雲生死 此身何懼(8)

向城外一望,只見黑黝黝地並無燈火,顯是無人料他會逾城向北,竟無一兵一卒把守。蕭峰一聲長嘯,向城內朗聲叫道:「你們去稟告皇上,說道蕭峰得罪了皇上,不敢面辭。皇上大恩大德,蕭峰永不敢忘。」

他攬住阿紫的腰,轉過身來,只要一跳下城頭,那就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再也無拘無束了。

心下微微一喜,正要縱身下躍,突然之間,小腹中感到一陣劇痛,跟着雙臂酸麻,攬在阿紫腰間的左臂不由自主的鬆開,接着雙膝一軟,坐倒在地,肚中猶似數千把小刀亂剜亂刺般劇痛,忍不住「哼」了一聲。阿紫大驚,叫道:「姊夫,你怎麼了?」蕭峰全身痙攣,牙關相擊,說道:「我……我……中了……中了劇……劇毒……等一等……我運氣……運氣逼毒……」當即氣運丹田,要將腹中的毒物逼將出來。哪知不運氣倒還罷了,一提氣間,登時四肢百骸到處劇痛,丹田中內息只提起數寸,又沉了下去,蕭峰耳聽得馬蹄聲奔騰,數千騎自南向北馳來,又提一口氣,卻覺四肢已無知覺,知道所中之毒厲害無比,不能以內力逼出,便道:「阿紫,你快快去吧,我……我不能陪你走了。」

阿紫一轉念間,已恍然大悟,自己是中了穆貴妃的詭計,她騙得自己拿聖水去給蕭峰服下,這哪裡是聖水,其實是毒藥。她又驚又悔,摟住蕭峰的頭頸,哭道:「姊夫……是我害了你,這毒藥是我給你喝的。」蕭峰心頭一凜,不明所以,問道:「你為什麼要害死我?」阿紫哭道:「不,不!穆貴妃給了我一瓶水,她騙我說,如給你喝了,你就永遠永遠的喜歡我,會……會娶我為妻。我實在傻得厲害,姊夫,我跟你一起死,咱們再也不會分開。」說着抽出腰刀,便要往自己頸中抹去。

蕭峰道:「且……且慢!」他全身如受烈火烤炙,又如鋼刀削割,身內向外同時劇痛,難以思索,過了好一會,才明白阿紫言中之意,說道:「我不會死,你不用尋死。」

只聽得兩扇厚重的城門軋軋的開了。數百名騎兵衝出北門,吶喊布陣。一隊隊兵馬自南而來,絡繹出城。蕭峰坐在城頭,向北望去,見火把照耀數里,幾條火龍遠在蜿蜒北延,回頭南望,小半個城中都是火把,心想:「皇上將御營的兵馬盡數調了出來,來拿我一人。」只聽內城外的將卒齊聲大叫:「反賊蕭峰,速速投降。」

蕭峰腹中又是一陣劇痛,低聲道:「阿紫,你快快設法逃命去吧。」阿紫道:「我親手下毒害死了你,我怎能獨活?我……我……我跟你死在一起。」蕭峰苦笑道:「這不是殺人的毒藥,只是令我身受重傷,無法動手而已。」

阿此喜道:「當真?」轉身將蕭峰拉着伏到自己背上。可是她身形纖小,蕭峰卻是特別魁偉,阿紫負着着他站起身來,蕭峰仍是雙足着地。便在這時,十餘名契丹武士已爬上城來,一手執刀,一手高舉火把,卻都畏懼蕭峰,不敢迫近。

蕭峰道:「抗拒無益,讓他們來拿吧!」阿紫哭道:「不,不!誰敢動你一根汗毛,我便將他殺了。」蕭峰道:「不可為我殺人。假如我肯殺人,奉旨領兵南征便是,又何必鬧到這個田地?」提高噪子道:「如此畏畏縮縮,算得什麼契丹男兒?同我一起去見皇上。」

眾武士一怔,一齊躬身,恭恭敬敬的道:「是!咱們奉旨差遣,對大王無禮,尚請大王莫怪!」蕭峰為南院大王雖時日無多,但厚待部屬,威望著於北地,契丹武士十分敬服。在人群之中,大家隨聲附和,大叫「反賊蕭峰」,一到和他面面相對,自然生出敬畏之心,不敢稍有無禮了。

蕭峰扶着阿紫的肩頭,掙扎着站起身來,五臟六腑,卻痛得猶如互在扭打咬齧一般,眾兵士站在丈許之外,還刀入鞘,眼看他一步步從石級走下城頭。眾將士一見蕭峰下來,不由自主的都翻身下馬,城內城外將士逾萬,霎時間鴉雀無聲。

蕭峰在火光下見到這些誠樸而恭謹的臉色,胸口驀地感到一絲溫暖:「我若南征,這裡萬餘將士,只怕未必有半數能回歸北國。倘若我真能救得這許許多多生靈,皇上縱然將我處死,那也是死而無恨。就只怕皇上殺了我後,又另派別人領軍南征。」想到這裡,胸口又是一陣劇痛,身子搖搖欲墜。

一名將軍牽過自己的坐騎,扶着蕭峰上馬。阿紫也乘了匹馬,跟隨在後。一行人前呼後擁,南歸王府。眾將士雖然拿到蕭峰,算是立了大功,卻殊無歡忭之意。但聽得鐵甲鏘鏘,數萬隻鐵蹄擊在石板街上,響成一片,卻無半句歡呼之聲。

一行人經行北門大街,來到白馬橋邊,蕭峰縱馬上橋。阿此突然飛身而起,雙足在鞍上一登,嗤的一聲輕響沒入了河中。蕭峰見此意外,不由得一驚,但隨即心下喜歡,想起最初與這頑皮姑娘相見之時,她沉在小鏡湖底詐死,水性之佳,實是少見,連她父母都被瞞過了,這時她從水中遁走,那再好也沒有了,只是從此只怕再無相見之日,心間卻又悵悵,大聲道:「阿紫,你何苦自尋短見?皇上又不會難為你,何必投河自盡?」

眾將士聽得蕭峰如此說,又見阿紫沉入河中之後不再冒起,只道她真是尋了短見。皇帝下旨只拿蕭峰一人,阿紫是尋死也好,逃生也好,大家也不放在心上,在橋頭稍立片刻,見河中全無動靜,又都隨着蕭峰前行。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