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回 蘇定方箭射羅彥超 李元霸錘擊宋老生

第一百一十回 蘇定方箭射羅彥超 李元霸錘擊宋老生

上回書說到在李密寢宮外間,翟讓雙手拉開霸王弓,忽然有人從背後給他一刀。這一刀斜肩帶背劈下,喀嚓!鮮血進濺,屍體倒地。可憐翟讓將軍一世英名,競被奸人暗害而死。劈死翟讓的不是別人,正是李密私蓄的死士蔡建。李密早就和蔡建預謀,遇有刺王殺駕之人,李密先用話把他穩住,然後以拉弓為號,蔡建從後面動手。此時翟讓已死,李密讓蔡建將弓收好,把翟讓脅下寶劍拉出,放在他的手上,再把一桌酒席掀翻,然後退下。李密大聲叫喊:「來人哪!快來、哪!」從前邊來了幾個內侍,進門一看,都嚇得面如七色。李密說:「你們趕緊把秦元帥、魏承相、徐軍師、先鋒、上將通通喚來!」「遵旨。」幾個內侍去了,一會兒灼工夫,就把人都叫來了。

大夥來到寢宮,看見外間屋裡翟讓倒地身死,手中握劍,桌子倒了,李密正坐在那兒生氣呢!齊聲問道:「萬歲,究竟出了什麼事?」?」李密說:「適才叛臣翟讓要刺王殺駕,若不是護蔡建拔刀急救,聯命休矣!眾愛卿,你們說此事該當如何處理才好?」徐茂功說:「萬歲,我想翟讓將軍秉性忠直,性如烈火,君臣爭執,必然事出有因。如今將軍已死,死無對證。姑念他創建瓦崗不易,為國征戰有功,應當依功臣之禮安葬,以慰臣子之心。」李密趕緊就坡下:「軍師所言,正合朕意,就依功臣之禮將翟讓盛殮,擇吉日安葬,合國舉哀,請高僧高道超度亡魂。聯反躬自問,近日施政確實有失檢之處,比如用玉璽換肖妃,雖然事出無奈,從權處置,終究有負眾卿擁戴之心.從今日起,我要效仿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與眾卿共圖大業。蒼天在上,神人共鑒,我如食言,必遭誅討!」大夥一看李密知錯認錯,起誓發願,這事也就只好這樣了結。跟着全城掛孝,搭棚念經,李密親上祭文祭表,將翟讓盛殮厚葬。

事情過後,秦瓊私下對瓦崗弟兄們說:「自打玉璽換肖妃,我秦瓊就內心不快,後來又出了翟讓的事,更使人離心喪志。不過,既然主上已經認錯,只好再看他一時,如果他還不改,我可就要離開瓦崗山!」大夥說:「二哥,您不是說到這兒了嗎,咱們瞧瞧他如何行事再說吧!」打這兒以後,也甭管是真是假,李密真是天天精心料理政事,每五日就要到校軍場看看排兵演陣,在宮中常常閱讀兵書戰策,讓大夥說不出有什麼不好來。

忽然這一天,有人到帥府稟報:「秦元帥,您的姑母押着一口靈樞,帶着不少家人、婆子來到瓦崗山的北山口。秦瓊一聽,心中納悶:我姑母押着誰的靈來了?要表明這件事,還得返回頭來說說夏明王竇建德。話表竇建德帶領人馬從揚州回到夏明府,他對蘇烈說:「二弟,咱們這回玉璽也沒了,肖妃也沒了,鬧了半天,往返徒勞,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蘇烈說:「大哥,我倒有個好主意,可以大撈一把!如今羅成到了西魏,北平王羅藝年歲大了,咱們可以兵伐幽燕九郡,取他的北平府。當初羅藝怎麼自立北平王來着,難道你夏明王就不許占據幽燕?咱們在那裡養精蓄銳,將來大事可成。您想對不對?」劉黑闥在旁邊一聽,說「二哥,您這主意可不賴,咱們奔北平府!。」竇建德說:「好嘞,咱們就這麼辦!」歇兵三日之後,竇建德親率全軍八萬將士開赴北平府。

非止一日,大軍來到北平府外。蘇烈先派出不少探馬四出打探,弄清了四城之外的地形地貌,然後下令全軍散開。夜裡三更已過,一聲聲連珠炮響:咚咚咚咚!……一陣陣人聲吶喊:「圍北平府啊!」……不多時,就把北平府團團圍住。這座北平府也是承平日久,城外將士放鬆了戒備,見夏明王大軍壓境,猝不及防,紛紛退入城內。有人到王府向北平王羅藝稟報軍情。羅藝睡得正香,聽說有人圍城,也不知是哪裡來的人馬,急忙下令擂鼓聚將,調集守軍。等到把兵將聚齊,東方已經發亮了。羅藝登上城樓.向四外看了看,見圈城的都打着夏明王的旗號。他哈哈一笑:「來呀,給我點炮,出南門亮隊迎敵!」大家勸他:「老王爺,您這麼大年歲,就不要出戰了。城裡有糧有草,讓他圍些日子不要緊。派人突圍出去,搬國羅殿下,就有辦法。」羅藝說:「別看我年到七旬,人是老了,我手中這條五鈎神飛槍尚且不老,今日要讓他們嘗嘗它的厲害!」老王爺不聽勸阻,徑自帶領一支人馬衝出南門亮開大隊。

不多時,竇建德、蘇烈也在南門外亮開大隊,兩軍對圓。羅藝一馬當先,馬到疆場,大槍一擺,耀武揚威。他一捋白髯,連聲叫戰。夏明王手下戰將欺羅藝年老,都搶着出陣迎敵。沒想到羅藝施展羅家槍法,什麼寸手槍,抽屜槍,梅花七蕊槍……那真是沾死碰亡。對面派出一個,完!又派出一個,完!連派八將,都是二馬還沒衝鋒過鐙,就屍橫馬下。竇建德一看連死八將,倒吸了一口涼氣,心說羅家槍法果然厲害。這時候,羅藝馬走盤旋,高聲叫喊:「呔!你們哪個還敢來戰?你家王爺人老精神不老,我手中五鈎槍還是無人敢惹呀!哈哈哈哈!……」他這麼一通賣狂,那邊蘇烈看在眼裡,心說成了,抽弓搭箭,認扣填弦,對準北平王,嗖的一聲,一枝冷箭射了出去。噗!這枝箭不偏不倚,正射中羅藝的哽嗓咽喉。羅藝登時墜馬,閉氣身亡。北平府的兵丁們急忙上前,搶回羅藝的屍體,拾槍牽馬,往城裡撤。嘴裡喊着:「了不得啦!老王爺陣亡了,快跑哇!」人馬撤進城來,咣當嘩啦,關門上鎖,將城門緊閉。

幾個當兵的把老羅藝的死屍抬進王府,老夫人一瞧,放聲大哭:「哎呀,我的老王爺呀,沒想到老來老去,你死得這樣慘呀!」管家羅安過來說:「老夫人,老王爺賓天,不能復生,您就不要過於難過了。如今殿下不在,咱們人單勢孤,這城是守不住啦!不如我跟竇建德通一封信,讓他放咱們走,這城不要了。咱們到瓦崗山找到殿下和您內侄秦元帥,再設法報仇雪恨,您看這麼做好不好哇?」羅藝身死,羅成又不在家,老太太沒主心骨兒了,也只好答應就這麼辦,羅安寫好了信,跟羅沛倆人出了南門,到敵營說明來意,見到竇建德。竇建德一想,得了,人死不結冤,他們獻了城也就行了。就答應放老夫人帶領羅家老小押靈車離開平北城,動產隨便拿走。這兩位管家回來,稟明老夫人,找副上好棺槨把老王爺裝殮起來,放上靈車。又備了幾輛車,裝上家什細軟。老夫人坐一乘騾馱轎,莊氏帶着六歲孩兒羅通坐一乘馭馱轎,羅安、羅沛騎着馬,後面跟着婆子、丫環五、六十人,押着靈車,離開北平府,遘奔瓦崗山走下去了。

筒短截說,走了許多日子,這一天,終於來到瓦崗山正北。守山兒郎老遠看見,喊道:「你們是幹什麼的?前邊有高山檔路,再往前過不去啦!」羅安大聲答話:「我們到金墉城元帥府。」「你們到元帥府找誰呀?「找秦元帥。」說到這兒,羅安、羅沛上前下馬,說明是秦氏老夫人從北平府來了。當兵的說:「噢,原來是老太君到了,失迎,失迎!你們往上走吧!」這兒有人領他們往山上走,有人頭裡先上山進城稟報秦元帥。秦瓊聞報,趕緊同羅成、徐茂功等人迎了出來。到金墉城北門外,就遇上羅家一行人了。老太太一掀轎簾,瞧見秦瓊,喊:「秦瓊!」大家停住腳步。秦瓊答應一聲,眾人下了馬。秦瓊上前磕頭,起來問候:「姑媽,您倒好哇?」老太太說:「孩子,好什麼呀!」羅成過來,拉住他媽的胳膊問道:「媽!出了什麼事?」老太太抹了抹眼淚說:「唉,這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有什麼事,咱們進城再說吧!」徐茂功也過來見了禮,大家一同進了城。到了帥府,老夫人,莊氏下轎,讓僕婦人等到偏房歇息。有人把靈柩從車上抬下來,在前院大廳里停好。進入元帥房中,老太太這才把夏明王兵犯北平府、蘇烈一箭射死北平王的事將長抹短一說。羅成聽了,心如刀絞,放聲痛哭,搓掌跺腳:「好你個蘇定方!蘇烈呀蘇烈,我跟你誓不兩立。在揚州你就用冷箭傷過人,沒想到你又偷取北平府,哎呀!爹爹呀!……」屋裡全家人和前來探望的瓦崗弟兄們沒有一個不掉眼淚的。這裡有一個人鳴嗚鳴嗚哭得最慘,誰呀?羅春。秦瓊止住悲聲,說:「姑媽,我給您見見。羅春你還不給娘磕頭嗎?」羅春趕緊跪倒磕頭:「娘親在上,晚生孩兒給您大禮參拜!」老太太猛然一愣,問秦瓊:「這是誰呀!」秦瓊這才把羅春萬里尋父、姜佩芝病故,東嶺關兄弟相會的事情說了一遍。老太太拉着羅春的手說:「我這苦命的孩兒呀!為找你爹,賣藝走遍江湖二十餘載,實在怪難為你的。沒想到我那好姐姐命喪東嶺關,再也不能見到她了。前者我派人到姜家屯去接你們,屯裡人說你們母子已經走了好幾年了,萬沒想到咱們今天才算骨肉相逢。你爹已經死了,是不是給棺材蓋起開,你看看你爹呀?」羅春想了想說:「娘啊,我既是有了准爹了,也就不必再看了,再看我也難受。我對我爹是兩頭不見日頭,真叫命苦啊!」這話怎麼講呢?就是說,他爹由姜家屯出走的時候,他還在媽肚子裡,沒有落生,好容易有了准爹,現在他爹又躺到棺材裡了,這不是兩頭不見日頭嗎!大夥說:「羅將軍,早晚咱們得找到蘇定方報仇雪恨!」,秦瓊讓家人把老太太、莊氏和婆子、丫環安置到一卜跨院居住,然後來到後宮向李密奏明這件事。李密聽說副帥羅成的親爹死了,當然得給面子,下旨說當初在四平山北平王給瓦崗軍暗通消息,隻身撤走,對大魔國有功,應當以王家之禮發喪。得!又是全城掛孝,皇上寫祭文,請高僧高道念七天經。裴家父子七天,翟讓七天,羅藝又七天,瓦崗山上這麼一通辦喪事,周圍廟裡和尚,老道可就有了買賣啦,就算發財啦!

給羅藝念了七天經,這棺材往哪兒埋呢?老太太已經聽說秦瓊的母親回山東歷城縣了,就對秦瓊說:「倒不如讓羅春押着你姑爹的靈,再起出我那老姐姐的靈,到山東歷城縣選一塊好地,把他們安葬。過些日子我也到厲城縣去,我也無依無靠了,回娘家算了。」羅春說:「既是娘說到這兒,請二哥給我大哥秦安寫封信,我帶着信先到東嶺關起我媽的靈,然後回來押着我爹的靈,一起迴轉山東歷城縣,請大哥秦安幫助我置辦一塊好墳地,讓他二老入土為安,也算把我媽的遺言做到了。這兒有我兄弟羅成盡忠,我回家盡孝,表哥,您想我說的對不對?」秦瓊說:「也好,就這麼辦吧!」其實,羅春以盡孝為名,還有別的打算。別看他跟羅成是隔山兄弟,可是脾氣不合,羅成心狠意毒,他瞧不上,於是借着為爹媽發喪返回山東,就把羅成閃開了。秦瓊派了一個家人,幫助羅春辦理運靈的事。一切齊備,羅春先奔東嶺關起他媽的靈,然後繞回來再運他爹的靈,迴轉山東歷城縣擇地安葬,這事哲且擱下,不必細表。

返回頭來再說說李世民兵困紫槿山口,他分成三撥兒把十萬唐軍撒回。第一撥兒是趙王李元霸。李元霸攜帶金鑲玉璽,率領五萬人馬回到太原府來了。李淵聞報大喜。不多時,李元霸來到晉陽宮參見父王。他跪倒叩頭:「爹呀,我這兒給您叩頭了。」李淵說:「兒呀,起來。你怎麼一個人回來了?」李元霸站起身來,把揚州會和紫槿山口的情形說了幾句:「爹呀,我嘴笨,可不能細學舌。」說着他把背上包裹解下來,放到龍書案上,「這包袱裡頭的匣子裝着國寶玉璽,還有我二哥給您寫的信,您一看信就全明白了。」李淵接過書信,展開一看,一切順遂,唯有世民、柴紹沒有回來,令人放心不下。「元霸,你二哥和姐夫怎麼還沒回來呀?」李元霸說:「嗐,別提啦!我怕山里反王撞出來,勸我二哥走,他說他有辦法對付,讓我先把玉璽送回來了。」李淵心說,這孩子!膽子也忒大了。竇氏夫人聽說,自然也是牽腸掛肚。沒過三天,有人奏道:「啟奏萬歲,附馬公帶三萬人馬回來了。」李淵說:「快快喚他進見。」柴紹到晉陽宮見駕,施禮已畢,呈上二十國反王降書降表,把事清經過說了說。李淵聽罷,又喜又憂,忙問:「世民怎麼還不回來,他手下還剩兩萬人馬,要是二十國反工撞出山口,如何抵擋得住?」柴紹說:「我也對二弟這麼說,他說他自有主意,玉璽、降書都送回太原了,即便他死在揚州也值了。」李淵一聽這話,眼淚撲簌簌下來了。回去跟夫人一說,老太太也是痛哭流涕。也就兩天的光景,有人奏道:「萬歲,您甭着急了,秦王回來啦!」李淵這才放下心來。李世民進宮見駕,行禮已畢。李淵問道:「兒呀,你是怎麼脫險的呀?」李世民就把以李元霸之名叫陣,用計穩住二十國的事情說了一遍。李淵連聲稱讚:「好計謀!好膽略!兒呀,快快到後宮見娘親,你娘想壞你了!」李世民來到後宮見過娘親、姐姐、大哥、三弟,闔家團聚,歡喜非常。

第二天,李淵升坐金殿,命內侍把五名堂五位名士請了來,袁天綱、李淳風、虬髯公、李靖、紅拂女上殿,參拜之後,李淵各賜龍墩,大家落坐。李淵這才把秦王、趙王、駙馬揚州之行述說了一番,傳旨讓內侍捧出傳國玉璽擺到龍書案上。打開包裹、錦匣,請五位名士傳看玉璽。名士們看過玉璽,同聲向開唐英主道喜。李淵說:「有五位先生出謀劃策,加上稚子膽略不凡,這傳國玉璽和各國降書才能到朕手中。大家同喜,理當慶賀。來人哪!前廳擺筵為五位先生和二千歲,四千歲、柴駙馬慶功!」不多時,前廳大排筵席,李淵和五位名士居中落坐,闔朝文武大巨左右相陪,擺了幾十桌,大家開懷暢飲。在酒宴之上,李淵說道:「五位先生,如今玉璽、降書俱已到手,你們看這下一步棋應當怎麼走呢?」袁天綱說:「萬歲,如今大隋朝已完了九成九,我看您應當力圖進取。一邊固守河東,以為站腳之地,一邊兵伐長安,一鼓而下之。您得過來長安,可以先立一個楊姓之人為帝,這樣,挾持天子,號令全國,方可剪滅群雄,一統天下。一旦時機成熟,再以唐代隋,興帝王之業。為了助您一臂之力,我們五位就此告辭,到各地遊說,勸各州官吏、各路反王一體反隋保唐,順成其事。如有違抗者,到時候您再興兵討伐。您看這麼辦怎麼樣?」李淵說:「先生之言,正合朕意,那麼今天飲宴,也就算是向五位先生餞行了吧!」酒宴過後,這五位名士收拾行裝,向李淵父子告辭,離開太原府,就走下去了。

李淵想袁天綱的話十分在理,他把李世民、柴紹找了來,一起商議起兵之事。李世民說:「父王,我看可以讓我大姐鳳陽公主帶着她排練的娘子軍把守娘子關,我大哥建成、三弟元吉帶兵坐鎮太原,謹防北邊突厥犯境,抄我們的老家。您御駕親征,由我、元霸和姐夫保着,從太原打出去,經過霍州,直取潼關。您看這樣如何?」李淵說:「好,兒呀,就依你之見吧!」簡短說吧,李淵把建成、元吉找來,安排守衛太原之事;又把鳳陽公主找來,把她派往娘子關。這位鳳陽公主文武雙全,她排練了一支娘子軍,個個英姿颯爽,武藝高強。她接到爹爹旨意,即刻打點打點,帶領娘子軍奔娘子關去了。

一切準備就緒,李淵傳旨,起兵十萬,兵發潼關。三聲號炮響,李淵父子親率十萬大軍,分成三個大隊出太原西門,浩浩蕩蕩奔西南走下去了。這時候,河東全境已經都換成了大唐旗號,唯有西南上的霍州城仍然懸着大隋旗號。霍州在潼關東北,這裡的守將名叫宋老生,胯下一匹黑馬,掌中一口鉅齒飛鐮大砍刀,他受過名師指點,刀法精奇。宋老生聽說李淵親率十萬唐軍向霍州殺來,對手下偏副牙將說:「李淵,不就是仗着他兒子李元霸嗎!他們不來霍州,算是萬幸,若是前來,就叫他們嘗嘗我手中這口大刀的厲害!」過了兒日,探馬來報:「啟稟總兵老爺,唐軍鋪天蓋地而來,離城北門也就五里多地了!」這霍州兩邊是高大的山塬,中間一馬平川,地勢險要,守城的只有一營隋兵,兩千五百人馬。宋老生下令擂鼓聚將。眾將來到總兵府,他說:「唐軍殺來,我要開北門迎故。讓你們瞧着,今天我要給果李元霸這小畜牲的性命!」有個偏將說:「總兵爺,雖說您的刀法房害,可咱們兵微將寡,決頂不住十萬唐軍。我想不如棄城奔潼關,到那裡與魏大帥合兵一處,再做道理。」眾將都是這樣說法。宋老生說:「為大將者守土有責,豈能棄城而逃,休再胡言,火速亮隊!」他點了一千馬步隊,三聲號炮響,人馬貫出了北門。也就走出一里多地,就與唐軍碰面了。那邊李世民下令,人馬列開,拉成一字長蛇,兩軍擺開了陣勢。

宋老生對手下將官說道:「你們壓住陣腳,待我會戰李元霸。」他一拱鐺,馬踏鑾鈴響,來到當場。唐國兵將一看上來這員戰將若跳下馬平頂身高九尺開外,胸前寬,背膀厚,悍壯魁梧,頭戴三叉紫金盔,身披紫金鎧甲,背後五杆護背旗,騎一匹黑馬,執一口大刀。面如茄皮,紫中透黑,掃眉環目,塌鼻樑,翻鼻孔,火盆大口,大耳相稱,頦下是燦白的鬍子,看樣子年近花甲,可是精神抖擻,一點不顯老。宋老生躍馬橫刀,口中喝喊:「對面唐軍聽真,我乃霍州總兵宋老生,單要小兒李元霸出來,與我見仗啊!」那邊季淵說:「世民,宋老生這口大刀受過名人真傳,你先出去勸說他歸降,不行再動武的。」李世民說:「孩兒知道了。」回頭對李元霸說:「四弟,我先出去跟他講講道理,他要順咱們這個道,霍州城就算過去啦。要是不靈,你可上去打他!」李元霸說:「二哥,我聽你的啦!」李世民馬往前撞,來到陣前。宋老生捋白髯,往對面觀看,見出來這人若跳下馬平頂身高八尺開外,細腰扎臂膀,雙肩抱攏,頭戴八寶杏黃摺疊巾,身穿紫征袍,上繡團龍,黃雲緞子跨馬服,大紅中衣,青緞靴子。面如觀音,鼻直口方。胯下一匹白馬,掌中一口大刀。書中暗表,這匹馬名叫左驂逍遙馬,這口刀是李家祖傳的定唐刀。李世民叭一扣鐙,橫刀低頭,說道:「老將軍您倒好哇!我這廂有禮了。」宋老生一看,上來的不是李元霸,喊道:「對面小畜牲報上名來!」李世民抬頭一笑:「老將軍要問,我就是開唐英主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噢,你出來幹什麼?難道說你要碰碰我這口刀嗎?」「老將軍,常言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如今隋朝土崩瓦解,天下人心歸唐。您在河東多年,不會不知道我父王所行仁政,他自立開唐英主,無非是要救天下百姓出於水火,得其重生。我勸老將軍趕快獻出霍州,待我大唐人馬攻破潼關,拿下長安,您照樣是門排畫戟,府列簪纓,為開唐有功之臣。我把話說明白了,您可千萬不要執迷不悟呀!」宋老生聽罷,把嘴一撇:「這個……哈哈哈!小畜牲你說完了?這叫白說!有道是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當此亂世,我正要為國盡忠。你也甭廢話了,快快撒馬一戰。你要不敢碰爺爺這口刀,就把李元霸叫出來,看我要他的殘喘性命!」李世民微微一笑:「宋老將軍,我去叫李元霸,您可不要後悔。」說罷掉轉馬頭就回來了。到了陣中,沖李元霸說:「四弟呀,合算我說了半天,他就是不獻城,都白說了,還是你出去打他吧!」李元霸面有難色:「哎呀,我這錘是佛心錘,歷來不打老頭兒。」「嗐,這老頭兒是死催的,他活膩了。你就打吧!」「好嘞!瞧我的?」李元霸撒馬出陣。柴紹傳下命令,等趙王打敗宋老生,大軍一擁而上,不等關上城門,隨着敗退的隋兵一齊捲入霍州城。

李元霸馬到當場,手中雷鼓瓮金錘叭這麼一分,口中喊道:「老頭兒,你看我來了!」雙腳微一扣鐙,把馬停住:「老頭兒,剛才我二哥跟你說了半天,合算你全沒明白,今天你可是活膩了,死催的,你叫宋什麼生來着?」宋老生說:「你家總兵爺爺叫宋老生,小畜性,快快近前見仗!」話說到這兒,往前一拱襠,馬往上撞,大刀掄起,力劈華山,唰!掛着風就下來了。李元霸心中惱怒,來吧!他翻臉瞧刀,左手雷鼓錘往左邊一撩,正撩在刀頭上。宋老生啊呀一聲,心說要壞,這刀雖說沒撤手,可是震得兩膀發麻,渾身顫抖。說時遲,那時快,李元霸右手錘推風掃葉,平着奔宋老生左額角打來。宋老生猛一低頭,就聽啪的一聲,把三叉盔的盔頂掃去了。他說聲:「不好」,掉轉馬頭往回就跑。他手下將官一瞧,心說你還要打人家李元霸小畜牲呢,現在連盔頂都沒了,頭上戴鍋圈兒啦!就聽咚咚咚!噹噹當!互鼓炮齊鳴,唐軍蜂擁上前,人聲吶喊:「沖啊!搶霍州城啊!」宋老生帶着敗兵撤進城內,不容關上城門,唐軍也裹進來了,在後面一通追殺,跑在後邊的隋軍死的死,降的降。宋老生率領兵將進北門,出南門,穿城而過,跑出城外十幾里地,這才停下來查點人馬,一看只剩下三百來人。他帶着這些殘兵敗將逃往潼關去了。

李淵兵進霍州城,下旨意出榜安民,收容降兵降將四門四關都換上大唐旗號。歇兵兩日,兵發潼關。不多幾日,大軍來到潼關城下。安營紮寨。

前文書「群雄會」里表過,潼關守科名叫魏文昇,人稱神刀將。他兄弟花刀將魏文通原來是潼關大帥,因為眼隨靠山王楊林去攻打瓦崗山,就舉薦他哥哥來接任。魏文昇本來就對他兄弟向靠山王獻媚求寵十分不滿,不願出來當差,實在推脫不掉,這才當了潼關大帥。聽說魏文通頭打瓦崗山時被羅成一槍挑死,他更灰心喪氣,遞了好幾個摺子,要辭職歸里,楊廣都不准。後來聽說揚州會一敗塗地,李淵又從太原起兵,李家父子深得民心,李元霸勇猛過人,自知潼關不能守,整天為這事憂慮。他有個徒弟複姓司徒名叫司徒戩。司徒戩見大帥愁容滿面,就勸他說:「老師,您也不要為守潼關的事過於憂慮,大隋朝就剩了這麼一點點地方,咱們還是看事做事吧!魏文昇低頭不語。忽然這一天,有人到帥府稟報:「大帥,霍州已經失守,宋老生帶領殘兵敗將來到潼關,要求見您。」魏文昇說:「快快有請。」他親自迎出府外,與宋老生彼此見禮,到書房落坐敘話。魏文界問道:「宋將軍倉促到此,是不是霍州沒啦?」宋老生嘆了一口氣,就把丟失霍州經過說了一遍。魏文昇說:「老將軍恕我直言,霍州是咽喉要路,貴守不貴攻,實在守不住,還可以由我潼關派兵救援。霍州一丟,潼關危矣!你這次輕易出戰季元霸是不是大錯特錯了?」宋老生也不能不承認這是個錯,不單是錯,差點連命都扔裡頭。他說道:「魏元帥,這是我錯了。事已至此,也後悔莫及了。」魏文昇說:「這潼關是個筒子關,只有東西一條路,南北山連山,山套山,山勢兇險。雖然有險可守,怎奈唐軍象潮水一般涌灌而來,我這裡只有五萬人馬,無力長期困守。如果出戰,自知找掌中這口大刀,敵不過李元霸的雷鼓瓮金睡。究競怎樣守關禦敵,咱們還耍好好想個辦法。」兩人想來想去,苦無良策。忽然宋老生說道:「元帥,我想起一個人來。」魏文昇說:「啊,將軍請講。」要問宋老生想起誰來了,下回交代。

興唐傳
興唐傳
《興唐傳》小說又名《大隋唐》、《興唐全傳》,相關古典小說有清乾隆年間英雄傳奇小說《說唐演義全傳》、明代《大唐秦王詞話》等。 北京流傳的評書《隋唐》以清末「評書大王」雙厚坪所說內容最為豐富、完整,惜其底本未能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