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回 李世民夜走瓦崗寨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第一百一十三回 李世民夜走瓦崗寨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上回書說到唐夭子李淵接到兩個告急折本,不覺吃了一驚。這兩個折本是從哪裡來的呢?咱們還得返回頭來說說揚州這個爛攤子。自打楊廣、宇文化及一死,江都宮監王世充和他師父、看花大臣張金缽,師弟段達一起核計,得把楊廣的屍體先給埋了。他們用漆板床板做了一口小棺材,先將楊廣入殮,靈柩停放在江都宮西院的流珠堂內,然後拉到吳公台下草草埋葬了。一直到唐朝武德五年,隋朝舊臣陳棱做江都總管,才把靈柩起出來,移葬到城北雷塘,時至今日遺址還在,俗稱「皇墓墩」,有一塊清人立的石碑,刻着「隋揚帝陵」四個字。閒言帶過,再說王世充埋了楊廣,把江都宮裡的金銀財寶所有值錢的東西搜颳了個淨光淨。他找師父、師弟商量下一步怎麼辦。張金缽說:「依我看,咱們跨過江去,在江南立足,憑藉長江天險,三分天下有其一,世充你看有沒有道理?」王世充說:「不成,我打算回原籍洛陽,聽說唐主李淵有心要打長安,他占長安,我就占洛陽,跟他來個東西對峙,勢不兩立。洛陽城裡要糧要餉有的是,一定要與他拼個你死我活。」張金缽、段達聽他說的有道理,都說:「好吧,享不宜遲,咱們趕緊招兵,開往洛陽。」王世充從所得的金銀財寶中拿出了一部分,收買了原來的羽林軍、虎賁軍、護衛軍和流散在揚州的殘餘兵將,全軍大隊乘着楊廣下揚州時留下的大批船隻,沿着汴河,直奔東都洛陽。這時候,東都洛陽城裡是楊廣的小孫子越王楊侗主事,兵微將寡。王世充帶兵進城,奪了楊侗的大權,卻又把楊侗立為皇泰皇帝,這不過是先豎個牌位、邀買人心罷了。不久,王世充的權力越來越大,他覺着這個傀儡皇帝總是礙手礙腳的,就逼着皇泰皇帝讓了位,改國號為鄭,自稱洛陽王。這樣,王世充還不放心,又派人給楊侗送去鴆酒,強逼着他飲毒自盡了。

這時候,武德天子李淵已經在長安城立了大唐國。洛陽王王世充招兵買馬,積草囤糧,大有與大唐國一決雌雄之勢。忽然這一天,他接到了唐朝派人送來的招降詔書,便找張金缽、段達一起來商量對策。王世充說:「唐主李淵盤據長安,雖然占着地利、人和,可是他手下缺少曉勇戰將,所仰仗的不過是李元霸一人而已。聽說這李元霸好久不上陣露面了,有人說他死了,也不知是真是假?」張金缽說:「要是李元霸一死,這唐朝一打就趴下了。這個,我倒有個好辦法。」「老師,您有引麼好辦法?」「咱們可以來個投石問路,這不是唐朝下了招降詔書嗎?你就也給他們復一封戰表,說不但不投降,還要他趕緊派兵攻打洛陽,他若不敢派兵前來,咱們就兵伐長安。看他們敢不敢來,李元霸是死是活就不問可知了。」王世充一聽,說:「此計甚妙,就便如此吧!」就這樣,洛陽王王世充的連環戰表送到了長安。跟這前後腳,還有一家反王的連環戰表也送到了長安.誰呀?湖廣襄陽王雷大鵬。他仗着荊、湘和嶺南地域遼閒,兵多將廣,也不服唐朝,要發兵見仗,一決高低。唐主李淵同時接到這兩份連環戰表,心想南北兩王就要夾擊長安,他能不心驚膽戰嗎?

李淵把這兩份連環戰表遞給李世民。李世民看過了,微微一笑:「哈哈哈,父王,您莫要驚慌。咱們趕緊準備人馬,孩兒我要討伐洛陽王。」李淵說:「兒呀,咱門現在兵力不足,尤其缺乏能征慣戰之將。你去到洛陽,如何能取勝呢?」「父王,您散朝之後,咱們後宮議事,聽孩兒我自有道理。」「好,既是如此,捲簾散朝。」百官散去,李淵父子,還找了柴紹、長孫無忌、李道宗一齊來到後宮。李世民這才說:「爹爹,外邊傳說我四弟李元霸沒了,可是不摸實底。我看洛陽王這封戰表,為的就是號咱們的脈,摸咱們的底。咱們要是不攻打他這洛陽,他可就得勁了。您派我帶兵前去,還要打出四弟的旗號,到那兒我准能唬住他。」柴紹問「二弟,到那兒人家亮開大隊,咱們沒有李元霸呀!」李世民說:「有沒有李元霸那就甭管了,反正這一趟不去不行,我能對付他們。父王,您就穩坐長安,等着喜報吧!」李淵說:「這事也只好這麼辦了。兒呀,你把四家開國公帶走,那四口大刀倒也不軟。你想幾時起兵呢?」「三日之後我就起兵,再晚就麻煩了。」事情就這樣說定了。李世民又去見母親竇皇后。李淵登極以後,封竇氏夫人為正宮皇后,因為這老太太信奉道教,又賜號太真。竇太真最疼愛二兒世民,聽他說要出征洛陽了,啪噠啪噠宜掉眼淚,說:「兒呀,沒有你四弟保護,你領兵出征,我真是放心不下呀!」李世民說:「娘啊,我父王的江山社稷要緊,您不用着急,孩兒我自有辦法。」三日之後,秦王李世民親自掛帥,帶領馬三保、段態賢、殷開山、劉弘基四位開國公,起大軍五萬,打着大唐秦王、趙王的旗號,兵伐洛陽城。為了掩人耳目,李世民選了一個大高個兒,這人長得很象李元霸,就讓他扮裝李元霸,給他做了一對雷鼓瓮金錘,這叫矇事行。自打李世民走後,竇太真每天早起梳洗完畢,讓宮娥們扶着她到御果園,登上望花樓。她衝着東邊燒香磕頭,頂禮膜拜,然後大喊三聲:「我兒世民,願先祖太上老君保佑你旗開得勝,早日還朝!」老太太天天如此,後來人們魷把這座望花樓改叫望兒樓了。

單說唐朝大軍往東行走。李世民調透得法,指揮有方。整個隊伍按九宮、四相、八卦,五行、十干、十二支排列,隊有陰陰,陣有前後,將有紀律,兵有行伍,隊伍內所有的人,即使是有殘疾者,都能用其所長,棄其所短。高大者讓他別弓帶弩,矮小者讓他執戟持矛,強壯者讓他舉旌豎旗,羸弱者讓他擊鼓鳴金,口拙者讓他專吹號角,重聽者讓他瞭望烽火,身肥者為馬軍,身瘦者為步兵,日食斗米者為前驅,日行二百者探機密。三軍如虎,將士如雲,鼓動神威興干戈,蕩寇聲喧起萬兵。大軍過了潼關,無非還是曉行夜宿,飢餐渴飲,非止一日,來到洛陽城正比。秦王選好地勢,下令按八卦五行擺下八卦連管寨。頭裡扯起三面大纛旗,中間是大唐武德天子李淵,上首是大唐秦王李世民,下首是大唐趙王李元霸。兒郎們扯轅門,排鹿砦,挖塹溝,起營帳,埋鍋造飯,鍘草餵馬,不多時,一切都安置好了。

再說洛陽王王世充,適才聽探馬來報,說唐朝大軍奔城北殺來,登時就嚇暈了。他定了定神,找到老師張金缽,說:「老師,想不到咱們投石問路,把唐朝大軍問來了。」張金缽這老道心想,哎呀,看來李元霸並沒有死啊!跟着就聽正北炮響連天,金鼓齊鳴,人聲吶喊,戰馬嘶叫。王世充趕緊傳令緊閉四門,嚴密防守。他和張金缽、段達登上北面城樓.往北觀看,一看對面唐軍已然紮下大營,果然打出了趙王李元霸的旗號,都嚇得渾身顫抖,魂飛天外。

李世民歇兵三日,到第四天頭上.傳令響炮亮隊。炮響連天,大隊亮開,中間閃出兩匹馬,一匹馬上坐着秦王李世民,另一匹馬上坐着假李元霸。兩旁看上來戰將百員不止,一個個頂盔貫甲,手執軍刃。細打聽,裡邊有許多是馬隊兵丁打扮起來充數的。李世民讓兒郎們高聲叫戰:「王世充,你既發來連環戰表把我們召來了,倒是亮隊打仗啊!」王世充聞報,趕緊登城查看。他傳下命令:「他喊他的,他罵他的,咱們忍着,就是不打。」他手下無強將,哪裡敢迎敵呀!唐軍罵了半天,城裡沒有動靜。李世民只好下令收兵撤隊。就這樣,李世民隔三天亮一回隊,過了一個月光景,王世充一直不敢出城應戰。這一日,李世民跟四家開國公飲酒談心,高興地說:「四位將軍,那王世充沒有把咱們的脈號着,倒讓咱們把他的脈號了。準是洛陽城裡有兵少將,不然,怎麼閉門不戰哪?」四位開國公說:「千歲爺,您這話不假,我們也看出來了。這應當怎麼辦哪?也不能總這麼耗着呀!」李世民命人取過文房四寶,提起筆來,唰唰唰寫了一封書信。這信里寫的是這麼個意思:王世充,大唐開國,你竟敢發來連環戰表,我軍到此,你卻膽小如鼠,不敢一戰。限你五日,必須亮隊交戰。五日過後,你若再不亮隊,念你初犯國朝,我先撤兵回去,等待你將降書送到長安。若是不戰不降,我二次發兵,定將你這座洛陽城化為齏粉。最後寫上年月日時,李世民親筆,還扣上行軍元帥的大印。書信寫好了,綁在箭上。李世民來到城前,抽弓搭箭,嗖的一聲,這封箭書就進了城啦!

鄭國守城兵丁得到箭書,趕緊呈送洛陽王。王世充接過箭書,展開一看,不禁哎呀一聲,隨手給張金缽、段達都看了看。這可怎麼辦呢?甭說限五天,限五個月,他們也不敢亮隊呀!怎麼?這就叫薛杆打狼,兩頭害怕。兩邊都沒有得力的戰將。李世民雖說箭書入關,他心裡也在打鼓。他發出這封箭書,不過是想找個台階,收兵撒退。五天到了,城裡還沒有亮隊。李世民把洛陽的戰情寫成一道折本派人送往長安,然後傳下命令,全軍拔營起寨,向襄陽城進發。不多時,隊伍整理好。剛要開往襄陽,忽有探馬來報:「啟稟秦王千歲,湖廣襄陽王雷大鵬現在不在襄陽。」李世民忙問:「噢,他在哪裡?」「他乘着我軍與王世充交戰這工夫,帶兵三萬,搶掠中原。王世充手下的地方官吏見洛陽被困,紛紛棄城而逃。現在雷大鵬己經越過滎陽,往東北下去了。」「快去,再探!」幾個探馬去了幾番回來,報的都是同一個消息。李世民心想,這倒是掃滅雷大鵬的好機會。他下令全軍大隊追趕雷大鵬,要截住他回襄陽的退路。頓時響炮擂鼓,五萬人馬往東北走下去了。

單說這一天行軍路上,夜晚紮下浮營,雖說已過立秋,天氣還是十分炎熱。李世民在帳蓬里熱得睡不着覺,就找殷開山說:「殷將軍,你看今夜月光如水,咱們不如出去走馬轉轉,賞賞夜景,一會兒涼風下來,咱們再回營睡覺。」殷開山說:「也好,我就去鞴馬。」殷開山出去鞴好兩匹馬,自己全身披掛,給大刀掛在馬上。李世民身穿跨馬服,攜弓帶箭,出帳篷上馬。殷開山也翻身上馬。二人出了偏營門,往東行走。一輪明月清光四溢,徘徊於鬥牛之間。二人並馬而行,兩邊是望不到邊的秋莊稼,周圍秋蟲鳴叫,悅耳動聽。正談着論着,忽見一隻白玉兔,閃着倆小紅眼睛,奔李世民的馬前來了。殷開山忙說:「千歲您看,頭裡有隻白玉免。」李世民抽弓搭箭,認扣填弦,嗖的一聲,這箭直奔白玉免去了。這白玉兔倒好,微一打橫,閃開箭尖,啪地一張嘴,就把箭杆叼住了。它叼着箭扭頭往東就跑。李世民哪裡能放它逃走,一拱襠,馬往前躥,緊緊追了下去。殷開山在後頭直喊:「千歲,慢追!別追了,咱們快回營吧!」白玉兔跑得快,左驂逍遙馬追得也訣,追着追着,李世民把殷開山拉下老遠。前邊往南一走,又往東一拐,這白玉兔沒影兒了。李世民納悶:這兔子莫不成鑽了莊稼地了?跑哪兒去了呢?猛然間抬頭一看,前頭有個漫山坡,白玉免順着一條野草叢生的山路跑上山去了。李世民催馬追上了山坡,沿着這條多年沒人走過的山路往上走。白玉免就在前邊,還不時停住腳拿兩隻紅眼睛瞅瞅他,成心逗氣。李世民一直追到半山腰上,把馬勒住,一瞧那邊山上壘着層層坎牆,到九坎之上,立着一根旗杆,旗杆上掛着好大的一面大旗。借着月光注目一看,大旗上繡着三個大字:瓦崗寨。李世民不由得哎呀一聲,心說壞了,我怎麼跑到瓦崗寨來了呢?

書說到此,咱們還得再說說西魏國瓦崗寨的事情。自從西魏王李密向瓦崗弟兄們認了錯,整天做出一副操心戰備、勵猜圖治的樣子。瓦崗山上厲兵抹馬,養精蓄銳,尋山了哨,晝夜不懈。四季更迭,又到了秋天。單說這一天,正趕上秦瓊查城,程咬金查山。夜晚定更天后,程咬金騎馬走到東山坡坡坎前邊,扣鐙站住。他往西山道下邊看,借着明亮的月光,就瞧從底下上來一人一騎,夜靜更深,這是什麼人呢?嘩愣愣愣,馬走鑾鈴響,越走越近。他注日一看,這個人頭戴八寶杏黃摺疊巾,身穿五爪團龍跨馬服,大紅中衣,脅下佩劍,怎麼看着那麼眼熟呀!程咬金在坎牆後頭看見他了,這個人可沒看見程咬金。他上得山來,若有所思,抬頭瞧見一邊懸着瓦崗寨的旗號,嗯?心說我怎麼來到這兒了?這時候,程咬金瞧明白了。他大喊一聲:「哈哈!我看出來了!好小子,你是李世民,對不對?你敢夜探瓦崗寨,哪裡走!」這個人還正是李世民,他一聽有人喊他的名字.趕緊掉轉馬頭往山下胞。程咬金撥馬上了那邊的山道,在後邊緊追,一邊追一邊喊:「李世民,你小子堵住紫槿山口要玉璽,要降書,給大夥欺負苦了,今兒你落到我的手裡,你還跑得了嗎,」李世民跑着跑着,見西南有一個山窪,他一掰橙,這馬就鑽進山窪了。到裡邊一瞧,這是個死山窩,心說壞了,看來我算到了頭啦!再想跑出山窪是來不及了。忽見北邊有座小廟,這廟年久失修,山門沒了。他趕緊下了馬,隻身跑進廟裡。這廟只有一座正殿,殿堂極小,門散架了,窗戶也不全了。他進入殿堂,借着月色一看,四個旮旯空,只是正中神像頭裡有個供桌,上邊罩着破桌帷子,把四面擋住。吱溜一下,他就鑽到供桌底下去了。

再說程咬金追進了這個死山窩,嘴裡叨咕着:「哈哈,小子,你不知道這是死葫蘆頭,你以為躲到廟裡就算完了,那哪兒成呀?」他到廟前下了馬,扛着大斧子往裡走:「李世民!李世民!」到了院內,找了找,不見有人。這時李世民在供桌底下雙手一合,口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聽程咬金在外邊喊:「李世民喂,你快出來,你鑽進這老君堂里還跑得了嗎!」李世民心說,敢情這是老君堂,太上老君也姓李,名叫李耳,他是道門之祖,也是我們本家。我別念阿彌陀佛了,我念老前輩吧!「老前輩呀!您的後輩子孫今天遇難了,看在咱們同姓連宗的份上,您要效我一救啊!」工夫不大,程咬金扛着斧子也進正殿了。往四處踅摸,不見有人,心說這小子不是在供桌底下,就是在老君像後頭呢!他詐唬了一聲:「你當我瞧不見你,你鑽到供桌底下了,外頭還露着腳巴丫子呢!」李世民一聽這話,嚇得一哆嗦,供桌隨着晃了晃。程咬金瞧明白了:「哈哈!沒錯兒了,沒錯兒了。」他心裡說,李世民,想不到今天你也走單了,於脆我要死的不要活的,拿斧子劈你下吧!他卯足了勁,把八卦開山斧往後斜着掄起,剛往下劈,嗯?怎麼劈不下來呀?難道說這小子福大命大造化大,有山神攥住我這斧子,不讓我劈他。回頭一看,哎,敢情殿裡進深小,斧子斜着掄起來,往下落時卡到殿門上邊門坎上了。「這上門坎別要嘞!」他一叫勁兒,啪!唏里嘩啦!用斧頭把上門坎給砍下來了。噗嚕嚕掉下不少塵土,迷住他的雙眼。他一擋臉:「哎喲!這又怎麼檔子事?」揉了揉眼,定了定神。心說這殿裡斧子掄不開,這回我就使個五成勁,那也夠他受的。他把斧子掄了個半圓,就往下落。斧刃落到供桌面上,喀當一聲,火星亂迸。老程一瞧桌面沒怎麼着,嚇得他啊了一聲,噌!往後一蹦,頭髮根兒都扎煞起來了。登時驚叫起來:「哎呀,是不是真龍出現了?」這時就聽屋裡有人一樂。樂的主兒是誰呀?原來是秦叔寶。秦瓊怎麼來的?方才他查城查到東門城樓,忽聽程咬金在外面喊:「李世民喂,你跑不了!」就趕緊下城上馬,出城門跟了下來。一直追着他們進了死山窩,看見這倆人先後進老君堂了,他也到廟前下了馬,把雙鐧摘下來。進入院中,正瞧見程咬金斧劈門坎,塵土迷眼,乘此機會,躡足潛蹤,嗖的一下就進殿了。跟着輕輕地把雙鐧放到供桌上面,轉身躲到老君像背後。程咬金第二斧子下來,正好砍在雙鐧上,那還能不冒火星嗎!他一說:「真龍出現」,秦瓊可就樂了,轉身出來說:「哈哈,你別亂了!」老程猛地一愣:「喲!誰呀?」「四弟,是我。」,「這不是二哥嗎?」「可不是找嗎!」「您多會來的?」「你查山,我查城,聽你在山坡那兒喊李世民,我就追下來了。」「噢,二哥,剛才您幹嗎說:別亂了?」「我把雙鐧擱到桌上,你斧劈雙鐧,火星迸濺,你愣說是真龍出現,這不是亂嗎!」「嘿嘿,原來是這麼回事,那您幹嗎把雙鐧擱桌上呀?」「四弟,咱們得拿活的呀!你叭的一斧,把李世民劈死了,咱們還怎麼知道他為什麼要夜探瓦崗寨呀?要是拿着活的,這有多大功勞哇!」「二哥喂,這話有理,咱們拿活的。您說怎麼拿吧?」「這麼辦,我給鐧先撤下來立在旁邊。我站西邊,你站東邊。我喊一二三,到三字這兒,我端桌子這邊倆犄角,你端桌子那邊倆犄角,啪!把桌子往門外頭這麼一扔,這李世民是不是就露出來了?」「對,對,一個人是死的,兩個人是活的,咱們就這麼辦了。」倆人站好位置,秦瓊喊一二三,到三字這兒,兩人上前一抬,嗖!啪!就把這桌子玩兒門口外頭去了。程咬金上前摁住李世民:「小子,你哪兒跑!」秦瓊使出當年他抓差辦案那一套,過去把李世民的胳膊擰到背後,解下他的鸞帶,乒乓五四就給捆上了。「四弟,你看這脆不脆?「脆!還是二哥您這主意高。」「你到外邊把他的馬牽到院子裡頭,咱們把他捆在馬上。」「好嘞!」程咬金走出殿門廟門,牽馬去了。

這時候,李世民小聲對秦瓊說:「秦元帥,當初您在臨潼山楂樹崗救過我全家性命,今天您還要搭救小王我呀!」秦瓊低聲說:「二千歲,你這膽子也太大了,怎麼敢夜探瓦悶寨呀!」李世民說:「哎,我有人陪着出來走馬溜彎,看到前邊有一隻白玉兔,我一箭射去,這小兔叼起我的箭就跑,跑一陣,回頭看看,成心跟我逗氣。我追這隻小兔,一直追上這座山坡,小兔沒影兒了,哪兒知道這裡就是瓦崗寨!」秦瓊說:「要是就我一個人,可以把你放了,可這兒還有個程咬金,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倆人正說着話,程咬金給馬牽進來了,說:「二哥喂,你們嘀咕什麼呢?是不是您打算放他呀?」秦瓊說:「那你是胡說,誰放他呀!」「這小子太橫了,我先打他兩下子!」程咬金上前,啪啪啪!給李世民仨嘴巴:「給玉璽你不撇兵!」當!底下又給一腳:「還非得要降書!」跟着又是一拳。李世民心說,哎,今兒個我認了。秦瓊說:「別打,別打,真給打壞了,咱們還怎麼留活口呀!」「哎,好吧,我聽您的,咱們帶他走吧!」這哥兒倆把李世民推出殿外,扶上了馬,又從殿內取出斧子和鐧,各自掛兵刃,上坐騎。讓李世民的馬在頭裡走,哥兒倆騎馬後邊跟着,出了死山窩,由瓦崗山的西山坡往上走去。

這時候,秦瓊在馬上可就為難了。心說我對西魏王李密已然離心喪志,人人都說唐主李淵是當世英主,我要把李世民放了,以後也能有個退身之地。可是怎麼放他呢?想來想去,有了!剛才李世民說有人陪着他出來遊逛,他追白玉免,所以走單了。我得跟程咬金爭爭功,逼着他把保李世民這人喊出來。這樣彼此必有番爭鬥,趁着亂勁,我就把李世民給放了。想到這裡,就說道:「四弟呀,今天擒住秦王李世民,這功勞不小哇!你說這功勞是誰的?」程咬金說:「二哥,這小子是我看見的,我追下來的,是我斧劈老君堂,這功勞是我的呀!」「別提你斧劈老君堂了,要不是找把雙鐧擱到桌上,你這一斧下去,李世民死了,你還有什麼功勞?要說這功勞得是我的。」「二哥,這麼說,我是正功,您是幫辦,這怎麼樣?」「不成,李世民是我拿下的,正功得是我的。」「嘿,二哥呀,咱們哥兒倆您的我的不分,連命都過,您跟我瞎爭這個幹什麼!」「哎,你忘了?大丈夫有三不讓:功名不能讓人,銀錢不能讓人,妻子不能讓人。這頭功是我的,決不能讓。」「二哥,您要這麼辦可有點虧心。」「虧心呀?就虧點心吧!要不就這麼辦:我想大唐國秦王千歲出來,不能沒有人陪着,你把那主兒喊出來,讓他來救秦王,我再把他拿下,那個算我的正功,拿李世民的正功歸你,這怎麼樣?」程咬金想了想說:「好嘞!就這麼辦。」他一邊走着,一邊扯着大喇叭嗓子喊.「喂!我叫程咬金.」膽大李世民競敢夜探瓦崗寨,是我追到老君堂,把他給擒住了,你們誰來救他呀!」「哎,四弟,加點勁,還得喊!」程咬金更提高了嗓門:「喂!擒李世民的是我程咬金。」喊到這兒停住了。秦瓊問:「兄弟,你幹嗎打愣兒呀?」程咬金心裡說,這事不能都由我一人扛着,接着喊:「擒李世民的不單是我程咬金,還有秦叔寶呢!這是我們倆人幹的,誰來救他呀?」這工大,殷開山也騎馬跟上山來了,正到處尋找秦王。聽老程一喊,他本來想出來,又一聽還有秦叔寶呢,知道自己敵不過秦叔寶,就役敢出來見仗。秦瓊說:「四弟,你怎麼把我也連上呀?」程咬金說:「二哥,本來是咱哥兒倆擒住他的嘛,現在我想開了,不爭這功了。喂!這兒還有秦瓊呢,誰來救李世民呀?」他這麼喊着,走了一程,已然上到西山坡頂上。秦瓊心說壞了,眼看進入金墉城,李世民這命就算完了。

不多時,這哥兒倆押着李世民進城到了帥府,各自下馬、他們把李世民扶下馬來,帶到廳。秦瓊說:「來人哪,把魏丞相、徐軍師、羅元帥叫醒,請他們幾位前來,別人不要驚動。」,過了一會兒,魏徵、徐茂功、羅成先後到了,一瞧那兒椅子上捆着一個人,徐茂功問:「二哥,您叫我們幹什麼?您把誰捆來了?」程咬金說:「三哥,這小子就是李世民,他在揚州橫得邪行,沒想到今天落到咱們哥兒們手裡,我還得揍揍他,解解恨。」說着又要動手。徐茂功說:「別打,別打!打壞就不好辦了。四弟,你先說說是怎麼回事?」程咬金這才把擒住李世民的經過說了一遍。徐茂功說:「這可是件大事,你們先歇歇,待我立即奏與西魏王知道。,要知李世民怎樣化險為夷,下回交代。

興唐傳
興唐傳
《興唐傳》小說又名《大隋唐》、《興唐全傳》,相關古典小說有清乾隆年間英雄傳奇小說《說唐演義全傳》、明代《大唐秦王詞話》等。 北京流傳的評書《隋唐》以清末「評書大王」雙厚坪所說內容最為豐富、完整,惜其底本未能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