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先秦 / 佚名 / 國風·鄘風 / 蝃蝀
拼 译 译

《蝃蝀》

佚名 〔先秦〕

蝃蝀在東,莫之敢指。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朝隮於西,崇朝其雨。

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懷婚姻也。

大無信也,不知命也!。

蝃蝀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一條彩虹出東方,沒人膽敢將它指。一個女子出嫁了,遠離父母和兄弟。
朝虹出現在西方,整早都是濛濛雨。一個女子出嫁了,遠離兄弟和父母。
這樣一個惡女子啊,破壞婚姻好禮儀啊!太沒貞信太無理啊!父母之命不知依啊!

注釋
蝃蝀(dì dōng):彩虹,愛情與婚姻的象徵。在東:彩虹出現在東方。
有行:指出嫁。
隮(jī):一說升雲,一說虹。崇朝(zhāo):終朝,整個早晨,指從日出到吃早餐的時候。
乃如之人:像這樣的人。懷:古與「壞」通用,敗壞,破壞。昏姻:婚姻。
大:太。信:貞信,貞節。命:父母之命。
鄘(yōng),音「庸」,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汲縣北。

參考資料:

1、 《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9頁

蝃蝀 - 賞析

此詩開端「蝃蝀在東,莫之敢指」是起興,寫彩虹出現在東方。古人因缺乏自然知識,以為虹的產生是由於陰陽不和,婚姻錯亂,因而將它視作淫邪之氣,如劉熙云:「淫風流行,男美於女,女美於男,互相奔隨之時,則此氣盛。」(《釋名》)彩虹在東邊出現,自然是一件令人忌諱的事,所以大家都「莫之敢指」。接下去引出正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單這兩句似乎看不出詩人的褒貶之意,然聯繫前面的起興,詩人無疑是將淫邪的美人虹來象徵這個出嫁的女子。所以前兩句雖是興,但興中兼比,比興合一,詩的諷意在不言中也就顯露了出來。「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二句亦見於《詩經》的《邶風·泉水》和《衛風·竹竿》,很可能是當時陳語,因而多引用之。

次章是首章的復疊。隮,亦指虹。所以「朝隮於西」接下便有「崇朝其雨」之句。說了暮虹,又說朝虹,這樣反反覆覆,詩人就是旨在強調這個出嫁女子婚姻的錯亂。

第三章點明題目。「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意思就是說:「像這樣的女人啊,破壞婚姻禮儀啊。」如此刻薄斥罵的語氣,表明了詩人對私奔行為的憤憤不平。這種憤憤不平基於兩點,一是「大無信也」,即私奔者只知思男女之欲,而不能自守貞信之節;二是「不知命也」,即私奔者背人道、逆天理,不知婚姻當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從全詩結構看,前兩章是蓄勢,此章為跌出。第一、第二章的橫斷不即下,欲說又不直說,為此章蓄足了力量,故一經跌出,語意自然強烈。此章四句末尾語助詞「也」字的連用,也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對破壞婚姻制度的私奔行為的痛心疾首。

按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不從母命的私奔女子,其實正是一個反抗禮教制度、爭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封建社會對婚喪喜慶有着極其嚴格的禮儀規定,如婚事就得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事人無權自主擇偶。《齊風·南山》中的「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就反映了當時周代社會的婚姻規範。或許此詩的女主人公就是《鄘風·柏舟》中那個大聲疾呼「之死矢靡它」的少女,在得不到父母體諒的情況下,為追求愛情的幸福,義無反顧地私奔到意中人那裡自主結合。這種大膽的私奔行為無疑為封建禮教所不容,所以一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便將她視作淫婦而進行嚴厲地斥責。從詩中兩引當時陳語「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來看,她的這種憤怒的抗爭也沒有得到人們的普遍同情,詩中所謂的「莫之敢指」,實際正是千夫所指。「千夫所指,無病而死。」她儘管走出了這反抗的一步,但其悲慘的結局是不難想像的。孔子說「詩可以觀」,這首詩便表現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詩的現實意義就在於此。

參考資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99-100

蝃蝀 - 創作背影

這是一首對某個私奔女子的諷刺詩,意在譴責她不按婚配之道行事的行為。《毛詩序》以為:「《蝃蝀》,止奔也。衛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恥,國人不齒也。」《後漢書·楊賜傳》唐李賢注引《韓詩序》云:「《蝃蝀》,刺奔女也。」宋朱熹《詩集傳》也以為「此刺淫奔之詩」。

 

佚名其它诗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复制

《和雷敏秀才》

李承芳 〔明代〕

夢魂化蝶寄流楂,飛繞江蘋漠漠花。

長笛一聲驚忽醒,蛟龍窟畔有人家。

复制

《送縉陵王少府赴舉》

方干 〔唐代〕

相看不忍盡離觴,五兩牽風速去檣。

遠驛新砧應弄月,初程殘角未吹霜。

越山直下分吳苑,淮水橫流入楚鄉。

珍重郄家好兄弟,明年祿位在何方。

复制

《送僧澄觀》

韓愈 〔唐代〕

浮屠西來何施為,擾擾四海爭奔馳。

構樓架閣切星漢,夸雄鬥麗止者誰。

僧伽後出淮泗上,勢到眾佛尤恢奇。

越商胡賈脫身罪,珪璧滿船寧計資。

清淮無波平如席,欄柱傾扶半天赤。

火燒水轉掃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影沈潭底龍驚遁,當晝無雲跨虛碧。

借問經營本何人,道人澄觀名籍籍。

愈昔從軍大梁下,往來滿屋賢豪者。

皆言澄觀雖僧徒,公才吏用當今無。

後從徐州辟書至,紛紛過客何由記。

人言澄觀乃詩人,一座競吟詩句新。

向風長嘆不可見,我欲收斂加冠巾。

洛陽窮秋厭窮獨,丁丁啄門疑啄木。

有僧來訪呼使前,伏犀插腦高頰權。

惜哉已老無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

臨淮太守初到郡,遠遣州民送音問。

好奇賞俊直難逢,去去為致思從容。

复制

《題呂推官鳳池春雨竹》

鄭文康 〔明代〕

鳳凰池上鳳凰翎,帶雨離披舞舜庭。

分得一枝盱郡里,清風常滿節推廳。

复制

《贈重安寂道者》

李中 〔五代〕

寒松肌骨鶴心情,混俗陶陶隱姓名。

白髮只聞悲短景,紅塵誰解信長生。

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清。

每許相親應計分,琴餘常見話蓬瀛。

复制

《慶東原·泊羅陽驛》

趙善慶 〔元代〕

砧聲住,蛩韻切,靜寥寥門掩清秋夜。

秋心鳳闕,秋愁雁堞,秋夢蝴蝶。

十載故鄉心,一夜郵亭月。

《送僧歸剡山》

貫休 〔唐代〕

遠逃為亂處,寺與石城連。

木落歸山路,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栗,戰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复制

《憶昨》

陸游 〔宋代〕

當年落魄錦江邊,物外常多宿世緣。

先主廟中逢市隱,丈人觀里識巢僊。

《春景 柳塘春水漫》

劉辰翁 〔宋代〕

柳外澹煙光,芊綿去路長。風花隨世界,春水漫池塘。

手種青青許(四庫本作樹),堤回曲曲香。綠猶深舊雨,流不動斜陽。

濠上知魚樂,橋邊看燕忙。欄干風起晚,人影皺羅裳。

复制

《燕歸梁·風蓮》

蔣捷 〔宋代〕

我夢唐宮春晝遲。

正舞到、曳裾時。

翠雲隊仗絳霞衣。

慢騰騰、手雙垂。

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

見荷花、被風吹。

《記游松風亭》

蘇軾 〔宋代〕

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鈎之魚,忽得解脫。

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