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賀 /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拼 译 译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李賀 〔唐代〕

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

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

長船倚雲泊,石鏡秋涼夜。

豈解有鄉情,弄月聊嗚啞。

別柳當馬頭,官槐如兔目。

欲將千里別,持我易斗粟。

南雲北雲空脈斷,靈台經絡懸春線。

青軒樹轉月滿床,下國飢兒夢中見。

維爾之昆二十餘,年來持鏡頗有須。

辭家三載今如此,索米王門一事無。

荒溝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蠐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號號。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在洛陽郊外送別小弟,卻沒有俎豆陳列,慚愧啊,乘着瘦骨嶙峋的老馬。當小弟經過廬山的香爐峰時,你孤單的身影,將會落到鄱陽湖水面之下。你一路前行,長船倚雲而停泊在石鏡峰,在秋涼之夜四顧淒迷,倍感孤寂。你值此情境,怎麼可能不引起思鄉的情緒,而又無處傾訴,只能對月悲啼。

小弟上馬將遠行,送別在柳下,官街上的槐葉才如兔眼兒大。想的是借千里送別去謀生,換取升斗之糧糊口養家。彼此像南北流走互不相見的浮雲,心頭和全身卻像掛着線兒相牽引。茅屋前樹影轉動,月光滿床難入睡,為小弟擔憂,夢見江西饑民亂紛紛。你長兄我今年已經二十歲掛零,近來持鏡自照,只見臉上鬍鬚生。離家三年仍是這般清苦貧窮,謀職於京都,到頭來一事無成。村邊荒溝里積着死水,寒光如刀,庭院南頭那棵老柳已生出蛀蟲。遠在江邊異鄉的小弟真叫人憐念,郊野晚風悲鳴,更增加牽掛之情。

注釋勉愛:勉勵其自愛。小季:小弟。俎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此指餞行的菜餚。廄(jiù):馬棚。小雁:喻季弟。爐峰:廬山香爐峰的省稱。楚水:古楚地的江河湖澤。此處指鄱陽湖。嗚啞:悲嘆。官槐:長安官街,夾道植槐柳。兔目:《續博物志》:「槐葉之生,入春季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更旬而始規,三旬而葉成。」「欲將」二句:言千里以身事人,不過為斗粟也。持我,一作「持此」。南雲北云:謂二人一南一北也。靈台經絡:猶心中情緒也。靈台,心也,語出《莊子》。此句或謂兄弟一南一北,家母思兒也。下國:京師以外之地。昆:兄也。此長吉自謂,而與其季言之。索米:領取俸祿也。《東方朔傳》:「無令但索長安米。」注云:「索,盡也。」拱柳:合抱之柳。蠐(qí)螬(cáo):《爾雅》云:「蠐螬有六名,在木中者,名蝤蠐。」《化書》云: 「燥濕相育,不母而生蝤蠐。」幼客:遊子年幼也。晚吹:晚之吹角。一說晚風。▲

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275-278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27-130

馮浩非 徐傳武.李賀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05-108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 賞析

第一首敘離別之感受。首二句極寫自己之貧困與狼狽,在洛陽郊外作別,無俎豆陳列以相送,所乘之馬既瘦又老,自感慚愧。後六句遙想小弟離別後的情景。先想象小弟過香爐峰時,身影落在鄱陽湖裡,懷念小弟之情,蘊含在景物描寫之中。其次想象小弟泊舟石鏡峰的景況和心緒,長船倚雲而停泊,四顧淒迷,又當石鏡秋涼之夜,倍感孤寂。小弟值此情境,豈能不動鄉情。無處傾訴,只能對月悲啼。

第二首言兄弟之情。此詩平仄交叉用韻,分成四段,結構齊整,層次井然。首四句寫「別」,送別處的柳枝,擋住馬頭,道邊的官槐發芽如兔目,此時此地將作千里之別,猶弟持此以易斗粟,也就是《左傳》所謂「餬口四方」的意思。兄長無力維持家庭生計,弟弟年幼而遠行謀生,真可悲傷,所以措辭很沉痛。次四句寫「母心」,敘說老母思念、牽掛二子。二子一南一北,離家遠行,故曰「脈斷」。老母心裡像懸掛着春線,牽掛兩地。老母居室的樹影,隨月光轉移,夢裡見到江西的小兒。再次四句寫「我」,兄長已經二十多歲,頗有髭鬚,辭家三年到京城任職,「索米王門」,卻辭官而歸,事業無成。最後四句寫「憶」,承上文而來,既然一事無成,所以家庭冷落,荒溝積水,水光如刀,庭前老柳,已被蛀空。詩思又由眼前景轉向遠方「江干」,遙憶「江干幼客」小弟,年幼獨自外出,令人憂慮掛念。這時忽然聽到野外呼呼的風聲,如人悲號,更令人感到無限悲傷。

這兩首詩集中地表現出李賀與其弟離別的悲傷以及兄弟之間真切的情誼,同時也反映了中唐時期農村經濟的凋敝。全詩感情真摯,情趣深永。▲

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275-278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27-130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 創作背影

這組詩是李賀在洛陽送別去江西謀生的小弟時寫的,當作於元和八年(813年)。李賀因病辭官,對原先生機窘絀的李家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李賀再次啟程至洛陽尋找出路;時隔不遠他的弟弟離開故鄉前往廬山一帶。小季取道洛陽告別李賀,分手在即,李賀在郊野相送,於是有了這兩首詩。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27-130

李賀

作者:李賀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其它诗文

《白虎行》

李賀 〔唐代〕

火烏日暗崩騰雲,秦皇虎視蒼生群。

燒書滅國無暇日,鑄劍佩玦惟將軍。

玉壇設醮思沖天,一世二世當萬年。

燒丹未得不死藥,拏舟海上尋神仙。

鯨魚張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雄豪氣猛如焰煙,無人為決天河水。

誰最苦兮誰最苦,報人義士深相許。

漸離擊築荊卿歌,荊卿把酒燕丹語。

劍如霜兮膽如鐵,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移,袞龍衣點荊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漢皇知是真天子。

复制

《梁台古愁》

李賀 〔唐代〕

梁王台沼空中立,天河之水夜飛入。

台前斗玉作蛟龍,綠粉掃天愁露濕。

撞鐘飲酒行射天,金虎蹙裘噴血斑。

朝朝暮暮愁海翻,長繩系日樂當年。

芙蓉凝紅得秋色,蘭臉別春啼脈脈。

蘆洲客雁報春來,寥落野篁秋漫白。

复制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八月》

李賀 〔唐代〕

孀妾怨夜長,獨客夢歸家。

傍檐蟲緝絲,向壁燈垂花。

簾外月光吐,簾內樹影斜。

悠悠飛露姿,點綴池中荷。

复制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八月》

李賀 〔唐代〕

孀妾怨夜長,獨客夢歸家。

傍檐蟲緝絲,向壁燈垂花。

簾外月光吐,簾內樹影斜。

悠悠飛露姿,點綴池中荷。

复制

《有所思》

李賀 〔唐代〕

去年陌上歌離曲,今日君書遠遊蜀。

簾外花開二月風,台前淚滴千行竹。

琴心與妾腸,此夜斷還續。

想君白馬懸雕弓,世間何處無春風。

君心未肯鎮如石,妾顏不久如花紅。

夜殘高碧橫長河,河上無梁空白波。

西風未起悲龍梭,年年織素攢雙蛾。

江山迢遞無休絕,淚眼看燈乍明滅。

自從孤館深鎖窗,桂花幾度圓還缺。

鴉鴉向曉鳴森木,風過池塘響叢玉。

白日蕭條夢不成,橋南更問仙人卜。

复制

《苦晝短》

李賀 〔唐代〕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貴主征行樂》

李賀 〔唐代〕

奚騎黃銅連鎖甲,羅旗香乾金畫葉。

中軍留醉河陽城,嬌嘶紫燕踏花行。

春營騎將如紅玉,走馬捎鞭上空綠。

女垣素月角咿咿,牙帳未開分錦衣。

《綠水詞》

李賀 〔唐代〕

今宵好風月,阿侯在何處。

為有傾人色,翻成足愁苦。

東湖採蓮葉,南湖拔蒲根。

未持寄小姑,且持感愁魂。

《馬詩二十三首·其三》

李賀 〔唐代〕

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

《相和歌辭•箜篌引》

李賀 〔唐代〕

公乎公乎,提壺將焉如。屈平沉湘不足慕,

徐衍入海誠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盤有魚,

北里有賢兄,東鄰有小姑,隴畝油油黍與葫,

瓦甒濁醪蟻浮浮。黍可食,醪可飲,公乎公乎其奈居,

被發奔流竟何如?賢兄小姑哭嗚嗚。

复制

《再次韻答余司理》

李賀 〔唐代〕

雨來不後晴不遲,今晴昔雨皆可詩。

自憐老去才易盡,平日尚有黃絹辭。

挑燈初聽鼕鼕鼓,南風收盡檐間雨。

麥根既潤燥乃宜,此事時傳老農語。

人家屋脊黃雲中,南村北村歡笑同。

定知老子喜欲舞,鼎來騷客爭奏功。

詩人例天肯土血,浩然不逢李賀疾。

宿羽纏結我未脫,前身永思今次律。

君亦妙巧戕其天,低摧與我皆可憐。

經篇嚴密更開托,卻須編入襄陽樂。

复制

《和酬何泳推官見贈》

李賀 〔唐代〕

杜牧科名李賀曹,初官花幙莫辭勞。

年顏不似詩情老,公器還如酒戶高。

我稱臥遊藍碧嶂,君宜立近赭黃袍。

雅章酬晚慚慵拙,吟社何人與破逃。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