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甫 /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拼 译 译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杜甫 〔唐代〕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成千上萬的山巒山谷連綿不斷,如向荊門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長的山村還至今留存。
從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後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墳對着黃昏。
糊塗的君王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注釋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離開。
紫台:漢宮,紫宮,宮廷。
連:通、到。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墳墓。
省識:舊識。省:曾經。
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參考資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156-158
2、 蕭滌非 選注 .杜甫詩選注.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52-256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 賞析

這是組詩《詠懷古蹟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並讚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託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全詩敘事明確,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一統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揮想象力,由近及遠,構想出群山萬壑隨着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這首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杜甫寫三峽江流有「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長江二首》)的警句,用一個「爭」字,突出了三峽水勢之驚險。這裡則用一個「赴」字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生動。這是一個有趣的對照。但是,詩的下一句,卻落到一個小小的昭君村上,頗有點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評論家一些不同的議論。明人胡震亨評註的《杜詩通》就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意思是這樣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適合,不協調的。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則又是另一種看法。他說:「發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鍾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意思是說,杜甫正是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她。楊倫《杜詩鏡銓》說:「從地靈說入,多少鄭重。」也與這個意思相接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前兩句寫昭君村,這兩句才寫到昭君本人。詩人只用這樣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從這兩句詩的構思和詞語說,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賦》里的話:「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但是,仔細地對照,杜甫這兩句詩所概括的思想內容的豐富和深刻,大大超過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詩解意》說:「『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說得很對。但是,有神的並不止這兩個字。讀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會想到離別漢宮、遠嫁匈奴的昭君在萬里之外,在異國殊俗的環境中,一輩子所過的生活。而下句寫昭君死葬塞外,詩人用青冢、黃昏這兩個最簡單而現成的詞彙,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藝術匠心。在日常的語言裡,黃昏兩字都是指時間,而在這裡,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間了,它指的是那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它是那樣地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這句詩就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而沉重之感。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這是緊接着前兩句,更進一步寫昭君的身世家國之情。畫圖句承前第三句,環佩句承前第四句。畫圖句是說,由於漢元帝的昏庸,對后妃宮人們,只看圖畫不看人,把她們的命運完全交給畫工們來擺布。省識,是略識之意。說元帝從圖畫裡略識昭君,實際上就是根本不識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劇。環佩句是寫她懷念故國之心,永遠不變,雖骨留青冢,魂靈還會在月夜回到生長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詞人姜夔在他的詠梅名作《疏影》里曾經把杜甫這句詩從形象上進一步豐富提高:「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這裡寫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長安的漢宮,特別動人。月夜歸來的昭君幽靈,經過提煉,化身成為芬芳縞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是此詩的結尾,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據漢代劉熙的《釋名》說:「琵琶,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卻曰琶。」晉代石崇《明君詞序》說:「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琵琶本是從胡人傳入中國的樂器,經常彈奏的是胡音胡調的塞外之曲,後來許多人同情昭君,又寫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樂曲,於是琵琶和昭君在詩歌里就密切難分了。

前面已經反覆說明,昭君的「怨恨」儘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土,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積累和鞏固起來的對鄉土和祖國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前面提到,這首詩的開頭兩句,胡震亨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的詩句只能用於「生長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長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適當,正是因為他只從哀嘆紅顏薄命之類的狹隘感情來理解昭君,沒有體會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吳瞻泰意識到杜甫要把昭君寫得「驚天動地」,楊倫體會到杜甫下筆「鄭重」的態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驚天動地」,何以值得「鄭重」的道理說透。昭君雖然是一個女子,但她身行萬里,青冢留千秋,心與祖國同在,名隨詩樂長存,詩人就是要用「群山萬壑赴荊門」這樣壯麗的詩句來鄭重地寫她。

杜甫的詩題叫《詠懷古蹟》,他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託了他的身世家國之情的。杜甫當時正「飄泊西南天地間」,遠離故鄉,處境和昭君相似。雖然他在夔州,距故鄉洛陽偃師一帶不像昭君出塞那樣遠隔萬里,但是「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洛陽對他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正好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託他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說:「只敘明妃,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後來諸家,總不能及。」這個評語說出了這首詩最重要的藝術特色,它自始至終,全從形象落筆,不着半句抽象的議論,而「獨留青冢向黃昏」、「環佩空歸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劇形象,卻在讀者的心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參考資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56-158
2、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325-327
3、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75-580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 創作背影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作者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本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三首。

 
杜甫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它诗文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

杜甫 〔唐代〕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干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沉飲聊自遣,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杜甫 〔唐代〕

喜弟文章進,添余別興牽。

數杯巫峽酒,百丈內江船。

未息豺狼斗,空催犬馬年。

歸朝多便道,搏擊望秋天。

复制

《九日奉寄嚴大夫》

杜甫 〔唐代〕

九日應愁思,經時冒險艱。

不眠持漢節,何路出巴山。

小驛香醪嫩,重岩細菊斑。

遙知簇鞍馬,回首白雲間。

复制

《遣意二首》

杜甫 〔唐代〕

囀枝黃鳥近,泛渚白鷗輕。

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釀黍,細雨更移橙。

漸喜交遊絕,幽居不用名。

檐影微微落,津流脈脈斜。

野船明細火,宿雁聚圓沙。

雲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

鄰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賒。

《卜居》

杜甫 〔唐代〕

浣花流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塵事,更有澄江銷客愁。

無數蜻蜓齊上下,一雙鸂鶒對沉浮。

東行萬里堪乘興,須向山陰上小舟。

《聽楊氏歌》

杜甫 〔唐代〕

佳人絕代歌,獨立發皓齒。

滿堂慘不樂,響下清虛里。

江城帶素月,況乃清夜起。

老夫悲暮年,壯士淚如水。

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宮徵。

勿雲聽者疲,愚智心盡死。

古來傑出士,豈待一知己。

吾聞昔秦青,傾側天下耳。

《少年行二首》

杜甫 〔唐代〕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

傾銀注瓦驚人眼,共醉終同臥竹根。

巢燕養雛渾去盡,江花結子已無多。

黃衫年少來宜數,不見堂前東逝波。

复制

《燕市有懷惟度魏子時客楚南》

杜甫 〔唐代〕

酒散繁台雁影單,十年客夢老漁竿。長鑱杜甫沿山斸,短鋏馮驩帶月彈。

回首滄桑皮骨盡,傷心湖海鬢毛殘。傳來戰火三湘滿,何處梅花續舊歡。

复制

《朝宗進士和韻有懷》

杜甫 〔唐代〕

綠綺不傳天上譜,白雲自是畫中詩。苟知處世二宜去,何必操心六出奇。

杜甫無家長作客,虞翻多病老如期。相思㶁㶁階前水,流到西湖月上時。

复制

《挽吳別駕》

杜甫 〔唐代〕

藉藉賢聲動草萊,翩翩半刺未塵埃。三台總擅功曹績,八郡同推別駕才。

易水佩刀殘月墮,天都歸櫬斷雲哀。無嗟司法吳郎逝,鉅筆曾煩杜甫裁。

复制

《傷蔡文仲秋闈失意四十韻》

杜甫 〔唐代〕

側聽秋闈榜,君名又不傳。病龍頻失水,倦鳥久驚弦。

有意期行道,無人肯薦賢。長沙傷鵩日,西狩獲麟年。

失意應常理,嗟君最可憐。雙親堂上老,三釜養中偏。

須有千莖雪,家無二頃田。甑中塵屢起,囊乏磬長懸。

草木荒三徑,埃氛滿一廛。鶉衣傷子夏,蝸舍病焦先。

雪冷袁安臥,風清靖節眠。謾誇五色筆,不及一囊錢。

抱玉冤誰雪,沉舟恨自牽。翼摧雲外鵠,身絆駕頭鸇。

憤氣高沖斗,悲號下入泉。未甘為敗將,猶擬奮空拳。

文喪思投筆,膠稀欲絕弦。悲彈三尺劍,悶釣五湖船。

遷擯當修史,雄閒合草玄。張衡四愁什,杜甫八哀篇。

臏刖兵書作,丘窮易道編。文人從坎坷,才子本迍邅。

得失誠由命,窮通莫怨天。不須吟澤畔,何用餓山巔。

豹匪終藏霧,龍非久在淵。鵠侯高定中,楊葉細須穿。

子況千人敵,身仍百善全。平生於傳癖,終日被書癲。

容貌堂堂也,胸襟落落然。文章追賈馬,德行繼淵騫。

吐論昆崙決,揮毫組繡聯。字奇稱草聖,句巧號詩仙。

身瘦文彌古,家貧節更堅。士流瞻若斗,學者慕如膻。

自合升朝右,寧終死道邊。此來雖蠖屈,前去定鶯遷。

鄒黍當重秀,韓灰決復燃。焚舟收後效,破釜雪前愆。

誠願窮猶斗,何甘廢中權。未應豪傑士,憔悴老螺川。

复制

《戲改杜甫《詠懷古蹟》其三》

杜甫 〔唐代〕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