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白 /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拼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李白 〔唐代〕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复制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 賞析

這首詩作於開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東都(洛陽)。本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暗」字為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說:「……『誰家』、『暗飛聲』,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蹤跡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唐人七絕詩淺釋》)為一種理解。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裡「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為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着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着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為「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心切。

聽到笛聲以後,詩人觸動了鄉思的情懷,於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為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為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辭》中說:「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麼,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誇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餘韻裊裊,久久縈繞於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幾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大約作於開元二十二年(734)。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陽。在唐代,洛陽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稱東都。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繁華喧鬧了一天的洛陽城已經平靜下來。李白大概正在客棧里,因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作此詩。

「誰家玉笛暗飛聲」,誰家的玉笛,在靜夜裡悄悄地響起?詩人或許正在讀書、閒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聲不期然響起,夜深人靜,笛聲清遠而動聽。他被吸引住了,循聲望去,卻辨不清笛聲來自哪裡。「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稱,或羌笛的代稱,不確定,存疑。

「散入春風滿洛城」,春風徐徐,笛聲飄散在風中,風又吹送笛聲,飄滿了洛陽城,讓人想到「此曲只應天上有」。這一句雖帶有藝術的誇張,卻襯出笛聲的動人、夜的安靜。惟其如此,才會在詩人的聽覺與想象中飄滿洛城,似乎其他的聲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靜聽。

「此夜曲中聞折柳」,今夜,縹緲的笛樂中,我聽到了思鄉懷親的《折楊柳》。笛樂飄飄,如此動人,究竟吹的是什麼曲子呢?「折柳」,即《折楊柳》,漢代橫吹曲名,內容多寫離別之情。歷代文人仿作的《折楊柳枝》曲辭,也都是抒發離愁別緒的。在這裡,折柳既可理解為聽到的是一首折柳曲,還可理解為在樂曲中聽到了折柳的意緒。「柳」諧音「留」。古人送別親友時,折柳相贈,暗示留戀、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種習俗,也代表一個場景、一種情緒。古人還有折柳寄遠的習慣,是盼遠遊親人早歸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園情」,聽到這笛聲的,誰不會動思鄉之情呢?聯繫第一句看,這種遊子懷念故園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隱藏的、莫可名狀的,因偶然聽到的笛聲突然明朗、強烈起來了。笛聲來自何處,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遊子?是樂工?是歌妓?這些都讓詩人和讀者去猜測。而這些又都無須一一去分別,因為思鄉之情對遊子來說,都是共有的。它綿綿不絕,瀰漫在夜空中,纏繞在遊子心頭,抹不去化不開。「何人」一詞概括性極強,實則是突出詩人思鄉之情。

李白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其它诗文

《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李白 〔唐代〕

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

騰轉風火來,假合作容貌。

滅除昏疑盡,領略入精要。

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

幸逢禪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喪,雲山豈殊調。

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

怡然青蓮宮,永願恣游眺。

复制

《贈秋浦柳少府》

李白 〔唐代〕

秋浦舊蕭索,公庭人吏稀。

因君樹桃李,此地忽芳菲。

搖筆望白雲,開簾當翠微。

時來引山月,縱酒酣清暉。

而我愛夫子,淹留未忍歸。

复制

《憶襄陽舊遊,贈馬少府巨》

李白 〔唐代〕

昔為大堤客,曾上山公樓。

開窗碧嶂滿,拂鏡滄江流。

高冠佩雄劍,長揖韓荊州。

此地別夫子,今來思舊遊。

朱顏君未老,白髮我先秋。

壯志恐蹉跎,功名若雲浮。

歸心結遠夢,落日懸春愁。

空思羊叔子,墮淚峴山頭。

复制

《長門怨二首》

李白 〔唐代〕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裡人。

《贈柳圓》

李白 〔唐代〕

竹實滿秋浦,鳳來何苦飢。

還同月下鵲,三繞未安枝。

夫子即瓊樹,傾柯拂羽儀。

懷君戀明德,歸去日相思。

《巴女詞》

李白 〔唐代〕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飛。

十月三千里,郎行幾歲歸。

《送楊山人歸嵩山》

李白 〔唐代〕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歲晚或相訪,青天騎白龍。

《永王東巡歌·其六》

李白 〔唐代〕

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台雲水間。

千岩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李白 〔唐代〕

白若白鷺鮮,清如清唳蟬。受氣有本性,不為外物遷。

飲水箕山上,食雪首陽顛。回車避朝歌,掩口去盜泉。

岧嶢廣成子,倜儻魯仲連。卓絕二公外,丹心無間然。

昔攀六龍飛,今作百鍊鉛。懷恩欲報主,投佩向北燕。

彎弓綠弦開,滿月不憚堅。閒騎駿馬獵,一射兩虎穿。

迴旋若流光,轉背落雙鳶。胡虜三嘆息,兼知五兵權。

槍槍突雲將,卻掩我之妍。多逢剿絕兒,先著祖生鞭。

據鞍空矍鑠,壯志竟誰宣。蹉跎復來歸,憂恨坐相煎。

無風難破浪,失計長江邊。危苦惜頹光,金波忽三圓。

時游敬亭上,閒聽松風眠。或弄宛溪月,虛舟信洄沿。

顏公二十萬,盡付酒家錢。興發每取之,聊向醉中仙。

過此無一事,靜談秋水篇。君從九卿來,水國有豐年。

魚鹽滿市井,布帛如雲煙。下馬不作威,冰壺照清川。

霜眉邑中叟,皆美太守賢。時時慰風俗,往往出東田。

竹馬數小兒,拜迎白鹿前。含笑問使君,日晚可迴旋。

遂歸池上酌,掩抑清風弦。曾標橫浮雲,下撫謝脁肩。

樓高碧海出,樹古青蘿懸。光祿紫霞杯,伊昔忝相傳。

良圖掃沙漠,別夢繞旌旃。富貴日成疏,願言杳無緣。

登龍有直道,倚玉阻芳筵。敢獻繞朝策,思同郭泰船。

何言一水淺,似隔九重天。崔生何傲岸,縱酒復談玄。

身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鳴鳳托高梧,凌風何翩翩。

安知慕群客,彈劍拂秋蓮。

复制

《醉後荅丁十八以詩譏余搥碎黃鶴樓》

李白 〔唐代〕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

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

君平簾下誰家子,雲是遼東丁令威。作詩調我驚逸興,白雲繞筆窗前飛。

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复制

《譚劉二子過賞牡丹二首 其二》

李白 〔唐代〕

學舞花將起,矜歌鳥自來。日筵隨蔭徙,風袂入香開。

李白昭陽調,姚黃洛下杯。古今君莫問,且促醉軺回。

复制

《哭社兄痴仙》

李白 〔唐代〕

相見無期大可哀,何時化鶴復歸來。骨銷地下心難死,詩播人間恨未灰。

飯顆杜陵慚俗客,風流李白是仙才。憐君香草離騷意,檢點遺編讀幾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