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高適 /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
拼 译 译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

高適 〔唐代〕

踐更登隴首,遠別指臨洮。

為問關山事,何如州縣勞。

軍容隨赤羽,樹色引青袍。

誰斷單于臂,今年太白高。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白少府帶領戍卒將去隴右,行將分手遠別,直奔臨洮。試問關山送兵之事,與在州縣勞苦相比怎樣?士兵們身帶赤羽之箭,使行進的軍容更為雄壯,滿山的樹色青青,使身着青袍的白少府更為威武。料想誰可俘虜匈奴強虜,將星高照,此行定能擊敗匈奴。

注釋白少府:名未詳。隴(lǒng)右:指唐開元元年(713年)所置之隴右節度使,治鄯州(今青海樂都縣),轄境相當今甘肅東南部及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地區。踐更(jiàn gēng):古代服徭役時,輪到的人可以出錢僱人代替。受錢代人服役,叫「踐更」。此指服役的士卒。隴首:隴山,在今陝西省隴縣西北。臨洮(táo):郡名,原稱洮州。天寶元年更名為臨洮郡,治所在今甘肅臨潭,屬隴右節度使。關山事:指從軍於關山隘口行役之事。何如:何及,哪趕得上。州縣勞:任州縣勞頓之職。赤羽:赤色旗幟。樹色:指樹木的青綠色。青袍:指縣尉之服。唐代不同級別的官員穿不同服色。斷單于臂:即斬斷單于的右臂。單于:匈奴最高首領的稱號,此指敵酋。古時地理方位,如面向南,則西為右,東為左。匈奴在北,面南,則西為右,故曰斷其右臂。太白:星座名,古時認為是將星。▲

佘正松.高適詩文注評:中華書局,2009:145

蕭楓,桑希臣.唐詩宋詞元曲:線裝書局,2002:253

高光復.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92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 - 賞析

首聯以明快的手法點明了作為遠行者的友人此行的行程緊急,以及要去的目的地。以士卒五更即出發而登隴山,道出軍情之急。二句中分別用一「登」字、「指」字,既示征途渺遠,又顯疾進之態。這位即將與詩人離別的遠行者,與詩人分手之後,到天快亮、東方欲曉之時就要趕到隴山,攀援登臨其山崗之上,而此行要到的地點則是處在遙遠的西北邊塞的臨洮。這樣開頭,不但表明友人離別的匆忙,同時也表明行者征人趕路的急迫。日夜兼程,行色匆匆,人馬迅急,可見前方軍情緊急,形勢逼人。把這首詩中所描繪的征人出征的景況與杜甫《兵車行》開頭幾句詩所展現的情景相比,是非常有意思的。杜詩云:「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而在高適的這首送別詩中則沒有一點這種征人出征,親朋相送的場景描繪,有的只是義無反顧的豪雄氣概。當然杜甫詩里出征的是士兵,而高適詩里遠行的卻是護送征夫的縣尉,前者是被迫服役,後者則是渴望立功邊塞而從軍行役。這是兩詩表現主旨根本不同的所在,從而其思想風格、情感色調也自然迥異。並且在表現手法上兩詩也顯然有所不同。杜詩是重墨鋪染,而高詩則是概括精煉。「殘更」、「遠別」四字,用詞就極為簡潔,不但省去了惜別情景的展示,而且捨棄了行軍途程中的一切耳聞目見,突出地表現了行人征夫一心一意手奔赴西北邊塞以求建功立業的急切心情。一「登」一「指」又動態地表明了赴邊的迅急與行者心情的緊迫。細玩其意,「遠行」二字中似乎還包含着詩人的惜別之情。總之,詩人在這裡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以引發讀者豐富的審美聯想。

頷聯以「關山事」與「州縣勞」對比,認為從軍行役之「關山事」,還不如作「州縣」之吏那麼勞頓,一為高適有任封丘尉之痛苦經歷,故有此言;二亦可見其對軍旅生活之嚮往,表現了詩人心中隱隱的一種得意。行者所要踏上的行程,其自然條件畢竟是險惡的,征程也是艱辛的,所以承接首二句下來詩人又通過一個設問,使一開始就高昂激越的情調旋律得到一個迴環,由此以表現詩人對行者此次遠征的關切。此次遠行是由縣尉送兵赴邊,更可見當時邊塞戰事的緊張,補充兵力已刻不容緩。這看似簡單明白的一問,卻含意豐富,既表現出詩人對行者從軍行役路途艱苦的體貼關注與惜別難捨之意,同時又讚頌了行者不畏險難的豪邁情懷。感情真摯,態度誠懇,耐人細讀。

頸聯狀疾進之軍容,詩人通過想象所描繪出的行者送兵赴邊途中的情景。赴邊征人軍容嚴正,刀槍林立,人不離鞍,馬不停蹄。姓白的縣尉參與其中,從而使這疾行猛趕、奮勇挺進的行軍隊伍中忽隱忽現、忽前忽後地閃現着標誌着縣尉作為使臣所執旌節上的羽飾;而道路兩旁的林木,蒼蒼的樹色中也不時有縣尉所穿青袍的閃現。詩人側面着筆,以象徵熱情之「赤色」相襯,中間「隨」字與「引」字鍛煉極為生動,既刻畫出行者隨軍奮勇前進,風塵僕僕的勞苦形象,更刻畫了行者一往無前的氣概,以其隨身裝束之色彩,傳出士卒昂揚奮發之神態,從而給我們展現出一幅氣勢豪雄的千里行軍圖;「樹色」碧綠,中間用一「引」字,使穿「青袍」之白少府和碧綠之「樹色」妙合無垠,給人以滿眼生機,以及白少府義氣慷慨之奕奕神采。「隨」、「引」二字,使詩歌具流走之勢,緊扣行軍特點。「赤」、「青」二色,亮麗鮮明,頗具青春氣息。可謂達到人境渾一,詩畫交融之境界。

尾聯不直接表達唐軍必勝的信念,而以「誰斷單于臂」之反詰頓起,再以「今年太白高」作答,顯示唐軍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之勢,這裡自然表現出高適此時的一腔豪情。語言響亮有力,用典渾化無跡,此種虛處傳神,使詩歌含蘊更為深厚。

全詩的首聯寫白少府告別親友帶兵輪換到西北邊地駐防時登臨六盤山頭,遠離故鄉直指河西臨洮。頷聯寫自己作為守邊官吏,煩勞地方官員為了關山戰事辛苦帶兵換防,實在是問心有愧,對不住人家。頸聯卻筆鋒一轉,語氣豪邁:奔赴邊關的將士們,軍容齊整,紅色箭羽緊隨其身,在綠色的原野上青色戰袍着身,格外耀眼奪目。言外之意是讚許白少府帶兵有方,軍勢威猛。尾聯詩人豪氣沖天,盡顯盛唐軍人的氣象:誰能砍斷匈奴單于的臂膀,今年的太白星高懸,必有敵人進犯邊境,殺敵報國,正等待着英武的軍人和將士。▲

余正松.邊塞詩選:鳳凰出版社,2012:224

匡扶.甘肅歷代詩文詞曲鑑賞辭典:敦煌文藝出版社,1994:120

邵永傑.隴頭歌 歷代六盤山詩詞選萃:寧夏人民出版社,2013:86

送白少府送兵之隴右 - 創作背影

這首詩是唐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冬之際,高適離開長安,赴任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幕中掌書記的途中,經隴山時所作。高適遇到向臨洮送兵的白少府,看到浩浩蕩蕩的新兵隊伍,不禁作下這首詩表達立功邊塞的強烈願望。

管士光.管士光作品集:中華書局,2011:235

高適

作者: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適其它诗文

《同李司倉早春宴睢陽東亭》

高適 〔唐代〕

春皋宜晚景,芳樹雜流霞。

鶯燕知三月,池台稱百花。

竹根初帶筍,槐色正開牙。

且莫催行騎,歸時有月華。

《宴郭校書,因之有別》

高適 〔唐代〕

彩服趨庭訓,分交載酒過。

芸香名早著,蓬轉事仍多。

苦戰知機息,窮愁奈別何。

雲霄莫相待,年鬢已蹉跎。

《別劉大校書》

高適 〔唐代〕

昔日京華去,知君才望新。

應猶作賦好,莫嘆在官貧。

且復傷遠別,不然愁此身。

清風幾萬里,江上一歸人。

《同河南李少尹畢員外宅夜飲時洛陽告捷遂作春酒歌》

高適 〔唐代〕

故人美酒勝濁醪,故人清詞合風騷。

長歌滿酌惟吾曹,高談正可揮麈毛。

半醉忽然持蟹螯,洛陽告捷傾前後。

武侯腰間印如斗,郎官無事時飲酒。

杯中綠蟻吹轉來,瓮上飛花拂還有。

前年持節將楚兵,去年留司在東京,今年復拜二千石,盛夏五月西南行。

彭門劍門蜀山里,昨逢軍人劫奪我,到家但見妻與子。

賴得飲君春酒數十杯,不然令我愁欲死。

《九日酬顏少府》

高適 〔唐代〕

檐前白日應可惜,籬下黃花為誰有。

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錢始沽酒。

蘇秦憔悴人多厭,蔡澤棲遲世看丑。

縱使登高只斷腸,不如獨坐空搔首。

《哭裴少府》

高適 〔唐代〕

世人誰不死,嗟君非生慮。

扶病適到官,田園在何處。

公才群吏感,葬事他人助。

余亦未識君,深悲哭君去。

《同敬八、盧五泛河間清河》

高適 〔唐代〕

清川在城下,沿泛多所宜。

同濟愜數公,玩物欣良時。

飄颻波上興,燕婉舟中詞。

昔陟乃平原,今來忽漣漪。

東流達滄海,西流延滹池。

雲樹共晦明,井邑相逶迤。

稍隨歸月帆,若與沙鷗期。

漁父更留我,前潭水未滋。

《同群公題鄭少府田家(此公昔任白馬尉,今寄住滑台)》

高適 〔唐代〕

鄭侯應悽惶,五十頭盡白。

昔為南昌尉,今作東郡客。

與語多遠情,論心知所益。

秋林既清曠,窮巷空淅瀝。

蝶舞園更閒,雞鳴日雲夕。

男兒未稱意,其道固無適。

勸君且杜門,勿嘆人事隔。

《別董大二首·其二》

高適 〔唐代〕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三君詠•狄梁公·仁傑》

高適 〔唐代〕

梁公乃貞固,勛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潛運儲君策。

待賢開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雲人,猶是門下客。

复制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高適 〔唐代〕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复制

《大漠風沙里,長城雨雪邊。》

高適 〔唐代〕

雲紀軒皇代,星高太白年。廟堂咨上策,幕府制中權。

盤石藩維固,升壇禮樂先。國章榮印綬,公服貴貂蟬。

樂善旌深德,輸忠格上玄。剪桐光寵錫,題劍美貞堅。

聖祚雄圖廣,師貞武德虔。雷霆七校發,旌旆五營連。

華省征群乂,霜台舉二賢。豈伊公望遠,曾是茂才遷。

並秉韜鈐術,兼該翰墨筵。帝思麟閣像,臣獻柏梁篇。

振玉登遼甸,摐金歷薊壖。度河飛羽檄,橫海泛樓船。

北伐聲逾邁,東征務以專。講戎喧涿野,料敵靜居延。

軍勢持三略,兵戎自九天。朝瞻授鉞去,時聽偃戈旋。

大漠風沙里,長城雨雪邊。雲端臨碣石,波際隱朝鮮。

夜壁沖高斗,寒空駐彩旃。倚弓玄兔月,飲馬白狼川。

庶物隨交泰,蒼生解倒懸。四郊增氣象,萬里絕風煙。

關塞鴻勛著,京華甲第全。落梅橫吹後,春色凱歌前。

直道常兼濟,微才獨棄捐。曳裾誠已矣,投筆尚悽然。

作賦同元淑,能詩匪仲宣。雲霄不可望,空欲仰神仙。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