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白 / 送范山人歸泰山
拼 译 译

《送范山人歸泰山》

李白 〔唐代〕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雲,杳在青崖間。

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

雲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

送范山人歸泰山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東魯范山人抱着求仙的願望,告別我又要回到泰山。入山群岩如片雪,山路杳在青崖間。過去南天門,日觀峰即可登攀。多少雲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時回還?

注釋魯客:指范山人。魯客抱白鶴:據《抱朴子》載:「欲求仙革,入名山,帶靈寶符,牽白犬,抱白雞,以白鹽一斗及開山符檄著大石上。」《續博物志》又載:「學道之士,居山宜養白雞、白犬」。這裡說「魯客抱白鶴」,既寓有求仙學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雞」、「白犬」更美。杳:遠。天門:指泰山的南天門。《初學記》引《泰山記》云:「盤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餘盤。徑小天門、大天門,仰視天門,如從穴中視天窗矣」。日觀:日觀峰。在泰山玉皇頂東南。為岱頂觀日出處。「旭日東升」為岱頂四大奇觀之一。▲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34-635

陳文新,王山峽編注.歷代山水詩選: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04:46-48

送范山人歸泰山 - 賞析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鮮明,但詩人讓他「抱」上一隻「白鶴」,這樣就引人注目了。於是,李白的目光隨着這片白色的行進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瞭然在目;「杳在青崖間」,距離遠了,看上去更小,但因為出現了青色(「青崖」)作為襯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更高了,更遠了,更小了,這時,詩人又巧妙地使用紅色(「日」暗藏着紅色)作底,所以還依稀可見;最後,「雲生望不及」,「白鶴」終於被飄浮的雲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見了,佇立送行的詩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悵之情:「此去何時還」?

此詩完整再現了初唐送別詩三部式的結構。首先,詩人用首聯「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介紹了送別事件以及友人的去處。其次,詩人用中間兩聯按時間順序進行風景的描寫,友人離開初期是「初行若片雲,杳在青崖間。」接下來是「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最後,詩人用尾聯抒發別情。從詩人對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捨的目送中,直到「雲生望不及」,表達出李白對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陳文新,王山峽編注.歷代山水詩選: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04:46-48

送范山人歸泰山 - 創作背影

范山人,李白在東魯時的友人,名字、生平不詳。李白詩中有《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之范居士,杜甫詩中《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之范十,與此范山人可能同為一人。此詩為李白辭朝歸東魯時所作。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34-635

李白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其它诗文

《登高丘而望遠》

李白 〔唐代〕

登高丘而望遠海,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銀台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

精衛費木石,黿鼉無所憑。

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

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

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惜余春賦》

李白 〔唐代〕

天之何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於東方。

水蕩漾兮碧色,蘭葳蕤兮紅芳。

試登高而望遠,極雲海之微茫。

魂一去兮欲斷,淚流頰兮成行。

吟清楓而詠滄浪,懷洞庭兮悲瀟湘。

何余心之縹緲兮,與春風而飄揚。

飄揚兮思無限,念佳期兮莫展。

平原萋兮綺色,愛芳草兮如剪。

惜余春之將闌,每為恨兮不淺。

漢之曲兮江之潭,把瑤草兮思何堪。

想游女於峴北,愁帝子於湘南。

恨無極兮心氳氳,目眇眇兮憂紛紛。

披衛情於淇水,結楚夢於陽雲。

春每歸兮花開,花已闌兮春改。

嘆長河之流春,送馳波於東海。

春不留兮時已失,老衰颯兮逾疾。

恨不得掛長繩於青天,系此西飛之白日。

若有人兮情相親,去南國兮往西秦。

見遊絲之橫路,網春輝以留人。

沉吟兮哀歌,躑躅兮傷別。

送行子之將遠,看征鴻之稍滅。

醉愁心於垂楊,隨柔條以糾結。

望夫君兮咨嗟,橫涕淚兮怨春華。

遙寄影於明月,送夫君於天涯。

太白之豪氣,亦遊絲之愁思。

古載春秋人已逝,萬曆千年情長存。

念古人之珍別,思今朝之同學。

人何以堪?。

复制

《塋禪師房觀山海圖》

李白 〔唐代〕

真僧閉精宇,滅跡含達觀。

列嶂圖雲山,攢峰入霄漢。

丹崖森在目,清晝疑卷幔。

蓬壺來軒窗,瀛海入几案。

煙濤爭噴薄,島嶼相凌亂。

征帆飄空中,瀑水灑天半。

崢嶸若可陟,想像徒盈嘆。

杳與真心冥,遂諧靜者玩。

如登赤城裡,揭步滄洲畔。

即事能娛人,從茲得消散。

复制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訪崔四侍御》

李白 〔唐代〕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鈎。

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

忽憶繡衣人,乘船往石頭。

草裹烏紗巾,倒被紫綺裘。

兩岸拍手笑,疑是王子猷。

酒客十數公,崩騰醉中流。

謔浪棹海客,喧呼傲陽侯。

半道逢吳姬,捲簾出揶揄。

我憶君到此,不知狂與羞。

一月一見君,三杯便回橈。

舍舟共連袂,行上南渡橋。

興發歌綠水,秦客為之搖。

雞鳴復相招,清宴逸雲霄。

贈我數百字,字字凌風飆。

系之衣裘上,相憶每長謠。

复制

《洛陽陌》

李白 〔唐代〕

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

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登錦城散花樓》

李白 〔唐代〕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鈎。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梁園吟》

李白 〔唐代〕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

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金陵三首》

李白 〔唐代〕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淨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王宮沒古丘。

空餘後湖月,波上對瀛州。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並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李白 〔唐代〕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洛陽才子謫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

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

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上清寶鼎詩·前見東觀餘論,後見王直方詩話》

李白 〔唐代〕

我居清空表,君處紅埃中。仙人持玉尺,廢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

咽服十二環,奄有仙人房。暮騎紫麟去,海氣侵肌涼。

贈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复制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幼成令問》

李白 〔唐代〕

朝發汝海東,暮棲龍門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極九霄迥,賞幽萬壑通。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風。

玉斗橫網戶,銀河耿花宮。興在趣方逸,歡餘情未終。

鳳駕憶王子,虎溪懷遠公。桂枝坐蕭瑟,棣華不復同。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窮。

复制

《寄遠其十》

李白 〔唐代〕

魯縞如玉霜。

筆題月氏書。(筆一作剪)

寄書白鸚鵡。

西海慰離居。

行數雖不多。

字字有委曲。

天末如見之。

開緘淚相續。

淚盡恨轉深。

千里同此心。

(上二句一作

千里若在眼。

萬里若在心。)

相思千萬里。

一書值千金。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