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甫 /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拼 译 译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杜甫 〔唐代〕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 譯文及註釋

譯文烽火四起,干戈滿地,我已看不到像春秋隱士老萊子那種彩衣娛親的人了,不由感嘆人世滄桑、世事多變。戰亂不休,流落他鄉的我已好久沒有和弟妹聯繫了,如今更無處可尋他們了。你離家多日,此次去江東探親,而那一帶現在又不大太平,你去何處尋訪家人呢?我仿佛聽到你途經幽靜的黃牛峽時,灘上洶湧的江水發出不絕的回聲,而眼前白馬江畔寒風吹骨、樹影稀疏。朋友啊,此次一別,我們應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可惜我們不能實現同返故里的願望。注釋韓十四:作者友人,名不詳。覲省:謂探望雙親。老萊衣:此用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老萊子相傳為春秋時隱士,七十歲還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庭闈(wéi):內舍。多指父母居住處。因用以稱父母。黃牛峽:位於宜昌之西。轉:一作「急」。白馬江:成都附近的一條河流。應:一作「還」。同:一作「堪」▲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 賞析

此詩發端即不凡,蒼勁中蘊有一股鬱抑之氣。詩人感嘆古代老萊子彩衣娛親這樣的美談,然而在他這個時候,干戈遍地,已經很難找到。這就從側面扣住題意「覲省」,並且點示出背景。第二句,詩的脈絡繼續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發展,突破「不見老萊衣」這種天倫之情的範圍,而着眼於整個時代。安史之亂使社會遭到極大破壞,開元盛世一去不復返了。詩人深感人間萬事都已顛倒,到處是動亂、破壞和災難,不由發出了聲聲嘆息。「萬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滄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間悲劇,表現出詩人深厚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三、四兩句,緊承「萬事非」而來,進一步點明題意。送友人探親,不由勾起詩人對骨肉同胞的懷念。在動亂中,詩人與弟妹長期離散,生死未卜,有家等於無家,這也正是「萬事非」中的一例。相形之下,韓十四似乎幸運得多了。可是韓十四與父母分手年久,江東一帶又不太平,「訪庭闈」恐怕也還有一番周折。所以詩人用了一個搖曳生姿的探問句,表示對韓十四此行的關切,感情十分真摯。同時透露出,由於當時正是亂世,韓十四的前途也不免有渺茫之感。這一聯是前後相生的流水對,從詩人自己的「無家尋弟妹」,引出對方的「何處訪庭闈」,賓主分明,寄慨遙深,有一氣流貫之妙。

韓十四終於走了。五、六兩句,描寫分手時詩人的遐想和悵惘。詩人佇立白馬江頭,目送着韓十四登船解纜,揚帆遠去,逐漸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間了,他還在凝想入神。韓十四走的主要是長江水路,宜昌西面的黃牛峽是必經之乘地。這時詩人的耳際似乎響起了峽下黃牛灘的流水聲,其中白馬江頭的景色乃是實景,而黃牛峽則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虛景,虛實相生,飽含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水聲迴響不絕,韓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遠,詩人的離情別緒,也被曲曲彎彎牽引得沒完沒了。一個「靜」字,越發突出了灘聲汩汩,如在讀者目前。這是以靜襯動的手法,寫得十分傳神。等到詩人把離思從幻覺中拉回來,才發現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江上的暮靄漸濃,一陣陣寒風吹來,砭人肌骨。稀疏的樹影在水邊掩映搖晃,秋意更深了。一種孤獨感驀然向詩人襲來。此二句一縱一收,正是大家手筆。別緒隨船而去,道出綿綿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覺悵然。此情此景,催人淚下。

尾聯更是餘音裊裊,耐人咀嚼。出句是說,分手不宜過多傷感,應各自努力,珍重前程。「此別」,總括前面離別的情景;「各」字,又雙綰行者、留者,也起到收束全詩的作用。對句意為,雖說如此,只怕不能實現同返故鄉的願望。韓十四與杜甫可能是同鄉,詩人盼望有一天能和他在故鄉重逢。但是,世事茫茫難卜,這年頭誰也說不準。詩就在這樣欲盡不盡的誠摯情意中結束。「猶恐」二字,用得很好,隱隱露出詩人對未來的擔憂,與「嘆息人間萬事非」前後呼應,意味深長。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不落專寫「淒淒戚戚」之情的俗套。詩人筆力蒼勁,伸縮自如,包容國難民憂,個人遭際,離情別緒深沉委婉,是送別詩中的上乘之作。▲

徐竹心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27-528

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 創作背影

這首七律,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深秋,當時杜甫在成都。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江東一帶雖未遭受兵禍,但九月間江淮發生大饑荒,於是暴動四起,餓殍遍野。此詩是詩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馬江畔送韓十四去江東探親時寫的,在深沉的別情中流露出蒿目時艱、憂心國難的浩茫心事。

徐竹心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27-528

杜甫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它诗文

《客至》

杜甫 〔唐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君不見,簡蘇徯》

杜甫 〔唐代〕

君不見道邊廢棄池,君不見前者摧折桐。

百年死樹中琴瑟,一斛舊水藏蛟龍。

丈夫蓋棺事始定,君今幸未成老翁,何恨憔悴在山中。

深山窮谷不可處,霹靂魍魎兼狂風。

复制

《獨坐二首》

杜甫 〔唐代〕

竟日雨冥冥,雙崖洗更青。

水花寒落岸,山鳥暮過庭。

暖老須燕玉,充飢憶楚萍。

胡笳在樓上,哀怨不堪聽。

白狗斜臨北,黃牛更在東。

峽雲常照夜,江月會兼風。

曬藥安垂老,應門試小童。

亦知行不逮,苦恨耳多聾。

复制

《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必愆佳期走筆戲簡》

杜甫 〔唐代〕

江閣要賓許馬迎,午時起坐自天明。

浮雲不負青春色,細雨何孤白帝城。

身過花間沾濕好,醉於馬上往來輕。

虛疑皓首沖泥怯,實少銀鞍傍險行。

复制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 其二》

杜甫 〔唐代〕

燕入非旁舍,鷗歸祗故池。

斷橋無復板,臥柳自生枝。

遂有山陽作,多慚鮑叔知。

素交零落盡,白首淚雙垂。

复制

《紫宸殿退朝口號》

杜甫 〔唐代〕

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

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

晝漏希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

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

杜甫 〔唐代〕

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

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徵,歘然欲求伸。

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

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

焉能心怏怏,秪是走踆踆。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

杜甫 〔唐代〕

姜侯設膾當嚴冬,昨日今日皆天風。

河凍未漁不易得,鑿冰恐侵河伯宮。

饔人受魚鮫人手,洗魚磨刀魚眼紅。

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

偏勸腹腴愧年少,軟炊香飯緣老翁。

落砧何曾白紙濕,放箸未覺金盤空。

新歡便飽姜侯德,清觴異味情屢極。

東歸貪路自覺難,欲別上馬身無力。

可憐為人好心事,於我見子真顏色。

不恨我衰子貴時,悵望且為今相憶。

《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員外綰》

杜甫 〔唐代〕

寄語楊員外,山寒少茯苓。

歸來稍暄暖,當為劚青冥。

翻動神仙窟,封題鳥獸形。

兼將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送崔子玉之逢州》

杜甫 〔唐代〕

春水潞河舟,春風拂面柔。飛驂臨劍閣,別駕問刀州。

懶卜嚴遵肆,頻登杜甫樓。巫山行雨暇,入夢正高秋。

复制

《夜聽許十損》

杜甫 〔唐代〕

許生五台賓,業白出石壁。余亦師粲可,身猶縛禪寂。

何階子方便,謬引為匹敵。離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誦詩渾游衍,四座皆辟易。應手看捶鈎,清心聽鳴鏑。

精微穿溟涬,飛動摧霹靂。陶謝不枝梧,風騷共推激。

紫燕自超詣,翠駮誰剪剔。君意人莫知,人間夜寥闃。

复制

《戲改杜甫《詠懷古蹟》其三》

杜甫 〔唐代〕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