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賀 / 還自會稽歌
拼 译 译

《還自會稽歌》

李賀 〔唐代〕

庾肩吾於梁時,嘗作宮體謠引,以應和皇子。

及國勢淪敗,肩吾先潛難會稽,後始還家。

仆意其必有遺文,今無得焉,故作還自會稽歌以補其悲。

野粉椒壁黃,濕螢滿梁殿。

台城應教人,秋衾夢銅輦。

吳霜點歸鬢,身與塘蒲晚。

脈脈辭金魚,羈臣守迍賤。

還自會稽歌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庾肩吾在梁朝時,曾經作《別體謠引》,用來奉稽與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國勢衰敗,庾肩吾先是在會稽避難,後來才回家。我認為他一定會留下文章,現在卻沒有發現,因此作《還自會稽歌》來補寫他的悲情。塊塊霉斑把皇別的牆壁弄得暗黃,成群的螢蟲飛繞在梁國別殿周旁。他曾經是皇別隨侍奉稽作詩的寵臣,如今卻在秋寒被窩裡把太子車輦夢想。這位歸來者的鬢髮,點綴有吳地的寒霜,他的身軀將與秋塘蒲草一樣衰老枯黃。含情脈脈地辭別那京都皇別,流亡的臣子廝守在貧困低賤的家鄉。

注釋會(kuài)稽:在今浙江紹興。庾肩吾:字子慎,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屬湖北)。善詩,辭采甚美。蕭綱當太子時,和東別通事舍人。綱即位,和度支尚書。侯景叛亂,庾肩吾逃往會稽,後又轉道回家,事見《梁書》、《南史》之《庾肩吾傳》。別體謠引:詩篇名,今不傳。別體,梁蕭綱喜作艷詩,以別中女子為題材,大家仿效之,漸成風氣,時稱「別體」。應和皇子:奉稽與皇子唱和詩歌。皇子,指蕭綱,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為晉安王。國勢淪敗:這裡指侯景叛亂,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國勢,宋刊本、蒙古本、元本、《全唐詩》作「國世」。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別殿,常用椒和泥塗在壁上,溫和芳香。濕螢:螢生於潮濕的地方,故名。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蘇南京)。應教:臣子與諸位王子唱和詩作,稱為「應教」。銅輦:太子所乘坐的車。塘蒲:一作「蒲塘」。金魚:別門上魚形鎖鑰。此處代指皇別。羈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員。迍(zhūn)賤: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難,處於賤辱的地位。迍,通「屯」。▲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81-184

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332-334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註.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8-10

還自會稽歌 - 賞析

詩前小序,交代詩人為庾肩吾補作《宮體謠引》的緣由,說明詩篇抒寫庾肩吾「潛難會稽」後的悲傷感受。

詩的開頭兩句描寫宮廷荒涼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經發黃,成為野粉,宮殿裡飛滿濕螢,已經荒廢,一派淒涼景象,正是「國勢淪敗」的藝術寫照。三四句夢憶東宮生活,我本是台城裡和皇子唱和詩歌的人,現在秋夜裡還常夢見太子的車輦。詩的後半首,敘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況,表達出甘守屯賤的意願。「吳霜」,應會稽地望,「塘蒲」,點身已衰老,回想起離開宮門時,依戀不舍,懷念君德,甘願遭受危難貧賤,「心如砥柱」,絕不變心。全詩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裡行間。

詩人探尋梁代庾肩吾的前事,應是嘆恨那些曾任東宮官而後遭貶斥的人。詩人生活的時代,曾震驚朝野而備受大家關注的事件,便是永貞革新,革新運動參與者之中,確有人曾任太子李誦的東宮官。詩人嘆恨他們事業受挫敗,命運困厄,不勝感傷,便運用「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的詩句,抒發悲嘆他們不幸遭際的情思。詩人不能無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托古,比物征事,從而形成長吉詩詭異獨特的風貌。

杜牧為李賀詩集作敘,以此詩與《金銅仙人辭漢歌》為例,讚嘆道:「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經道者。」這篇敘是詮解《還自會稽歌》的指導思想。李賀能從二百多年前的庚肩吾「潛難會稽」這件在別人看來極平凡的小事中,塑造了一個流落失意、但又不失剛勁之氣的「羈臣」形象,並藉以抒發了自己對世事多變的感傷和困頓潦倒中的悲憤之情,構思新穎,立意奇特。杜牧把李賀的這類詩作譽之為「古今未嘗經道者」,評價是很高的。杜牧在敘中還說:「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但結合庾肩吾的遭遇和李賀的身世,還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這首詩寫得含蓄深沉。庾肩吾是宮體詩的代表作家,但不能說這首摹想庾氏情事的作品就是繼承了宮體詩的傳統,也不能據此詩而說李賀對宮體詩作者的懷念和嚮往。李賀不過是借和晚年的庾肩吾「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處境,來抒發自己的憂憤罷了。▲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81-184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註.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8-10

還自會稽歌 - 創作背影

關於此詩的創作背景學界存有爭議。錢仲聯認為此詩創作時間為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時李賀十六歲。而朱自清在《李賀年譜》中把這首詩大體定為元和八年(813年)秋(李賀時為二十四歲)李賀以病辭奉禮郎,回到故鄉昌谷時所作。

吳企明 編選.李賀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81-184

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332-334

徐傳武.李賀詩集譯註.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8-10

李賀

作者:李賀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其它诗文

《漢唐姬飲酒歌》

李賀 〔唐代〕

御服沾霜露,天衢長蓁棘。

金隱秋塵姿,無人為帶飾。

玉堂歌聲寢,芳林煙樹隔。

雲陽台上歌,鬼哭復何益。

鐵劍常光光,至凶威屢逼。

強梟噬母心,奔厲索人魄。

相看兩相泣,淚下如波激。

寧用清酒為,欲作黃泉客。

不說玉山頹,且無飲中色。

勉從天帝訴,天上寡沈厄。

無處張繐帷,如何望松柏。

妾身晝團團,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覺長,頸粉誰憐白。

矜持昭陽意,不肯看南陌。

复制

《高平縣東私路》

李賀 〔唐代〕

侵侵槲葉香,木花滯寒雨。

今夕山上秋,永謝無人處。

石谿遠荒澀,棠實懸辛苦。

古者定幽尋,呼君作私路。

复制

《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七月》

李賀 〔唐代〕

星依雲渚冷,露滴盤中圓。

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園。

夜天如玉砌,池葉極青錢。

僅厭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曉風何拂拂,北斗光闌干。

复制

《官不來,題皇甫湜先輩廳》

李賀 〔唐代〕

官不來,官庭秋,老桐錯干青龍愁。

書司曹佐走如牛,疊聲問佐官來不。

官不來,門幽幽。

复制

《神弦別曲》

李賀 〔唐代〕

巫山小女隔雲別,春風松花山上發。

綠蓋獨穿香徑歸,白馬花竿前孑孑。

蜀江風澹水如羅,墮蘭誰泛相經過。

南山桂樹為君死,雲衫淺污紅脂花。

复制

《許公子鄭姬歌(鄭園中請賀作)》

李賀 〔唐代〕

許史世家外親貴,宮錦千端買沉醉。

銅駝酒熟烘明膠,古堤大柳煙中翠。

桂開客花名鄭袖,入洛聞香鼎門口。

先將芍藥獻妝檯,後解黃金大如斗。

莫愁簾中許合歡,清弦五十為君彈。

彈聲咽春弄君骨,骨興牽人馬上鞍。

兩馬八蹄踏蘭苑,情如合竹誰能見。

夜光玉枕棲鳳凰,袷羅當門刺純線。

長翻蜀紙卷明君,轉角含商破碧雲。

自從小靨來東道,曲里長眉少見人。

相如冢上生秋柏,三秦誰是言情客。

蛾鬟醉眼拜諸宗,為謁皇孫請曹植。

《雜曲歌辭。少年樂》

李賀 〔唐代〕

芳草落花如錦地,二十長游醉鄉里。

紅纓不重白馬驕,垂柳金絲香拂水。

吳娥未笑花不開,綠鬢聳墮蘭雲起。

陸郎倚醉牽羅袂,奪得寶釵金翡翠。

复制

《秋來》

李賀 〔唐代〕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開愁歌》

李賀 〔唐代〕

秋風吹地百草干,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

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

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里閒淒迷。

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七月》

李賀 〔唐代〕

星依雲渚冷,露滴盤中圓。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園。

夜天如玉砌,池葉極青錢。僅厭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曉風何拂拂,北斗光闌干。

复制

《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正月》

李賀 〔唐代〕

上樓迎春新春歸,暗黃著柳宮漏遲。薄薄淡靄弄野姿,

寒綠幽泥生短絲。錦床曉臥玉肌冷,露臉未開對朝暝。

官街柳帶不堪折,早晚菖蒲勝綰結。

复制

《朝宗見和複次韻謝之》

李賀 〔唐代〕

拾得佳篇李賀門,鸞箋重錄教諸孫。清於月夕瀟湘水,淡似清秋太華雲。

發藥例雖沾剩馥,鈎深應寡與玄文。何時紅樹尋詩社,琢句令傾瀲灩樽。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