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李賀 /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拼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李賀 〔唐代〕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复制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 賞析

  這首五言律詩是吟詠竹子的,但與一般泛詠景物之作不同,根據詩意,所詠之竹當實有所指,這須待讀完全詩才能明白。

  詩的前四句摹寫竹之形狀,但寫的角度卻極富於變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寫竹子入水之態,一是上寫竹筍抽空之影,這是直接寫竹;三、四句寫筍徑露華、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襯竹,是間接寫竹。但是不管是直接寫還是間接寫,都並非出於懸空虛擬,而是實實在在的情景和境地,是詩人置身其間的觀察、摹寫。他低頭看見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搖曳,斑駁可愛;抬頭望見了綠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機。這似乎是一個清新的早晨,詩人從竹林掩映的小路走過,竹筍上還掛着亮晶晶的露珠兒,帶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蘚遮蓋了。多麼幽雅的境地!多麼可愛的翠竹!這是詩人所熟悉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谷(今屬河南宜陽)的竹子。據河南宜陽縣委宣傳部《李賀故里調查》報告上說,「今昌谷村名雖無」,但這一帶的村子大都「綠竹成園,較大之竹園即有一百多畝」(轉引自錢仲聯《李賀年譜會箋》),由此可以想見當地竹林盛況,李賀自己也在詩中多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書字」(《南園》)、「竹香滿淒寂,粉節塗生翠。……竹藪添墮簡,石磯引鈎餌。……柳綴長縹帶,篁掉短笛吹。」(《昌谷詩》)而且,除了這首《竹》詩外,還有一組詩——《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專詠故里之竹,其中一首云:「斫取青光寫楚辭,膩香春粉黑離離。無情有恨何人見?露壓煙啼千萬枝。」這都可以證明這首《竹》詩所吟詠的為昌谷之竹無疑,因為在這裡,李賀才更可能如此從容安閒地去欣賞它。「抽空」,形容竹子勁直挺拔上長的狀態,也就是《昌谷北園新筍四首》詩中所說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篁拔玉青」之意。「霜根」,並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結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園新筍四首》里「膩香春粉黑離離」的「春粉」。這四句詩不但寫出了竹子的勁直瀟灑,也寫出了環境的幽雅迷人。

  詩的後四句又換了一種筆法,寫竹子的功用,並寄寓感慨:「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竹子編織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來釣魚(「錦鱗」)。但這還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誇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採用,製作賢冠上的橫樑。《周書》載:「成王(姬誦)將加玄服,周公(姬旦)使人來零陵取文竹為冠。」《輿服志雜注》:「天子五梁進賢冠,太子、諸王三梁進賢冠。」「梁」指帽子裡面硬的橫襯,以竹為之。這似為此詩末二句之所本。很顯然詩人是有所寄興的。竹子那瀟灑的風度、勁直的氣節,竹子的被重用,這些怎能不令詩人歆羨和感慨呢?詩人懷不世之才,常有濟世報國之心,但終其一生,始終是鬱郁不得施展,雖曾官奉禮郎,但位不過從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會祭祀之禮,亦不過是「臣妾氣態間,惟欲承箕帚」而已,終無能為。其情其志,於詩中時時可見,所以於吟物之中連類而及,也是很自然的了。

  李賀之詩,雖然籠統地說,其光怪陸離、虛荒誕幻,是深得楚騷之真傳,但細緻說來,又有所區別,大抵長篇歌行,近於楚騷和漢魏樂府歌詩,而五言律絕,則更類似於齊梁間詩,顯得明艷濃麗。此詩亦是如此,尤其是五、六句,活脫脫齊梁口吻。但李賀此詩並不止於詠物,而是將自己的情志編織於其中,因此與齊梁詩那種無聊至極的香艷軟媚不同,這也該是李賀此詩的成功之處吧。

 

李賀

作者:李賀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其它诗文

《平城下》

李賀 〔唐代〕

饑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別劍無玉花,海風斷鬢髮。

塞長連白空,遙見漢旗紅。

青帳吹短笛,煙霧濕晝龍。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風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馬。

借問築城吏,去關幾千里。

惟愁裹屍歸,不惜倒戈死。

复制

《感諷五首》

李賀 〔唐代〕

合浦無明珠,龍洲無木奴。

足知造化力,不給使君須。

越婦未織作,吳蠶始蠕蠕。

縣官騎馬來,獰色虬紫須。

懷中一方板,板上數行書。

不因使君怒,焉得詣爾廬。

越婦拜縣官,桑牙今尚小。

會待春日晏,絲車方擲掉。

越婦通言語,小姑具黃粱。

縣官踏餐去,簿吏復登堂。

奇俊無少年,日車何躃躃.我待紆雙綬,遺我星星發。

都門賈生墓,青蠅久斷絕。

寒食搖揚天,憤景長肅殺。

皇漢十二帝,唯帝稱睿哲。

一夕信豎兒,文明永淪歇。

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

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

低迷黃昏徑,裊裊青櫟道。

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

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

星盡四方高,萬物知天曙。

己生須己養,荷擔出門去。

君平久不反,康伯循國路。

曉思何譊譊,闤闠千人語。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蟄蟄垂葉厚。

岑中月歸來,蟾光掛空秀。

桂露對仙娥,星星下雲逗。

淒涼梔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張仲蔚,披書案將朽。

复制

《南園》

李賀 〔唐代〕

方領蕙帶折角巾,杜若已老蘭苕春。

南山削秀藍玉合,小雨歸去飛涼雲。

熟杏暖香梨葉老,草梢竹柵鎖池痕。

鄭公鄉老開酒尊,坐泛楚奏吟招魂。

复制

《洛姝真珠》

李賀 〔唐代〕

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風飛綽綽。

寒鬢斜釵玉燕光,高樓唱月敲懸璫。

蘭風桂露灑幽翠,紅弦裊雲咽深思。

花袍白馬不歸來,濃蛾疊柳香唇醉。

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八驄籠晃臉差移,日絲繁散曛羅洞。

市南曲陌無秋涼,楚腰衛鬢四時芳。

玉喉窱窱排空光,牽雲曳雪留陸郎。

《野歌》

李賀 〔唐代〕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濛濛。

《仙人》

李賀 〔唐代〕

彈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鸞尾,夜掃南山雲。

鹿飲寒澗下,魚歸清海濱。當時漢武帝,書報桃花春。

复制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二月》

李賀 〔唐代〕

日腳淡光紅灑灑,薄霜不銷桂枝下。

依稀和氣排冬嚴,已就長日辭長夜。

复制

《相和歌辭•難忘曲》

李賀 〔唐代〕

夾道開洞門,弱楊低畫戟。簾影竹葉起,簫聲吹日色。

蜂語繞妝鏡,拂蛾學春碧。亂系丁香梢,滿闌花向夕。

复制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李賀 〔唐代〕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复制

《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李賀 〔唐代〕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臘月草根甜,天街雪似鹽。

未知口硬軟,先擬蒺藜銜。忽憶周天子,驅車上玉山。

鳴騶辭鳳苑,赤驥最承恩。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飢臥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發斷鋸長麻。西母酒將闌,東王飯已干。

君王若燕去,誰為曳車轅?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

吾聞果下馬,羈策任蠻兒。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龍。

夜來霜壓棧,駿骨折西風。催榜渡烏江,神騅泣向風。

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內馬賜宮人,銀韉刺麒麟。

午時鹽坂上,蹭蹬溘風塵。批竹初攢耳,桃花未上身。

他時須攪陣,牽去借將軍。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

堆金買駿骨,將送楚襄王。香幞赭羅新,盤龍蹙蹬鱗。

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不從桓公獵,何能伏虎威?

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唐劍斬隋公,拳毛屬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飄風。白鐵銼青禾,砧間落細莎。

世人憐小頸,金埒畏長牙。伯樂向前看,旋毛在腹間。

只今掊白草,何日驀青山?蕭寺馱經馬,元從竺國來。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重圍如燕尾,寶劍似魚腸。

欲求千里腳,先採眼中光。暫系騰黃馬,仙人上彩樓。

須鞭玉勒吏,何事謫高州?漢血到王家,隨鸞撼玉珂。

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青騾。武帝愛神仙,燒金得紫煙。

廄中皆肉馬,不解上青天。

复制

《和子賢借韻書懷》

李賀 〔唐代〕

白雪歌詩數百篇,賡酬樂有父兄賢。要晞靖節栽門柳,須俟參寥夢石泉。

咳唾倖存三寸舌,文章可愧一囊錢。會須重詠高軒過,嘔出蘄攀李賀肩。

复制

《和酬何泳推官見贈》

李賀 〔唐代〕

杜牧科名李賀曹,初官花幙莫辭勞。

年顏不似詩情老,公器還如酒戶高。

我稱臥遊藍碧嶂,君宜立近赭黃袍。

雅章酬晚慚慵拙,吟社何人與破逃。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