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周敦頤 / 愛蓮說
拼 译 译

《愛蓮說》

周敦頤 〔宋代〕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蓮說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

注釋甚:很,十分。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之:的。可愛:值得憐愛。者:花。甚:很,非常。蕃:多。自:自從。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獨:只,僅僅。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出:長出。淤(yū)泥:污泥。染:沾染(污穢)。濯(zhuó):洗滌。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裡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通:貫通;通透。直:挺立的樣子。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亭亭淨植: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裡。 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樹立。可:只能。褻玩:玩弄。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焉:句末語氣詞,這裡指當於現代漢語的『『啊』』 『『呀』』,助詞。謂:認為。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裡,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隨着前面的名詞而變化。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唉"。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誌」)鮮(xiǎn):少。聞:聽說。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宜乎:當然(應該)。宜:當。眾:眾多。▲

劉盼遂 郭預衡 .中國歷代散文選 :北京出版社 ,1981 :228-229 .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室 .九年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171-172 .

周敦頤與《愛蓮說》·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編輯部郵箱, 1983年Z1期

愛蓮說 - 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描寫蓮花高潔的形象;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首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選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托物寄興,並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解綬歸隱後,飲酒賦詩,安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獨愛菊」,顯示淵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複,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的從眾心態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然後作者撇開一筆說,讓那些人愛其所愛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嶔崎磊落的風範,作了有力的渲染。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他為官正直,數洗冤獄,為民作主;晚年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天年,便是身體力行,澹泊明志的體現。這正是這篇小品能給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處。

接下來,作者對三種花象徵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本來,花是不具備人格的,但在作者眼裡,蓮花近於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於污濁現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另外,蓮花又是佛教中的聖物,如來、觀音均以蓮花為座。唐釋道世《三寶敬佛》云:「故十方諸佛,同出於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於蓮台之上。」作者《題蓮》詩也云:「佛愛我亦愛,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頭。」與這篇小品參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後,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深深地慨嘆:當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鑽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這裡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後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這裡,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讚,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周敦頤與《愛蓮說》·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編輯部郵箱, 1983年Z1期

陳振鵬 張培恆 .古文鑑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1 :1253-1255 .

吳功正 .古文鑑賞辭典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87 :924-927 .

愛蓮說 - 創作背影

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岩題石,並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云:「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蹟。」又有愛蓮亭條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並於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周敦頤

作者:周敦頤

周敦頤(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周敦頤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周敦頤其它诗文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復古游山巔至大林寺書四十字》

周敦頤 〔宋代〕

三月山方暖,林花互照明。

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雲含白,禽聲谷應清。

天風拂襟袂,縹緲覺身輕。

复制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復古游山巔至大林寺》

周敦頤 〔宋代〕

三月山方暖,林花互照明。

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雲含白,禽聲谷應清。

天風拂襟袂,縹緲覺身輕。

复制

《暮春即事》

周敦頤 〔宋代〕

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

間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复制

《按部至春州》

周敦頤 〔宋代〕

按部廣東經數郡,若言嵐瘴更無春。

度山煙鎖埋清晝,為國天終護吉人。

萬里詔音頻降下,一方恩惠盡均勻。

丈夫才略逢時展,倉廩皆無亟富民。

复制

《讀易象》

周敦頤 〔宋代〕

書房兀坐萬機休,日暖風和草色幽。

誰道二千年遠事,而今只在眼前頭。

复制

《題冠順之道院壁》

周敦頤 〔宋代〕

一日復一日,一杯復一杯。

青山無限好,俗客不曾來。

往事已如此,朱顏安在哉。

寄語地上客,厲亂竟誰催。

复制

《天池》

周敦頤 〔宋代〕

斯須暮雲合,白日無餘暉。

金波從地涌,寶燄穿林飛。

僧言自雄夸,俗駭無因依。

安知本地靈,發見隨天機。

复制

《行縣至雩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幾聖希顏同》

周敦頤 〔宋代〕

聞有山岩即去尋,亦躋雲外入松陰。

雖然未是洞中境,且異間名利心。

复制

《同石寺游》

周敦頤 〔宋代〕

朝市誰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

爭名逐利千繩縛,度水登山萬事休。

野鳥不驚如得伴,白雲無語似相留,

傍人莫笑憑闌久,為戀林居作退謀。

复制

《題酆都觀·讀英真君丹訣》

周敦頤 〔宋代〕

始觀丹訣信希夷,蓋得陰陽造化機。

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後更知微。

复制

《行縣至雩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幾聖希顏同游羅岩》

周敦頤 〔宋代〕

聞有山岩即去尋,亦躋雲外入松陰。雖然未是洞中境,且異人間名利心。

复制

《次韻周敦頤國博重陽節近見菊》

周敦頤 〔宋代〕

為僚初自喜,邀客亦逢嘉。把酒須同樂,分襟莫預嗟。

未成登畫舸,好共賞黃花。試向東籬看,秋叢映晚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