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洞仙歌·詠柳
拼 译 译

《洞仙歌·詠柳》

蘇軾 〔宋代〕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後,分付新春與垂柳。

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洞仙歌·詠柳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江南的臘月將盡了,早梅的花瓣已然凋落,剛剛到來的春天,只能寄託到垂柳的身上。它如小蠻一般的枝幹,纖細柔美,自有為稱道的風流之處。可它最美好的地方,莫過於骨格體態上的清新、俊雅、娟秀無雙。在永豐坊的一角,終日無人駐足,更無人會看顧留憐於它披拂搖綴的柔絲。最令傷神的就是暮春時節,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清減的綠葉。雖然只有柳絮飄零,再無別事,卻讓它顯的日漸削瘦了。恐怕只有春天裡隨看它到來的和風,可以吹開緊蹙的柳葉蛾眉吧。

注釋臘: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分付:付託,寄意。格:格調骨體:骨架軀體。永樂坊:地名。在洛陽。盡日:一整天金絲:比喻柳樹的垂條。斷腸:秋海棠花的別。飛絮:飄飛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樹、蘆葦等的種子。一成:宋時口語,「漸漸」,指一段時間的推移。▲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72-674

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1

洞仙歌·詠柳 -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柳的體態標格和風韻之美。起拍說臘盡梅凋,既點明月令,且借賓喚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緊承「臘盡」,寫臘月已盡,新春來臨,早梅開過,楊柳萌發。柳絲弄碧,是春意繁鬧的表徵,故說「分一新春與垂柳」。「分一」,交一之意,着「分一」一詞,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嬈,均凝集於垂柳一身,從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讚美了柳的體態。柳枝婀娜,別有一種風流,很似少女的細腰。杜甫《絕句漫興》早有「隔戶楊柳弱裊裊,恰如十五女兒腰」之句。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稱頌她有合格入流的獨特風韻,並進而用「清英秀雅」四字來品評其骨相。這就寫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雋、雅潔、秀麗,見出她與濃艷富麗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質特色,從她的體態美,進而刻畫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蠻入對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嘆。換頭三句,寫垂柳境況清寂、麗姿無主。長安永豐坊多柳,生永豐園一角的垂柳,儘管明媚春光風修飾姿容,分外妖嬈,怎奈無人一顧。詩人白居易寫過一首《楊柳枝詞》,據唐人孟棨《本事詩》載:白居易有妾名小蠻,善舞,白氏比為楊柳,有「楊柳小蠻腰」之句。白居易年事高邁,小蠻還很年輕,「因為楊柳之詞以托意,曰:『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坊里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後宣宗聽到此詞極表讚賞,遂命人取永豐柳兩枝,移植禁風。作者在這裡化用樂天詩意,略無痕跡,但平易曉揚的語句風,卻藏有探沉的含義。」斷腸「四句,緊承上文,寫垂柳的悽苦身世,說:一到晚春,綠葉雖繁,柳絮飄零,她更將百無聊賴,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減了。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只有東風的吹拂,足可消愁釋怨,使蛾眉般的彎彎柳葉,得以應時舒展。正如宋初詩人幸夤遜《柳》詩聽說:「既待和風始展眉。」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處,「又莫是」便是嚴峻而無情的回答。

全章用擬人法寫柳,垂柳是詞風的「主人公」。它身詞苗條。體態輕盈,儀容秀雅。然而卻寂寞無主,被禁錮在園林的一角。感受不到春光的溫暖,也看不到改變命運的希望。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麗命蹇的佳人。詞風句句寫垂柳,卻句句是寫佳人:這佳人或許是向蘇軾索詞的倩奴,或許是與倩奴命運相似的女性。至少可以說,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飽和感情的筆墨,描寫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運多舛的少女形象,對之傾注了同情。

宋代詞論家彭孫說:「詠物詞極不易下,要須字字刻畫,字字天然。方為上乘。」(《金粟詞話》)詠物含瘟深湛,在於寄託,「貴有不枯不脫之妙。」(《蓮子居詞話》)蘇軾此詞正具有這些優點。它句句刻畫垂柳,清圓流楊,形神兼到,熨貼自然。並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與身世融入對柳的形神描幕之風。物風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滯於物,也不脫離聽詠課題。就風格而論,此詞纏綿幽怨,嫻雅婉麗,曲盡垂柳風神,天然秀美處有似次韻章質夫的《楊花詞》,而又別具一詞傾城之姿。▲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72-674

洞仙歌·詠柳 - 創作背影

這首詞寫作年代不可確考,朱祖謀認為詞意與《殢人嬌》略同,把它編入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因為據《紀年錄》,這年三月一日,蘇軾在汴京與王詵會於四照亭,上王詵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嬌》與之。《殢人嬌》題「小王都尉席上贈侍人」,與《紀年錄》所記相合。其詞結句,「須信道、司空從來見慣」,對王詵似有規諷。據史載王詵為人「不修細行」,生活糜爛,則他對歌女侍妾,必然輕薄寡情,那麼,王詵家中侍女受玩弄、遭冷落的悲苦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洞仙歌》倘真是寫給倩奴的,其內容當會與倩奴有關。集中這首詞題「詠柳」,可至這首詞借柳以喻人。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672-674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書蒲永升畫後》

蘇軾 〔宋代〕

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漥隆,以為至妙矣。

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於毫釐間耳。

唐廣明中,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

其後蜀人黃筌、孫知微皆得其筆法。

始知微欲於大慈寺壽寧院壁作湖灘水石四堵,營度經歲,終不肯下筆。

一日,蒼黃入寺,索筆墨甚急,奮袂如風,須臾而成,作輸瀉跳蹙之勢,洶洶欲崩屋也。

知微既死,筆法中絕五十餘年。

近歲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與畫會,始作活水,得二孫本意,自黃居窠兄弟、李懷袞之流,皆不及也。

王公富人或以勢力使之,永升輒嘻笑捨去。

遇其欲畫,不擇貴賤,頃刻而成。

嘗與予臨壽寧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掛之高堂素壁,即陰風襲人,毛髮為立。

永升今老矣,畫亦難得,而世之識真者亦少。

如往日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畫水,世或傳寶之。

如董、戚之流,可謂死水,未可與永升同年而語也。

元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黃州臨皋亭西齋戲書。

复制

《訪張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蘇軾 〔宋代〕

魚龍隨水落,猿鶴喜君還。

舊隱丘墟外,新堂紫翠間。

野麋馴杖履,幽桂出榛菅。

灑掃門前路,山公亦愛山。

(張故居為大水所壞,新卜此室故居之東。

)萬木鎖雲龍,(山名。

)天留與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東。

薺麥余春雪,櫻桃落晚風。

入城都不記,歸路醉眠中。

复制

《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題畫文殊、普賢》

蘇軾 〔宋代〕

西方真人誰所見?衣被七寶從雙狻。

當時修道頗辛苦,柳生兩肘烏巢肩。

初如濛濛隱山玉,漸如濯濯出水蓮。

道成一旦就空滅,奔會四海悲人天。

翔禽哀響動林谷,獸鬼躑躅淚迸泉。

龐眉深目彼誰子,繞床彈指性自圓。

隱如寒月墮清晝,空有孤光留故躔。

春遊古寺拂塵壁,遺像久此霾香煙。

畫師不複寫名姓,皆雲道子口所傳。

縱橫固已蔑孫、鄧,有如巨鱷吞小鮮。

來詩所誇孰與此,安得攜掛其旁觀。

复制

《浪淘沙·昨日出東城》

蘇軾 〔宋代〕

昨日出東城。

試探春情。

牆頭紅杏暗如傾。

檻內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綺陌斂香塵。

雪霽前村。

東君用意不辭辛。

料想春光先到處,吹綻梅英。

复制

《瑞鷓鴣·城頭月落尚啼烏》

蘇軾 〔宋代〕

寒食未明至湖上。

太守未來,兩縣令先在。

城頭月落尚啼烏。

朱艦紅船早滿湖。

鼓吹未容迎五馬,水雲先已漾雙鳧。

映山黃帽螭頭舫,夾岸青煙鵲尾爐。

老病逢春只思睡,獨求僧榻寄須臾。

《聚星堂雪》

蘇軾 〔宋代〕

窗前暗響鳴枯葉,龍公試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無,作態斜飛正愁絕。

眾賓起舞風竹亂,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無翠袖點橫斜,只有微燈照明滅。

歸來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鈴索掣。

未嫌長夜作衣棱,卻怕初陽生眼纈。

欲浮大白追余賞,幸有回飆驚落屑。

模糊檜頂獨多時,歷亂瓦溝裁一瞥。

汝南先賢有故事,醉翁詩話誰續說。

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

《惠州一絕》

蘇軾 〔宋代〕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不辭一作:不妨)

复制

《端午帖子詞:皇太后閣六首 其四》

蘇軾 〔宋代〕

秘殿扶疏夏木深,雨餘初有一蟬吟。應將嬴女乘鸞扇,更助南風長棘心。

复制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

蘇軾 〔宋代〕

高亭廢已久,下有種魚塘。

暮色千山入,春風百草香。

市橋人寂寂,古寺竹蒼蒼。

鸛鶴來何處,號鳴滿夕陽。

复制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 其四》

蘇軾 〔宋代〕

老人八十餘,不識城市娛。造物偶遺漏,同儕盡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陳家紫,甘冷恐不如。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餘。

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有酒持飲我,不問錢有無。

复制

《同年王中甫輓詞》

蘇軾 〔宋代〕

先帝親收十五人,四方爭看擊鵬鵾。如君事業真堪用,顧我衰遲不足論。

出處升沉十年後,死生契闊幾人存。他時京口尋遺蹟,宿草猶應有淚痕。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