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曾幾 / 觀水觀山都廢食,聽風聽雨不妨眠。
拼

《觀水觀山都廢食,聽風聽雨不妨眠。》

曾幾 〔宋代〕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將家上鐵頭船。

客留陽羨只三月,歸去玉溪無一錢。

觀水觀山都廢食,聽風聽雨不妨眠。

從今布襪青鞵夢,不到張公即善權。

复制

觀水觀山都廢食,聽風聽雨不妨眠。 - 賞析

此詩當作於宋高宗紹興十二年(1142年)曾幾離開宜興之時。當時曾幾已年近六十,之前曾客居宜興數月,並作有《宜興邵智卿天遠堂》《游張公洞》等詩。

宋室南渡以後,曾幾的任職地方頻繁變換,先提舉湖北茶鹽,再徙廣西運判,又歷江西、浙西提刑,可謂經歷不少羈旅行役之苦。在紹興八年(1138年),又與其兄曾開因觸忤秦檜而一同被罷官。在寫這首詩的頭一年即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抗金形勢發生巨大逆轉。於是曾幾產生了寄情山水乃至退隱山林的想法,從他的《宜興邵智卿天遠堂》詩中「問君許作鄰翁否,陽羨溪邊即買田」二句可以看出他曾有久居宜興(即陽羨)的願望。但他最終並沒有實現這個願望,於是在離開宜興時寫下此詩。

「老境垂垂六十年,又將家上鐵頭船。」首聯自敘年將六十而又有挈家遠行之舉,扣詩題「發宜興」。以垂暮之年而又攜家奔波道途,生活之不安定與老境之可仿不難想見。「又」字悽然,包蘊了宋室南渡以來一系列播遷流離、羈旅行役之苦。

「客留陽羨只三月,歸去玉溪無一錢。」頷聯出句承上,說自己客居宜興時日之短,見生活之不安定;對句啟下,說自己雖歸故山,而囊空如洗,見生活之清貧與作吏之清廉。曾幾一生淡泊,生活清苦。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說:「平生取與,一斷以義,三仕嶺外,家無南物。」足資參證。曾幾又有詩云:「我貧無一錢,不敢學農同。空餘數卷書,腸腹自撐柱。」(《次陳少卿見贈韻》)故「歸去玉溪無一錢」一句既是其現實生活的折射,亦是其一貫心性的寫照。

頸聯承「歸去」,設想回到故居後的情景:「觀水觀山都廢食,聽風聽雨不妨眠。」曾幾南渡後曾先後寓居上饒(今屬江西)、山陰(今浙江紹興),這裡所說的「觀水觀山」之地,未詳所指,當指山水幽勝之鄉。回去之後,閒居無事,但以觀山賞水為務,遇到山水佳勝之處,恐不免因此廢寢忘食。這裡流露了對歸隱之地清絕山水的神往,也透露出對賦閒生活的悵惘之情。表面上看,作者頗為閒適,實際上是故作排遣。下句的風雨,顯系代指時勢。「憂愁風雨」,本來是曾幾這樣的愛國士大夫的夙心,但卻說「聽風聽雨不妨眠」,似乎與己漠不相關,言外自含「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杜甫《去蜀》)一類感慨。所謂「不妨」,正是雖不應如此,卻不得不如此的意思。這一聯語調輕鬆,意態閒逸,骨子裡卻隱含一縷無可奈何之情。

末聯再回應題目並以此抒懷:「從今布襪青鞋夢,不到張公即善權。」作者以布襪青鞋為「夢」,表達了隱居山林的內心意趣。曾幾作詩以杜甫、黃庭堅為宗,他曾在《李商叟秀才求齋名於王元渤以養源名之求詩》其二中說:「老杜詩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論淵源師友,他時派列江西。」於此可見其言不虛。「不到張公即善權」一句既是實寫宜興之景,承接上聯之意,表露了對宜興山水的眷戀情緒;同時也是虛寫,借指他處之景,暗接此聯出句之意,表明以後要隱逸山野,縱情山水。

這首詩題為「發宜興」,但除首、尾兩聯照應、回抱題目外,頷、頸兩聯卻是想象歸家後的情景。詩人所要抒發的,是由「發宜興」所引起的身世之感,「紀行」並非主體,「述懷」才是中心。全詩正是圍繞着述懷這個中心來進行整體構思的。

曾幾

作者: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曾幾其它诗文

《寄空同山中道士》

曾幾 〔宋代〕

昨夜清霜重,念此山中客。

落葉聚堆床,暗蟲吟敗壁。

泬漻天宇肅,疏林風瑟瑟。

曳杖掛詩瓢,悠然適所適。

息心歸冥漠,山深萬籟寂。

散發排天闥,叱咤鞭龍脊。

何時共採藥,相與對晨夕。

月夜供洪崖,嘯吟鏗金石。

复制

《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曾幾 〔宋代〕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

涼月風光三夜好,老夫懷抱一生休。

明時諒費銀河洗,缺處應須玉斧修。

京洛胡塵滿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林泉讀書圖》

曾幾 〔宋代〕

高情自愛樂林泉,華屋藏修度歲年。書簡韋編曾幾絕,硯盤鐵造亦磨穿。

牙籤插架封芸葉,銀燭臨窗散蠟煙。黃鶴山樵如得意,丹青為作畫圖傳。

复制

《至節日建州會詹士元》

曾幾 〔宋代〕

嗟予身百憂,佳節過倥傯。客愁隨線增,歸思與灰動。

當年從子日,未覺百慮重。高堂繞床呼,一擲有餘勇。

那知客天涯,相對寒骨聳。歲月曾幾何,鬢絲今種種。

忍飢山藥煮,附煖地爐擁。深藏斷還往,衰病脫拜拱。

興言望鄉關,雲物方郁滃。空餘相屬意,杯酒久不捧。

复制

《和陶雜詩十一首 其四》

曾幾 〔宋代〕

相如偶一官,嗤鄙蜀父老。不記犢鼻時,滌器混傭保。

著書曾幾何,渴肺灰土燥。琴台有遺魄,笑我歸不早。

作書遺故人,皎皎我懷抱。餘生幸無愧,可與君平道。

复制

《礬清湖》

曾幾 〔宋代〕

吾宗老孫子,住在礬清湖。湖水清且漣,其地皆膏腴。

堤栽百株柳,池種千石魚。教僮數鵝鴨,繞屋開芙蕖。

有書足以讀,有酒易以沽。終老寡送迎,頭髮可不梳。

相傳范少伯,三徙由中吳。一舸從此去,在理或不誣。

嗟予遇兵火,百口如飛鳧。避地何所投,扁舟指菰蒲。

北風晚正急,煙港生模糊。船小吹雨來,衣薄無朝哺。

前村似將近,路轉忽又無。倉皇值漁火,欲問心已孤。

俄見葭菼邊,主人出門呼。開柵引我船,掃室容我徒。

我家兩衰親,上奉高堂姑。艱難總頭白,動止需人扶。

妻妾病伶仃,嘔吐當中途。長女僅九齡,余泣猶呱呱。

入君所居室,鐙火映窗疏。寬閒分數寢,嬉笑喧諸雛。

縛帚東西廂,行李安從奴。前窗張掛網,後壁掛耒鋤。

苦辭村地僻,客舍無精粗。剪韭烹伏雌,斫鱠炊彫胡。

床頭出濁醪,人倦消幾壺。睡起日已高,曉色開煙蕪。

漁灣一兩家,點染江村圖。沙嘴何人舟,消息傳姑蘇。

或雲江州下,不比揚州屠。早晚安集掾,鞍馬來南都。

或雲移民房,插箭下嚴符。囊橐歸他人,婦女棄軍俘。

里老獨晏然,催辦今年租。饁耕看賽社,醵飲聽呼盧。

軍馬總不來,里巷相為娛。而我游其間,坦腹行徐徐。

見人盡恭敬,不識誰賢愚。魚蝦盈小市,鳧雁充中廚。

月出浮溪光,萬象疑沾濡。放楫凌滄浪,笑弄驪龍珠。

夷猶發浩唱,禮法胡能拘。東南雖板蕩,此地其黃虞。

世事有反覆,變亂興須臾。草草十數人,盟歃起里閭。

兔園一老生,自詭讀穰苴。漁翁爭坐席,有力為專諸。

舴艋飾於皇,蓑笠裝犀渠。大笑擲釣竿,赤手搏於菟。

欲奪夫差宮,坐擁專城居。予又出子門,十步九崎嶇。

脫身白刃間,性命輕錙銖。我去子亦行,後各還其廬。

官軍雖屢到,尚未成丘墟。生涯免溝壑,身計謀樵漁。

買得百畝田,從子游長沮。天意不我從,世網將入驅。

親朋盡追送,涕泣登徵車。吾生罹干戈,猶與骨肉俱。

一官受逼迫,萬事堪欷歔。倦策既歸來,入室翻次且。

念我平生人,慘憺留羅襦。秋雨君叩門,一見驚清癯。

我苦不必言,但坐觀髭鬚。歲月曾幾何,筋力遠不如。

遭亂若此衰,豈得勝奔趨。十年顧妻子,心力都成虛。

分離有定分,久暫理不殊,翻笑危急時,奔走徒區區。

君時聽我語,顏色慘不舒。亂世畏盛名,薄俗容小儒。

生來遠朝市,謂足逃沮洳。長官誅求急,姓氏屬里胥。

夜半聞叩門,瓶盎少所儲。豈不惜堂構,其奈愁征輸。

庭樹好追涼,剪伐存枯株。池荷久不聞,歲久填泥淤。

廢宅鋤為田,薺麥生階除。當時棲息地,零落今無餘。

生還愛節物,高會逢茱萸。好采籬下菊,且讀囊中書。

中懷苟自得,外物非吾須。君觀鴟夷子,眷戀傾城姝。

千金亦偶然,奚足稱陶朱。不如棄家去,漁釣山之隅。

江湖至廣大,何惜安微軀。揮手謝時輩,慎勿空躊躕。

复制

《帝台春 感舊》

曾幾 〔宋代〕

車轍馬跡。紅塵共驅策。曾幾載間,頓把青絲,催成華色。

轉憶當年談笑處,謾思念、帝鄉風日。更誰知,好景無常,翻成愁國。

醫不識。香未覓。淚盡滴。恨難釋。嘆半世功名,幻如春。

夢一領、素氈猶昔。歸渡吳江萬重浪,居止楚山數椽宅。

問泉路相思,可般般追憶。

复制

《香山渡口送劉漢臣還五羊旅次》

曾幾 〔宋代〕

陰陰江樹綠如帷,春盡天涯送客歸。芳草獨迷蝴蝶夢,落花先遣伯勞飛。

風回極浦孤帆轉,月出平沙遠火微。曾幾別離成老大,途窮心事莫相違。

复制

《贈蜀中喻勝力居士》

曾幾 〔宋代〕

頰邊聳帶蜀中山,鬢腳言從亂後斑。未到漢原悲舊國,才離海島似生還。

一篙綠水尋僧遠,半榻疏鍾到夢閒。莫厭虛房強留住,半生曾幾住人間。

复制

《雜詩七首 其三》

曾幾 〔宋代〕

阿姨行第三,嫁郎好馳驅。馳驅事中原,結客皆市屠。

所許多侯嬴,夷門幾捐軀。易水去悠悠,空慚劍術疏。

煢煢未亡人,截耳守志孤。張羅豈不密,其如南山烏。

自古臣致君,節婦死故夫。柏舟汎共姜,危樓墜綠珠。

委身各有道,生死良不誣。我悲猶同生,誌異行俱殊。

百年曾幾時,精識當何如。天地會終極,四氣相乘除。

白骨棄黃泥,寸心觀有無。不見川上波,逍遙雁與鳧。

复制

《春日登山門石閣》

曾幾 〔宋代〕

懶步峰頭曾幾日,憑高又見草芊芊。畫中山鳥啼無數,夢裡春花開正妍。

上界窗臨江岸遠,下方人望石樓前。風煙滿目誰為主,已覺身隨雲樹邊。

复制

《哭處默上人》

曾幾 〔宋代〕

淒涼穗幕下,香吐一燈分。斗老輸寒檜,留閒與白雲。

挈盂曾幾度,傳衲不教焚。泣罷重回首,暮山鍾半聞。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