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宋濂 /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拼 译 译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宋濂 〔明代〕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

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裡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着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台里的墨汁都結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鬆抄錄書。抄寫完畢後,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於是我能夠遍觀群書。成年以後,我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趕到數百里以外,拿着經書向鄉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着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當我外出求師的時候,背着書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峽谷之中。隆冬時節,刮着猛烈的寒風,雪有好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熱水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來。寄居在旅店裡,旅店老闆每天供應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華麗的衣服,戴着用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掛着白玉環,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着香囊,光彩鮮明,像神仙一樣;我卻穿着破舊的衣服處於他們之間,但我毫無羨慕的心。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別人。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如今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着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如今的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大廈之下誦讀詩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沒有詢問而不告訴,求教而無所收穫的了;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集中在這裡,不必再像我這樣用手抄錄,從別人處借來然後才能看到了。他們中如果學業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說是別人的過錯嗎!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了,同輩人很稱讚他的德行。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論辯,言語溫和而態度謙恭。他自己說少年時對於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於學習者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治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毀我誇耀自己際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了解我的人嗎?

注釋
東陽:今浙江東陽市,當時與潛溪同屬金華府。馬生:姓馬的太學生,即文中的馬君則。序:文體名,有書序、贈序二種,本篇為贈序。
余:我。嗜(shì)學:愛好讀書。
致:得到。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
走:跑,這裡意為「趕快」。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既:已經,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束髮戴帽)儀式,表示已成年。
聖賢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統。宋濂是一個主張仁義道德的理學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碩(shuò)師:學問淵博的老師。游:交遊。
嘗:曾。
趨:快步走。
鄉之先達:當地在道德學問上有名望的前輩。這裡指浦江的柳貫、義烏的黃溍等古文家。執經叩問:攜帶經書去請教。
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辭色,言辭和臉色。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叱(chì)(咄duō):訓斥,呵責。
俟(sì):等待。欣(xīn):同「忻」。
卒:終於。
篋(qiè):箱子。曳屣(yè xǐ):拖着鞋子。
窮冬:隆冬。
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
僵勁:僵硬。
媵人:陪嫁的女子。這裡指女僕。持湯沃灌:指拿熱水喝或拿熱水浸洗。湯:熱水。沃灌:澆水洗。
衾(qīn):被子。
逆旅:旅店。
日再食:每日兩餐。
被(pī)綺繡:穿着華麗的綢緞衣服。被,同「披」。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朱纓寶飾:紅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裝飾品。
腰白玉之環:腰間懸着白玉圈。
容臭:香袋子。臭(xiù):氣味,這裡指香氣。
燁(yè頁)然:光采照人的樣子。
縕(yùn)袍:粗麻絮製作的袍子。敝衣:破衣。
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歲的人稱耄。宋濂此時已六十九歲。
幸預:有幸參與。君子指有道德學問的讀書人,另譯指有官位的人 。
綴:這裡意為「跟隨」。
謬稱:不恰當地讚許。這是作者的謙詞。
諸生:指太學生。太學:明代中央政府設立的教育士人的學校,稱作太學或國子監。
縣官:這裡指朝廷。
廩(lǐn)稍:當時政府免費供給的俸糧稱「廩」或「稍」。
裘(qiú):皮衣。葛:夏布衣服。
遺(wèi):贈,這裡指接濟。
司業、博士:分別為太學的次長官和教授。
非天質之卑:如果不是由於天資太低下。
流輩:同輩。
朝:舊時臣下朝見君主。宋濂寫此文時,正值他從家鄉到京城應天(南京)見朱元璋。
以鄉人子:以同鄉之子的身份。謁(yè):拜見。
撰(zhuàn):同「撰」,寫。長書:長信。贄(zhì):古時晚輩初次拜長輩時所贈的禮物。
夷:平易。
歸見:回家探望。
「謂余」二句:認為我是在勉勵同鄉人努力學習,這是說到了我的本意。
詆(dǐ):毀謗。
際遇之盛:際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賞識重用。
驕鄉人:對同鄉驕傲。

參考資料:

1、 ISBN:978-7-107-33121-3)中第52頁
2、 於非主編. 中國古代文學教程作品選 下[M]. 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1988:136
3、 李明孝.語文教師必備的音韻學素養: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06,:第205頁
4、 亦葩等編著. 新版高中文言課文全釋[M].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06.第72頁
5、 湯克勤主編. 古文鑑賞辭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5.10.第361-363頁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 賞析

在這篇贈序里,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並與太學生優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於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以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全文結構嚴謹,詳略有致,用對比說理,在敘事中穿插細節描繪,讀來生動感人。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段寫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內中又分四個層次。第一層從借書之難寫自己學習條件的艱苦。因家貧無書,只好借書、抄書,儘管天大寒,硯結冰,手指凍僵,也不敢稍有懈怠。第二層從求師之難,寫虛心好學的必要。百里求師,恭謹小心。雖遇叱咄,終有所獲。第三層從生活條件之難,寫自己安於清貧,不慕富貴,因學有所得,故只覺其樂而不覺其苦,強調只要精神充實,生活條件的艱苦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層是這一段的總結。由於自己不怕各種艱難,勤苦學習,所以終於學有所成。雖然作者謙虛地說自己「未有所成」,但一代大儒的事實,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最後「況才之過於余者乎」的反詰句承前啟後,內容十分豐富。首先作者用反詰的語氣強調了天分稍高的人若能像自己這樣勤奮,必能取得越自己的卓絕成就。同時言外之意是說自己並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現在的成績,都是勤奮苦學的結果。推而言之,人若不是天資過分低下,學無所成,就只怪自己刻苦努力不夠了。從下文知道,馬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青年,他只要堅持下去,其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所以這一句話雖寥寥數字,但含義深厚,作用大,既照應了上文,又關聯了下文,扣緊了贈序的主題,把自己對馬生的勸誡、勉勵和期望,誠懇而又不失含蓄地從容道出,表現出「雍容渾穆」的大家風度。

第二段緊承第一段,寫當代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與作者青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形成鮮明的對照,從反面強調了勤苦學習的必要性。「日有廩稍之供」云云是與上文生活條件之苦對比,「有司業、博士為之師」云云是與上文求師之難對比,「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云云,與上文借書之難對比。通過對比,人們很清楚地看出當今太學生在讀書、求師、生活等幾個方面,都比作者當年的求學條件優越得多,但卻業有未精,德有未成。最後用一個選擇句式又加一個反詰句式,強調指出:關鍵就在於這些太學生既不勤奮又不刻苦。這又是對上段第四層的照應。

以上兩段從正反兩個方面強調了勤苦學習的重要性,雖未明言是對馬生的勸勵,而勸勵之意自明。然而文章畢竟是為馬生而作的,所以至第三段便明確地寫到馬生,點明寫序的目的,這就是「道為學之難」,「勉鄉人以學者」。因為勸勵的內容在上兩段中已經寫足,所以這裡便只講些推獎褒美的話,但是殷切款誠之意,馬生是不難心領神會的。

宋濂為人寬厚誠謹,謙恭下人。此文也是一如其人,寫得情辭婉轉,平易親切。其實按他的聲望、地位,他完全可以擺出長者的架子,正面說理大發議論,把這個青年教訓一通的。然而他卻不這樣做。他絕口不說你們青年應當怎樣怎樣,而只是說「我」曾經怎樣怎樣,自己放在與對方平等的地位上,用自己親身的經歷和切身的體會去和人談心。不僅從道理上,而且從形象上、情感上去啟發影響讀者,使人感到在文章深處有一種崇高的人格感召力量,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會在不知不覺中縮短了與作者思想上的距離,贊同他的意見,並樂於照着他的意見去做。寫文章要能達到這一步,決非只是一個文章技巧問題,這是需要有深厚的思想修養作基礎的。

其次,作者在說理上,也不是憑空論道,而是善於讓思想、道理從事實的敘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而在事實的敘述中,又善於將概括的述說與典型的細節描繪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使文章具體實在,僅在行文上簡練生動,而且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說到讀書之難時,作者在概括地敘述了自己因家貧無書,不得不借書、抄書,計日以還的情形後說:「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通過這樣一個典型的細節描寫,就使人對作者當初讀書的勤奮及學習條件的艱苦,有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具體感受。理在事中,而事頗感人。這也是此文使人樂於贊同並接受作者意見的又一個內在的原因。

而且,文章渾然天成,內在結構卻十分嚴密而緊湊。本來文章所贈送的對象是一篇之主體。然而文章卻偏把主體拋在一邊,先從自己談起,從容道來,由己及人,至最後才談及贈送的對象。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匠心獨運。在文章的深層結構中,主賓之間有一種緊密的內在聯繫,時時針對着主,處處照應到主,而卻避免了一般贈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點,使文章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在寫作中又成功地運用了對比映襯的手法,使左右有對比,前後有照應,文章於寬閒中顯示嚴整,「魚魚雅雅,自中節度」。這一點給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

本文在寫法方面,下述三者都值得學習:

一、緊扣中心,從不同角度加以闡述。本文的中心是個「學」字。作者記自己幼時如何「嗜學」,成年以後如何「慕道」,說太學諸生應專心學習,嘉許馬生「善學」,及「道為學之難」以送馬生等,由己及人,自始至終,無一不從「學」字着筆。寫自己過去生活的清苦,今日太學條件的優越,仍然圍繞着「學」字來寫,只是角度不同。作者自述學習勤奮,勇於克服困難,是為現身說法,闡明主觀努力的重要性,使馬生從作者的經歷中懂得學習必須「勤且艱」的道理。列舉太學的生活、師資、設備等方面的情況,是為了說明客觀條件的優越有利於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讓馬生認識到應該珍惜已有的條件,像作者那樣專心求學,做到業精德成。這樣將與學習有關的道理,通過具體事例與實際情況的敘述,從不同角度加以說明,使馬生和讀者都能從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中受到啟發,悟出怎樣為學的道理。

二、概敘與細敘相結合。本文以記敘為主,記敘有概敘與細敘之分。作者通過概敘,對自己幼年以至成年刻苦學習的過程與全貌,做了粗線條的敘述;通過細敘,對典型材料、具體環境加以生動、細緻的展開。兩者結合,使敘述有點有面,既能使讀者對作者艱苦學習的情況有整體的認識,又能對其中重點「細節」獲得深刻的印象。如細敘「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這一「細節」,將作者長期「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的辛勤具體地反映出來。又如「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久而乃和」這段細敘,將「嘗趨百里外」從師途中的環境與艱辛反映得很為生動。再如「先達……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聽;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段細敘,將「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時的尊師的神態和頑強學習的心理,真實地表現出來。此外,如同寫衣着,對同捨生細加敘述,與肖像描寫幾乎沒有區別,對自己則只用「縕袍敝衣」四字加以概敘,而對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卻又用了細敘的手法。兩者相輔相成,既表現了作者家境的貧寒,生活的儉樸,也反映出他的志趣的高尚。

三、對比方法的運用,是本文寫法最明顯的特點。主要將太學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與作者自己過去學習時的艱苦進行對比;將自己從師時生活的儉樸與同捨生的奢華進行對比。注評時已分別說明,這裡不重述。

參考資料:

1、 蕭滌非,劉乃昌主編. 中國文學名篇鑑賞 文卷[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7.10.第350-351頁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 創作背影

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浦江(浙江省浦江縣)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下了此篇贈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態度,以勉勵他人勤奮。

 
宋濂

作者: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浦江縣)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於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宋濂其它诗文

《擬古(二首)》

宋濂 〔明代〕

秋蟬啼枯枝,朝夕飲風露。

豈無百蟲食,政以廉潔故。

黃昏鳴聲悲,似欲有所訴。

不受丹鳥知,反逢螳螂怒。

隕身亦何辭,吾能改其度。

复制

《畫山水圖歌》

宋濂 〔明代〕

遠山刷翠宮眉彎,一江橫繞羅帶環。

沙磯互作犬牙入,水痕初落猶斑斑。

漁舟三兩自何處,後先撐出蘆花灣。

解網得魚長尺半,沽酒踏破荒煙酸。

西南冥茫見樓閣,朱碧隱現青雲端。

不知神仙何洞府,但見白道屈折蛟蛇蟠。

月明如霜夜將午,定有笙鶴來瑤壇。

松間醉坐誰氏子,羊裘棕霢逍遙冠。

豈非東蒙山中舊隱士,面目猶帶河朔風塵頑。

《黃庭》懶讀尚銜袖,仰視松葉秋翻翻。

我生素有山水癖,向之不覺開心顏。

恍如西上黟川灘,臥聽灘水流潺湲。

又如東對仙華山,青天飛下千巑岏。

岩雪藏陰凝太素,竇泉濺沫排空寒。

便將此地窮天慳,青鞋布襪恆躋攀。

蓮花五色猶未吐,晝明夜照如神丹。

人言絕頂有風穴,高入蒼莽天曼曼。

天曼曼兮氣盤盤,融作玉瀣從空漙。

服之龜鶴共長久,一任人寰日月雙跳丸。

白台為我梳仙鬟,雙成為我開瓊關。

吁嗟乎!吾將終老山之間。

吁嗟乎!吾將終老山之間。

复制

《題送別圖》

宋濂 〔明代〕

使星一點照閩堧,驛舍春濃酒易乾。官柳似知離別意,故將翠縷拂雕鞍。

复制

《和胡古愚擬宮體》

宋濂 〔明代〕

天上多春色,人間迥不同。

花翻鳷鵲殿,鶯過建章宮。

雲旂鸞被影,月扇雉含風。

遙瞻翠華近,紅日照盤龍。

复制

《和王內翰見懷韻二首 其一》

宋濂 〔明代〕

帝德如天覆萬邦,定期歸棹到龍江。奇才不換金城百,寵命當簪白筆雙。

喜極欲持如意舞,醉來應使軟輿扛。此情縱切何由遂,吟對西南月滿窗。

复制

《和鄭博士見贈韻》

宋濂 〔明代〕

秋霜染得鬢成絲,祗為煙霞勞夢思。誰料杜陵垂白髮,得同鄭老合襟期。

荷衣荇帶煩新制,澗草岩花逞故知。便欲從君同點檢,歸裁冰繭寫成詩。

复制

《登岱》

宋濂 〔明代〕

岧嶢泰岳拄蒼穹,萬壑千岩一徑通。象緯平臨青帝觀,雲光長繞碧霞宮。

凌晨雲漫天涯白,子夜晴搖海日紅。玉露金莖應咫尺,舉頭霄漢思偏雄。

复制

《始衰》

宋濂 〔明代〕

四時相推斥,行年五十過。觸心若無悰,況復值春華。

良節足游衍,逝齡翻成嗟。蹙眉拭花露,按愁聆禽歌。

氣索怯縮風,顏凋仰流霞。倚林思寢䄄,躧坡企行車。

志士惜墜景,達人傷逝波。寧不動靈襟,潸然下涕多。

人生大化中,飄蕭風中花。百年終變滅,感慨欲如何。

复制

《浩懷》

宋濂 〔明代〕

漆園欲齊物,伯陽期守玄。脩軌務絕絆,沖志在潛淵。

夕陰冥蕙幌,晨陽暖石田。外膠一以遣,澹泊返自然。

五圖非謬記,九籥有真詮。青青林間雨,勃勃谷竇煙。

松華行將熟,米之釀紅泉。

复制

《涼夜曲》

宋濂 〔明代〕

紅爵綠疏回曉光,翠眉雪肌凝白肪。蟬衫麟帶結寶璫,吳絲蜀桐啼鳳凰。

盤龍蘭鼎生暖香,桃生豹枕展曲房,夫君不來涼夜長。

复制

《王國祀仁祖廟樂八章 其八 送神奏德和之曲》

宋濂 〔明代〕

杳兮忽兮,神運無跡。鸞馭上征,星流飆疾。其靈在天,其主在室。

億萬斯年,孝思無斁。

复制

《憶山中》

宋濂 〔明代〕

平生絕俗尚,幽期在一壑。

銜卮周曲汜,班坐蔭蘭薄。

日嫣花欲笑,風迅燕飛弱。

疏峰挺飛莖,平楚下飢鸑。

厓傾石似行,澗折泉如約。

何時稅塵鞅,賦歸躡棕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