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隋代 / 佚名 / 挽舟者歌
拼 译 译

《挽舟者歌》

佚名 〔隋代〕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

今我挽龍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飢,路糧無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

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屍。

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挽舟者歌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我的哥哥去東征高句麗,已經在青山下活活餓死。我今日為皇帝龍舟拉縴,被困在這千里長的隋堤。現如今普天下正鬧饑荒,一路上已沒有多少糧米。望前方還有長長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嘆,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傷,高堂二老不見兒的影子。怎能遇到一位俠義之人,憐憫這不知姓名的屍體。引領這個孤魂返回故鄉,背負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釋征遼東:遼東:郡、國名。戰國燕置郡,轄境相當於今遼寧大凌河以東。西晉改為國。十六國後燕末地入高句麗。隋大業七年至十年(611-614),煬帝三次東征高句麗。青山:在今遼寧義縣東北。挽龍舟:在岸上牽引帝王所乘的船。隋堤:煬帝開通濟渠,沿河築堤種柳,謂之隋堤。方:正當。路糧:途中所需糧米。些:少量。安:如何、怎麼。枕:橫躺。一作「惋」。悲損:因悲傷而瘦損。老:長輩,老父、老母。義男兒:仗義的男子漢。無主屍:設想自己死後,屍體無人料理。負:背,擔負。▲

季鎮淮.歷代詩歌選(上冊):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184頁

呂樹坤.著名古典小說詩詞賞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29-30

挽舟者歌 - 賞析

開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語言、自己親歷的事實,控訴了隋煬帝發動戰爭和三下江都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隋煬帝在大業八、九、十三年曾三次東征高麗,僅大業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發兵一百一十三萬餘人,戰死者不下三十萬。接着,就以「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來說明這種災難簡直是接二連三。「龍舟」,隋煬帝南下江都時特製的一種大船,據《通鑑·隋紀》載,龍舟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共四層,上有正殿、內殿、朝堂及許多其他房屋。兒子被征去打仗餓死途中的余痛未消,自己又被征來拉縴,這已經夠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方今」以下四句,即具體敘述自己所處的困境:當今普天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糧簡直沒有一點點(「些小」),這一去路程有三千里,路遙無糧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方今天下飢」一句,似輕實重,看似在解釋「路糧無些小」的原因,實則已將普天之下民不聊生的境況概括反映了出來。看來,不僅是歌者陷入了「路糧無些小」,「此身安可保」的困境,大多數縴夫、普天下的百姓,怕也都要為無糧而喪命了。

「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後的情景:我的屍骨將被拋撒在荒郊野外,任憑風吹日曬;遊蕩異鄉的孤魂,將在煙霧荒草間哭泣。家中的妻子,將因悲傷而哭壞身體;父母雙親將因盼我歸去而望穿雙眼。這是何等悽慘的畫面。這雖是歌者設想死後的情景,但卻是十分真實的。無論遠征軍士也罷,無論遠行民夫也好,該有多少人暴死荒郊,該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兒子餓死青山、全家悲痛欲絕的情景,他都是親歷了的。因此,對自己死後的情景也就描繪逼真。

「安得」第四句,是訴說自己惟一的希望。歌者已自料必死,且屍陳異鄉,因此,他只希望能有個義氣男兒,將他這無人認領的屍體焚燒,把他的骸骨運回鄉里,把他的亡靈引渡回家。這歌者競不作活着歸來之想,而把能將骨骸運回作為惟一的希望,其情也可哀,其境也可知。這是他對「義男兒」的希望,同時也是對逼迫他陷入死亡境地的統治者的控訴。若無隋煬帝的重賦繁役,他何以必死。把人逼到將屍骨運回便算幸運,這是一個何等黑暗殘暴的社會。

這是一首直接表達人民悲痛和憤恨的民歌。它全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控訴了隋煬帝給人民造成的災難,高度概括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語言質樸凝重,情感真切動人。▲

賀新輝.古詩鑑賞辭典(下):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1552-1553頁

挽舟者歌 - 創作背影

隋煬帝即位後,大興土木,營建東都洛陽及各處離宮四十餘所;他還增築長城,開鑿運河,並發動了對吐渾和高麗的大規模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首民謠,就是隋大業十三年(616年),隋煬帝三下江都時,挽舟民夫們感於處境所作。

賀新輝.古詩鑑賞辭典(下):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1552-1553頁

佚名其它诗文

《迎春》

葉燮 〔清代〕

律轉鴻鈞佳氣同,肩摩轂擊樂融融。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复制

《秋聲賦》

歐陽修 〔宋代〕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

」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澹,煙霏雲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

故其為聲也,淒淒切切,呼號憤發。

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夫秋,刑官也,於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

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

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

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題呂推官鳳池春雨竹》

鄭文康 〔明代〕

鳳凰池上鳳凰翎,帶雨離披舞舜庭。

分得一枝盱郡里,清風常滿節推廳。

复制

《次同冠峽(赴陽山作)》

韓愈 〔唐代〕

今日是何朝,天晴物色饒。

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

泄乳交岩脈,懸流揭浪標。

無心思嶺北,猿鳥莫相撩。

复制

《南寧府三首 其一》

林弼 〔明代〕

萬里關山入塞雲,高城縱目送斜曛。九真海到東南接,六詔江來左右分。

出洞蠻丁高髻角,趁墟野婦短衣裙。漢廷已下興賢詔,從此遐荒德化聞。

复制

《山坡羊·一個犁牛半塊田》

張養浩 〔元代〕

一個犁牛半塊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勝絲綿,長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幾間,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過天青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夜歸兒女話燈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獨眠,誰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書一卷,瘋也痴癲,狂也痴癲。

复制

《正月九日攜兒侄游寶慶寺》

王洋 〔宋代〕

花川同色及春時,不報人知也自知。

此日不須題歲月,一回來作一篇詩。

复制

《題鶴鳴泉》

曹松 〔唐代〕

仙鶴曾鳴處,泉兼半井苔。

直峰拋影入,片月瀉光來。

瀲灩侵顏冷,深沉慰眼開。

何因值舟頂,滿汲石瓶回。

复制

《哀陳夫子》

王之道 〔宋代〕

不見陳夫子,依稀四載余。

雲亡前日信,報葬幾時書。

玉軸千篇在,牙籤萬卷儲。

九原應有恨,新第落成初。

复制

《其七十五》

方蒙仲 〔宋代〕

舊友凋零新友少,惟梅到處只依然。願言白髮三千丈,飽看高花五百年。

复制

《送陸暢侍御歸揚州》

姚合 〔唐代〕

故園偏接近,霅水洞庭邊。

歸去知何日,相逢各長年。

山川南北路,風雪別離天。

楚色窮冬燒,淮聲獨夜船。

從軍丞相府,談笑酒杯前。

复制

《燕歸梁·風蓮》

蔣捷 〔宋代〕

我夢唐宮春晝遲。

正舞到、曳裾時。

翠雲隊仗絳霞衣。

慢騰騰、手雙垂。

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

見荷花、被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