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祖籍昌黎郡」,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秘書郎韓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軍司馬,從平「淮西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
溫庭筠(約812—?)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後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後受教於韓愈,並...
方干(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諡曰「玄英先生」,並搜集...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
韋莊(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韋莊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所著長詩《秦婦吟》...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作為著名邊...
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
張九齡(678-740)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
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岳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祖塔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
張若虛(約660—約720),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生卒年、字號均不詳。事跡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涼州詞》等...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44—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
僧皎然(730-799),俗姓謝,字清晝,湖州(浙江吳興)人,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茶僧,吳興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學、佛學、茶學等方面頗有造詣。與顏真卿、靈澈、陸羽等和詩,現存皎然470首詩。多為送別酬答之作。情調...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露二...
張祜(hù)(約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縣)人,詩人。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早年曾寓居姑蘇。長慶中,令狐楚表薦之,不報。辟諸侯府,為元稹排擠,遂至淮南寓居,愛丹陽曲阿地,隱居以終。張祜的...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縣人。曾任湖州、蘇州刺史幕僚,後隱居松江甫里,編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澤叢書》中,現實針對性強,議論也頗精切,如《...
貫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谿市游埠鎮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畫僧、詩僧。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咸知。嘗有句云...
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遇亂不第;唐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曆六年,經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宰相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
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順進士,以詩名,自成一家,尤長於宮詞。大順二年,第一人擢第,復還舊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恃勢侮易縉...
韓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國唐代詩人。乳名冬郎,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
姚合,陝州硤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後在世。以詩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稱為姚武功。調富平、萬年尉。寶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歷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出任荊、杭二州刺史。後為給事中,...
錢起(722?—780年),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詩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751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初為秘書省校書郎、藍田縣尉,後任司勛員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學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嘆。《全唐詩...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
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生於公元834至839年間,卒於公元902年以後。曾居住在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學家、散文家,與陸龜蒙齊名,世稱「皮陸」。今湖北天門人(《北夢瑣言》),漢族。咸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在...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常州)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
趙嘏(約806年——約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人,唐代詩人。約生於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輕時四處遊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後回江東, 家於...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
宋之問(約656 — 約712),字延清,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當時掌握實權的是武則天,富有才學的宋之問深得賞識,被召入文學館,不久出授洛州參軍,永隆元...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後遷河南鄭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緻。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
權德輿(759年-818年), 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人,後徙居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唐朝文學家、宰相,起居舍人權皋之子。權德輿掌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歷卿相,在貞元、元和年間名重一時。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
皇甫冉,字茂政。約唐玄宗開元五年(公元717年)出生,卒於唐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潤州(今鎮江)丹陽人,著名詩人。先世居甘肅涇州。天寶十五年進士。曾官無錫尉,大曆初入河南節度使王縉幕,終左拾遺、右補闕。其詩清新飄逸,多飄泊之感。...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
薛濤(約768~832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而來到蜀地,父親死後薛濤居於成都。居成都時,成都的最高地方軍政長官劍南西川節度使前後更換十一屆,大多與薛濤有詩文往來。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薛濤...
張說(667年~730年) 唐代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
顧況(生卒年不詳),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唐朝海鹽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人。唐代詩人、畫家、鑑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有《華陽集》行世...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於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後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後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
李端(約737年—約784年),字正已,出身趙郡李氏東祖房,唐代詩人。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貞六世孫。少居廬山,師事詩僧皎然。大曆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邊塞詩人。與王昌齡同時期,王翰這樣一個有才氣的詩人,其集不傳。其詩載於《全唐詩》的,僅有14首。登進士第,舉直言極諫,調昌樂尉。復舉超拔群類,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
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
楊炯(650年-692年),漢族,弘農華陰(今屬陝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傑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
呂岩,也叫做呂洞賓。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世稱呂祖或純陽祖師,為民間神話故事八仙之一。較早的宋代記載,稱他為「關中逸人」或「關右人」,元代以後比較一致的說法,則為河中府蒲坂縣永樂鎮(今屬山西芮城)人,或稱...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
司空曙(720年-790年),字文初(《唐才子傳》作文明,此從《新唐書》),廣平府(今河北省永年縣。唐時廣平府轄區為現在的廣平縣和永年縣等。依《永年縣誌》記載,司空曙為今天的永年縣)人,唐朝詩人,約唐代宗大曆初前後在世。司空曙為人磊落有...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台人或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着一個很長時期的漫遊生活。後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
王績(約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於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後卻屢試不第。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
(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李頎(690-751),漢族,東川(今四川三台)人(有爭議),唐代詩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王灣(約693年—約751年),字號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712年)進士及第,授滎陽縣主簿。後由滎陽主簿受薦編書,參與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之後,因功授任洛陽尉。王灣「詞翰早著」,現存詩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陝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後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曆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
崔護(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跡不詳,唐代詩人。公元796年(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元829年(太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全唐詩》存詩六首,皆...
沈佺期(約656 — 約715),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安陽市內黃縣)人,祖籍吳興(今浙江湖州)。 唐代詩人。與宋之問齊名,稱「 沈宋 」。善屬文,尤長七言之作。擢進士第。長安中,累遷通事舍人,預修《三教珠英》,轉考功郎給事中。坐交張易之,流驩...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聖,號東齋,入道後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台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於一身的歷史人物。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後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
武則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媚娘,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谿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
劉方平(758年前後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漢族,隋唐時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文貞,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詩人。字夢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潛山)人。生卒年不詳。早年曾避亂棲居洪都西山,後依建州刺史李頻。李死後,流落江湖,無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進士,年已70餘,特授校書郎(秘書省正字)而卒。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諡大鑒禪師。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惠...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
劉希夷 (約651年-約680年),唐朝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舊唐書》本傳謂「善為從軍閨情之詩,詞調哀苦,...
元結(719~772年),中國唐代文學家。字次山,號漫叟 、聱叟 。河南魯山人。天寶六載(747)應舉落第後,歸隱商余山。天寶十二載進士及第。安祿山反,曾率族人避難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內),因號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史翽幕參...
陳陶(約公元812—約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全唐詩》卷七百四十五「陳陶」傳作「嶺南(一雲鄱陽,一雲劍浦)人」。然而從其《閩川夢歸》等詩題,以及稱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東南,即閩江上游)一帶山水為「家山」(《投贈福建路羅中丞》)來看,當...
李涉(約806年前後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峰下。後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貶為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
李洞,字才江,人,諸王孫也。慕賈島為詩,鑄其像,事之如神。時人但誚其僻澀,而不能貴其奇峭,唯吳融稱之。昭宗時不第,游蜀卒。詩三卷。 晚唐詩人李洞有一百七十餘首詩歌(殘句六句)流傳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詩篇約有三十首,占其創作總量的六分之...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漢族,中國唐朝襄州襄陽人,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東南)。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再度入...
雍陶(約789~873以前),字國鈞,成都人。工於詞賦。有《唐志集》五卷,今傳。
崔塗 [唐] (約公元八八七年前後在世),字禮山,善音律,尤善長笛,《唐才子傳》說是江南人,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學出版社《唐詩選》以其[舊業臨秋水,何人在釣磯]及[試向富春江畔過,故園猶合有池台]句,推為今浙江桐廬、建德一帶人。唐末詩人,生...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詩人,自號東甌散人。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乾寧二年(895年)前後,任永嘉(今浙江省溫州市)縣令,早年曾遊歷陝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後入朝為右補闕,不久因避戰亂入閩。僖宗乾符二年(87...
祖詠(699~746),字、號均不詳, 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
李嘉祐,字從一,生卒年俱不可考,趙州(今河北省趙縣)人。天寶七年(748)進士,授秘書正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稱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
高駢(pián)(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先世為山東名門「渤海高氏」。唐朝後期名將、詩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孫。高駢能詩,計有功稱「雅有奇藻」。他身為武臣,而好文學,被稱為「落雕...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
王貞白,字有道(875—958),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廣豐)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唐乾寧二年(895)登進士,七年後(902)授職校書郎,嘗與羅隱、方干、貫休同唱和。在登第授職之間的七年中,他隨軍出塞抵禦外敵,寫下了許多邊塞詩,有不少...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
曹鄴(約816~875),字業之, 一作鄴之,桂州(今廣西桂林陽朔)人。晚唐詩人。 與劉駕、聶夷中、於濆、邵謁、蘇拯齊名,而以曹鄴才穎最佳。曹鄴曾擔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職務。
(約公元八八一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河朔間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中和初前後在世。家貧,工詩,氣勢雄偉。性倜儻,然尚氣節,雖人與千金,非義勿取。十年場屋,未得一第,自傷運蹇,有「顏色如花命如葉」句。與郎中鄭谷為友,酬贈稱高先輩。乾...
[約公元九o一年前後在世]字象文,清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哀帝天復初前後在世。生而穎秀,幼能為詩登單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黃河天上來」名,由是知名。家貧累下第,留滯長安。乾寧二年,(公元895年)登進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間,...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貴,故仕途頗不得意。《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舊唐書》卷一九零,《新唐書》卷二零三皆有傳。
劉商,字子夏,徐州彭城縣人。唐代詩人、畫家。大曆(766年—779年)年間進士。能文善畫,詩以樂府見長。官虞部員外郎。後出為汴州觀察判觀察判官。後辭官從事自己喜歡的詩畫創作事業,劉商的詩歌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唐才...
張旭(約685年—約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並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
胡令能(785-826年),唐詩人,隱居圃田(河南中牟縣)。唐貞元、元和時期人。家貧,年輕時以修補鍋碗盆缸為生,人稱「胡釘鉸」。他的詩語言淺顯而構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濃,現僅存七絕4首。唐貞元、元和時期人。莆田隱者,唐詩人少為負局鎪釘之業。...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陝州)人,祖籍隴西郡上邽縣(今甘肅天水市)。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
張泌(bì)(生卒年不詳),《全唐詩》作曰字子澄,安徽淮南人。五代後蜀詞人。是花間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詞用字工煉,章法巧妙,描繪細膩,用語流便。
歐陽炯(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後蜀任職為中書舍人。據《宣和畫譜》載,他事孟昶時歷任翰林學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隨孟昶降宋後,授為散騎常侍,工詩文,特別長於詞,又善長笛,是花間派重要作家。
羊士諤(約762~819),泰山(今山東泰安)人。貞元元年禮部侍郎鮑防下進士。順宗時,累至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獎,擢為監察御史,掌制誥。後以與竇群、呂溫等誣論宰執,出為資州刺史。士諤工詩,妙造梁《選...
杜秋娘(約791—?),《資治通鑑》稱杜仲陽,後世多稱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歲時成了李錡的侍妾。元和二年(807年),李錡正式起兵造反。後來李錡造反失敗,杜秋被納入宮中。後受到唐憲宗寵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為兒...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後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殼士,自號白雲孺子。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先世居敦煌(今屬甘肅)。唐朝宰相、文學家。令狐楚才思俊麗,尤善四六駢文。他常與劉禹錫、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詩「宏毅闊遠」,尤長於絕句。 有《...
郎士元(生卒年不詳,一說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詩人,中山(今河北定縣)人。天寶十五載(75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避難江南。寶應元年(762)補渭南尉,歷任拾遺、補闕、校書等職,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與錢起齊名,世稱「錢郎」。他們詩名甚...
張謂(生卒年不詳), 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沁陽市)人,唐朝詩人,《早梅》的作者,排行十四,唐代。生平散見《唐詩紀事》卷二五、《唐才子傳》卷四。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歸...
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
蘇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今河北石家莊市欒城縣)人,少有才華,20歲舉進士 ,累遷咸陽尉。武則天時居相位數年,苟合取容,處事依違兩可,時稱「蘇模稜」。因阿附張易之,中宗時貶郿州刺史,死於任所。與杜審言、崔融、李...
(全唐詩云:一作王遵)(約公元八七七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宣州涇縣人(唐詩紀事作宣城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乾符中前後在世。初為小吏。家貧,借人書,晝夜苦讀。工為絕詩。與許棠同鄉。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進士...
聶夷中 [唐](約公元八七一年前後在世),字坦之,唐末詩人,其籍貫有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兩種歷史記載。生卒年、生平均不詳,約公元八七零年前後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華陰尉。到任時,除琴書外,身無餘物。其詩語言...
秦韜玉 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陝西西安市)人,或雲郃陽(今陝西合陽)人。出生於尚武世家,父為左軍軍將。少有詞藻,工歌吟,卻累舉不第,後諂附當時有權勢的宦官田令孜,充當幕僚,官丞郎,判鹽鐵。黃巢起義軍攻占長...
賈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陽人,賈曾之子。生於唐玄宗開元六年,卒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年五十五歲。擢明經第,為軍父尉。安祿山亂,從唐玄宗幸蜀,知制誥,歷中書舍人。時肅宗即位於靈武,玄宗令至作傳位冊文。至德中,將軍王去榮坐事當誅,肅...
李華(715-766年),字遐叔,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代大臣、文學家。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天寶二年,登博學宏辭科,拜監察御使,轉右補闕。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迫接受鳳閣舍人偽職。「安史之亂」平定後,貶為杭州司戶參軍。後來,隱居...
嚴維(生卒年未詳),約唐肅宗至德元年前後(公元七五六年前後)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紹興)人。初隱居桐廬,與劉長卿友善。唐玄宗天寶(742—756)中,曾赴京應試,不第。肅宗至德二年,以「詞藻宏麗」進士及第。心戀家山,無意仕進,以家貧至老,不能...
劉叉,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籍貫等均不詳。活動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氣」著稱,喜評論時人。韓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賦《冰柱》、《雪車》二詩,名出盧仝、孟郊二人之上。後因不滿韓愈為諛墓之文,攫取其為墓銘所得之金而去,歸齊魯,不知...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
牛嶠,字松卿(約公元890年前後在世),一字延峰,隴西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大順初前後在世。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進士及第。歷官拾遺,補尚書郎,後人又稱「牛給事」。以詞著名,詞格類溫庭筠。原有歌詩集三卷,今存詞三十三首,(見《花間...
於武陵,會昌時人。其詩題材上以寫景送別的為主,同時寄寓濃濃的鄉思友情;詩風如羌管蘆笛,悠揚沉鬱。佳作很多,有《贈賣松人》、《早春山行》、《送酇縣董明府之任》、《洛陽道》、《客中》、《寄北客》、等。其中《贈賣松人》一詩寫一賣松人想「...
[唐](約公元八O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江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初前後在世。工詩,與上人靈一交遊,唱答頗多。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二人登進士第;而他與韓愈、王涯等共為龍虎榜。後仕歷東宮衛佐。《全唐詩》之三百四十八一卷傳...
張仲素(約769~819)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為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勛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
皇甫松,字子奇,自號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工部侍郎皇甫湜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皇甫松《醉鄉日月》3卷。其詞今存20餘首,見於《花間集》、《唐五代詞》。事跡見《歷代詩餘》。 今有王國維輯《檀欒子詞...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陝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後歸隱,游江淮一代,後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於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
上官儀(608年-665年),字游韶,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人,唐朝宰相、詩人,才女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早年曾出家為僧,後以進士及第,歷任弘文館直學士、秘書郎、起居郎、秘書少監、太子中舍人。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為皇帝起草...
林傑(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
劉昚虛(約714年—約767年),亦作慎虛,字全乙,亦字挺卿,號易軒,洪州新吳(今江西奉新縣)人,盛唐著名詩人。約生於開元二年(約714年),約卒於大曆二年(約767年)。20歲中進士,22歲參加吏部宏詞科考試,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經局校書郎,為皇...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經典,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他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他的終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孫...
李泌(722---789),字長源,京兆(今西安)人,唐朝大臣。天寶中,自嵩山上書論施政方略,深得玄宗賞識,令其待詔翰林,為東宮屬言。為楊國忠所忌,歸隱名山。安祿山叛亂,肅宗即位靈武,召他參謀軍事,又為幸臣李輔國等誣陷,復隱衡岳。代宗即位...
徐凝,唐代(約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前後在世)詩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詩》錄存一卷。
梅妃(公元710年-公元756年),姓江名采萍,別稱:采萍、江妃、江東妃。在今莆田亦稱江東妃(興化平話字:Gang-dang-hi)唐玄宗早期寵妃。多才多藝的江采萍,不僅長於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作有...
崔郊,唐朝元和間秀才,《全唐詩》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雲溪友議》卷上、《唐朝紀事》卷五六)唐末范攄所撰筆記《雲溪友議》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
盧仝tóng〈形〉(約795-835) 唐代詩人,漢族,「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嫡系子孫。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生於河南濟源市武山鎮(今思禮村),早年隱少室山,自號玉川子。他刻苦讀書,博覽經史,工詩精文,不願仕進。後遷居洛陽。家境貧困...
衛州黎陽人。約唐初數十年間在世。幼時家境尚殷富,多讀詩書,曾有妻室兒女,中年後家業敗落,遂皈信佛教。晚況蕭條,享年逾七十。喜作詩宣弘佛理,勸誡世人,多用村言俚語,唐時民間流傳頗廣。有集。
徐彥伯(?—714),名洪,以字行,兗州瑕丘人。七歲能為文,對策高第。調永壽尉,蒲州司兵參軍。時司戶韋暠善判,司士李亘工書,而彥伯屬辭,稱河東三絕。屢遷給事中,預修《三教珠英》。由宗正卿出為齊州刺史,移蒲州,擢修文館學士、工部侍郎,歷...
黃公紹,宋元之際邵武(今屬福建)人,字直翁。咸淳進士。入元不仕,隱居樵溪。著《古今韻會》、以《說文》為本,參考宋元以前字書、韻書,集字書訓詁之大成,原書已佚,其同時人熊忠所編《古今韻會舉要》中,略能見其大概。另有《在軒集》。
柳中庸 (?—約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邊塞詩人。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為柳宗元族人。大曆年間進士,曾官鴻府戶曹,未就。蕭穎士以女妻之。與弟中行並有文名。與盧綸、李端為詩友。所選《征人怨》是其流傳最廣的一首。《全唐詩》存詩僅13首。...
王涯〔唐〕(764~835))字廣津,太原人。約生於唐代宗廣德二年,卒於文宗太和九年,年約七十餘歲。博學工文。梁肅異其才,薦於陸贄。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進士,又舉宏辭。再調藍田尉。久之,以左拾遺為翰林學士,進起居舍人。元和時,累...
劉采春,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可見她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
生卒年不詳。唐朝餘杭(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身世不可考,詩傳於世僅《春怨》一首。
章碣(836—905年),唐代詩人,字麗山,章孝標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進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長沙攜邵安石(廣東連縣人)來京,高湘主持考試,邵安石及第。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
陸羽(733—804),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
[唐](約公元七六二年至八二一年間在世)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竇庠之弟。生卒年均不詳,約自唐肅宗寶應元年至穆宗長慶元年間在世,年六十歲。狀貌魁偉。少博覽,無所不通。性宏放,好談古今。門多長者車轍。諸兄均先貴達,鞏於元和二年(公元八O...
王駕(851~ ),唐代詩人,一說字大用,誥命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大順元年(890)登進士第,仕至禮部員外郎。後棄官歸隱。與鄭谷、司空圖友善,詩風亦相近。其絕句構思巧妙,自然流暢。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贊曰:「今王生者,寓居...
孟雲卿 (725-781),字升之,山東平昌(今山東商河西北)人。天寶年間赴長安應試未第,30歲後始舉進士。肅宗時為校書郎。存詩17首。其詩以樸實無華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為杜甫、元結所推重。孟雲卿與杜甫友誼篤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華州...
薛昭蘊,字澄州,河中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王衍時,官至侍郎。擅詩詞,才華出眾。《北夢瑣言》:薛澄州昭蘊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沙》詞。
盧肇(818(戊戌年)—882)字子發,江西宜春文標鄉(現屬分宜)人,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又因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後並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故一直為...
司馬扎,生卒年裡貫均未詳,唐宣宗大中(847~858)前後在世。曾登進士第,有詩名,與儲嗣宗友善。著有《司馬先輩集》,《全唐詩》。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後在世)字不詳,蜀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在世。有詩名。工樂府,極有情致。貞元後,數舉進士不第,飄零四方。裕之著有詩集一卷, 《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漢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權),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後,以皇太叔為宦官馬元贄等所立。在位13年。綜觀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經為祖宗基業做過不懈的努力,這無疑延緩了唐帝...
崔珏(音jue決),字夢之,唐朝人。嘗寄家荊州,登大中進士第,由幕府拜秘書郎,為淇縣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其詩語言如鸞羽鳳尾,華美異常;筆意酣暢,仿佛行雲流水,無絲毫牽強佶屈之弊;修辭手法豐富,以比喻為最多,用得似初寫黃庭、恰到好處...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縣仙眠洲有古蹟「水竹居」,舊志記為「李群玉讀書處」。李群玉極有詩才,他「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關於他的生平,據《全唐詩·李群...
(?—729)日本人。天武天皇之孫,高市皇子之子。歷任中納言、大納言。養老五年(717)任右大臣,柄執朝政。神龜六年(729)去職後自殺。執政期間,曾托遣唐使贈袈裟若干予唐僧人,上繡韻語4句。揚州僧見後,起東渡傳法之興。事跡見汪向榮校注本《唐大和...
邵謁 唐(約公元860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廣東韶州翁源人。 唐代「嶺南五才子」之一。 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初前後在世。
丘為,蘇州嘉興人。事繼母孝,常有靈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給俸祿之半以終身。年八十餘,母尚無恙。及居憂,觀察使韓滉以致仕官給祿,所以惠養老臣,不可在喪而異,惟罷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與劉長卿善,其赴上都也,長卿有詩送之,亦...
鄭遨(866-939),字雲叟,唐代詩人,滑州白馬(河南滑縣)人。傳他「少好學,敏於文辭」,是「嫉世遠去」之人,有「高士」、「逍遙先生」之稱。
鄭畋(823-882),字台文,河南 滎陽人,會昌二年(842)進士及第。劉瞻鎮北門,闢為從事。瞻作相,薦為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乾符中,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尋出為鳳翔節度使,拒巢賊有功,授檢校尚書左僕射。詩一卷,。《全唐詩》錄存十六首。性...
鄭愔(?- 710)唐詩人。字文靖,河北滄縣(屬滄州)人。卒於唐睿宗景雲元年。十七歲舉進士。武后時,張易之兄弟薦為殿中侍御史,張易之下台後,被貶為宣州司戶。唐中宗時,任中書舍人,太常少卿,與崔日用、冉祖壅等侫附武三思,人稱「崔、冉、鄭,...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長城人(今浙江省長興縣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生於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唐太宗聽說後,將她納為才人。後被封為婕妤,接着又升為充容。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徐惠哀慕成疾,...
西鄙人,意為西北邊境人,相傳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這首民歌通過對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的歌頌,表達了各族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平朴自然,雄渾粗獷,流傳至今。
徐夤:字昭夢,福建莆田人。登乾寧進士第,授秘書省正字。依王審知,禮待簡略,遂拂衣去,歸隱延壽溪(現留於綬溪公園,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龍》、《釣磯》二集,詩二百六十五首。
後唐莊宗李存勖(xù,一作「勗」)(885年-926年),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尊前集》收錄有李存勖的四首詞作:《一葉落》、《歌頭·賞芳春》、《陽台夢·薄羅衫子金泥鳳》...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後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
崔曙(?—739年),一作署,宋州宋城縣(今河南商丘)人 ,唐朝狀元、詩人。崔曙自幼失去雙親,可謂備嘗人世艱難困苦。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舉考試中獲得進士第一名,又在殿試中作《奉試明堂火珠》詩。唐玄宗看後大為讚賞,取為狀元,官授...
於良史 ,唐代詩人,肅宗至德年間曾任侍御史,德宗貞元年間,徐州節度使張建封闢為從事。其五言詩詞語清麗超逸,講究對仗,十分工整。
狄仁傑(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
[唐](公元?年至七一四年後不久)字奐然,甘州張掖人。生年不詳,約卒於唐玄宗開元二年後不久。少豪邁,風骨秀爽。及進士第,調南部尉。歷左台監察御史。中宗時,累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睿宗立,出為宋州刺史。後入為吏部侍郎,遷刑部尚...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複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人,祖籍隴西上邽 ,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
沈如筠,唐詩人。潤州句容人。約生活於武后至玄宗開元時,善詩能文,又著有志怪小說。曾任橫陽主簿。與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友善,有《寄天台司馬道士》詩。
嚴武(726年—765年),字季鷹。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唐朝中期大臣、詩人,中書侍郎嚴挺之之子。初為拾遺,後任成都尹。兩次鎮蜀,以軍功封鄭國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於成都,年四十。追贈尚書左僕射。嚴武雖是武夫,亦能詩。他與詩...
段成式(803-863),字柯古。晚唐鄒平人,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約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於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鄒平郡公,工詩,有文名。在詩壇上,他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段成式信佛讀經,飲酒...
崔液(?-714年),字潤甫,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尤其擅長五言詩。官至殿中侍御史。因崔湜獲罪應當流放,逃亡到郢州,作《幽征賦》抒發情懷,用詞十分典雅華麗。遇到大赦返回,去世。友人裴耀卿編纂其遺文為文集十卷。
郭震一般指郭元振。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貴鄉(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唐朝名將、宰相。郭元振進士出身,授通泉縣尉,後得到武則天的讚賞,被任命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又進獻離間計,使得吐蕃發生內亂。唐玄宗驪山...
白行簡(776年-826年)唐代文學家,字知退,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人,著名文學家白居易之弟。字知退。元和二年(807)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累遷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職。著有文集10卷,文辭簡易,有其兄風格。白...
晉國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漢族,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裴度出身河東裴氏的東眷裴氏,為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進士。憲宗時累遷司封員外郎、中書舍人、御史中丞,支持憲宗削藩。裴度...
錢珝( xǔ許),字瑞文,吳興人,吏部尚書徽之子, 錢徽之孫, 善文詞。
蘇頲(670年-727年),字廷碩,京兆武功(今陝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左僕射蘇瑰之子。蘇頲進士出身,歷任烏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參軍、監察御史、給事中、中書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書侍郎,襲爵許國公,後與宋璟一同拜相,擔任...
周朴(?—878),字見素,一作太朴,福州長樂人。【《全唐詩》作吳興(今湖州)人。此從《唐才子傳》】生年不詳,卒於唐僖宗乾符五年。工於詩,無功名之念,隱居嵩山,寄食寺廟中當居士,常與山僧釣叟相往還。與詩僧貫休、方干、李頻為詩友。周朴,唐末...
李季蘭(713年-784年)原名李冶,字季蘭,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唐代女詩人、女道士。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幼時住在四川三峽。
崔國輔,唐代詩人。吳郡(今蘇州)人,一說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歷官山陰尉、許昌令、集賢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等職。天寶十一載(752),因受王鉷案牽連被貶為竟陵司馬。與陸鴻漸交往,品茶評水,一時傳為佳話。事跡散...
來鵠(?-883),即來鵬(《全唐詩》作來鵠),唐朝詩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傳來鵬家宅在南昌東湖徐孺子亭邊,家貧,工詩,曾自稱「鄉校小臣」,隱居山澤。師韓柳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間,才名籍甚。舉進士,屢試落第。乾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