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唐代 / 杜甫 /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拼 译 译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杜甫 〔唐代〕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成千上萬的山巒山谷連綿不斷,如向荊門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長的山村還至今留存。
從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後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墳對着黃昏。
糊塗的君王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

注釋
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明妃:指王昭君。
去:離開。
紫台:漢宮,紫宮,宮廷。
連:通、到。
朔漠:北方的沙漠。
青冢:指王昭君的墳墓。
省識:舊識。省:曾經。
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參考資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156-158
2、 蕭滌非 選注 .杜甫詩選注.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52-256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 賞析

這是組詩《詠懷古蹟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並讚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託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全詩敘事明確,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詩的發端兩句,首先點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據《一統志》說:「昭君村,在荊州府歸州東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歸縣的香溪。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這是三峽西頭,地勢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處,東望三峽東口外的荊門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遠隔數百里,本來是望不到的,但他發揮想象力,由近及遠,構想出群山萬壑隨着險急的江流,奔赴荊門山的雄奇壯麗的圖景。他就以這個圖景作為這首詩的首句,起勢很不平凡。杜甫寫三峽江流有「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長江二首》)的警句,用一個「爭」字,突出了三峽水勢之驚險。這裡則用一個「赴」字突出了三峽山勢的雄奇生動。這是一個有趣的對照。但是,詩的下一句,卻落到一個小小的昭君村上,頗有點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評論家一些不同的議論。明人胡震亨評註的《杜詩通》就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意思是這樣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適合,不協調的。清人吳瞻泰的《杜詩提要》則又是另一種看法。他說:「發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鍾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意思是說,杜甫正是為了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她。楊倫《杜詩鏡銓》說:「從地靈說入,多少鄭重。」也與這個意思相接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前兩句寫昭君村,這兩句才寫到昭君本人。詩人只用這樣簡短而雄渾有力的兩句詩,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從這兩句詩的構思和詞語說,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賦》里的話:「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但是,仔細地對照,杜甫這兩句詩所概括的思想內容的豐富和深刻,大大超過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詩解意》說:「『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說得很對。但是,有神的並不止這兩個字。讀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會想到離別漢宮、遠嫁匈奴的昭君在萬里之外,在異國殊俗的環境中,一輩子所過的生活。而下句寫昭君死葬塞外,詩人用青冢、黃昏這兩個最簡單而現成的詞彙,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藝術匠心。在日常的語言裡,黃昏兩字都是指時間,而在這裡,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間了,它指的是那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它是那樣地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這句詩就給人一種天地無情、青冢有恨的無比廣大而沉重之感。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這是緊接着前兩句,更進一步寫昭君的身世家國之情。畫圖句承前第三句,環佩句承前第四句。畫圖句是說,由於漢元帝的昏庸,對后妃宮人們,只看圖畫不看人,把她們的命運完全交給畫工們來擺布。省識,是略識之意。說元帝從圖畫裡略識昭君,實際上就是根本不識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劇。環佩句是寫她懷念故國之心,永遠不變,雖骨留青冢,魂靈還會在月夜回到生長她的父母之邦。南宋詞人姜夔在他的詠梅名作《疏影》里曾經把杜甫這句詩從形象上進一步豐富提高:「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這裡寫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長安的漢宮,特別動人。月夜歸來的昭君幽靈,經過提煉,化身成為芬芳縞素的梅花,想象更是幽美。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是此詩的結尾,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琶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恨」的主題。據漢代劉熙的《釋名》說:「琵琶,本出於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卻曰琶。」晉代石崇《明君詞序》說:「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爾也。」琵琶本是從胡人傳入中國的樂器,經常彈奏的是胡音胡調的塞外之曲,後來許多人同情昭君,又寫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樂曲,於是琵琶和昭君在詩歌里就密切難分了。

前面已經反覆說明,昭君的「怨恨」儘管也包含着「恨帝始不見遇」的「怨思」,但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鄉土,懷念故土的怨恨憂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積累和鞏固起來的對鄉土和祖國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前面提到,這首詩的開頭兩句,胡震亨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的詩句只能用於「生長英雄」的地方,用在「生長明妃」的小村子就不適當,正是因為他只從哀嘆紅顏薄命之類的狹隘感情來理解昭君,沒有體會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吳瞻泰意識到杜甫要把昭君寫得「驚天動地」,楊倫體會到杜甫下筆「鄭重」的態度,但也未把昭君何以能「驚天動地」,何以值得「鄭重」的道理說透。昭君雖然是一個女子,但她身行萬里,青冢留千秋,心與祖國同在,名隨詩樂長存,詩人就是要用「群山萬壑赴荊門」這樣壯麗的詩句來鄭重地寫她。

杜甫的詩題叫《詠懷古蹟》,他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託了他的身世家國之情的。杜甫當時正「飄泊西南天地間」,遠離故鄉,處境和昭君相似。雖然他在夔州,距故鄉洛陽偃師一帶不像昭君出塞那樣遠隔萬里,但是「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洛陽對他來說,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鄉,正好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託他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說:「只敘明妃,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後來諸家,總不能及。」這個評語說出了這首詩最重要的藝術特色,它自始至終,全從形象落筆,不着半句抽象的議論,而「獨留青冢向黃昏」、「環佩空歸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劇形象,卻在讀者的心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

參考資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56-158
2、 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325-327
3、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575-580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 創作背影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曆元年)作者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本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三首。

 
杜甫

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杜甫其它诗文

《社日兩篇 其一》

杜甫 〔唐代〕

九農成德業,百祀發光輝。

報效神如在,馨香舊不違。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聲微。

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

复制

《耳聾》

杜甫 〔唐代〕

生年鶡冠子,嘆世鹿皮翁。

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

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

复制

《垂白(一作白首)》

杜甫 〔唐代〕

垂白馮唐老,清秋宋玉悲。

江喧長少睡,樓迥獨移時。

多難身何補,無家病不辭。

甘從千日醉,未許七哀詩。

复制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 其二》

杜甫 〔唐代〕

燕入非旁舍,鷗歸祗故池。

斷橋無復板,臥柳自生枝。

遂有山陽作,多慚鮑叔知。

素交零落盡,白首淚雙垂。

复制

《重簡王明府》

杜甫 〔唐代〕

甲子西南異,冬來只薄寒。

江云何夜盡,蜀雨幾時干。

行李須相問,窮愁豈有寬。

君聽鴻雁響,恐致稻粱難。

《棕拂子》

杜甫 〔唐代〕

棕拂且薄陋,豈知身效能。

不堪代白羽,有足除蒼蠅。

熒熒金錯刀,擢擢朱絲繩。

非獨顏色好,亦用顧盼稱。

吾老抱疾病,家貧臥炎蒸。

咂膚倦撲滅,賴爾甘服膺。

物微世競棄,義在誰肯征。

三歲清秋至,未敢闕緘藤。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

杜甫 〔唐代〕

客從南縣來,浩蕩無與適。

旅食白日長,況當朱炎赫。

高齋坐林杪,信宿游衍闃。

清晨陪躋攀,傲睨俯峭壁。

崇岡相枕帶,曠野懷咫尺。

始知賢主人,贈此遣愁寂。

危階根青冥,曾冰生淅瀝。

上有無心雲,下有欲落石。

泉聲聞復急,動靜隨所擊。

鳥呼藏其身,有似懼彈射。

吏隱道性情,茲焉其窟宅。

白水見舅氏,諸翁乃仙伯。

杖藜長松陰,作尉窮谷僻。

為我炊雕胡,逍遙展良覿。

坐久風頗愁,晚來山更碧。

相對十丈蛟,欻翻盤渦坼。

何得空里雷,殷殷尋地脈。

煙氛藹崷崒,魍魎森慘戚。

崑崙崆峒顛,回首如不隔。

前軒頹反照,巉絕華岳赤。

兵氣漲林巒,川光雜鋒鏑。

知是相公軍,鐵馬雲霧積。

玉觴淡無味,胡羯豈強敵。

長歌激屋樑,淚下流衽席。

人生半哀樂,天地有順逆。

慨彼萬國夫,休明備征狄。

猛將紛填委,廟謀蓄長策。

東郊何時開,帶甲且來釋。

欲告清宴罷,難拒幽明迫。

三嘆酒食旁,何由似平昔。

《東樓》

杜甫 〔唐代〕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

但添新戰骨,不返舊征魂。

樓角臨風迥,城陰帶水昏。

傳聲看驛使,送節向河源。

《飲中八仙歌》

杜甫 〔唐代〕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戲為六絕句·其二》

杜甫 〔唐代〕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幽人》

杜甫 〔唐代〕

孤雲亦群游,神物有所歸。麟鳳在赤霄,何當一來儀。

往與惠荀輩,中年滄洲期。天高無消息,棄我忽若遺。

內懼非道流,幽人見瑕疵。洪濤隱語笑,鼓枻蓬萊池。

崔嵬扶桑日,照耀珊瑚枝。風帆倚翠蓋,暮把東皇衣。

咽漱元和津,所思煙霞微。知名未足稱,侷促商山芝。

五湖復浩蕩,歲暮有餘悲。

复制

《擬杜甫諸將 其五》

杜甫 〔唐代〕

眾志成城百戰場,直同疏勒守危疆。登陴慷慨三通鼓,搏賊創殘半段槍。

甲鎧煮來聊作食,蠟丸書罷不成章。阿誰遣送吹篪嫗,吹散重圍萬堵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