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南歌子·游賞
拼 译 译

《南歌子·游賞》

蘇軾 〔宋代〕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遊人都上十三樓。

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

誰家水調唱歌頭。

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南歌子·游賞 - 譯文及註釋

譯文山色與歌女黛眉濃聚一樣綠,碧波就像人的朦朧醉眼一樣流。人們都愛登上十三樓,不再羨慕竹西歌吹的古揚州。菰米軟糕菖蒲菜,玉壺向玉杯傾倒着美酒。不知誰家唱起水調歌頭,歌聲繞着青山飛去晚雲又將它挽留。

注釋南歌子:《南歌子》是詞牌名稱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遊人:指遊玩的人。出自蘇軾《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苦炎字》:橋上遊人夜未厭,共依水檻立風檐。十三樓:宋代杭州名勝。出自吳自牧《夢梁錄》卷一二《西湖》:「大佛頭石山後名十三間樓,乃東坡守杭日多游此,今為相嚴院矣。「竹西:揚州亭名。本句意謂杭州十三樓歌唱奏樂繁華,不必再羨慕前代揚州的竹西了。揚州:淮河以南、長江流域東南地區,《周禮》稱東南曰揚州。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葉。昌歜(chāngchù):宋時以菖蒲嫩莖切碎加鹽以佐餐,名昌歇。瓊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蘇軾《次韻趙景貺督兩歐陽詩破陳酒戒》:「明當罰二子,已洗兩玉舟。」水調唱歌頭:即唱水調歌頭。傅本註:「水調曲頗廣,謂之歌頭,豈非首章之一解乎?白樂天六幺水調家家唱。」▲

鄭竹青、周雙利.《中華詩詞經典》:學習出版社,2011年:第2407頁

上官紫微.《宋詞三百首》: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年:第68頁

南歌子·游賞 - 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杭州的游賞之樂,但並非寫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寫宋時杭州名勝十三樓。然而,此詞雖以寫十三樓為中心,卻也沒有將這一名勝的風物作細緻的刻畫,而是運用寫意的筆法,着意描繪聽歌、飲酒等雅興豪舉,烘托出一種與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給人一種飄然欲仙的愉悅之感;同時,對比手法的運用也為此詞增色不少,詞中十三樓的美色就是通過與竹西亭的對比而突現出來的,省去了很多筆墨,卻增添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此外,移情手法的運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眉峰與遠山、目光與水波的相似,賦予遠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創造出「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藝術佳境。晚云為歌聲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種移情,耐人品味。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是說作者與同伴面對旖旎的湖光山色,盡情聽歌,開懷痛飲。歌女眉頭黛色濃聚,就象遠處蒼翠的山巒;醉後眼波流動,就象湖中的灩灩水波。接着補敘一筆:「遊人都上十三樓。」意即凡是來游西湖的人,沒有不上十三樓的,此一動人場面就出現在十三樓上。為了寫出十三樓的觀覽之勝,作者將古揚州的竹西亭拿來比襯:「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這裡說只要一上十三樓,就不會再羨慕古代揚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樓並不比竹西亭遜色。據《輿地紀勝》記載:「揚州竹西亭在北門外五里」,得名於杜牧《題揚州禪智寺》的「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竹西亭為唐時名勝,向為遊人羨慕。

過片以後,極寫自己和同伴於此間的游賞之樂。「菰黍連昌歜」,「菰黍」即粽子。「昌歜」為宋代一種食品。句意為他們宴會上食用的食品,材料普通而精緻味美。「瓊彝倒玉舟」,「彝」為貯酒器皿,「玉舟」即酒杯,句意為漂亮的酒壺,不斷地往杯中倒酒。綜上二句,意在表明他們游賞的目的不是為了口腹之慾,作烹龍炮鳳的盛宴,而是貪戀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滿足。最後則以描寫清歌曼唱滿湖山作結:「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水調,相傳為隋煬帝於汴渠開掘成功後所自製,唐時為大曲,凡大曲有歌頭,水調歌頭即裁截其歌頭,另倚新聲。此二句化用杜牧《揚州》「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但更富聲情。意思是不知誰家唱起了水調一曲,歌喉宛轉,音調悠揚,情滿湖山,最後飄繞着近處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雲彩卻不肯流動,仿佛是被歌聲所吸引而留步。▲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南歌子·游賞 - 創作背影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詞人到杭州擔任知州。在此期間詞人遊山玩水。端午節時詞人與他的友人遊覽了杭州名勝十三樓,為了記錄自己的遊玩過程以及感受,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夏承燾等.《宋詞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第397頁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冰池》

蘇軾 〔宋代〕

不嫌冰雪繞池看,誰似詩人巧耐寒。

記取羲之洗硯處,碧琉璃下黑蛟蟠。

复制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

蘇軾 〔宋代〕

已向閒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従教世路風波惡,賀監偏工水底眠。

君且歸休我欲眠,人言此語出天然。

醉中對客眠何害,須信陶潛未若賢。

孝先風味也堪憐,肯為周公晝日眠。

枕麴先生猶笑汝,枉將空腹貯遺編。

复制

《減字木蘭花·神閒意定》

蘇軾 〔宋代〕

神閒意定。

萬籟收聲天地靜。

玉指冰弦。

未動宮商意已傳。

悲風流水。

寫出寥寥千古意。

歸去無眠。

一夜餘音在耳邊。

复制

《臨安三絕 石鏡》

蘇軾 〔宋代〕

山雞舞破半岩雲,菱葉開殘野水春。

應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复制

《浣溪沙·送葉淳老》

蘇軾 〔宋代〕

陽羨姑蘇已買田。

相逢誰信是前緣。

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頭相對故依然。

西湖知有幾同年。

《醉落魄·述情》

蘇軾 〔宋代〕

輕雲微月。二更酒醒船初發。孤城回望蒼煙合。公子佳人,不記歸時節。巾偏扇墜滕床滑。覺來幽夢無人說。此生飄蕩何時歇。家在西南,長作東南別。

复制

《西江月·送錢待制》

蘇軾 〔宋代〕

莫嘆平原落落,且應去魯遲遲。與君各記少年時。須信人生如寄。白髮千莖相送,深杯百罰休辭。拍浮何用酒為池。我已為君德醉。

复制

《兩橋詩,並引 其一 東新橋》

蘇軾 〔宋代〕

群鯨貫鐵索,背負橫空霓。首搖翻雪江,尾插崩雲溪。

機牙任信縮,漲落隨高低。轆轤卷巨綆,青蛟掛長堤。

奔舟免狂觸,脫筏防撞擠。一橋何足雲,歡傳廣東西。

父老有不識,喜笑爭攀躋。魚龍亦驚逃,雷雹生馬蹄。

嗟此病涉久,公私困留稽。奸民食此險,出沒如鳧鷖。

似賣失船壺,如去登樓梯。不知百年來,幾人隕沙泥。

豈知濤瀾上,安若堂與閨。往來無晨夜,醉病休扶攜。

使君飲我言,妙割無牛雞。不雲二子勞,嘆我捐腰犀。

我亦壽使君,一言聽扶藜。常當修未壞,勿使後噬臍。

复制

《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聞堂上歌笑聲,以詩見寄,因和二首,時周有服 其一》

蘇軾 〔宋代〕

靄靄君詩似嶺雲,從來不許醉紅裙。不知野屐穿山翠,惟見輕橈破浪紋。

頗憶呼盧袁彥道,難邀罵座灌將軍。晚風落日元無主,不惜清涼與子分。

复制

《和陶讀《山海經》,並引 其六》

蘇軾 〔宋代〕

二山在咫尺,靈藥非草木。玄芝生太元,黃精出長谷。

仙都浩如海,豈不供一浴。何當從山火,束縕分寸燭。

复制

《江月五首,並引 其五》

蘇軾 〔宋代〕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玉鈎還掛戶,江練卻明樓。

星河澹欲曉,鼓角冷知秋。不眠翻五詠,清切變蠻謳。

复制

《宋復古畫《瀟湘晚景圖》三首》

蘇軾 〔宋代〕

咫尺殊非少,陰睛自不齊。

徑蟠趨後崦,水會赴前溪。

自說非人意,曾經人馬蹄。

他年宦遊處,應指劍山西。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