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宋代 / 蘇軾 /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拼 译 译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蘇軾 〔宋代〕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

深沉既可喜,曠盪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乘坐小轎任性而往,遇到勝景便遊覽一番。時寺院裡焚香探幽,品嘗香茗與素齋。濛濛細雨時作時停,清幽小窗更顯妍麗。這裡四面環山,如坐盆中,難見太陽,草木自生自長,蒼然一片。登上寺內最高的塔,放眼觀看大千世眠。卞山的影子映照時城郭上,太湖煙波浩渺,浮天無岸。像卞山這樣深厚沉靜當然喜歡,也喜歡太湖吞吐雲天,無所不容的曠蕩氣度。遊興還沒有結束,但村落中已經出現裊裊炊煙。歸來後記下今天的遊歷,心中掛懷無法入眠。道潛也沒有睡意,孤燈古佛,同參夜禪。

注釋肩輿(yú):一種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兩根竹竿,中設軟椅以坐人勝:美景。輒(zhé):總是,就。酌茗(míng):品茶。靜筵(yán):指素齋。筵,酒席。盆山:指寺廟四面環山,如坐盆中。最高塔:指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卞(biàn)峰:指卞山,時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長興眠,為湖州之主山。震澤:太湖。曠盪:曠達,大度。耿耿:心中掛懷的樣子。墟落:村落。道人:指僧人道潛,善詩,與蘇軾、秦觀為詩友.當時也時湖州。▲

霍松林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00-401

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80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 賞析

詩的開頭四句,直敘作者乘坐小轎任性而適,遇到勝景便遊覽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開筵,筵席上都是素淨之物,以見其是在寺中遊覽,四句詩緊扣題目中的遍游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轉筆描繪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濛濛細雨,時作時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麗,四面環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見天日。草木鬱鬱蔥蔥,自生自長,蒼然一片。蘇軾本人對此四句詩很欣賞,自謂「非至吳越,不見此景」(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這四句詩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點。

當詩人登上湖州飛英寺中的飛英塔時,放眼觀看大千世界,筆鋒陡轉,又是一番境界:詩人進一步描繪了闊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二句,寫景很有氣魄,既寫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傳神地描繪出浮天無岸,煙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詩與「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寫景的佳句。據《苕溪漁隱叢話》記載:「東坡渡江,至儀真,和《游蔣山詩》,寄金陵守王勝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讀之,至「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乃撫幾曰:『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二句。』」這就可見王安石對「峰多」兩句是如何讚賞了。但這兩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現在《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的寫景名句中。「盆山不見日」與「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澤浮雲天」比起「江遠欲浮天」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大手筆,寫詩要能放能收。蘇軾這首詩,在達到高峰之後,他先插入兩句議論,以作收束的過渡,對眼前所見的自然美景,發表了評論,說他既欣賞太湖的那種吐吸江湖、無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愛登高眺遠,景象開闊的曠盪。緊接此二句,便以天晚當歸作收,卻又帶出「墟落生晚煙」的晚景來,寫景又出一層。最後四句,又寫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實則不然。與道人同對孤燈於古佛、同參夜禪的描寫,正是這一日游的一部分。

這首紀游詩,作者在寫景上沒有固定的觀察點,而是用中國傳統畫的散點透視之法,不斷轉換觀察點,因此所攝取的景物,也是不斷變化的,體現出「遇勝輒流連」的漫遊特點,詩人的一日游,是按時間順序而寫,顯得很自然,但又時見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寫景佳句,便是奇崛之處,故能錯落有致,平中見奇。▲

霍松林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00-401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 創作背影

這是一首紀游詩,寫於元豐二年(1079)的端午節,此時作者剛到湖州不久。同游者還有「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秦觀寫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諸寺》可證。

霍松林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00-401

蘇軾

作者: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其它诗文

《書李公擇白石山房》

蘇軾 〔宋代〕

偶尋流水上崔嵬,五老蒼顏一笑開。

若見謫仙煩寄語,康山頭白早歸來。

复制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

蘇軾 〔宋代〕

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

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租夜打門。

复制

《觀大水望朝陽岩作?此詩為沈遼作?》

蘇軾 〔宋代〕

朝陽岩前不結廬,下眺江水百步余。

春泉濺濺出乳竇,青莎白石半洿途。

不到津頭二三日,誰知江水漲天墟。

遙望橫杯不敢濟,岩口正有人罾魚。

复制

《浣溪沙·雪裡餐氈例姓蘇》

蘇軾 〔宋代〕

雪裡餐氈例姓蘇,使君載酒為回車。

天寒酒色轉頭無。

薦士已聞飛鶚表,報恩應不用蛇珠。

醉中還許攬桓須。

《沁園春·孤館燈青》

蘇軾 〔宋代〕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

微吟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

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斗尊前。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蘇軾 〔宋代〕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方山子傳》

蘇軾 〔宋代〕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

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

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

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

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

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

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

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

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

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

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

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

《定風波(蘇軾)》

蘇軾 〔宋代〕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

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因為綴詞雲。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

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南歌子·同前》

蘇軾 〔宋代〕

琥珀裝腰佩,龍香入領巾。只應飛燕是前身。共看剝蔥縴手、舞凝神。柳絮風前轉,梅花雪裡春。鴛鴦翡翠兩爭新。但得周郎一顧、勝珠珍。

复制

《澄邁驛通潮閣二首 其二》

蘇軾 〔宋代〕

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髮是中原。

复制

《次韻致遠》

蘇軾 〔宋代〕

長笑右軍稱草聖,不如東野以詩鳴。樂天自愛吟淮月,懷祖無勞聽角聲。

复制

《王鄭州輓詞》

蘇軾 〔宋代〕

羨君華發起琳宮,右輔初還鼓角雄。千里農桑歌子產,一時冠蓋慕蕭嵩。

那知聚散舂糧外,便有悲歡過隙中。京兆同僚幾人在,猶思對案筆生風。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