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宋濂 /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拼 译 译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宋濂 〔明代〕

余幼時即嗜學。

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捨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於余者乎?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

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

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

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

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裡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着日期按時送還。冬天非常寒冷,硯台里的墨汁都結了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放鬆抄錄書。抄寫完畢後,便馬上跑去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於是我能夠遍觀群書。成年以後,我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經趕到數百里以外,拿着經書向鄉里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着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當我外出求師的時候,背着書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峽谷之中。隆冬時節,刮着猛烈的寒風,雪有好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動彈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熱水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來。寄居在旅店裡,旅店老闆每天供應兩頓飯,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華麗的衣服,戴着用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的帽子,腰間掛着白玉環,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着香囊,光彩鮮明,像神仙一樣;我卻穿着破舊的衣服處於他們之間,但我毫無羨慕的心。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別人。我求學的辛勤和艱苦就是像這個樣子。如今我雖已年老,沒有什麼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着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地稱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

如今的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大廈之下誦讀詩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沒有詢問而不告訴,求教而無所收穫的了;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集中在這裡,不必再像我這樣用手抄錄,從別人處借來然後才能看到了。他們中如果學業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說是別人的過錯嗎!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了,同輩人很稱讚他的德行。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論辯,言語溫和而態度謙恭。他自己說少年時對於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於學習者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治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毀我誇耀自己際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難道是了解我的人嗎?

注釋
東陽:今浙江東陽市,當時與潛溪同屬金華府。馬生:姓馬的太學生,即文中的馬君則。序:文體名,有書序、贈序二種,本篇為贈序。
余:我。嗜(shì)學:愛好讀書。
致:得到。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鬆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
走:跑,這裡意為「趕快」。
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既:已經,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束髮戴帽)儀式,表示已成年。
聖賢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統。宋濂是一個主張仁義道德的理學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碩(shuò)師:學問淵博的老師。游:交遊。
嘗:曾。
趨:快步走。
鄉之先達:當地在道德學問上有名望的前輩。這裡指浦江的柳貫、義烏的黃溍等古文家。執經叩問:攜帶經書去請教。
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辭色,言辭和臉色。
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叱(chì)(咄duō):訓斥,呵責。
俟(sì):等待。欣(xīn):同「忻」。
卒:終於。
篋(qiè):箱子。曳屣(yè xǐ):拖着鞋子。
窮冬:隆冬。
皸(jūn)裂: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
僵勁:僵硬。
媵人:陪嫁的女子。這裡指女僕。持湯沃灌:指拿熱水喝或拿熱水浸洗。湯:熱水。沃灌:澆水洗。
衾(qīn):被子。
逆旅:旅店。
日再食:每日兩餐。
被(pī)綺繡:穿着華麗的綢緞衣服。被,同「披」。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朱纓寶飾:紅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裝飾品。
腰白玉之環:腰間懸着白玉圈。
容臭:香袋子。臭(xiù):氣味,這裡指香氣。
燁(yè頁)然:光采照人的樣子。
縕(yùn)袍:粗麻絮製作的袍子。敝衣:破衣。
耄(mào)老:年老。八九十歲的人稱耄。宋濂此時已六十九歲。
幸預:有幸參與。君子指有道德學問的讀書人,另譯指有官位的人 。
綴:這裡意為「跟隨」。
謬稱:不恰當地讚許。這是作者的謙詞。
諸生:指太學生。太學:明代中央政府設立的教育士人的學校,稱作太學或國子監。
縣官:這裡指朝廷。
廩(lǐn)稍:當時政府免費供給的俸糧稱「廩」或「稍」。
裘(qiú):皮衣。葛:夏布衣服。
遺(wèi):贈,這裡指接濟。
司業、博士:分別為太學的次長官和教授。
非天質之卑:如果不是由於天資太低下。
流輩:同輩。
朝:舊時臣下朝見君主。宋濂寫此文時,正值他從家鄉到京城應天(南京)見朱元璋。
以鄉人子:以同鄉之子的身份。謁(yè):拜見。
撰(zhuàn):同「撰」,寫。長書:長信。贄(zhì):古時晚輩初次拜長輩時所贈的禮物。
夷:平易。
歸見:回家探望。
「謂余」二句:認為我是在勉勵同鄉人努力學習,這是說到了我的本意。
詆(dǐ):毀謗。
際遇之盛:際遇的得意,指得到皇帝的賞識重用。
驕鄉人:對同鄉驕傲。

參考資料:

1、 ISBN:978-7-107-33121-3)中第52頁
2、 於非主編. 中國古代文學教程作品選 下[M]. 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1988:136
3、 李明孝.語文教師必備的音韻學素養: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06,:第205頁
4、 亦葩等編著. 新版高中文言課文全釋[M].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06.第72頁
5、 湯克勤主編. 古文鑑賞辭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5.10.第361-363頁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 賞析

在這篇贈序里,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並與太學生優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於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以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全文結構嚴謹,詳略有致,用對比說理,在敘事中穿插細節描繪,讀來生動感人。

全文分三大段。

第一段寫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情形,着意突出其「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內中又分四個層次。第一層從借書之難寫自己學習條件的艱苦。因家貧無書,只好借書、抄書,儘管天大寒,硯結冰,手指凍僵,也不敢稍有懈怠。第二層從求師之難,寫虛心好學的必要。百里求師,恭謹小心。雖遇叱咄,終有所獲。第三層從生活條件之難,寫自己安於清貧,不慕富貴,因學有所得,故只覺其樂而不覺其苦,強調只要精神充實,生活條件的艱苦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層是這一段的總結。由於自己不怕各種艱難,勤苦學習,所以終於學有所成。雖然作者謙虛地說自己「未有所成」,但一代大儒的事實,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最後「況才之過於余者乎」的反詰句承前啟後,內容十分豐富。首先作者用反詰的語氣強調了天分稍高的人若能像自己這樣勤奮,必能取得越自己的卓絕成就。同時言外之意是說自己並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現在的成績,都是勤奮苦學的結果。推而言之,人若不是天資過分低下,學無所成,就只怪自己刻苦努力不夠了。從下文知道,馬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青年,他只要堅持下去,其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所以這一句話雖寥寥數字,但含義深厚,作用大,既照應了上文,又關聯了下文,扣緊了贈序的主題,把自己對馬生的勸誡、勉勵和期望,誠懇而又不失含蓄地從容道出,表現出「雍容渾穆」的大家風度。

第二段緊承第一段,寫當代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與作者青年時代求學的艱難形成鮮明的對照,從反面強調了勤苦學習的必要性。「日有廩稍之供」云云是與上文生活條件之苦對比,「有司業、博士為之師」云云是與上文求師之難對比,「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云云,與上文借書之難對比。通過對比,人們很清楚地看出當今太學生在讀書、求師、生活等幾個方面,都比作者當年的求學條件優越得多,但卻業有未精,德有未成。最後用一個選擇句式又加一個反詰句式,強調指出:關鍵就在於這些太學生既不勤奮又不刻苦。這又是對上段第四層的照應。

以上兩段從正反兩個方面強調了勤苦學習的重要性,雖未明言是對馬生的勸勵,而勸勵之意自明。然而文章畢竟是為馬生而作的,所以至第三段便明確地寫到馬生,點明寫序的目的,這就是「道為學之難」,「勉鄉人以學者」。因為勸勵的內容在上兩段中已經寫足,所以這裡便只講些推獎褒美的話,但是殷切款誠之意,馬生是不難心領神會的。

宋濂為人寬厚誠謹,謙恭下人。此文也是一如其人,寫得情辭婉轉,平易親切。其實按他的聲望、地位,他完全可以擺出長者的架子,正面說理大發議論,把這個青年教訓一通的。然而他卻不這樣做。他絕口不說你們青年應當怎樣怎樣,而只是說「我」曾經怎樣怎樣,自己放在與對方平等的地位上,用自己親身的經歷和切身的體會去和人談心。不僅從道理上,而且從形象上、情感上去啟發影響讀者,使人感到在文章深處有一種崇高的人格感召力量,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會在不知不覺中縮短了與作者思想上的距離,贊同他的意見,並樂於照着他的意見去做。寫文章要能達到這一步,決非只是一個文章技巧問題,這是需要有深厚的思想修養作基礎的。

其次,作者在說理上,也不是憑空論道,而是善於讓思想、道理從事實的敘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而在事實的敘述中,又善於將概括的述說與典型的細節描繪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使文章具體實在,僅在行文上簡練生動,而且還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說到讀書之難時,作者在概括地敘述了自己因家貧無書,不得不借書、抄書,計日以還的情形後說:「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通過這樣一個典型的細節描寫,就使人對作者當初讀書的勤奮及學習條件的艱苦,有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具體感受。理在事中,而事頗感人。這也是此文使人樂於贊同並接受作者意見的又一個內在的原因。

而且,文章渾然天成,內在結構卻十分嚴密而緊湊。本來文章所贈送的對象是一篇之主體。然而文章卻偏把主體拋在一邊,先從自己談起,從容道來,由己及人,至最後才談及贈送的對象。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匠心獨運。在文章的深層結構中,主賓之間有一種緊密的內在聯繫,時時針對着主,處處照應到主,而卻避免了一般贈序文章直露生硬的缺點,使文章委婉含蓄,意味深長。在寫作中又成功地運用了對比映襯的手法,使左右有對比,前後有照應,文章於寬閒中顯示嚴整,「魚魚雅雅,自中節度」。這一點給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

本文在寫法方面,下述三者都值得學習:

一、緊扣中心,從不同角度加以闡述。本文的中心是個「學」字。作者記自己幼時如何「嗜學」,成年以後如何「慕道」,說太學諸生應專心學習,嘉許馬生「善學」,及「道為學之難」以送馬生等,由己及人,自始至終,無一不從「學」字着筆。寫自己過去生活的清苦,今日太學條件的優越,仍然圍繞着「學」字來寫,只是角度不同。作者自述學習勤奮,勇於克服困難,是為現身說法,闡明主觀努力的重要性,使馬生從作者的經歷中懂得學習必須「勤且艱」的道理。列舉太學的生活、師資、設備等方面的情況,是為了說明客觀條件的優越有利於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讓馬生認識到應該珍惜已有的條件,像作者那樣專心求學,做到業精德成。這樣將與學習有關的道理,通過具體事例與實際情況的敘述,從不同角度加以說明,使馬生和讀者都能從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中受到啟發,悟出怎樣為學的道理。

二、概敘與細敘相結合。本文以記敘為主,記敘有概敘與細敘之分。作者通過概敘,對自己幼年以至成年刻苦學習的過程與全貌,做了粗線條的敘述;通過細敘,對典型材料、具體環境加以生動、細緻的展開。兩者結合,使敘述有點有面,既能使讀者對作者艱苦學習的情況有整體的認識,又能對其中重點「細節」獲得深刻的印象。如細敘「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這一「細節」,將作者長期「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的辛勤具體地反映出來。又如「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久而乃和」這段細敘,將「嘗趨百里外」從師途中的環境與艱辛反映得很為生動。再如「先達……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聽;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這段細敘,將「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時的尊師的神態和頑強學習的心理,真實地表現出來。此外,如同寫衣着,對同捨生細加敘述,與肖像描寫幾乎沒有區別,對自己則只用「縕袍敝衣」四字加以概敘,而對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卻又用了細敘的手法。兩者相輔相成,既表現了作者家境的貧寒,生活的儉樸,也反映出他的志趣的高尚。

三、對比方法的運用,是本文寫法最明顯的特點。主要將太學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與作者自己過去學習時的艱苦進行對比;將自己從師時生活的儉樸與同捨生的奢華進行對比。注評時已分別說明,這裡不重述。

參考資料:

1、 蕭滌非,劉乃昌主編. 中國文學名篇鑑賞 文卷[M].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2007.10.第350-351頁

送東陽馬生序 / 宋 - 創作背影

公元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應詔從家鄉浦江(浙江省浦江縣)到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下了此篇贈序,介紹自己的學習經歷和學習態度,以勉勵他人勤奮。

 
宋濂

作者: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浦江(今浙江浦江縣)人,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於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宋濂其它诗文

《寄遠曲 其三》

宋濂 〔明代〕

妾有五字詩,寄君君勿忘。

十朝成一字,字字九迴腸。

复制

《秦宮謠二首 其一》

宋濂 〔明代〕

箏雁斜行綴春柱,內家學得涼州舞。

九枝燈死月色青,猶記君王夢中語。

复制

《秦宮謠》

宋濂 〔明代〕

箏雁斜行綴春柱,內家學得涼州舞。

九枝燈死月色青,猶記君王夢中語。

复制

《蛟門春曉圖歌》

宋濂 〔明代〕

瀛海無垠,波濤吐吞。涵浴日月,參契鬼神。怪山如雲自天墜,萬丈壁立蛟為門。

南有金雞之俯啄,北有猛虎之雄蹲。值獰飆兮奮揚,束怒潮兮騰奔。

擲玉毬兮干霄,灑輕霧兮飛塵。雪山冰崖之可怖可愕兮,帆檣簸蕩不可遏,恍疑下上於星辰。

晨雞一鳴海色白,層霞絢彩光如璊。縱橫閃鑠縛不定,海神推上黃金盆。

靈境飄搖在世外,髣髴直至扶桑村。何人結屋於其間,雲是甬東才子開瓊關。

雲間吹簫雙鶴下,坐聆環佩聲珊珊。有時共談三十六洞之秘笈,綠文赤字可以鐫蒼頑。

猿拾花兮春片,魚泳晝兮晴灣。日媚嫣紅桃點點,風入涼翠松翻翻。

中襟濯盡萬斛之黃埃兮,不知聲利是何物,便思紫府躋真班。

黃鶴山人列仙儒,九霞為冠青綃裾。手提五色珊瑚株,幻出一幅真形圖。

令人毛骨動颯爽,思乘灝氣超清都。清都中有十二樓,往來盡入瓊姬儔。

金符玉節錦臂韝,白台度曲彈箜篌,雙成按拍歌莫愁。

我愁正孤絕,我興欲飛越,矯首東望神光發。蓬壺春殘瑤草殷,麟洲芝生翠環結。

我愛仙人萼綠華,面如蓮花雙鬢鴉。幾年相期飯胡麻,至今不來雲路遐。

何須龍虎鼎中求丹砂,何須天河穩泛牛斗槎。但令坎離交媾翻三車,氣毋不動生黃芽。

我賦蛟門歌,細看銅狄時摩娑。長繩孰為羈羲娥,白石應泐金還磨。

不學長生將奈何,不學長生將奈何。

复制

《和鄭奉常先生宴集詩韻》

宋濂 〔明代〕

我生空負月臨奎,文學何曾遂昔期。柳子未成非國語,匡衡徒患作人師。

探珠赤水欣同調,結屋青蘿得所依。泉石要為中世托,姓名豈料九重知。

東西御饌嘗分賜,出入天門更不疑。虎籞秋嚴威閃閃,龍樓日轉影祁祁。

年華自覺隨流水,造化誰言類小兒。別夢屢形分講席,歸田一似舊㳺時。

常隨採藥衣沾霧,幾度尋花屨帶泥。投老幸知同臭味,此生端不慕輕肥。

芳筵夜秩杯行數,絳燭春融客醉遲。一代耆英都在坐,百年文獻欲還誰。

獨憐鄴下支離叟,莫斗長安絕妙辭。賴有西風吹酒醒,搔頭向月謾賡詩。

复制

《浩懷》

宋濂 〔明代〕

漆園欲齊物,伯陽期守玄。脩軌務絕絆,沖志在潛淵。

夕陰冥蕙幌,晨陽暖石田。外膠一以遣,澹泊返自然。

五圖非謬記,九籥有真詮。青青林間雨,勃勃谷竇煙。

松華行將熟,米之釀紅泉。

复制

《送李生還四明詩》

宋濂 〔明代〕

北風何逶迤,雪花大於手。之子有遠役,忍勸尊中酒。

念子初來時,才思若繭絲。抽之已見緒,染就五色衣。

被之行儒林,孰不生艷慕。躚躚媚學徒,三步亦回顧。

餘生老且至,秋發垂兩肩。得之喜欲舞,如獲寶璐然。

素編耽清晝,青燈坐深夜。深玄欲忘寢,薦味如啖蔗。

一朝別我去,何以釋離憂。不禁秦淮水,流子江上舟。

但願逆風起,吹舟不得往。共穿鍾阜雲,時看白石長。

風本無情物,豈能知我心。事既不能諧,贈言如贈金。

須知九仞山,功或少一簣。學功隨日新,慎毋中道廢。

群經耿明訓,白日麗清天。苟徒溺文辭,螢爝欲爭妍。

姬孔亦何人,顏回了不異。肯墮盆盎中,當作瑚璉器。

不見金谷園,瓊芳委塵沙。泰山有喬松,老乾凌蒼霞。

四海皆兄弟,知己獨難遇。伯樂儻弗逢,鹽車厄騏驥。

明年二三月,羅山花正開。登高日騁望,遲子能重來。

复制

《贈虎髯生詩》

宋濂 〔明代〕

虎髯生,鐵鑄形,金鑄聲,雙睛閃爍如怒鷹。東飛欲盡三韓地,西飛要絕康居城。

刺刺論世事,滿口吐甲兵。於焉栫長圖,於焉建交營。

地聯大牙霜月苦,天控虎口䨧雲冥。若笑我言狂,我醉勿復醒。

十萬生靈定齏粉,夜半鬼燐燒空青。南方大諸侯,聞之心膽驚。

便遣使者持弓旌,招之至麾下泄此氣崢嶸。生出謝使者,人言慎勿聽。

逃入積翠巢崚嶒,身衣鹿皮明,首冠竹籜撐,窣窣起向松風行。

虎髯生,狂似李,粗似彭,何不執取紅氂丈二鎗,搴旗斬將聲谹谹。

复制

《飛泉操》

宋濂 〔明代〕

飛泉兮瀏瀏。洗耳固非兮,誰飲我牛。覆謂我污兮,移彼上流。

具人之形兮,奈何忘人之憂。

复制

《宋鐃歌鼓吹曲十二首 其三 昭義節度使李筠據澤潞弗服上御六師平之為斮老雄第三》

宋濂 〔明代〕

斮老雄,雄勢蹙。連寇師,樹高纛。襲邊城,施蠆毒。王赫斯怒誓加戮。

百萬貔貅若林矗。行視嶕嶢勝平陸。升城齊呼山嶽覆。

飛矢貫臂拔其鏃。雄斯窮,畀炎熇。朱鳥鳴,反舌縮。

反舌縮,四海服。

复制

《次黃侍講贈陳性初詩韻》

宋濂 〔明代〕

憶昔游虎林,年壯已非冠。

旅食嘆酸辛,敢望諸侯傳。

捉衿肘已露,納履踵成穿。

甘從原思貧,恥學毛遂薦。

薢茩丹丘生,文采超眾彥。

精魄更蔚龐,雛展垂天翰。

每逢羅浮春,含笑解貂換。

列飲杏花陰,吹笛侑羹獻。

微酣雙耳熱,谹議層疊見。

弘深劇王霸,險詭雜神幻。

踏月或起舞,留連過夜半。

恆思酒星臨,手不離璧散。

忽騎東海鯨,歸餐赤城飯。

於時海大魚,鼓鬛正湍悍。

颶風挾洪濤,漂沒無泮岸。

手操丈二矛,欲刺忘身賤。

指麾集群漁,蓐食待東旦。

更陳清海策,銜袖書一卷。

大言驚眾聽,讀者洽背汗。

九閽不可通,志士徒扼腕。

因作山水游,所幸腳力健。

酒經七家箋,詩囊五采爛。

走馬過粵郊,看花入荊甸。

醉余兩齒豁,雙鵰傷一箭。

湘流去洗耳,杳不聞治亂。

自余湖堤別,久矣蹤跡判。

秦淮詫再聚,何異箴得線。

示我諸遺篇,令人憶東觀。

襄陽耆舊亡,文園白日晏。

襲之如殷彝,夙夜宜綣綣。

复制

《出門辭為蘇鵬賦》

宋濂 〔明代〕

憶昔出門時,營魂不相依。

亂行忘戶庭,欲東卻從西。

升堂拜嚴父,鶴髮七十餘。

欲語不成語,涕下如綆縻。

老妻哭中閨,半世嘆分違。

孰意垂白後,亦復不同棲。

妾病入骨髓,一命僅若絲。

不知君還日,能有相見期。

爭如床下舄,反得隨君之。

不忍出門別,難禁君去時。

言已咽就榻,見者皆歔欷。

流雲雖無情,慘澹亦如悲。

瘦女候庭前,含淚整衿裾:「東風尚苦寒,凜凜中人肌。

願耶善自愛,以慰兒女思。

」三孫拜馬前,頭角何累累。

大者始十齡,小者猶孩提。

伯仲似解事,飲泣貌慘淒。

季也最可憐,頓足放聲啼:「我欲同翁去,明日同翁歸。

」石人縱無腸,對此能自持?二兒相逐行,直至雙溪涯。

淚眼似井水,源源流弗襜。

舟師催棹發,丁寧且遲遲:「我父去終去,幸得緩斯須。

」於時天漸暗,密雪學花飛。

山林盡變幻,白玉為樹枝。

櫓聲伊軋動,兄弟爭牽衣。

但得到睦州,不敢再相隨。

強顏麾斥去,掩泣立沙坻。

盤迴過前灣,跂立猶不移。

我時情懷惡,有目何能窺。

急入篷底臥,冥然付無知。

同行堅慰解,沽酒買紅魚。

酒飲未終觴,酩酊已如泥。

至重在天倫,誰寧不念茲。

無淚灑離別,此語非人為。

況我志丘壑,豈欲阨路歧。

但願身強健,定得返故廬。

長幼聚一筵,春篘薦塒雞。

重賡《考槃》詠,勿倡《出門辭》。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