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張玉珍 / 青玉案 題采芝徐女史山水圖
拼

《青玉案 題采芝徐女史山水圖》

張玉珍 〔清代〕

生綃半幅籠輕霧。

愛點筆、秋光暮。

如此秋光清且楚。

淡煙微雨,白萍紅蓼,認取江南路。

遠山曲抱重重樹。

樹杪斜陽飛不去。

著個耽吟人獨步。

一彎溪水,數椽茅屋。

家在雲深處。

复制
張玉珍

作者:張玉珍

江蘇華亭人,字藍生,金瑚妻。自幼工詩。王述庵、錢竹汀、吳白華皆推重之。有《晚香居詞》。

張玉珍其它诗文

《昭聖觀》

儲光羲 〔唐代〕

主家隱溪口,微路入花源。

數日朝青閣,彩雲獨在門。

雙樓夾一殿,玉女侍玄元。

扶橑盡蟠木,步檐多畫繙。

新松引天籟,小柏繞山樊。

坐弄竹陰遠,行隨溪水喧。

石池辨春色,林獸知人言。

未逐鳳凰去,真宮在此原。

复制

《江上觀月》

陸游 〔宋代〕

暗浪沖舟鞺鞳聲,夷陵城下正三更。

十分傾酒禁風力,一點無雲祟月明。

久坐不知衣露濕,浩歌時有水禽驚。

詩成莫駕長鯨去,自是虛皇白玉京。

复制

《送友人東歸》

周行己 〔宋代〕

是身如聚沫,如燭亦如風。

奔走天地內,苦為萬慮攻。

陳子得先覺,水鏡當胸中。

異鄉各為客,相看如秋鴻。

扁舟忽歸去,宛然此道東。

我亦議遠適,西入華與嵩。

飲水有餘樂,避煩甘百窮。

相逢不可欺,偶然如飄蓬。

於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

复制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唐代〕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复制

《慶東原·泊羅陽驛》

趙善慶 〔元代〕

砧聲住,蛩韻切,靜寥寥門掩清秋夜。

秋心鳳闕,秋愁雁堞,秋夢蝴蝶。

十載故鄉心,一夜郵亭月。

《浪淘沙令 其三》

程敏政 〔明代〕

秋意到郊亭。

水褪沙汀。

金莖香瀉瓮頭青。

柱杖西疇看稻了,細檢丹經。

蒲柳最先零。

羲馭難停。

舊時交友似晨星。

惟有黃花開更好,多謝園丁。

复制

《行次漢上》

賈島 〔唐代〕

習家池沼草萋萋,嵐樹光中信馬蹄。

漢主廟前湘水碧,一聲風角夕陽低。

复制

《寄題鄭集之醉夢齋》

吳儆 〔宋代〕

利慾醺人心,濃如飲醇酎。

沉湎死不休,寧論千百久。

豈知糟邱中,醒狂亦時有。

天地育萬匯,亦各賦匹偶。

人情豈相遠,好惡隨妍丑。

集之年方壯,濯濯春月柳。

性獨與人殊,無婦奉箕箒。

丈室夸醉夢,作詩詔朋友。

古來醉夢人,亡羊孰先後。

寒儒醉糟粕,酸澀寧可口。

莊生夢蝴蝶,幻境徒紛糾。

富貴得志士,列屋羅螓首。

象床粲錦幄,疎綺深朱牖。

酣寢喚不醒,鼻息春雷吼。

梅花霜雪姿,紙帳蔬荀臭。

問君有何好,甘作老鰥叟。

窮狀徒累累,鴦債長負負。

猶如荷旃人,難論純綿厚。

但問雪煎茶,何如羊羔酒。

复制

《清心鏡》

馬鈺 〔金朝〕

修行人,休失錯。

仔細尋思,外樂不如內樂。

靜清中、真樂真歡,笑靨生花萼。

無憂愁,無染著。

神氣沖和,心無怨惡。

生大善、救度遇迷,。

复制

《燕歸梁·風蓮》

蔣捷 〔宋代〕

我夢唐宮春晝遲。

正舞到、曳裾時。

翠雲隊仗絳霞衣。

慢騰騰、手雙垂。

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

見荷花、被風吹。

《雜劇·西遊記·第四本》

楊景賢 〔元代〕

玉宇澄空卷絳綃紫雲聲里奏咸韶認將北斗回金柄魔利天中走一遭第十三折妖豬幻惑唐僧,沿路小心,俺自保障你者。

【尾】去心緊似離弦箭,到前去如何動轉?魔女國孽冤深,火焰山禍難遣。

正名朱太公告官司裴海棠遇妖怪三藏托孫悟空二郎收豬八戒。

《江陵府曲江樓記》

朱熹 〔宋代〕

廣漢張侯敬夫守荊州之明年,歲豐人和,幕府無事。

顧常病其學門之外,即阻高墉,無以宣暢郁湮,導迎清曠。

乃直其南鑿門通道,以臨白河,而取旁近廢門舊額以榜之,且為樓觀以表其上。

敬夫一日與客往而登焉,則大江重湖,縈紆渺彌,一目千里;而西陵諸山,空濛晻靄,又皆隱見出沒於雲空煙水之外。

敬夫於是顧而嘆曰:「此亦曲江公所謂江陵郡城南樓者邪?昔公去相而守於此,其平居暇日,登臨賦詠,蓋皆翛然有出塵之想。

至其傷時感事,寤嘆隱憂,則其心未嘗一日不在於朝廷。

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終不行也。

嗚呼,悲夫!」乃書其扁曰「曲江之樓」,而以書來屬予記之。

時予方守南康,疾病侵陵,求去不獲。

讀敬夫之書,而知茲樓之勝,思得一與敬夫相從游於其上,瞻眺江山,覽觀形制,按楚漢以來成敗興亡之效,而考其所以然者;然後舉酒相屬,以詠張公之詩,而想見其人於千載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

顧乃千里相望,邈不可得,則又未嘗不矯首西悲而喟然發嘆也。

抑嘗思之:張公遠矣,其一時之事,雖唐之治亂所以分者,顧亦何預於後之人?而讀其書者,未嘗不為之掩卷太息也。

是則是非邪正之實,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

是以雖曠百世而相感,使人憂悲愉佚勃然於胸中,恍若親見其人而真聞其語者,是豈有古今彼此之間,而亦孰使之然哉?《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登此樓者,於此亦可以反諸身,而自得之矣。

予於此樓,既未得往寓目焉,無以寫其山川風景、朝暮四時之變,如范公之書岳陽,獨次第敬夫本語,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

後有君子,得以覽觀焉。

淳熙己亥十有一月己巳日南至。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