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近現代 / 魯迅 /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拼 译 译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魯迅 〔近現代〕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 譯文及註釋

譯文黎民百姓們像黑瘦的囚徒,流離失所於荒野,哪還敢有慷慨悲歌,引發動地的哀聲。我心裡想的事很多、很遠,連通着廣大國土上的人民,從表面沉寂中,聽到革命春雷的萌動。

注釋萬家:指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墨面:墨面即面容憔悴瘦黑,氣色晦暗。蒿萊(hāo lái):泛指野草。敢:豈敢之省語。浩茫:廣大之狀,指想得廣遠。廣宇:廣大地域。無聲:由於心事連着廣闊的天地之間,故能從無聲中聽到人民革命的怒吼聲。

傅德岷.魯迅詩歌散文雜文鑑賞: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77

金鷹.橄欖小集 2004版: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415-416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 賞析

首句「萬家墨面沒蒿萊」,用悲憤感人的筆觸,描寫中國人民的苦難生活。國民黨的統治和日本的侵略,使無數城鄉化為廢墟,千家萬戶流離失所。「萬家」言受害者之多,「墨面」狀悲苦的形象;「蒿萊」形容破敗荒涼的社會環境。一個「沒」字,融形象與環境為一體,活畫出廣大人民饑寒交迫,蓬頭垢面,輾轉荒野,出沒蔓草之中的悲慘生活畫面。詩人對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懷滲透於字裡行間。

「敢有歌吟動地哀」,深入一層寫人民精神上的哀痛和怨憤。詩言志,歌詠言,「故哀樂之心感,而歌吟之聲發。」人民受深重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必然要唱出震天動地的哀歌。但在那樣的年代,卻因橫遭當局壓抑而鉗口結舌,啞了聲音。一個「敢」字領出全句,又以反詰的語氣抑住下文,把人民這種欲吐不能,只有把仇恨積壓在心底的憤激感情,表達得十分含蓄,深沉,有力。這悲憤的詩句,燃燒着被壓迫人民對反動派的深仇大恨。

前兩句詩,以高度的藝術概括力,勾畫出一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期災難深重而又默默無言的舊中國的悲涼圖景,揭示了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統治者的尖銳矛盾,為全詩高潮的湧起作了鋪墊。

詩的第三句「心事浩茫連廣字」,筆鋒一轉,從狀寫社會現實轉入直抒胸懷。詩人「心事」萬千,思連「廣宇」,充分顯示他和人民心心相印,同革命息息相通的博大胸襟;也包含着他對時局發展和革命形勢的探索,對中國革命前途的殷切期待。

結句「於無聲處聽驚雷」,激情奔涌,雄健有力。詩人對時局發展作出馬克思主義的響亮回答。「無聲」與「驚雷」,辯證地寫出局勢的對立統一。「無聲」是表面的沉默,它準確地概括了局勢的一個方面——壓迫越來越深,黑暗越來越濃,但鬱結着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終究要爆發出來。「驚雷」象徵人民革命的風暴,抗擊日本侵略的怒吼,它形象地揭示了局勢的另一方面——「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來,中國處在新的全國大革命的前夜」。▲

王維森.魯迅詩歌賞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154-155

無題·萬家墨面沒蒿萊 - 創作背影

魯迅寫這首詩時,國民黨發動的第五次反革命「圍剿」已經進行半年多。毛澤東在總結這一時期的特點時指出:「這時有兩種反革命的『圍剿』: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而作為這兩種『圍剿』之共同結果的東西,則是全國人民的覺悟。」而魯迅這首詩,正恰當的反映了毛澤東所說的這句話。

金鷹.橄欖小集 2004版: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415-416

魯迅其它诗文

《薛王花燭行》

閻德隱 〔唐代〕

王子仙車下鳳台,紫纓金勒馭龍媒。

□□□□□□出,環佩鏘鏘天上來。

鳷鵲樓前雲半卷,鴛鴦殿上月裴回。

玉盤錯落銀燈照,珠帳玲瓏寶扇開。

盈盈二八誰家子,紅粉新妝勝桃李。

從來六行比齊姜,自許千門奉楚王。

楚王宮裡能服飾,顧盼傾城復傾國。

合歡錦帶蒲萄花,連理香裙石榴色。

金爐半夜起氛氳,翡翠被重蘇合熏。

不學曹王遇神女,莫言羅敷邀使君。

同心婉娩若琴瑟,更笑天河有靈匹。

一朝福履盛王門,百代光輝增帝室。

富貴榮華實可憐,路傍觀者謂神仙。

只應早得淮南術,會見雙飛入紫煙。

复制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李清照 〔宋代〕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复制

《清平樂·越調》

柳永 〔宋代〕

繁花錦爛。已恨歸期晚。翠減紅稀鶯似懶。特地柔腸欲斷。調不堪尊酒頻傾。惱人轉轉愁生。□□□□□□,多情爭似無情。

复制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圖,群臣上菊花壽酒》

上官昭容 〔唐代〕

帝里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涌,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登掃葉樓記》

管同 〔清代〕

自予歸江寧,愛其山川奇勝,間嘗與客登石頭,歷鍾阜,泛舟於後湖,南極芙蓉、天闕諸峰,而北攀燕子磯,以俯觀江流之猛壯。

以為江寧奇勝,盡於是矣。

或有邀予登覽者,輒厭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有掃葉樓,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

辛酉秋,金壇王中子訪予於家,語及,因相攜以往。

是樓起於岑山之巔,土石秀潔,而旁多大樹,山風西來,落木齊下,堆黃疊青,艷若綺繡。

及其上登,則近接城市,遠挹江島,煙村雲舍,沙鳥風帆,幽曠瑰奇,畢呈於幾席。

雖向之所謂奇勝,何以加此?凡人之情,鶩遠而遺近。

蓋遠則其至必難,視之先重,雖無得而不暇知矣;近則其至必易,視之先輕,雖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予之見,每自謂差遠流俗,顧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厭倦思欲遠遊,則其生平行事之類乎是者,可勝計哉!雖然,得王君而予不終誤矣,此古人之所以貴益友與。

《江陵府曲江樓記》

朱熹 〔宋代〕

廣漢張侯敬夫守荊州之明年,歲豐人和,幕府無事。

顧常病其學門之外,即阻高墉,無以宣暢郁湮,導迎清曠。

乃直其南鑿門通道,以臨白河,而取旁近廢門舊額以榜之,且為樓觀以表其上。

敬夫一日與客往而登焉,則大江重湖,縈紆渺彌,一目千里;而西陵諸山,空濛晻靄,又皆隱見出沒於雲空煙水之外。

敬夫於是顧而嘆曰:「此亦曲江公所謂江陵郡城南樓者邪?昔公去相而守於此,其平居暇日,登臨賦詠,蓋皆翛然有出塵之想。

至其傷時感事,寤嘆隱憂,則其心未嘗一日不在於朝廷。

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終不行也。

嗚呼,悲夫!」乃書其扁曰「曲江之樓」,而以書來屬予記之。

時予方守南康,疾病侵陵,求去不獲。

讀敬夫之書,而知茲樓之勝,思得一與敬夫相從游於其上,瞻眺江山,覽觀形制,按楚漢以來成敗興亡之效,而考其所以然者;然後舉酒相屬,以詠張公之詩,而想見其人於千載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

顧乃千里相望,邈不可得,則又未嘗不矯首西悲而喟然發嘆也。

抑嘗思之:張公遠矣,其一時之事,雖唐之治亂所以分者,顧亦何預於後之人?而讀其書者,未嘗不為之掩卷太息也。

是則是非邪正之實,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

是以雖曠百世而相感,使人憂悲愉佚勃然於胸中,恍若親見其人而真聞其語者,是豈有古今彼此之間,而亦孰使之然哉?《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登此樓者,於此亦可以反諸身,而自得之矣。

予於此樓,既未得往寓目焉,無以寫其山川風景、朝暮四時之變,如范公之書岳陽,獨次第敬夫本語,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

後有君子,得以覽觀焉。

淳熙己亥十有一月己巳日南至。

复制

《蔡節婦詩 其二》

烏斯道 〔明代〕

奉姑憂戚中,訓子識字初。金鳳買姑藥,繡麟易子書。

姑沒子已長,今當子孫娛。朱萱隔疏箔,翠竹森前除。

春酒洽鄰母,暮齒為何如。

复制

《寄張叔豫劉孟恂二君子 其三》

解縉 〔明代〕

東華觀古蔭喬松,先月樓高倚碧峰。

莫向山頭吹鐵笛,清聲唯恐引蛟龍。

复制

《醫說》

韓愈 〔唐代〕

善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

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紀綱者,脈也。

脈不病,雖瘠不害;脈病而肥者,死矣。

通於此說者,其知所以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也,諸侯作而戰伐日行矣。

傳數十王而天下不傾者,紀綱存焉耳。

秦之王天下也,無分勢於諸侯,聚兵而焚之,傳二世而天下傾者,紀綱亡焉耳。

是故四支雖無故,不足恃也,脈而已矣;四海雖無事,不足矜也,紀綱而已矣。

憂其所可恃,懼其所可矜,善醫善計者,謂之天扶與之。

《易》曰:「視履考祥。

」善醫善計者為之。

复制

《遠別離》

張耒 〔宋代〕

遠別離,明當入蜀去。

酒酣日落客心驚,起與僕夫先議路。

引車在庭牛在槽,桐枝裊裊秋風豪。

別情惆悵氣不下,酒觴翻污麒麟袍。

緩緩清歌慰幽獨,不惜更長更燒燭。

贈君發上古搔頭,莫易此心如此玉。

平生每笑花飛片,東家吹落西家怨。

但得歸時似別時,相知何必長相見。

复制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柳宗元 〔唐代〕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書雲,欲相師。

仆道不篤,業甚淺近,環顧其中,未見可師者。

雖常好言論,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師來蠻夷間,乃幸見取。

仆自卜固無取,假令有取,亦不敢為人師。

為眾人師且不敢,況敢為吾子師乎?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

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

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

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余以為過言。

前六七年,仆來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

數州之犬,皆蒼黃吠噬,狂走者累日,至無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聞者。

今韓愈既自以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與日豈有過哉?顧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幾人,而誰敢炫怪於群目,以召鬧取怒乎?仆自謫過以來,益少志慮。

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漸不喜鬧。

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則固僵仆煩憒,愈不可過矣。

平居,望外遭齒舌不少,獨欠為人師耳。

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數百年來,人不復行。

近有孫昌胤者,獨發憤行之。

既成禮,明日造朝,至外庭,薦笏,言於卿士曰:「某子冠畢。

」應之者咸憮然。

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曰:「何預我耶?」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鄭尹而快孫子,何哉獨為所不為也。

今之命師者大類此。

吾子行厚而辭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雖仆敢為師,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聞道著書之日不後,誠欲往來言所聞,則仆固願悉陳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擇之,取某事,去某事,則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其為不敢也決矣。

吾子前所欲見吾文,既悉以陳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觀子氣色,誠好惡如何也。

今書來言者皆大過。

吾子誠非佞譽誣諛之徒,直見愛甚故然耳!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

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為炳炳烺烺,務釆色,夸聲音而以為能也。

凡吾所陳,皆自謂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遠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遠矣。

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沒而雜也;未嘗敢以矜氣作之,懼其偃蹇而驕也。

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激而發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書》以求其質,本之《詩》以求其恆,本之《禮》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本之《易》以求其動: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無取乎?吾子幸觀焉,擇焉,有餘以告焉。

苟亟來以廣是道,子不有得焉,則我得矣,又何以師云爾哉?取其實而去其名,無招越、蜀吠,而為外廷所笑,則幸矣。

宗元復白。

《摸魚兒 其三》

王夫之 〔明代〕

剪中流、白蘋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學春花靨,人面年年如故。

留春住。笑浮萍、輕狂舊夢迷殘絮。棠橈無數。盡泛月蓮舒,留仙裙在,載取春歸去。

佳麗地,仙院迢遙煙霧。濕香飛上丹戶。醮壇珠斗疏鐙映,共作一天花雨。

君莫訴。君不見、桃根已失江南渡。風狂雨妒。便萬點落英,幾灣流水,不是避秦路。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