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兩漢 / 佚名 / 有所思
拼 译 译

《有所思》

佚名 〔兩漢〕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

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狶!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有所思 -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我所思念的人,就在大海的南邊。
我拿什麼贈給你呢?這是一支玳瑁簪,
上面裝飾有珍珠和玉環。
聽說他有二心,心裡傷悲,拆碎它。
搗毀它,燒掉它!燒掉它,風把灰塵揚起!
從今往後,不再思念你,
我同你斷絕相思!
當初與你約會時,不免引起雞鳴狗吠。
兄嫂也可能了知道此事,哎……
聽到屋外秋風聲里鳥兒飛鳴,情緒更亂,
一會兒天亮了,我就會知道該怎麼做的。

注釋
有所思:指她所思念的那個人。
何用:何以。問遺(wèi):「問」、「遺」二字同義,作「贈與」解,是漢代習用的聯語。
玳瑁(dài mào):即玳瑁,是一種龜類動物,其甲殼光滑而多文采,可制裝飾品。簪:古人用以連接髮髻和冠的首飾,簪身橫穿髻上,兩端露出冠外,下綴白珠。
紹繚:猶「繚繞」,纏繞。
拉雜:堆集。這句是說,聽說情人另有所愛了,就把原擬贈送給他的玉、雙珠堆集在一塊砸碎,燒掉。
相思與君絕:與君斷絕相思。
雞鳴狗吠:即「驚動雞狗」。古詩中常以「雞鳴狗吠」借指男女幽會。
妃(bēi)呼豨(xū xī):妃,訓為「悲」,呼豨,訓為「歔欷」。
肅肅:颼颼,風聲。晨風颸(sī):據聞一多《樂府詩箋》說:晨風,就是雄雞,雉雞常晨鳴求偶。颸:涼。
須臾:不一會兒。高(hào):是「皜」、「皓」的假借字,白。「東方高」,日出東方亮。

參考資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語文讀本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二版:39頁

有所思 - 賞析

這是漢代《鐃歌十八曲》之一。鐃歌本為「建威揚德,勸士諷敵」的軍樂,然今傳十八曲中內容龐雜,敘戰陣、記祥瑞、表武功、寫愛情者皆有。清人莊述祖云:「短簫鐃歌之為軍樂,特其聲耳;其辭不必皆序戰陣之事。」(《漢鐃歌句解》)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稱,表現一位女子在遭到愛情波折前後的複雜情緒的。

開頭五句寫其對遠方的情郎心懷真摯熱烈的相思愛戀:她所思念的情郎,遠在大海的南邊。相去萬里,用什麼信物贈與情郎,方能堅其心而表己意呢?問遺,猶言贈與。她經過一番精心考究,終於選擇了「雙珠瑇瑁簪」。「瑇瑁簪」,即用玳瑁(一種似龜的動物)那花紋美觀的甲片精製而成的髮簪。「雙珠」,謂在髮簪兩端各懸一顆珍珠。這在當時可謂精美絕倫的佩飾品了。然而女主人公意猶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裝飾起來,更見美觀(紹繚,纏繞之意)。單從她對禮品非同尋常的、不厭其煩的層層裝飾上,就可測出她那內心積澱的愛慕、相思的濃度和分量了。這幾句寫物寄情,以少總多,表達已言簡意豐,情調復纏綿悱惻。試看漢末繁欽《定情詩》中「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結恩情?佩玉綴羅纓。」「何以慰別離?耳後瑇瑁釵」等句,分明是受本篇啟發而化出,此亦正可發明本詩「何用」三句意蘊之妙處。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晴光灩斂的愛河上頓生驚濤駭浪,愛情的指針突然發生偏轉,「聞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寫出了這場風波及其嚴重後果:她聽說情郎已傾心他人,真如晴天霹靂!驟然間,愛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窩燃起了憤怒的烈火。她將那凝聚着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憤然地始而折斷(拉雜),再而砸碎 (摧)三而燒毀,摧毀燒掉仍不能泄其憤,消其怒,復又迎風揚掉其灰燼。「拉、摧、燒、揚」,一連串動作,如快刀斬亂麻,乾脆利落,何等憤激!「從今以後,勿復相思!」一刀兩斷,又何等決絕!非如此,不足以狀其「望之深,怨之切。」(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評語)

「相思與君絕」以下六句,寫其由激怒漸趨冷靜之後,欲斷不能的種種矛盾、彷徨的複雜心態。「相思」句較上文「勿復相思」之果斷決絕,口氣已似強弩之末。蓋 「相思」乃長期的感情積澱,而「與君絕」,只一時憤激之念,二者本屬對立而難統一,故此句實乃出於矛盾心情的嘆惋,大有「剪不斷,理還亂」之意蘊。循此緒端,自然生出「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的回憶和憂慮。「雞鳴狗吠」「喻風聲布聞。」(《詩比興箋》)《易林·隨之既濟》:「當年早寡,孤與(宇)獨居;雞鳴狗吠,無敢問者。」即指鰥夫與寡婦夜間來往,驚雞動狗,已露風聲。此處亦謂女子憶昔與郎幽會往來,不免風吹草動,使兄嫂備悉隱情,而今若斷絕,居家將何以見人?對兄嫂又如何解釋?所謂「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隙穴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孟子·滕文公下》)加上始亂終棄的嚴重後果,自然使她不無顧慮和動搖。何況那「雞鳴狗吠」中幽會的柔情蜜意時刻,仍然頑固地在牽動着她那舊日的縷縷情思,使她依依難捨呢!「妃呼豨」,正是她在瞻前顧後,心亂如麻的處境中情不自禁地發出的一聲歔欷長嘆。清人陳本禮《漢詩統箋》云:「妃呼豨,人皆作聲詞讀,細觀上下語氣,有此一轉,便通身靈豁,豈可漫然作聲詞讀耶?」聞一多《樂府詩箋》亦云:「妃讀為悲,呼豨讀為?歔欷。」訓釋至為允當。三字悲嘆,在感情、語氣上承上啟下,直貫結尾二句意脈。「肅肅」,形容風聲淒緊;「晨風」,即晨風鳥。《詩·秦風·晨風》:「鴥彼晨風,郁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晨風鳥即雉,朝鳴以求偶。「颸」,聞一多訓為乃 「思」字之訛,言晨風鳥慕類而悲鳴。「高」,音、義皆同「皓」,指東方發白,天將欲曉。二句寫女子在悲嘆中但聞秋風陣陣淒緊,野雉求偶不得的悲鳴不時傳來,使她更加感物共鳴,相思彌甚,猶豫不決。然而她又自信:只待須臾東方皓白,定會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陳本禮云:「言我不忍與君絕決之心,固有如曒日也。謂予不信,少待須臾,俟東方高則知之矣。」(《漢詩統箋》)如此,則「高」尚有喻其心地光明皎潔,感情熱烈持恆之義。不過,這層隱喻之底奧,在字面上卻是含而不露、引而不發的,讀者似乎亦拭目以待其下文。故莊述祖、聞一多皆以為《上邪》即本篇下文,應合為一篇。余冠英亦認為「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此說確實發人深省。

此詩的結構,以「雙珠瑇瑁簪」這一愛情信物為線索,通過「贈」與「毀」及毀後三個階段,來表現主人公的愛與恨,決絕與不忍的感情波折,由大起大落到餘波不竭。中間又以「摧燒之」、「相思與君絕」兩個頂真句,作為愛憎感情遞增與遞減的關紐;再以「妃呼豨」的長嘆,來聯綴貫通昔與今、疑與斷的意脈,從而構成了描寫女子熱戀、失戀、眷戀的心理三部曲。層次清晰而又錯綜,感情跌宕而有韻致。其次,這首詩通過典型的行動細節描寫(選贈禮物的精心裝飾,摧毀禮物的連貫動作)和景物的比興烘托(「雞鳴狗吠」及末尾二句)來刻畫人物的細微心曲,也是相當成功的。

參考資料:

1、 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評語

有所思 - 創作背影

鐃歌即軍中樂歌。傳說黃帝、岐伯所作。漢樂府中屬鼓吹曲。馬上奏,用以激勵士氣。也用於大駕出行和宴享功臣以及奏凱班師。鐃歌本為「建威揚德,勸士諷敵」的軍樂,然今傳十八曲中內容龐雜,敘戰陣、記祥瑞、表武功、寫愛情者皆有。

 

佚名其它诗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兩漢〕

煮豆持作羹,漉豉(淑)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复制

《醉太平·春晚》

辛棄疾 〔宋代〕

態濃意遠。

眉顰笑淺。

薄羅衣窄絮風軟。

鬢雲欺翠卷。

南園花樹春光暖。

紅香徑里榆錢滿。

欲上鞦韆又驚懶。

且歸休怕晚。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 〔唐代〕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复制

《集古 王公樓上會飲》

李俊民 〔金朝〕

詩酒能消一半春(趙嘏),紫微才調復知兵(崔道融)。

黃河九曲今歸漢(薛逢),獨上高樓故國情(羊士諤)。

复制

《題呂推官鳳池春雨竹》

鄭文康 〔明代〕

鳳凰池上鳳凰翎,帶雨離披舞舜庭。

分得一枝盱郡里,清風常滿節推廳。

复制

《慶東原·泊羅陽驛》

趙善慶 〔元代〕

砧聲住,蛩韻切,靜寥寥門掩清秋夜。

秋心鳳闕,秋愁雁堞,秋夢蝴蝶。

十載故鄉心,一夜郵亭月。

《題鶴鳴泉》

曹松 〔唐代〕

仙鶴曾鳴處,泉兼半井苔。

直峰拋影入,片月瀉光來。

瀲灩侵顏冷,深沉慰眼開。

何因值舟頂,滿汲石瓶回。

复制

《其七十五》

方蒙仲 〔宋代〕

舊友凋零新友少,惟梅到處只依然。願言白髮三千丈,飽看高花五百年。

复制

《寄何紹餘》

林寬 〔唐代〕

雁過君猶未入城,清賢門下舊知名。

風波凍馬遙逢見,革橐飢僮尚挈行。

住在閒坊無轍跡,別來何寺有泉聲。

芙蓉苑北曲江岸,期看終南新雪晴。

复制

《清心鏡》

馬鈺 〔金朝〕

修行人,休失錯。

仔細尋思,外樂不如內樂。

靜清中、真樂真歡,笑靨生花萼。

無憂愁,無染著。

神氣沖和,心無怨惡。

生大善、救度遇迷,。

复制

《北院詞八首 其七》

胡應麟 〔明代〕

綺陌東頭接上陽,娉婷年少舞霓裳。

怪來香閣時常閉,盡日濃妝對海棠。

复制

《寄楊工部聞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姚合 〔唐代〕

採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沈。

畫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尋。

芳新生石際,幽嫩在山陰。

色是春光染,香驚日氣侵。

試嘗應酒醒,封進定恩深。

芳貽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