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劉基 / 帝台春
拼

《帝台春》

劉基 〔明代〕

涼雨新沐,秋花遍牆角。門對遠山,山帶斜陽,蔥蘢相屬。

明月今宵巳自滿,又爭柰、素娥幽獨。向天涯,望月興懷,愁多如簇。年歲促,歡去速。意易足,事難續。鏡掩懶重開,縱春風,也不解、染黃成綠。

隴首孤雲去無際,草上露華白如玉。且深下紅簾,倒金樽醽醁。

复制
劉基

作者: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劉基其它诗文

《寄贈懷渭上人》

劉基 〔明代〕

老僧懷渭字清遠,胸蟠文史三千卷。

雪晴太白玉為峰,月出藍田金作巘。

少年挾策走四方,要看蓬萊水清淺。

燕山帝京龍象會,璿台寶林發關鍵。

橫空雕鴞撇高秋,縱轡驊騮逸長畈。

龐眉老宿皆震驚,觀者解頤陪者赧。

奎章學士虞邵庵,唶唶稱誇枯舌本。

連床笑語到晨雞,走筆贈言何款悃。

轉頭霜雨四十年,萬事茫茫不堪忖。

江湖簸浪客舟寒,地爐宿火僧房煖。

我來邂逅一見之,憶曾相識嗟成諼。

世士如公良所希,方外只今還有限。

我如垑馬貫藪澤,絡以羈鞿知必踠。

老來耗耄百事違,況俾三盧宅愁眼。

甚欲歸依白蓮宇,其柰素餐非力墾。

寄言聊複寫中懷,白石清泉猶未晚。

复制

《秋山圖歌》

劉基 〔明代〕

秋風起兮蕭蕭。望青山兮寂寥。水泠泠兮出石,葉槭槭兮辭條。

氣悽悽兮就寒,夜耿耿兮不朝。鳳凰兮安之,梧桐兮早凋。

思美人兮隔江河,玄雲冥兮天路遙。托宵夢兮遠狙征,款扶桑兮倚消遙。

盼青鵻兮不來,愴恍悢兮魂屢飄。願乘風兮絕浮雲,要洪崖兮訪子喬。

高無梯兮深無航,黿鼉陸梁兮虎豹驕。歸來兮歸來,紫芝有荑兮黃精有苗。

复制

《春日行》

劉基 〔明代〕

白日出東陸,垂光曜中天。大哉至陽德,盪萡無頗偏。

坐令慘烈化滋潤,頃刻枯槁回鮮妍。聖人法天道,神化參玄微。

春朝著典禮,上下同光暉。垂衣向明物自育,帝力皞皞無人知。

春天和,春日麗,但願宇宙長如春,聖明天子千萬歲!

复制

《從軍詩五首送高則誠南征其四》

劉基 〔明代〕

人言從軍惡,我言從軍好。用兵非聖意,伐罪乃天討。

運籌中堅內,決勝千里道。雷霆馘蛟鼉,雨露澤枯槁。

懷柔首煢獨,延訪及黎老。牧羊必除狼,種穀當去草。

凱歌奏大廷,天子長壽考。

复制

《招隱五首》

劉基 〔明代〕

浮景無根株,逝川不可留。昨日瑤草春,今朝蓬梗秋。

鼎食豈不美,酖毒潛戈矛。華軒豈不貴,長路能摧輈。

子胥棄吳江,屈原赴湘流。韓彭竟菹醢,蕭樊亦纍囚。

何如張子房,脫屣萬戶侯。深韜黃石略,去從赤松游。

复制

《詠史二十一首其九》

劉基 〔明代〕

景公返雀鷇,晏子稱其仁。鰥寡既有室,長年不負薪。

焉知子玉節,遺禍逮天倫。推恩限目見,太息此君臣。

复制

《次韻和劉宗保秋懷二首》

劉基 〔明代〕

眼見賓鴻去復回,可堪雲霧隔瑤台。黃花自在山中發,青鳥何由海上來。

牆角蟲號瓜蔓索,樹頭禽嚇栗房開。涼蟾照幕還清夜,慚愧千村野哭哀。

复制

《普濟寺遣懷》

劉基 〔明代〕

江上西風一葉黃,莎雞絡緯滿叢篁。物華乘興看都好,時序逢愁速不妨。

露下星河光瀲灩,月明岩谷氣清涼。願聞四海銷兵甲,早種梧桐待鳳凰。

复制

《浣溪沙  集句》

劉基 〔明代〕

沙渚煙銷翠羽空,楚歌重疊怨蘭叢。樹頭樹底覓殘紅。

三百年間同曉夢,幾家台榭鳳城東。露桃猶自笑春風。

复制

《詠史二十一首 其四》

劉基 〔明代〕

周昌勇廷諍,子房善奇謀。王陵抗高議,平勃終安劉。

經權兩不廢,道立知亦周。煌煌東都士,節義明清秋。

孰知讒佞巧,舉足觸戈矛。顧此悲世運,泫然涕交流。

复制

《夏日雜興七首 其七》

劉基 〔明代〕

菱葉荷花漸滿池,紅榴綠筱正相宜。天邊日出園葵覺,地底雲生柱礎知。

長夏未應炎暑過,薄寒恰似晚秋時。朝來苦怪雙青鬢,輒向風前學素絲。

复制

《親政篇》

劉基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