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劉基 / 南柯子 送別
拼

《南柯子 送別》

劉基 〔明代〕

愴別滄江永,傷心落日曛。寶箏弦斷雁離群,最苦愁濃酒淡不成醺。黃葉淒涼月,丹楓索漠雲。此來此地卻思君,但覺驪歌猶在耳中聞。

复制
劉基

作者: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劉基其它诗文

《九嘆九首其五》

劉基 〔明代〕

江無舟兮河無梁。隰有荊棘兮而無稻粱。鷹化鳩兮雀變隼。

狸為貙兮龍為蚓。眷長顧兮情紆軫。九疑高兮禹穴幽。

梧桐枯兮鳳不留。山木慘慘兮叫鵂鶹。鴻鵠飛兮無所投。

雲沓沓兮雨悠悠。孰懷情兮知此愁。

复制

《塞姑》

劉基 〔明代〕

苔沒行蹤草沒堤,滿簾紅日一鶯啼。天涯那得真消息,不敢逢人問磧西。

复制

《長相思其四》

劉基 〔明代〕

長相思,在玄冥。寒門六月天雨冰,天關凍折天柱傾。

女媧鍊石補未成,石鱗迸落如流星。龜蛇上訴愁帝青,嗟我欲往勞心形。

复制

《踏莎行 詠遊絲》

劉基 〔明代〕

弱不勝煙,嬌難著雨,如何綰得春光住。甫能振迅入雲霄,又還旖旎隨風去。高拂樓台,低黏花絮,如狂似醉無歸處。黃蜂粉蝶漫輕盈,也應未敢窺芳樹。

复制

《金人捧露盤》

劉基 〔明代〕

水如藍,山如黛,草如絲。正去年、雙燕來時。衡門晝掩,日長惟有睡相宜。

午風吹破,北窗夢、檐影參差。李花開,梅花謝,榴花放,杏花稀。枉教人、兩鬢霜垂。

憑闌佇立,空將愁眼盻斜暉。斷雲迢遞,趁征雁、直到天涯。

复制

《梅花七絕句其五》

劉基 〔明代〕

蕊宮仙子愧雲鬟,姑射神人薄鍊顏。借問高標誰得似,白頭蘇武在天山。

复制

《即景其二》

劉基 〔明代〕

薄寒輕雨細如絲,風滿長川棹去遲。漠漠野田將瞑色,纖纖汀草欲青時。

复制

《有感其五》

劉基 〔明代〕

黍穗高低菊有華,廛居恰似野人家。夕陽日向西牆過,只為微生換鬢華。

复制

《聞盜過界首季君山甫亦蒙訪及以詩唁之》

劉基 〔明代〕

妖星何故犯奎躔,鶴上雲霄鯉入淵。寇退喜聞曾子反,書焚尚賴伏生傳。

齏酸並與青氈去,瓜苦空餘綠蔓牽。慚愧杜郊湯博士,白鹽赤米數相憐。

复制

《黃慎之自閩見訪夜坐對酌悵然有感四首 其二》

劉基 〔明代〕

倦暑伏管蒯,白汗如流瀉。開門見故人,謂是天上下。

新人各自媚,故人何為者。斧斤入山林,松柏化灰灺。

寄語風鬍子,莫怪金躍冶。

复制

《梅花七絕句 其五》

劉基 〔明代〕

蕊宮仙子愧雲鬟,姑射神人薄鍊顏。借問高標誰得似,白頭蘇武在天山。

复制

《親政篇》

劉基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