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劉基 / 七月七日
拼

《七月七日》

劉基 〔明代〕

百年佳會幾今宵,脈脈相看一水遙。漫道天孫解專巧,卻教鳥鵲為成橋。

复制
劉基

作者: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劉基其它诗文

《八聲甘州  詠蛙》

劉基 〔明代〕

問青蛙、有底不平鳴,真箇為公私?向污泥曳足,蹄涔接腋,缺甃持頤。

斷續儀同歌吹,羹沸綠萍池。

鐘鼓難成響,而況塤篪。

曾記江湖煙雨,被枕邊歡噪,刺耳如錐。

擁輕衾孤坐,愁到曉雞時。

道巴猿聲聲是淚,細看來、不似此聲悲。

應知得,灑灰著令,千載無疑。

复制

《阮郎歸  怨情》

劉基 〔明代〕

河梁攜手愴離分,悲嘶聲入雲。

長門疏雨滴黃昏,昭陽歌吹聞。

懷故國,叫愁魂,淚花紅欲焚。

蒼梧苦霧壓湘筠,猿啼不見君。

复制

《久別離》

劉基 〔明代〕

久別離,別時小兒未解語。今日踉蹡庭下來,向人問爺淚如雨。

兒知有爺未曾識,爺有母在愁何極。明庭不奏採薇詩,久別離,當語誰?

复制

《蒿里曲其二》

劉基 〔明代〕

白楊樹頭風惻惻,寡烏悲啼山月黑。殯宮冷落清夜長,銀鴨金鳧不堪食。

复制

《升天行》

劉基 〔明代〕

太儀轉神樞,日月飛兩丸。榮華如電火,瞬息無留顏。

誰能與蟪蛄,爭鳴秋草間。中夜集五靈,步虛款天關。

擺脫塵土累,廓落真境寬。玉髓充晚食,璚霞足晨餐。

妙合五色光,化為九轉丹。洞朗照無極,逍遙出人寰。

象載六蒼虬,翼以雙紫鸞。濯足北河津,弭節蓬萊山。

伶倫歌九韶,眉連舞七盤。浮丘吹參差,宓妃鳴佩環。

娛樂竟日夕,還歸玉宸班。

复制

《旅興》

劉基 〔明代〕

初秋積雨過,眾綠光如濡。莎雞啼高樹,蟋蟀鳴階除。

時物巳改故,芳年從此徂。榮名非我願,守分敢求餘。

登樓眺遠郊,肆目望天衢。明月出雲中,照我華發疏。

還歸掩關臥,夢到園田居。

复制

《九日舟行至桐廬》

劉基 〔明代〕

杪秋天氣佳,九日更可喜。眾人競登山,而我獨泛水。

江明野色來,風淡汲鱗起。蒼翠觀遠峰,泬寥度清沚。

沙禽泛悠颺,岸竹搖蘿靡。溯湍懷謝公,臨瀨思嚴子。

紫萸空俗佩,黃菊漫妖蕊。落帽非我遠,虛壘非我恥。

扣舷月娟娟,濯足石齒齒。澄心以逍遙,坻流任行止。

复制

《早行衢州道中》

劉基 〔明代〕

草際生曙色,林端收暝煙。露花泣啼臉,風葉彈鳴弦。

農家喜銍艾,行歌向東阡。大道無狹邪,平原多稻田。

客行良不惡,敢曰從事賢。

复制

《秋日即事其三》

劉基 〔明代〕

九月東風露不寒,蟪蛄相慶語檐端。野人便擬開荒徑,剩種忘憂與合歡。

复制

《題畫山水》

劉基 〔明代〕

澹澹輕煙羃半林,涓涓飛瀑瀉遙岑。偶然坐石觀流水,不記還山路淺深。

复制

《和石末公冬暖》

劉基 〔明代〕

世亂干戈日夜尋,可堪災沴又相侵。煙霞出地皆成祲,雷電飛時肯作霖。

祝蝪漫勞遵故事,問牛誰復軫憂心。小蟲未寤年光晚,猶抱枯荄學苦吟。

复制

《親政篇》

劉基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