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劉基 / 少年行
拼

《少年行》

劉基 〔明代〕

駿馬狐白裘,玉勒黃金羈。賓從如浮雲,顧盼生光輝。

朝驅紫陌塵,暮醉青樓姬。但見花月好,寧知霜雪飛。

荏苒世途異,淒涼瑤草衰。園田皆易主,親友盡暌違。

學書時既晚,躬稼力巳微。歲晏寒風生,倚牆聽鄰機。

逝水不可挽,枯蓬安所依。佇立為爾嘆,感我淚沾衣。

复制
劉基

作者: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劉基其它诗文

《阮郎歸  怨情》

劉基 〔明代〕

河梁攜手愴離分,悲嘶聲入雲。

長門疏雨滴黃昏,昭陽歌吹聞。

懷故國,叫愁魂,淚花紅欲焚。

蒼梧苦霧壓湘筠,猿啼不見君。

复制

《雙桐生空井》

劉基 〔明代〕

雙桐生空井,井空桐葉稀。葉稀不自蔽,鳳鳥將安歸。

雙桐生空井,井泥泉不出。桐根日夜枯,何由伐琴瑟。

复制

《漁父詞五首其四》

劉基 〔明代〕

釣得鯿魚不賣錢,瓷甌引滿看青天。芳樹下,夕陽邊,睡覺蘆花雪滿船。

复制

《憶王孫十二首 集句其二》

劉基 〔明代〕

亂山凝黛色高低。江雨霏霏江草齊。三戶無人自烏啼。

綠楊堤。笑殺山翁醉似泥。

复制

《其四十三》

劉基 〔明代〕

泊舟嚴子瀨,遙望仙華山。中有騎羊人,皓齒赬玉顏。

餐霞飲沆瀣,坐石濯潺湲。長嘯起天風,落日為之還。

悠悠隔雲雨,杳杳不可拔。

复制

《九日舟行至桐廬》

劉基 〔明代〕

杪秋天氣佳,九日更可喜。眾人競登山,而我獨泛水。

江明野色來,風淡汲鱗起。蒼翠觀遠峰,泬寥度清沚。

沙禽泛悠颺,岸竹搖蘿靡。溯湍懷謝公,臨瀨思嚴子。

紫萸空俗佩,黃菊漫妖蕊。落帽非我遠,虛壘非我恥。

扣舷月娟娟,濯足石齒齒。澄心以逍遙,坻流任行止。

复制

《喜雨寄夏允中五絕其四》

劉基 〔明代〕

水鸛長嗥應九陵,山雲處處上如蒸。定知谷鮒從今後,不向西江乞斗升。

复制

《聞盜過界首季君山甫亦蒙訪及以詩唁之》

劉基 〔明代〕

妖星何故犯奎躔,鶴上雲霄鯉入淵。寇退喜聞曾子反,書焚尚賴伏生傳。

齏酸並與青氈去,瓜苦空餘綠蔓牽。慚愧杜郊湯博士,白鹽赤米數相憐。

复制

《再次韻時閏九月九日菊》

劉基 〔明代〕

秋來有菊即重陽,曷問他鄉與故鄉。愁見飛蓬垂雪領,笑搴落蕊入霞觴。

陶時莫訝逢餘閏,遣興聊圖不永傷。歲晚移根深記取,勿令紅紫間中黃。

复制

《雜詩四十首 其十一》

劉基 〔明代〕

空庭生夕陰,高閣留返照。歸鴉集紛紛,棲雀鳴噭噭。

冥思觀群物,肆目展遐眺。草樹蔚參差,雲霞相輝耀。

慷慨商山心,想像蘇門嘯。大鵬摶扶搖,斥鴳翳蓬藋。

悠悠共淪汨,潰潰堪一笑。

复制

《過閩關九首 其四》

劉基 〔明代〕

驛路高低度嶺關,兜離人語雜夷蠻。江花巧似駝茸白,山果渾如碼碯般。

复制

《親政篇》

劉基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