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楊士奇 / 侍從海子飛放應制 其三
拼

《侍從海子飛放應制 其三》

楊士奇 〔明代〕

靈沼融融冬不冰,如雲鳧雁與鵾鵬。吾皇盛德惟蕃育,不重鹰鵰搏擊能。

复制

侍從海子飛放應制 其三 - 賞析

楊士奇

作者:楊士奇

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諡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餘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楊士奇其它诗文

《鬼谷圮橋東山雲房四圖為金學士題 其四》

楊士奇 〔明代〕

雲白山青琪樹綠,神仙咫尺隔塵凡。

九還真訣逢師授,自此流傳到呂岩。

复制

《送劉孝章南歸》

楊士奇 〔明代〕

北風吹洲渚,十月蘆花飛。經年別鄉郡,寒冬方始歸。

朝發通濟橋,暮瞻九華岑。乘潮盪蘭槳,煙波愁我心。

家住廬陵近文水,青春為客都城裡。常時車馬來故人,自擁皋比課童子。

知君力學富詩書,心似閒雲隨卷舒。夜夢高堂見親面,曉起歸情疾於箭。

嗟予握手未斯須,臨岐無那增煩紆。明年春雁聯翩過,莫向山中斷寄書。

复制

《龍馬樂歌九首 其七》

楊士奇 〔明代〕

乾之方,星之精。萃厥靈,挺異生。維聖仁,來嘉禎。維聖仁,壽萬齡。

复制

《題張子俊山水》

楊士奇 〔明代〕

高山崔崔,青川瀏瀏。息有幽居,濟有輕舟。已遠人境,同志來求。

優哉游哉,足以忘憂。

复制

《題謝廷循作山水》

楊士奇 〔明代〕

結纓四十年,雞鳴候朝謁。晨趨白玉堂,暮下青

复制

《題枯木竹石》

楊士奇 〔明代〕

喬木風霜古,貞石金鐵如。所以尚志人,樂偕木石俱。

況有淇澳姿,清風當座隅。力田有餘暇,足用適詩書。

复制

《寄題聶訓導清碧書舍》

楊士奇 〔明代〕

沙羡初來識君面,旨酒高堂促歡宴。鸚沙鵠嶺遽分攜,五載相思不相見。

片帆來往蕭灘下,見爾灘前舊精舍。碧嶂清江淨俗氛,古木流雲起炎夏。

往昔聞君此隱淪,讀書學道擬終身。山頭麋鹿下窺戶,沙上鳧鷖不避人。

光風華月共徘徊,秋桂春蘭迤邐開。灑翰尋常舒逸興,賦詩往往發奇才。

時來未得安肥遁,泮水橋門逐髦俊。一官典教荷朝恩,千里思家隔鄉信。

畫圖誰寫故園春,題品兼看藻詠新。南宮初傳米員外,西掖皆知賈舍人。

我家林亭鷗浦側,一住京華歸未得。展卷因君激素懷,更與裁詩寄相憶。

复制

《鄒侍講以詩問錢檢討索菊而仆以詩並騎邀之 其一》

楊士奇 〔明代〕

一室閒居俗慮清,題詩問菊見高情。何如解帶花間坐,莫負秋晴送馬迎。

复制

《題熊尚初經歷茂恩堂》

楊士奇 〔明代〕

五花金誥出金門,白髮庭闈拜帝恩。當寧褒詞明日月,全家慶澤戴乾坤。

椿陰諼彩晴逾好,桂馥蘭馨暖更繁。烏府幕中何以報,只應忠孝道彌敦。

复制

《文華門侍朝觀錄囚多所寬宥喜而有作》

楊士奇 〔明代〕

日麗文華霽色新,爐煙不斷上麒麟。大臣論讞持王制,睿旨全生體帝仁。

真儗下車興嘆泣,旋看解網動歡欣。朝廷寬大恩波厚,慶衍皇圖億萬春。

复制

《送王希德歸西昌》

楊士奇 〔明代〕

三歲在京畿,春生五色衣。殷勤承父教,歸去候慈闈。

丹桂浮香露,黃花粲夕暉。人生具慶少,養志在無違。

复制

《親政篇》

楊士奇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