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劉基 / 憶王孫十二首 集句其八
拼

《憶王孫十二首 集句其八》

劉基 〔明代〕

郎心如妾妾如郎。一度相思一斷腸。塵滿金爐不炷香。

向斜陽。離恨空隨江水長。

复制
劉基

作者: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劉基其它诗文

《山鷓鴣 其六》

劉基 〔明代〕

山禽一處一般聲,不是鄉音便動情。

多是江南子規鳥,天津橋上對人鳴。

复制

《眼兒媚》

劉基 〔明代〕

芳草簾櫳夕陽紅,鶯語綠陰中。王孫何處,碧雲千里,青鳥無蹤。玉笙吹落天邊月,離恨滿西風。忍將清淚,化為零雨,滴在蘭叢。

复制

《題陸放翁賣花叟詩後》

劉基 〔明代〕

君不見會稽山陰賣花叟,賣花得錢即買酒。東方日出照紫陌,此叟巳作醉鄉客。

破屋含星席作門,濕螢生灶花滿園。五更風顛雨聲惡,不憂屋倒憂花落。

賣花叟,但願四海無塵沙,有人賣酒仍賣花。

复制

《七月七日》

劉基 〔明代〕

百年佳會幾今宵,脈脈相看一水遙。漫道天孫解專巧,卻教鳥鵲為成橋。

复制

《寒夜》

劉基 〔明代〕

月上前山夜寂寥,江城鼓角殷寒宵。魚龍水落滄溟靜,鴻雁聲來紫塞遙。

風物自應隨律轉,霜髯爭得見春消。青釭冷暗愁眠怯,樓外頻移北斗杓。

复制

《正月廿三日得台州黃元徽書有感 其二》

劉基 〔明代〕

結交無疏戚,艱難見平生。金石苟不渝,萬里如兩楹。

重山非雲遠,邈若遼與荊。嬿婉豈不懷,蛇虺正驕獰。

手持故人書,心念故人情。開書問故人,淚下如雨傾。

复制

《聲聲慢  詠愁》

劉基 〔明代〕

無蹤無跡,難語難言,依依只在心曲。雨冷雲昏日暮,海涯天角。

輕衾夢回酒醒,夜悠悠、蟲響燈綠。事去也,縱相憐、不是那時金屋。

鏡里清揚婉婉,憑朱檻、知他為誰顰蹙。鳳老桐枯,慘澹九峰青矗。

湘江淚痕未盡,有哀猿、相伴幽獨。向此際,更那堪懷古送目。

复制

《玲瓏四犯  台州作》

劉基 〔明代〕

白露點珠,明河生浪,秋光看又一半。翠衾知夜永,清夢冷孤館。

南樓數聲過雁,西池桂花零亂。歲序如何,江山若此,贏得鬢霜滿。

傷心謾回愁眼,見蛩吟蔓草,螢度荒疃。淚隨黃葉下,事逐浮雲散。

滄波滾滾東流去,問誰是、登樓王粲。菊綻籬邊,賦歸來恐晚。

复制

《雜詩 其一》

劉基 〔明代〕

趙女工妙舞,秦娥善清聲。同入楚王宮,各擅傾城名。

宵陪綺席宴,夙侍金輿行。常恐他人至,得寵分恩榮。

涕泣奉顏色,冶態隨風生。願為松柏枝,莫作日夕英。

開花不結實,坐傷秋露零。

复制

《漫成 其八》

劉基 〔明代〕

淚為看花落,愁因對酒多。良辰不再得,衰莫欲如何。

复制

《有泉在山(一首)》

劉基 〔明代〕

有泉在山,爰注為壑。

膏火自煎,一室之燭。

蔚彼茂林,有檀有松,有梓有桐。

可以為車,可以為宮。

有泉在山,爰注為淵。

膏火之燭,維以自煎。

蔚彼茂林,有柞有棫,有樗有櫟。

可以為薪,可以為杙。

复制

《親政篇》

劉基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