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劉基 / 雨中雜詩四首其二
拼

《雨中雜詩四首其二》

劉基 〔明代〕

首夏涼風生,朝樹結晚色。濛濛細雨交,慘慘原野黑。

衡門長藜莠,壞壁穿荊棘。念彼征戍兒,沾濕荷戈戟。

囊橐罄留貲,藿菽難充食。供輸既乏絕,戰鬥何時息。

巢居者誰子,鼠竄延晷刻。田疇沒蓬蒿,無處勤爾力。

旻天高寥寥,仰視不可極。

复制
劉基

作者: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劉基其它诗文

《走馬引》

劉基 〔明代〕

天冥冥,雲蒙蒙,當天白日中貫虹。

壯士拔劍出門去,手提仇頭擲草中。

擲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

壯士呼,天馬馳,橫行白晝,吏不敢窺。

戴天之恥自古有必報,天地亦與相扶持。

夫差徒能不忘而報越,棲於會稽又縱之。

始知壯士獨無愧,魯莊嵇紹何以為人為!。

复制

《竹枝歌(三首)》

劉基 〔明代〕

榮華未必是榮華,園裡甜瓜生苦瓜。

記得水邊枯楠樹,也曾發葉吐鮮花。

《上清詞三首其二》

劉基 〔明代〕

天上月,影悠悠,似鏡看看又似鈎。自是嫦娥甘寂寞,桂華相對度千秋。

复制

《黃慎之自閩見訪夜坐對酌悵然有感四首其二》

劉基 〔明代〕

倦暑伏管蒯,白汗如流瀉。開門見故人,謂是天上下。

新人各自媚,故人何為者。斧斤入山林,松柏化灰灺。

寄語風鬍子,莫怪金躍冶。

复制

《立夏日有感》

劉基 〔明代〕

朝且天宇清,逍遙步庭除。溫風自遠至,綠樹嘉有餘。

登高展遐眺,萬象各以舒。念此客行久,感彼時節徂。

退食恥屍素,進思愧庸駑。仰視日月高,俯察川原紆。

願欲凌風翔,周流觀六虛。天路脩且阻,惜無奇肱車。

倚松玩懸蘿,藉茅想連茹。公叔實尚賢,寧武不能愚。

何當脫塵鞅,歸臥園田居。

复制

《為杭州鄭善止題蓬萊山圖》

劉基 〔明代〕

君不見大瀛海,中有神岳如昆崙。周遭四城五十里,石骨纏繞扶桑根。

琪華爛日珠炫夜,翠樓玉殿虎守閽。鐘山燭龍在其北,兩眼燁煜如朝暾。

仙人東王公,掌握天紀弼帝尊。長虹為轅龍作馬,飄然乘風,白日在下,弱水蕩蕩,無力可負芥,自從大禹刻石之後來者寡。

彼秦之皇,其貪如狼,而漢之武,其欲如虎。樓船萬斛室巍巍,欲到不到風掣之。

徐市蜉蝣身,乃欲邀安期。文成五利小豎子,羊質彊使蒙貔皮。

神仙大笑起濤浪,射魚海上夫何為?

复制

《鐘山作十二首其八》

劉基 〔明代〕

月落山空霧未開,風生咆虎響如雷。樹頭驚鵲相呼起,欲下還飛一百回。

复制

《次韻和謙上人秋興七首其六》

劉基 〔明代〕

故鄉知巳不曾逢,滿目雲山恨萬重。斥堠霜清寒夜柝,譙樓風急曉城鍾。

此時繞樹憐烏鵲,異縣攜家想駏蛩。獨向晴檐問梅蕊,數枝和雪為誰容。

复制

《至婺州聞官軍自溫處之江東所過皆空遂從間道還鄉》

劉基 〔明代〕

聞道人家總避軍,我亦獨穿豺虎群。莫思身外路多棘,且喜雨晴山出雲。

林端石磴鶻自占,澗底風松猿共聞。他年想象或夢到,兩鬢白雪應紛紛。

复制

《梅花七絕句 其四》

劉基 〔明代〕

稀疏寒玉小樓東,骨冷魂清五夜風。惟有翠禽憐寂寞,一雙相倚月明中。

复制

《詠史 其二》

劉基 〔明代〕

天與聰明作大君,應天在實豈虛文。重瞳若解行仁義,不枉芒碭五色雲。

复制

《親政篇》

劉基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