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明代 / 刘基 / 紫虚周道士还俗多年而贫老如故元帅石末公怜其无依复令归观就养
拼

《紫虚周道士还俗多年而贫老如故元帅石末公怜其无依复令归观就养》

刘基 〔明代〕

白鶴棲青松,願與人世違。松高風露寒,卻向人間飛。

江湖無稻粱,歲莫將疇依。稽首浮丘公,涕淚灑毛衣。

浮丘憐老鶴,解悟既往非。浴以丹池泉,照以若木暉。

翛然骨髓清,還向青松歸。松葉煙茸茸,松華霧菲菲。

可棲復可食,其樂天下稀。如何從雁騖,喋呻圖身肥。

复制
劉基

作者: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台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刘基其它诗文

《江上曲》

劉基 〔明代〕

江上風吹沙石走,江中濤浪如牛吼。

鄂君繡被寒無香,江水不如殘夜長。

《聲聲慢 詠愁》

劉基 〔明代〕

無蹤無跡,難語難言,依依只在心曲。雨冷雲昏日暮,海涯天角。

輕衾夢回酒醒,夜悠悠、蟲響燈綠。事去也,縱相憐、不是那時金屋。鏡里清揚婉婉,憑朱檻、知他為誰顰蹙。鳳老桐枯,慘澹九峰青矗。

湘江淚痕未盡,有哀猿、相伴幽獨。向此際,更那堪懷古送目。

复制

《晚同方舟上人登師子岩作》

劉基 〔明代〕

落日下前峰,輕煙生遠林。雲霞媚餘姿,松柏澹清陰。

振策縱幽步,披榛陟層岑。槿花籬上明,莎雞草間吟。

涼風自西來,飀飀吹我襟。榮華龍幾時,搖落方自冷。

逝川無停波,急弦有哀音。顧瞻望四方,悵焉愁思深。

复制

《題鮮于伯機書杜工部詩後》

劉基 〔明代〕

少陵昔避亂,買屋西枝村。卜鄰得贊公,聊可與晤言。

四郊斗豺虎,煙塵塞乾坤。中宵望北辰,慘戚衰老魂。

我今亦漂泊,不得歸本根。感此一太息,欲語聲復吞。

复制

《寄題江東蘭逸監司瑤芳亭》

劉基 〔明代〕

江蘺悲楚佩,叢桂空秋霜。茲花時秀絕,得升君子堂。

艷色非我貴,皎潔有餘光。仙人美良夜,鳴玉來琳琅。

纖雲淡華月,色映青鳳凰。飄飄白霓佩,左右參翱翔。

眾卉不敢傍,瑤台清且涼。聞有千歲實,其味如瓊漿。

願持壽明主,天地同久長。

复制

《為包與直題太一真人圖》

劉基 〔明代〕

太一真人龐眉須,不知所持何代書。既不學昴星,降精下輔隆準公。

又不學傅說,請帝通夢寐左右。商王陳范謨,眇然一葉蓮花荂。

清秋風吹落泥塗,紅凋粉瘵不可扶。君何為乎以為桴,蕩漾九河凌五湖。

誇耀水伯驚天吳,坐令文成五利之輩假借神聖欺庸愚。

靈旗風翻壯荊符,獐鹿無鬼夫何辜。漢宮天祿連石渠,金釭銜璧麗綺疏。

青藜有燄如美蕖,何不分餉依光夜績之徐吾?高堂耽耽縣畫圖,作歌一笑駭里閭。

复制

《雪中三首其二》

劉基 〔明代〕

一夜雪深一尺餘,平明鳥雀噪階除。移床漫向明窗下,圖得清光好照書。

复制

《次韻和石末公中秋不見月詩》

劉基 〔明代〕

一年明月中秋好,萬里長空此夜陰。雨暈青燈昏遠思,蟲鳴黃葉亂鄉心。

見愁盜賊氛猶惡,莫怪乾坤氣尚淫。便欲捫蘿上天柱,九霄風露恐難禁。

复制

《靈峰寺棲雲樓》

劉基 〔明代〕

靈峰之中樓倚山,山雲日夕棲其間。九霄雨露隨高下,六月風雷送往還。

青嶂曉光浮藻梲,銀河夜氣濕松關。天台向上無多路,鷲嶺煙霞此可攀。

复制

《旅興 其一》

劉基 〔明代〕

初秋積雨過,眾綠光如濡。莎雞啼高樹,蟋蟀鳴階除。

時物巳改故,芳年從此徂。榮名非我願,守分敢求餘。

登樓眺遠郊,肆目望天衢。明月出雲中,照我華發疏。

還歸掩關臥,夢到園田居。

复制

《感春 其五》

劉基 〔明代〕

春風既和柔,春日更皎潔。夭桃紅如錦,繁李白勝雪。

黃蜂與紫蝶,亦各競時節。人生有憂樂,譬彼天上月。

願言艮其背,無使心自爇。

复制

《親政篇》

劉基 〔明代〕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交則泰,不交則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見,止於視朝數刻;上下之間,章奏批答相關接,刑名法度相維持而已。非獨沿襲故事,亦其地勢使然。何也?國家常朝於奉天門,未嘗一日廢,可謂勤矣。然堂陛懸絕,威儀赫奕,御史糾儀,鴻臚舉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視之,謝恩見辭,湍湍而退,上何嘗治一事,下何嘗進一言哉?此無他,地勢懸絕,所謂堂上遠於萬里,雖欲言無由言也。

  愚以為欲上下之交,莫若復古內朝之法。蓋周之時有三朝:庫門之外為正朝,詢謀大臣在焉;路門之外為治朝,日視朝在焉;路門之內為內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視朝,退視路寢聽政。」 蓋視朝而見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聽政而視路寢,所以通遠近之情。漢制: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門曰承天,元正、冬至受萬國之朝貢,則御焉,蓋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極門,其西曰太極殿,朔、望則坐而視朝,蓋古之正朝也。又北曰兩儀殿,常日聽朝而視事,蓋古之內朝也。宋時常朝則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則垂拱殿,正旦、冬至、聖節稱賀則大慶殿,賜宴則紫宸殿或集英殿,試進士則崇政殿。侍從以下,五日一員上殿,謂之輪對,則必入陳時政利害。內殿引見,亦或賜坐,或免穿靴,蓋亦有三朝之遺意焉。蓋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極也;外朝,象天市也;內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國朝聖節、冬至、正旦大朝則會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則奉天門,即古之外朝也。而內朝獨缺。然非缺也,華蓋、謹身、武英等殿,豈非內朝之遺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劉基,永樂以來如楊士奇、楊榮等,日侍左右,大臣蹇義、夏元吉等,常奏對便殿。於斯時也,豈有壅隔之患哉?今內朝未復,臨御常朝之後,人臣無復進見,三殿高閟,鮮或窺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積。孝宗晚年,深感有慨於斯,屢召大臣於便殿,講論天下事。方將有為,而民之無祿,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為恨矣。

  惟陛下遠法聖祖,近法孝宗,盡鏟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華、武英二殿,仿古內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從、台諫各一員上殿輪對;諸司有事咨決,上據所見決之,有難決者,與大臣面議之;不時引見群臣,凡謝恩辭見之類,皆得上殿陳奏。虛心而問之,和顏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盡。陛下雖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燦然畢陳於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內朝所以通遠近之情。如此,豈有近時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時,明目達聰,嘉言罔伏,野無遺賢,亦不過是而已。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