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北朝 / 庾信 /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拼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庾信 〔南北朝〕

軒轅休制律,虞舜罷彈琴。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

聖賢名古邈,羈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

如聞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國悲寒望,群雲慘歲陰。

水鄉霾白屋,楓岸疊青岑。鬱郁冬炎瘴,濛濛雨滯淫。

鼓迎非祭鬼,彈落似鴞禽。興盡才無悶,愁來遽不禁。

生涯相汩沒,時物自蕭森。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牽裾驚魏帝,投閣為劉歆。狂走終奚適,微才謝所欽。

吾安藜不糝,汝貴玉為琛。烏幾重重縛,鶉衣寸寸針。

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戶砧。

叨陪錦帳座,久放白頭吟。反樸時難遇,忘機陸易沈。

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瘞夭追潘岳,持危覓鄧林。

蹉跎翻學步,感激在知音。卻假蘇張舌,高夸周宋鐔。

納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城府開清旭,松筠起碧潯。

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駸駸。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

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問俗九州箴。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還任。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

复制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 賞析

  《風疾舟中伏枕書杯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仇兆熬定為杜甫的絕筆詩。這首詩是杜甫對自己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總結,也可說是自輓詩。詩云:「軒轅休制律,虞舜罷彈琴。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聖賢名古邈,羈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

  開頭八句,句句切風,發端奇絕,運用在洞庭湖汨羅江口而他處沒有的黃帝、虞舜二妃的神話故事,以切成詩之地。

  「軒轅休制律」,典出自《漢書·律曆志》:「黃帝使泠淪,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製十二筒以聽鳳之鳴,其雄鳴之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定。」

  「虞舜罷彈琴」。典出《史記·樂書》:「昔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集解》引王肅說:「南風,養育民之詩也。」其辭曰:「可能解吾民之慍兮。」

  古來,在汨羅江畔有神鼎山,山上有軒轅台,據清康熙《神居蓮池譜》載:「神鼎山,以黃帝鑄鼎,故名」。明清時期的《湘陰縣誌》《岳州府志》《洞庭湖志》,也有這樣的記載:「軒轅皇帝南巡,張樂洞庭之野,朝登磊石嶺(在汨羅江入洞庭湖處),暮上鳳凰台(位於汨羅江口)」。又據明代的《名勝志》記載:「黃陵山(鄰近汨羅江口),有二妃墓在其上,歷古傳記發此。是舜南巡,舊跡實在湖湘之間。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記載了詩人的行跡,是坐船北歸的。船行在湖面。「依震」的「震」字,按照《易經》解釋「東方也」。所提到的「湖」字,當然是指洞庭湖。汨羅江的位置正在洞庭湖的東南方。即汨羅江下游,因湖平而常於早晨望見參星。

  凡此種種,都充分說明,杜甫《疾風舟中》詩,是在北返途中,重臨湘水、洞庭湖、汨羅江交匯之處,到了磊石嶺、鳳凰台、黃陵山、二妃暮等處之後,因想到了黃帝、虞舜的「至治」之德,有感而作,不僅是詩人自己弔古傷今之情的自然流露,更是汨羅江一帶風土人情,行船的地理位置的真實記述。

  「故國悲寒望,群雲慘歲陰。水鄉霾白屋,楓岸疊清岑。鬱郁冬炎癉,蒙蒙雨滯淫」。

  詩人進一步點明舟行湖湘澤國及在船中所見。船是靠近湖岸而行,岸畔青山楓林疊疊,歷歷在目,進令已是(大曆五年)冬季歲未而且是汨羅江一帶湘陰、平江山區的敢候特徵。

  「春草封歸根,源花費獨尋。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瘞夭追潘岳,持危覓鄧林。蹉跎翻學步,感激在知音。卻假蘇壽舌,高夸周宋鐔」。

  杜甫本是滿情信心地北歸,但終因經不起寒風的吹指,家貧的困境,舊病的復發,逼得他不得不改變主意,中止北進。「轉蓬」「行藥」,這便是杜埔有感于歸計不成,遠行不復,羈旅病侵,幼女又已夭亡於路側(人衡州詩中曾提到此女尚在儇乳,有「猶乳女在房」之句),自己的病情已十分沉重而傷心悲恨的流露。但他卻並未忘情於國家所遭之災難,而借用陶淵明「源費獨尋」一詞,寄幻念於唐王朝的中興,給貞觀之治以理想化,幻想唐太宗解民於水火之中。從而,異地相投知音,憑着「卻假蘇秦舌,高夸周宋鐔」的三寸不爛之舌,覓鄧林,尋找山區來養息,以寄病軀。

  「轉蓬」的主要原因是「行藥病涔涔」,「烏幾重重縛,鶉衣寸寸針」。「感激在知音」。此時此際,詩人的病已具有暴發性,滿頭大汗,知將不起。當時洞庭湖一帶甚為荒涼,無處可以求醫,湖面風大,於病體不利。而家境呢?已窮得一家老小穿的是「寸寸針」的鶉衣,一張桌子破爛得要繩子捆了又捆。因此,只得投奔、拜訪他的遠親昌江縣令和知音。大曆四年春,詩人離開岳陽至潭州、郴州等地時是由白馬潭(今湘陰境內)裴隱宅出發的,曾寫有《陪裴使君登岳陽樓》一詩,「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寫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東漢時的名賢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禮賢下士的陳蕃,可知杜甫在岳陽的數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謝宣城指南北朝齊時的詩人謝眺。他文章清麗,善長五言詩,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謝宣城之稱。杜甫在此處,把裴使君比為謝眺,甚為讚譽。「詩接」一語杜甫對裴使君詩歌的唱對。裴使君如此禮遇款待,一同登樓共賞湖光山岡以。此時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動。杜甫到岳陽對裴使君說,也是十分高興的。當看到饑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給以溫暖的款待是必然的。故杜甫在岳陽時行到了精神和物質上的安慰。故有「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的詩唏。裴使君在昌江也有草堂。李白詩中幾處提到,並曾專程登鴨攔驛到白馬磯(在今湘陰縣境內)去訪問過裴隱(名隱行九,在白馬磯有居所,還在昌江有草堂)。賈至謫貶岳州時,與之亦有交往,依其《贈裴九待卸昌江草堂彈琴》詩所寫的情況看,他是到過昌江草親自聽過裴隱彈琴的。李白、賈至、裴隱與杜甫都是詩人友好和知音。又據明清諸朝《平江縣誌》及該縣的徐、劉、白、陳、李諸姓族譜記載:「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七五年)發生安史之亂後,被黜的檢校工部尚書兼理兵部侍郎,事榮銀青光祿大夫的徐安貞與侍郎劉光謙、白琪、陳希烈、陸善經、李安甫等六個臣相,攜眷屬避亂,潛跡南遊,至豫章黃龍寺,經超慧禪師介紹指點,談及平江山清水秀,風光艷麗,景物宜人,遂先後流寓來平,一齊隱居平江。徐居下台,在縣北五十華里的三墩建回台寺;劉居上台,在縣北九十華里的幕阜山麓長慶建長慶寺;白居聚台,在縣南六十里的白水,建白水寺;陳居就台,在縣東的長壽嶺,建惠果寺;陸在縣西六十華里的芭蕉村,建芭蕉寺;李慮坐其兄林甫,累改姓孟安甫居下西鄉,建九峰寺。死後在這六個地方,均有墓葬和塔牌。這就是唐六相隱平江,四鄉建六寺的歷史事跡。杜甫與六相,皆為同僚,曾同朝在京工合,此際病情惡化,遂轉往昌江投裴隱和他的遠親昌江縣令以及這
  些知音同僚好友。「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正是這種心情和原因。

  「納流迷浩汗,峻址得欽山。城府開清旭,松筠起碧潯」。

  「納流」容納細流,「浩汗」,水深廣貌;「峻址」地勢高。這就進一步指出了杜甫乘船進入了東洞庭湖的一條支流。杜甫進入的哪一條支流呢?詩中「峻址」一句,說明支流沿岸的綿綿的高山峻岭,有一個風景清旭的城市和官署之地。這個「城府」有着「松筠起碧潯」的秀麗景色。東洞庭湖,沒有連綿的高山峻岭,湘江是主流不是支流。因此,杜甫舟泊的城府不可是湘陰縣城。巴陵在洞庭湖之北,也不是山區,更沒有支流。東洞庭湖有支流可納的只有昌江(平江)。故杜甫是在大曆五年暮秋溯汨羅江而上,於歲暮到達昌江城府附近的,當時昌江縣城是在中縣坪。位於汨羅江的中上游地段。北有幕阜山,主峰海拔一千五百多米,與江西黃龍山相連,山頂有晉代葛洪煉丹修身屍解得仙之,「葛洪仙壇」遺址。東南部有連雲山,主峰海拔一千六百米。從東洞庭湖轉入汨羅江,直駛昌江,山巒起伏,丘陵連綿,峰澗密布,溪流縱橫,風景秀麗;杜甫來到這個「城府開清旭」的世外桃源養息,在這裡呆了下來。但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自知病將不起,生命難延。傷垂死而事無所成,只能以涕淚作霖雨罷了。

  最後,「披顏爭倩倩,逸足況駸駸。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公孫仍恃險,候景未生擒,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問谷九洲箴。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難任。家事丹砂決,無成涕作霖」等句;其中「許靖」,「家事」等詞語,就是說:不能像許靖那樣安頓好家屬,一身莫保,家人難安,不能不用悲傷表達胸中的無可奈何的痛苦與垂危的生命仍然和國家的不幸,人民災難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還在警醒人民:「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公孫仍恃險,候景未生擒。」「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來表達詩人憂國憂民,一心繫念的是國計民生的真摯情懷。奉呈湖南親友的目的在於詩代訃託孤托葬。此詩之後,即葬於離縣城不遠的小田天井湖。所生長子宗文早逝,次子宗武,年僅十七歲,尚未婚配成家。因家境貧窮,又處於戰亂時期,只得留在平江,成家立業,世代繁衍,至今杜家洞一帶,裔孫猶有譜諜,可資參考。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 創作背影

  代宗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帶着一家八口,從長沙乘船往岳陽,經過洞庭湖時,風疾愈加嚴重,半身偏枯、臥床不起,作下此詩,寄呈給湖南的親友。  

庾信

作者: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並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庾信其它诗文

《奉報窮秋寄隱士詩》

庾信 〔南北朝〕

王倪逢齧缺。

桀溺偶長沮。

藜床負日臥。

麥隴帶經鋤。

自然曲木幾。

無名科斗書。

聚花聊飼雀。

穿池試養魚。

小村治澀路。

低田補壞渠。

秋水牽沙落。

寒藤抱樹疎。

空枉平原騎。

來過仲蔚廬。

复制

《滿江紅  題畫壽總憲龔芝麓 其二 感舊》

庾信 〔南北朝〕

滿目山川,那一帶、石城東冶。記舊日、新亭高會,人人王謝。

風靜旌旗瓜步壘,月明鼓吹秦淮夜。算北軍、天塹隔長江,飛來也。

暮雨急,寒潮打。蒼鼠竄,宮門瓦。看雞鳴埭下,射鵰盤馬。

庾信哀時惟涕淚,登高卻向西風灑。問開皇、將相復何人,亡陳者。

复制

《惜別家兄十二詠 其八》

庾信 〔南北朝〕

十年不作江湖游,今日重來緩我憂。女柩才歸土未掩,妻骸束縳歲已周。

官常苦系甘貧病,家禍因仍誰怨尤。江南不獨賦庾信,搖落更多悲早秋。

复制

《憶舊遊》

庾信 〔南北朝〕

對庭蕪黯淡,院柳蕭疏,還又深秋。正一星鐙暗,更一聲雁過,一點螢流。合成一片離思,都在小紅樓。想撲地陰雲,人愁不盡,替與天愁。

酸風未應□,雨簌簌瀟瀟,欲下還收。憶繡幃貪睡,任花梢晨影,移上簾鈎。被池半卷紅浪,衣冷覆熏篝。怎忘得江南,風流庾信空白頭。

复制

《詠畫屏風詩二十五首 其十》

庾信 〔南北朝〕

千尋木蘭館,百尺芙蓉堂。落日低蓮井,行雲礙芰梁。

流水桃花色,春洲杜若香。就階猶不進,催來上伎床。

复制

《詠畫屏風詩二十五首 其十二》

庾信 〔南北朝〕

出沒看樓殿,間關望綺羅。翔禽逐節舞,流水赴弦歌。

細管吹叢竹,新杯卷半荷。南宮冠蓋下,日暮風塵多。

复制

《傷往詩 一》

庾信 〔南北朝〕

見月長垂淚。

看花定斂眉。

從今一別後。

知作幾年悲。

复制

《擬詠懷詩 二十》

庾信 〔南北朝〕

在死猶可忍。

為辱豈不寬。

古人持此性。

遂有不能安。

其面雖可熱。

其心長自寒。

匣中取明鏡。

披圖自照看。

幸無侵餓理。

差有犯兵欄。

擁節時驅傳。

乘亭不據鞍。

代郡蓬初轉。

遼陽桑欲干。

秋雲粉絮結。

白露水銀團。

一思探禹穴。

無用鏖皋蘭。

复制

《秋日尋城東諸山頗歷深險得詩八首 其六》

庾信 〔南北朝〕

六代干戈龍戰殘,青山依舊繞江干。石麟不省玄堂改,漆閣徒傷翠柏寒。

庾信歸來空有賦,陶弘老去竟何官。飛鴻欲避林間犬,萬里冥冥振羽翰。

复制

《擬詠懷詩 十八》

庾信 〔南北朝〕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

琴聲遍屋裡。書卷滿床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复制

《周祀圜丘歌十二首 其八 登歌》

庾信 〔南北朝〕

歲之祥,國之陽。蒼靈敬,翠雲長。象為飾,龍為章。乘長日,坯蟄戶。

烈雲漢,迎風雨。六呂歌,雲門舞。省滌濯,奠牲牷。鬱金酒,鳳凰樽。

回天眷,顧中原。

复制

《六幺令 寄題張韻訪眠琴小築》

庾信 〔南北朝〕

綠陰時候,寒暖難將息。遙山幾重遮眼,芳草向人碧。

不分弦塵柱緩,板引都蕭瑟。晚雲離席。陽關休唱,客舍楊枝借顏色。

未老江關庾信,文采留南北。試覓滄海成連,別夢憐風月。

道是天涯語笑,付與閒箏笛。玉琴橫膝。垂簾罷鼓,雨細煙深遲來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