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北朝 / 謝靈運 / 鄰里相送至方山
拼 译 译

《鄰里相送至方山》

謝靈運 〔南北朝〕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甌越。

解纜及流潮,懷舊不能發。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

積疴謝生慮,寡慾罕所闕。

資此永幽棲,豈伊年歲別。

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

鄰里相送至方山 - 譯文及註釋

譯文自己奉王命離開京城去永嘉赴任,希望到那裡後能安適地居住下來。當船要趁着潮水解纜出發的時候,我卻因留戀故人而不忍離去。船在行駛中靠近了析析作響的凋敗的樹林,又看到秋月在放射着皎潔的光芒。本來就因有懷舊之情,容易感到心中充滿哀傷,現在又看到衰林、秋月,內心的悲愁就更加難以遏制了。自己因久病而斷絕了對於生活方面的追求。自己本來個人慾望就很少,所以現在並不覺得有什麼不足。我是想借永嘉郡永遠隱居下去,哪裡是只離開你們一年半載去做官呢!希望你們努力做到天天進步,並經常來信以安慰我的寂寥。

注釋祗役:敬奉朝命赴外地任職。只,敬也。皇邑:京城,指劉宋都城建業(今南京市)。憩(qì氣):休息。甌越:指水嘉郡。永嘉一帶在漢代地屬東甌,東越王搖曾在那裡建都,故稱甌越。解纜:解開繫船的纜繩,指開船。及:乘。懷舊:留戀老朋友。析析:風吹樹木的聲響。就:靠近。皎皎(jiǎo):光潔的樣子。含情:這裡指懷舊之情。盈:滿。遇物:指一路上遇到的衰林、秋月。積疴(ē):多年患病。疴,病。謝:絕。慮:思慮、謀求。寡慾:少欲。闕:同「缺」。資:借。此:指永嘉郡。幽棲:隱退屏居。豈伊:豈惟。日新:一天比一天進步。音塵:音信,消息。寂蔑:寂寞。▲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鄰里相送至方山 - 賞析

前人談謝靈運,都認為他是山水詩人之祖。而山水本自然景物,觀賞者角度不同,思想感情每個人都不一樣,同一風光,在不同詩人的筆下就未必面貌相同。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謝靈運寫山水詩,貴在其善於用精美準確的詞句客觀地刻畫出山水景物奇異而微妙之處,有似看細膩的工筆畫。然而這種精心刻意的描繪,又與他一生複雜多變的政治處境和矛盾糾纏的思想感情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同為山水詩,他的作品既不同於鮑照,也不同於謝朓。而謝靈運詩的真正特點,在於他能用深細的筆觸來摹現其內心微妙的感情。即如現在要介紹的這首《鄰里相送至方山》,就不是山水詩,而是一般的贈別抒情之作。表面上雖語多曠達,骨子裡卻是戀棧朝廷的,作者終於用凝鍊而微帶生澀的語言把這一真實而隱曲的思想給勾畫出來了。這就是謝靈運詩值得借鑑的地方。

此詩共十四句,前四句和中四句各成一小段落,末六句自成起訖,而這六句中,每兩句又各為一層意思。其中最難講的是中間「析析就衰林」四句,自聞人倓《古詩箋》至近人許多注本,幾乎沒有一位把它講透了的。

開頭四句寫自己將出任郡守,因與鄰里有舊情而不忍分別。「祗」,敬。古書多以「祗」字與「奉」、「承」、「仰」、「候」等動詞連用,因知「祗」字亦涵有上述諸詞之義。「役」,行役,指出任郡守是為朝廷服役。「祗役」,敬其職役,指鄭重對待皇帝的任命,故須到官就職。「皇邑」,猶言帝都。第一句是說由於敬承王命而服役赴郡,故出京遠行。第二句是說要去的目的地。永嘉在今浙江,古甌越之地。「相期」的「相」,雖有互相、彼此之意,卻不一定有對方存在。這裡的「相期」只是期待、打算的意思。「憩」本是休息、止宿,這裡用得別有涵義。作者到永嘉是去做官的,不是去度假的,到任之後,根本談不到「憩」,而應該是勤於公務。而作者卻用了個「憩」字,言外之意,作者被朝廷外遷並非受重用,而是投閒置散;而作者本人也並不想在外郡有所建樹,只是找個偏僻地方休息休息。這就是下文「資此永幽棲」的「根」。「資此」,藉此,利用這次機會;「永幽棲」,長期棲隱起來。把做官看成「幽棲」,並且想長此以往地生活下去,這就是反話,就是牢騷。事實上,謝靈運本人原是不甘寂寞的。

接下去,作者寫船要解纜啟程了。「及流潮」,趁着漲潮的時候。這句是說自己要離京出發了。但第四句又一轉,說由於懷念親舊而不忍離去,所以一時還未能出發。這種欲行又止的描寫並非純粹指行動,因為船終於還是解纜出發了;而是寫心理活動,即該走了卻不想走,不想走又不能不走。表面上是與鄰里親友依依不捨,實際上是對「皇邑」的戀棧。讀下文自明。

以上是第一小段,下面四句是第二小段。「析析」二句是寫實,也是比興。這時船已前行,途中所見,應為實景;但與「含情」兩句相連,則又屬比興了。「析析」,風吹樹木聲。「就衰林」,葉笑雪《謝靈運詩選》注云:「就,迎面而來。岸邊的樹林是靜止的,江上的船則順風隨流急駛,在船中看岸上的樹林,不覺船動而只看到樹林向自己走近。」這個講法頗具詩意,但不一定確切。依葉說,「就衰林」的「就」主語應為船,應為乘船人;而葉的解釋卻成了倒裝句,成為「衰林」迎面而來,其本身邏輯已覺混亂;如與下文對舉,則「皎皎」與「明」皆「秋月」之形容詞,除「析析」與「皎皎」為對文外,其它詞語並不嚴格對仗。且「衰林」亦為不詞,不能同「秋月」相提並論。鄙意下句既點出「秋」字,則上句亦為秋景無疑。而謝靈運出京赴郡是在公元422年農曆七月,雖交秋令而木葉尚未衰枯。這時就把樹林稱之為「衰」,似乎不確切。故應讀為「就衰」林始合。「就衰林」者,已經出現衰的跡象、向着衰的趨勢發展之林也。耳之所聞,乃析析風吹木葉之聲,感到又是秋天了,原來蔥翠的林木從此又要日就衰枯了;而目之所接,卻是皎潔明亮的秋月。作者動身的當晚是七月十六,正值月圓,故為寫實。這與第一小段實際已有一段間隔,即跳過了船已解纜,人已離岸的階段,而寫途中景物了。「含情」二句,舊注多講成作者自謂,而把「遇物」的「物」講成林和月。其實,此二句乃逆承上文,「含情」句是說「月」,「遇物」句是說「林」,但同時又是借外景以抒內情,實質仍在寫自己思想感情的變化感受。夫七月十六正月盈之時,因之作者聯想道:由於月亦含情,儘管它經常有虧缺晦暗之時,而每月總要盈滿一歡,看來這也並非難事。正如多情之人,一有悲歡離合,感情自然流溢,這也是一種不能自制的表現。即如自己之遷離皇邑,遠赴越甌,雖已成行,猶「懷舊」而「不發」,這也正是情不自禁,「易為盈」的表現。而「遇物難歇」,即《韓詩外傳》所謂之「樹欲靜而風不止」,「物」指「風」,乃承「析析」句而言,指林木之聲析析,正因風吹而不能自止。亦如自己本不欲遷外郡,而朝命難違,身不由己,欲罷不能,只好揚帆上路。舊注或將景語與情語割裂,或引老莊之言而故求艱深,恐皆無順理成章之妙。若依鄙說,則因實而入虛,見景而生情,轉折亦較自然,層次似更清楚。故不憚辭費,析言之如上。

最後六句,在全詩為第三小段,就題意言是點明與鄰里告別之主旨,即做為詩之結尾。但中間每兩句為一層。「積疴」二句從自己說起,「資此」二句既與赴郡相關聯,又同來送行者相呼應。最後「各勉」二句看似與鄰里贈別的套語,實將自己留戀京都、不甘寂寞之意「不打自招」式地點出。有人認為謝靈運的山水詩每於結尾處發議論,成為無聊的尾巴,而這首詩恰好相反,正是從末兩句透露出作者深藏於內心的底蘊。先說「積疴」兩句。上句說由於自己多病,因此對人生的考慮已力不從心,只能「敬謝不敏」,言外之意說:一切聽從命運安排,愛把我怎麼樣就怎麼樣吧。下句說自己本淡泊於名利,沒有什麼欲望可言,因而感覺不到自己有什麼不滿足的地方。言外指自己由於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又不想貪圖什麼,因此留在朝中也罷,出任外郡也罷,反正都無所謂。看似曠達,實有牢騷。於是接着說到第二層,他認為此次出任永嘉太守,倒是自己藉以長期隱蔽、不問世事的好機會,看來同皇帝、同都城以及在都中盤桓甚久的鄰里們,都將長期分手,不僅是分別一年半載的事了。其實這兩句也暗藏着不滿意的情緒,言外說皇帝這次把自己外遷,大約沒有再迴轉京都的希望了。其患得患失之情,真有呼之欲出之勢。而結尾兩句,上句是說:我們要彼此互勉,都能做到「日新」的水平,以遂此生志願。「日新」,《周易》屢見,如《大畜》云:「日新其德。」《繫辭上》云:「日新之謂盛德。」又《禮記·大學》引湯之盤銘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都是進德修身之意。下句則說:希望親友仍經常溝通消息,只有經常得到信息,才能慰我寂寞。「寂蔑」,與「寂滅」同,也是岑寂、孤獨的意思。這兩句也屬於無形中流露出自己戀棧京都、熱中政治的思想感情的詩句。一個人既已「謝生慮」、「罕所闕」而且打算「永幽棲」了,就不必「各勉日新志」了。他認為只有京城中的親友鄰里有信來,才能慰其「寂滅」之情,可見他所說的「永幽棲」只是牢騷而並非真話。從而可以這樣說,作者的真實思想感情是並不想離開帝都建康,可是在詩里卻說了不少故作曠達、自命清高的話;而恰好是在這種故作曠達、自命清高的詩句中透露了他對被迫出任郡守、不得不離開京城的牢騷不滿。這既是謝靈運本人特定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只有謝靈運本人的詩才,才寫得出他這種特定的複雜矛盾的思想感情。只有從這種地方入手,才會真正理解謝靈運及其膾炙人口的山水詩。▲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鄰里相送至方山 - 創作背影

劉裕一死,少帝即位,由於各派政治勢力互相傾軋,謝靈運終於受到排擠,於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農曆七月出任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溫州)太守。這首《鄰里相送至方山》,便是寫他離開帝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於京城東面大約五十里的方山碼頭上船,與送行的親友告別時的具體情景和思想活動的。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謝靈運

作者:謝靈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於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謝靈運其它诗文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

謝靈運 〔南北朝〕

述職期闌暑。

理棹變金素。

秋岸澄夕陰。

火旻團朝露。

辛苦誰為情。

遊子值頹暮。

愛似莊念昔。

久敬曾存故。

如何懷土心。

持此謝遠度。

李牧愧長袖。

郄克慚躧步。

良時不見遺。

丑狀不成惡。

曰余亦支離。

依方早有慕。

生幸休明世。

親蒙英達顧。

空班趙氏璧。

徒乖魏王瓠。

從來漸二紀。

始得傍歸路。

將窮山海跡。

永絕賞心悟。

复制

《登江中孤嶼詩》

謝靈運 〔南北朝〕

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

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

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

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想像崑山姿,緬邈區中緣。

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

复制

《齋中讀書》

謝靈運 〔南北朝〕

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

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寞。

虛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

臥疾豐暇豫,翰墨時間作。

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

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

執戟亦以疲,耕稼豈雲樂。

萬事難並歡,達生幸可托。

《登永嘉綠嶂山》

謝靈運 〔南北朝〕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

澗委水屢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七里瀨》

謝靈運 〔南北朝〕

羈心積秋晨,晨積展游眺。

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

遭物悼遷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豈屑末代誚。

目睹嚴子瀨,想屬任公釣。

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

《伯父致政通直取謝靈運詩句作蕭散堂賦詩次和寄二首 其一》

謝靈運 〔南北朝〕

神武門高早掛冠,首嗟榮路久淹蟠。詩辭故故推靈運,禪語時時對道安。

書字不誇雲五朵,臥閒偏怯日三竿。遐齡清德全真樂,誰識榮期善自寬。

复制

《題林秀才池館》

謝靈運 〔南北朝〕

脫俗自成趣,園林物外閒。桄郎團竹塢,羨子亞荊關。

雨過活枯澗,煙銷瘦小山。吾知謝靈運,到此不思還。

复制

《田南樹園激流植援》

謝靈運 〔南北朝〕

樵隱俱在山,由來事不同。

不同非一事,養痾亦園中。

中園屏氛雜,清曠招遠風。

卜室倚北阜,啟扉面南江。

激澗代汲井,插槿當列墉。

羣木既羅戶,眾山亦對牕。

靡迤趨下田,迢遞瞰高峯。

寡慾不期勞,即事罕人功。

唯開蔣生徑,永懷求羊蹤。

賞心不可忘,妙善冀能同。

复制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應瑒》

謝靈運 〔南北朝〕

汝潁之士,流離世故,頗有飄薄之嘆。

嗷嗷雲中鴈,舉翮自委羽。

求涼弱水湄,違寒長沙渚。

顧我梁川時,緩步集潁許。

一旦逢世難,淪薄恆羈旅。

天下昔未定,託身早得所。

官度廁一卒,烏林預艱阻。

晚節值眾賢,會同庇天宇。

列坐蔭華榱,金樽盈清醑。

始奏延露曲,繼以闌夕語。

調笑輒酬答,嘲謔無慚沮。

傾軀無遺慮,在心良已敘。

复制

《民間為謝靈運謠》

謝靈運 〔南北朝〕

四人挈衣裙,三人捉坐席。

复制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陳琳》

謝靈運 〔南北朝〕

袁本初書記之士,故述喪亂事多。

皇漢逢屯邅,天下遭氛慝。

董氏淪關西,袁家擁河北。

單民易周章,窘身就羈勒。

豈意事乖己,永懷戀故國。

相公實勤王,信能定蝥賊。

復覩東都輝,重見漢朝則。

餘生幸已多,矧乃值明德。

愛客不告疲,飲燕遺景刻。

夜聽極星闌,朝游窮曛黑。

哀哇動梁埃,急觴盪幽默。

且盡一日娛,莫知古來惑。

复制

《初發石首城》

謝靈運 〔南北朝〕

白珪尚可磨,斯言易為緇。

雖抱中孚爻,猶勞貝錦詩。

寸心若不亮,微命察如絲。

日月垂光景,成貸遂兼茲。

出宿薄京畿,晨裝摶魯颸。

重經平生別,再與朋知辭。

故山日已遠,風波豈還時。

苕苕萬里帆,茫茫終何之?游當羅浮行,息必廬霍期。

越海凌三山,游湘歷九嶷。

欽聖若旦暮,懷賢亦淒其。

皎皎明發心,不為歲寒欺。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