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北朝 / 柳惲 / 水調歌頭·亭皋木葉下
拼 译 译

《水調歌頭·亭皋木葉下》

柳惲 〔南北朝〕

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

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

水調歌頭·亭皋木葉下 - 譯文及註釋

譯文你遲遲未歸,是因為被風波阻攔所以滯留下來了吧!我這裡已是秋風起而木葉下,你所在的隴首一帶,此刻也是秋雲飄飛的時節了。蕭瑟淒寒的園圃中,晚歸的鳥兒聚集棲宿;窗戶下,唧唧的秋蟲在斷續悲鳴。等我裁好寒衣寄到你那,只怕那裡已是春回大地,應穿上春服了,哪裡能及時見到我寄去的禦寒的冬衣呢?

注釋行役:舊指因服兵役、勞役或公務而出外跋涉。泛稱行旅,出行。亭皋:水邊的平地,此處暗指思婦所在的江南。木葉下:化用《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意境。隴首:隴山之巔,此處泛指北方邊塞之地。牖:窗戶。安見:哪裡能見到。安:哪裡。▲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水調歌頭·亭皋木葉下 - 賞析

柳惲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之句聞名後世。他的這首同賦閨怨的少年成名作《搗衣詩》中「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一聯,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製寒衣前,要將紈素一類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搗,使其平整柔軟。搗衣的勞動,最易觸發思婦懷遠的感情,因此搗衣詩往往就是閨怨詩的異名。六朝這類詩甚多,謝惠連的《搗衣詩》就曾受到鍾嶸的稱讚,其中有句云:「檐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額)。」可見古代搗衣的具體情景。

搗衣往往為了裁縫寄遠。因此詩一開頭便從感嘆行人淹留不歸寫起:「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網地區,風波之險常是遊子滯留不歸的一個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歸的原因是由於風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兩句中一「滯」一「淹」,透出遊子外出時間之久與思婦長期盼歸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現客觀條件所造成的阻礙,後者重在表達思婦內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側重點。

三四兩句寫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婦搗衣時眼中所見之景。亭皋,水邊平地,暗切思婦所在的江南。「木葉下」化用《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意境,暗透思婦在秋風起而木葉下的季節盼望遊人歸來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下句是思婦心中所想之景。隴首,即隴頭,系遊人滯留之地。隴首或隴頭的意象,在南北朝詩賦中常與遊子的飄蕩相聯繫,此處即泛指北方邊塞之地。思婦由眼前「亭皋木葉下」的深秋景象,聯想起丈夫所在的隴首一帶,此刻也是秋雲飄飛的時節了,想象中含有無限思念與體貼。「秋雲飛」的意象,不但明點秋令,而且象徵着遊子的飄蕩不定(浮雲常被用作遊子的象喻)。這一片飄蕩無依的「秋雲」,什麼時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鄉呢?兩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廣,一實景一懸想,不但對仗工整,形象鮮明,而且由於意象富於蘊涵,能引發多方面的聯想。表面上看,似單純寫景,而思婦悲秋嘆逝、懷念遠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緒雖略帶悲涼,而意境疏朗闊遠。《粱書》本傳說:「惲少工篇什,為詩云:『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王元長(融)見而嗟賞。」可見它在當時就被視為警語佳句。

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馳神遠想收歸眼前近景:「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在呈現出深秋蕭瑟淒寒景象的園圃中,晚歸的鳥兒聚集棲宿;思婦的窗戶下,唧唧的秋蟲在斷續悲鳴。「寒」點秋令,也傳出思婦淒寒的心態;夕鳥之集,反襯遊人不歸;草蟲悲,正透出思婦內心的悲傷。所見所聞,無不觸緒增悲。

最後兩句是思婦的內心獨白:眼下已是木葉紛飛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隴首塞北,那裡已是春回大地,應當穿上春裝了,哪裡能及時見到我寄去的禦寒的冬衣呢?這一設想,不僅顯示了南北兩地的遙隔,而且透露出思婦對遠人的體貼與關切,將搗衣的行動所包含的深情蜜意進一步表現出來了。

詩題為「搗衣」,但跟前面所引的謝惠連的《搗衣詩》具體描繪搗衣勞動的寫法不同,除結尾處略點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幾乎不涉搗衣本題,表面上看似有些離題。實則首聯揭出遊人之淹滯遠方,為搗衣之由,中間兩聯寫景,為搗衣時所見所想,仍處處關合題目。只是此篇旨在抒寫搗衣的女子對遠人的思念、體貼,對搗衣勞動本身則不作正面描寫。這種構思,使詩的意境更為空靈,也更富抒情色彩。▲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柳惲

作者:柳惲

柳惲,字文暢,生於宋泰始元年(465年),卒於梁天監十六年(517年)。祖籍河東解州(今山西運城),南朝梁著名詩人、音樂家、棋手。梁天監元年(502午)蕭衍建立梁朝,柳惲為侍中,與僕射,著名史學家沈約等共同定新律。以後在朝中,歷任散騎常侍、左民尚書,持節、都督、仁武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今廣東廣州)刺史。又「征為秘書監、領左軍將軍」。曾兩次出任吳興(今浙江吳興縣)太守,「為政清靜,人吏懷之。梁天監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歲。贈侍中,中護軍。 

柳惲其它诗文

《獨不見》

柳惲 〔南北朝〕

別島望風台,天淵臨水殿。

芳草生未積,春花落如霰。

出從張公子,還過趙飛燕。

奉帚長信宮,誰知獨不見。

复制

《七夕穿針》

柳惲 〔南北朝〕

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

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

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

清露下羅衣,秋風吹玉柱。

流陰稍已多,餘光亦難取。

《搗衣詩》

柳惲 〔南北朝〕

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深庭秋草綠。高門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蘭。不怨飛蓬苦。徒傷蕙草殘。

行役滯風波。遊人淹不歸。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

鶴鳴勞永歡。采菉傷時暮。念君方遠遊。望妾理紈素。

秋風吹綠潭。明月懸高樹。佳人飾淨容。招攜從所務。

步欄杳不極。離堂肅已扃。軒高夕杵散。氣爽夜碪鳴。

瑤華隨步響。幽蘭逐袂生。踟躕理金翠。容與納宵清。

泛艷回煙彩。淵旋龜鶴文。淒淒合歡袖。冉冉蘭麝芬。

不怨杼軸苦。所悲千里分。垂泣送行李。傾首遲歸雲。

复制

《寄太原盧司空三十韻》

柳惲 〔南北朝〕

隋艦臨淮甸,唐旗出井陘。斷鰲支四柱,卓馬濟三靈。

祖業隆盤古,孫謀復大庭。從來師俊傑,可以煥丹青。

舊族開東嶽,雄圖奮北溟。邪同獬廌觸,樂伴鳳凰聽。

酣戰仍揮日,降妖亦斗霆。將軍功不伐,叔舅德惟馨。

雞塞誰生事,狼煙不暫停。擬填滄海鳥,敢競太陽螢。

內草才傳詔,前茅已勒銘。那勞出師表,盡入大荒經。

德水縈長帶,陰山繞畫屏。秖憂非綮肯,未覺有膻腥。

保佐資沖漠,扶持在杳冥。乃心防暗室,華發稱明廷。

按甲神初靜,揮戈思欲醒。羲之當妙選,孝若近歸寧。

月色來侵幌,詩成有轉欞。羅含黃菊宅,柳惲白蘋汀。

神物龜酬孔,仙才鶴姓丁。西山童子藥,南極老人星。

自頃徒窺管,於今愧挈瓶。何由叨末席,還得叩玄扃。

莊叟虛悲雁,終童漫識艇。幕中雖策畫,劍外且伶俜。

俁俁行忘止,鰥鰥臥不瞑。身應瘠於魯,淚欲溢為榮。

禹貢思金鼎,堯圖憶土鉶。公乎來入相,王欲駕雲亭。

复制

《潘中丞毗山讀書台》

柳惲 〔南北朝〕

吳興千嶂擁蒼虬,二水何殊洛涘游。家傍沈郎青桂樹,詩成柳惲白蘋洲。

石門深鎖藤蘿雨,山笥曾開薜荔秋。樞筦借才今賜履,明農誰許問營丘。

复制

《送吳興太守行十絕句 其一》

柳惲 〔南北朝〕

人物中興第一流,論才應作富民侯。帝憐玉筍班中秀,合付蘋花柳惲洲。

复制

《從武帝登景陽樓詩》

柳惲 〔南北朝〕

太液滄波起,長楊高樹秋。翠華承漢遠,雕輦逐風游。

复制

《贈吳均詩二首 其一》

柳惲 〔南北朝〕

山桃落晚紅,野蕨開初紫。雲日自清明,苹芷齊霍靡。

離念已鬱陶,物華復如此。

复制

《詠薔薇詩》

柳惲 〔南北朝〕

當戶種薔薇,枝葉太葳蕤。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

春閨不能靜,開匣理明妃。曲池浮采采,斜岸列依依。

或聞好音度,時見銜泥歸。且對清酤湛,其餘任是非。

复制

《贈吳均詩三首 其三》

柳惲 〔南北朝〕

夕宿飛狐關,晨登磧礫坂。形為戎馬倦,思逐征旗遠。

邊城秋霰來,寒鄉春風晚。始信隴雪輕,漸覺寒雲卷。

徭役命所當,念子加餐飯。

复制

《和柳惲毗山亭詩》

柳惲 〔南北朝〕

平湖曠復遠,高樹峻而危。

复制

《與柳惲相贈答詩六首 其二》

柳惲 〔南北朝〕

鳴鞭適大阿,聯翩渡漳河。燕姬及趙女,挾瑟夜經過。

纖腰曳廣袖,半額畫長蛾。客本倦遊者,箕帚在江沱。

故人不可棄,新知空復何。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