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北朝 / 伏挺 / 行舟值早霧
拼 译 译

《行舟值早霧》

伏挺 〔南北朝〕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

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

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

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复制

行舟值早霧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水面霧氣與山中的雲霧之氣交雜,天地一片晦暗,仰頭都看不見天。迷濛中只聽到猿猴悲啼,方才揣度兩岸都是山巒;聽到湍急的水流聲,方知身邊就是急馳的江流。漁人對這兒的山水形勢也迷惑了,弄不清哪兒是水邊,駕駛着船隻在迷霧中盤旋。霧氣到中午時分才散盡,天空和江水又是一片清澈澈明。

注釋岫:山。瀨:急速的水流。惑:疑惑,迷惑。浦;水邊.溯沿:盤旋。氛靄:霧氣。

古詩文網經典傳承志願小組.白馬非馬譯註

行舟值早霧 -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旅途中霧中行舟。語言樸實而自然,讀來令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首聯總寫大霧瀰漫的景色,既描寫晨霧之大,又點出了水、山、天。而山光水色,正籠罩於濃煙密霧之間,隱而不見,眼前唯一能見的只有大霧。作者一筆寫出了可見的與不可見的,虛實相映,渾然一體。這兩句先渲染出一個大的背景,為全詩做了鋪墊。

山水景物,都隱藏在濃霧中,暝暝不可見,因而視覺無所可用,但聽覺卻轉而分明。嗷嗷猿啼,淙淙瀨流之聲,自漫漫濃霧中傳來,宛如空谷足音,顯得格外震動耳骨,引人注意。「聽」、「聞」、「忖」、「知」四字,用得次序井然、章法嚴密,細膩地表現了霧中之人憑籍冥冥之間的聲音,進行揣度和判斷的心理過程。隱而不見的岫巒和川流,便藉助聽覺的作用,轉變為視覺形象,呈現於霧中人的眼前。正由於只可以藉助聽覺加以想象,而不能直接通過視覺以明見,這岫巒和川流,便增添了幾分迷離恍惚、神秘莫測的色彩,別有一番魅力。

頸聯緊緊承接上文,進一步寫出了人在霧中,迷茫彷徨,茫然不知所之的真切感受。霧中的漁人、行舟,宛如飄浮於浩渺雲間,左右前後,無所依傍,恍然惚然。澳浦雖近在咫尺,漁人卻迷惑不知;扁舟欲上下沿沂,卻茫然不得其所。作者在這裡既把霧的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同時又將人的迷茫惶惑心境展示得細膩入微。

尾聯詩人筆鋒一轉。一個「盡」字,下得乾淨利落,濃雲密霧,一掃而空。陽光普照,天水清澈,全詩的境界煥然一新。「澄鮮」二字,說明霧後的山水給人以格外清澄透徹、鮮明醒目的感覺,同時也表現了舟中之人自霧中脫出,精神為之一振,豁然開朗了的心情。這結尾二句與開頭二句照應得十分緊密,「氛靄」對應「霧」、「煙」,「空水」承接着「水」、「天」,「澄鮮」對照着「冥冥」,首尾呼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首寫霧的詩,作者不用「蛇游」、「豹引」、「漱水」、「吹沙」之類古人寫霧習用的典故套語,也並不着力於對霧的形態本身作對比描繪,而是以白描的語言,緊密結合人在霧中的感覺和體驗來展示霧中的景物,表現霧的氛圍,因而讀者仿佛也被帶入了瀰漫着水霧山煙的意境,與詩人一道去體驗那濃霧之間的山水、川岫、猿聲、瀨聲,獲得了非常真切的感受。這確是一篇寫霧詩的佳作。全詩語言自然流暢,不事雕琢,而其格律和對仗,卻幾乎暗合了唐人五律的要求。

《梁書·伏挺傳》謂伏挺「為五言詩善效謝康樂體。」他的詩作流傳至今的僅此一首。但就這首詩而論,不僅句佳,而且全詩的意境亦統一完整,其成就看來,並不在謝靈運某些詩作之下。▲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本站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伏挺

作者:伏挺

(約483—約548)南朝梁平昌安丘人,字士標。伏暅子。博學有才思,善效謝康樂,為五言詩。任昉嘆曰:「此子日下無雙。」齊末,州舉秀才,對策第一。蕭衍(梁武帝)至新林,挺迎謁,引為征東行參軍。梁武帝天監初,除中軍參軍事。在家講《論語》,聽者傾朝。累遷晉陵、武康令。後除南台書侍御史,因納賄被劾,懼罪出家,名僧挺。後遇赦,不堪食素,還俗。侯景亂中卒。有《邇說》及文集,均佚。 

伏挺其它诗文

《行舟值早霧》

伏挺 〔南北朝〕

水霧雜山煙,冥冥不見天。

聽猿方忖岫,聞瀨始知川。

漁人惑澳浦,行舟迷溯沿。

日中氛靄盡,空水共澄鮮。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