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袁枚 / 大龍湫之瀑
拼 译 译

《大龍湫之瀑》

袁枚 〔清代〕

龍湫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綿。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煙。

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分焉。

复制
袁枚

作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袁枚其它诗文

《桐江作(四首選二)》

袁枚 〔清代〕

桐江春水綠如油,兩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漸多奇險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別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覺白雲低。

詩人用筆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复制

《謁岳王墓》

袁枚 〔清代〕

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

賴有岳於雙少保,人間才覺重西湖。

《湖上雜詩》

袁枚 〔清代〕

葛嶺花開二月天,遊人來往說神仙。

老夫心與遊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

《春日雜詩》

袁枚 〔清代〕

千枝紅雨萬重煙,畫出詩人得意天。

山上春雲如我懶,日高猶宿翠微巔。

复制

《到石樑觀瀑布》

袁枚 〔清代〕

天風肅肅衣裳飄,人聲漸小灘聲驕。

知是天台古石橋。

一龍獨跨山之凹,高聳脊背橫伸腰,

其下嵌空走怒濤。

濤水來從華頂遙,分為左右瀑兩條,

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疊六疊勢益高,一落千丈聲怒號。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電非笙匏。

銀河飛落青松梢,素車白馬雲中跑。

勢急欲下石阻撓,回瀾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門敲,水犀軍向皋蘭鏖,

三千組練揮銀刀,四川崖壁齊動搖。

偉哉銅殿造前朝,五百羅漢如相招。

我本錢塘兒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

心花怒開神理超。

高枕龍背持其尻,上視下視行周遭;

其奈冷泠雨濺袍,天風吹人立不牢。

北宮雖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齊聞韶。

不圖為樂如斯妙,得坐一刻勝千朝。

安得將身化巨鰲,看他萬古長滔滔!

复制

《絕句》

袁枚 〔清代〕

飛雲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

复制

《峴山》

袁枚 〔清代〕

浮生幾載青山酒,名士常為萬古愁。

雙淚偶揮羊太傅,一碑如補晉春秋。

樓傳黃鶴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

今日敬兒天下滿,襄陽片石若為留。

复制

《過柴桑亂峰中,躡梯而上觀陶公醉石》

袁枚 〔清代〕

先生容易醉,偶爾石上眠。

誰知一拳石,艷傳千百年。

金床玉幾世恆有,眠者一過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勝立穹碑萬丈長。

复制

《游黃山記》

袁枚 〔清代〕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畢,遂浴黃山之湯泉。泉甘且冽,在懸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慣負客者,號海馬,可用也。」引五六壯佼者來,俱手數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復作襁褓兒耶?初猶自強,至憊甚,乃縛跨其背。於是且步且負各半。行至雲巢,路絕矣,躡木梯而上,萬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猶披重裘擁火。雲走入奪舍,頃刻混沌,兩人坐,辨聲而已。散後,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於東,身仆於西,頭向於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長,大十圍,高無二尺也。他松類是者多,不可勝記。晚,雲氣更清,諸峰如兒孫俯伏。黃山有前、後海之名,左右視,兩海並見。

  次日,從台左折而下,過百步雲梯,路又絕矣。忽見一石如大鰲魚,張其口。不得已走入魚口中,穿腹出背,別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頂,與蓮花、天都二峰為三鼎足,高相峙。天風撼人,不可立。晚至獅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遠望兩峰尖峙,逼視之,尚有一峰隱身落後。峰高且險,下臨無底之溪,余立其巔,垂趾二分在外。僧懼,挽之。余笑謂:「墜亦無妨。」問:「何也?」曰:「溪無底,則人墜當亦無底,飄飄然知泊何所?縱有底,亦須許久方到,盡可須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涼台。台下峰如筆,如矢,如筍,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戲將武庫兵仗布散地上。食頃,有白練繞樹,僧喜告曰:「此雲鋪海也。」初濛濛然,鎔銀散綿,良久渾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類大盤凝脂中有筍脯矗現狀。俄而離散,則萬峰簇簇,仍還原形。余坐松頂,苦日炙,忽有片雲起為蔭遮。方知雲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門觀落日,草高於人,路又絕矣。喚數十夫芟夷之而後行。東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間鶻突數十峰,類天台瓊台。紅日將墜,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風掀落;不能襪,被水沃透;不敢杖,動陷軟沙;不敢仰,慮石崩壓。左顧右睨,前探後矚,恨不能化干億身,逐峰皆到。當「海馬」負時,捷若猱猿,衝突急走,千萬山亦學人棄,狀如潮湧。俯視深阬、怪峰,在腳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慄無益。若禁緩之,自覺無勇。不得已,託孤寄命,憑渠所往,黨此身便已羽化。

  《淮南子》有「膽為雲」之說,信然。

  初九日,從天柱峰後轉下,過白沙矼,至雲谷,家人以肩輿相迎。計步行五十餘里,人山凡七日。

复制

《李孝子傳》

袁枚 〔清代〕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維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歿,家無旨畜,母針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養親,兒職也。兒不養母,乃藉母養兒,兒心何安!」遂棄書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進之母,而己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飲,喀喀不下者三晝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夢神人刺以針曰:「哀而子之孝也。」覺,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風起,城中生波濤,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搖搖然,孝子趨負母,伏几下。俄而前後廬舍崩,所避處獨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時屆嚴寒,體故贏,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數人,蘊火覆之,淪以湯,乃蘇,年五十五卒。卒時抱母大慟,囑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傳其幼時,居父喪,寢苫塊中,哀號三年,每出入,鄰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蓋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聞於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論曰:《孝經》一書,聖人所以為人子訓者至矣。然世人方讀書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獨因孝以廢書,何耶?中庸曰: 「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無俟於教也。不然,慈烏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讀何書哉?

复制

《柳子厚祠》

袁枚 〔清代〕

金章紫綬照江濱,王者衣冠古逐臣。但說權門難托足,誰知文士易成神。

宮庭慷慨伊周事,湘水淒涼屈賈身。剩有《荔支丹》一曲,至今歌遍楚南人。

复制

《玉泉觀魚》

袁枚 〔清代〕

玉泉何澄清,銀河移在地。戢戢萬魚頭,空行渺無際。

紅鱗色陸離,白小影搖曳。窺客若有情,銜花儼相戲。

池間荇藻長,風定水煙細。可惜夕陽沈,鐘聲雲外至。

春山生睡容,遊客有歸意。回首波紋平,淡月僧門閉。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