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袁枚 / 仿元遺山論詩(四十二首選—)
拼

《仿元遺山論詩(四十二首選—)》

袁枚 〔清代〕

不相菲薄不相師,公道持論我最知;

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詩。

复制

仿元遺山論詩(四十二首選—) - 賞析

袁枚

作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袁枚其它诗文

《桐江作(四首選二)》

袁枚 〔清代〕

桐江春水綠如油,兩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漸多奇險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別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覺白雲低。

詩人用筆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复制

《與薛壽魚書》

袁枚 〔清代〕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孫必欲推而納之於必朽之處,此吾所為悁悁而悲也。

夫所謂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後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醫,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

孔而後可以不朽,則宇宙間安得有此紛紛之周、孔哉!子之大夫一瓢先生,醫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祿。

仆方思輯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來墓誌無一字及醫,反托於與陳文恭公講學云云。

嗚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傳矣,朽矣! 夫學在躬行,不在講也。

聖學莫如仁,先生能以術人其民,使無天扎,是即孔子「老安少懷」之學也,素位而行,學孰大於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則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則甚陋。

今執逮之人而問之曰:「一瓢先生非名醫乎?」雖子之仇,無異詞也。

又問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學乎?」雖子之戚,有異詞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傳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傳先人,得毋以「藝成而下」之說為斤斤乎?不知藝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藝非道?貌襲之,道藝兩失。

醫之為藝,尤非易言,神農始之,黃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領之,其道通於神聖。

今天下醫絕矣,惟講學一流轉未絕者,何也?醫之效立見,故名醫百無一人;學之講無稽。

故村儒舉目皆是,子不尊先人於百無一人之上,而反賤之於舉目皆是之中,過矣!仆昔疾病,姓名危篤,爾時雖十周、程、張。

朱何益?而先生獨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為不朽之人也。

慮此外必有異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壽世者,輯而傳焉,當高出語錄陳言萬萬。

而乃諱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學中未必增一偽席,而方伎中轉失一真人矣。

豈不悖哉!。

复制

《水西亭夜坐》

袁枚 〔清代〕

明月愛流水,一輪池上明。

水亦愛明月,金波徹底清。

愛水兼愛月,有客登西亭。

其時萬籟寂,秋花呈微馨。

荷珠不甚惜,風來一齊傾,露零螢火濕,屟響蛩語停。

感此玄化理,形骸付空冥。

坐久並忘我,何處塵慮攖。

鐘聲偶然來,起念知三更。

當我起念時,天亦微雲生。

复制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清代〕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春風》

袁枚 〔清代〕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雞·養雞縱雞食》

袁枚 〔清代〕

養雞縱雞食,雞肥乃烹之。

主人計固佳,不可與雞知。

复制

《明皇與貴妃》

袁枚 〔清代〕

到底君王負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

玉環領略夫妻味,從此人間不再生。

复制

《再題賈太傅祠》

袁枚 〔清代〕

一別先生五十年,洛陽年少也華顛。自憐枉受吳公薦,白首重來意惘然。

复制

《游黃山記》

袁枚 〔清代〕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畢,遂浴黃山之湯泉。泉甘且冽,在懸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從此山徑仄險,雖兜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慣負客者,號海馬,可用也。」引五六壯佼者來,俱手數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復作襁褓兒耶?初猶自強,至憊甚,乃縛跨其背。於是且步且負各半。行至雲巢,路絕矣,躡木梯而上,萬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猶披重裘擁火。雲走入奪舍,頃刻混沌,兩人坐,辨聲而已。散後,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於東,身仆於西,頭向於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與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長,大十圍,高無二尺也。他松類是者多,不可勝記。晚,雲氣更清,諸峰如兒孫俯伏。黃山有前、後海之名,左右視,兩海並見。

  次日,從台左折而下,過百步雲梯,路又絕矣。忽見一石如大鰲魚,張其口。不得已走入魚口中,穿腹出背,別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頂,與蓮花、天都二峰為三鼎足,高相峙。天風撼人,不可立。晚至獅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遠望兩峰尖峙,逼視之,尚有一峰隱身落後。峰高且險,下臨無底之溪,余立其巔,垂趾二分在外。僧懼,挽之。余笑謂:「墜亦無妨。」問:「何也?」曰:「溪無底,則人墜當亦無底,飄飄然知泊何所?縱有底,亦須許久方到,盡可須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涼台。台下峰如筆,如矢,如筍,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戲將武庫兵仗布散地上。食頃,有白練繞樹,僧喜告曰:「此雲鋪海也。」初濛濛然,鎔銀散綿,良久渾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類大盤凝脂中有筍脯矗現狀。俄而離散,則萬峰簇簇,仍還原形。余坐松頂,苦日炙,忽有片雲起為蔭遮。方知雲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門觀落日,草高於人,路又絕矣。喚數十夫芟夷之而後行。東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間鶻突數十峰,類天台瓊台。紅日將墜,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風掀落;不能襪,被水沃透;不敢杖,動陷軟沙;不敢仰,慮石崩壓。左顧右睨,前探後矚,恨不能化干億身,逐峰皆到。當「海馬」負時,捷若猱猿,衝突急走,千萬山亦學人棄,狀如潮湧。俯視深阬、怪峰,在腳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慄無益。若禁緩之,自覺無勇。不得已,託孤寄命,憑渠所往,黨此身便已羽化。

  《淮南子》有「膽為雲」之說,信然。

  初九日,從天柱峰後轉下,過白沙矼,至雲谷,家人以肩輿相迎。計步行五十餘里,人山凡七日。

复制

《隴上作》

袁枚 〔清代〕

憶昔童孫小,曾蒙大母憐。勝衣先取抱,弱冠尚同眠。

髻影紅鐙下,書聲白髮前。倚嬌頻索果,逃學免施鞭。

敬奉先生饌,親裝稚子綿。掌珠真護惜,軒鶴望騰騫。

行藥常扶背,看花屢撫肩。親鄰驚寵極,姊妹妒恩偏。

玉陛臚傳夕,秋風榜發天。望兒終有日,道我見無年。

渺渺言猶在,悠悠歲幾遷。果然宮錦服,來拜墓門煙。

返哺心雖急,舍飴夢已捐。恩難酬白骨,淚可到黃泉。

宿草翻殘照,秋山泣杜鵑。今宵華表月,莫向隴頭圓。

复制

《行役雜詠 其三》

袁枚 〔清代〕

無心推篷看,不意與月近。欣然臥以觀,星盡惟斗柄。

始之肌膚寒,久乃心肝映。白雲如覆被,人面漸貼鏡。

萬里湛清華,九天涵綠淨。狂痴不能還,吾亦見吾性。

复制

《贈袁枚》

袁枚 〔清代〕

晨星斷雁幾文人,錯落江河湖海濱。

抹去春秋自花實,逼來霜雪更枯筠。

女稱絕色鄰夸艷,君有奇才我不貧。

不買明珠買明鏡,愛他光怪是先秦。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