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清代 / 袁枚 / 荊卿里
拼 译 译

《荊卿里》

袁枚 〔清代〕

水邊歌罷酒千行,生戴吾頭入虎狼。

力儘自堪酬太子,魂歸何忍見田光?英雄祖餞當年淚,過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無靈公莫笑,亂山終古刺咸陽。

荊卿里 - 譯文及註釋

譯文易水邊壯歌唱罷送行的人們舉杯告別,一腔熱血孤身入秦向虎狼。力氣用盡固然能夠報答太子的重恩,謀刺未成魂歸怎麼對得起田光?似見當年餞行時英雄的悲淚,如今過客衣冠還凝上一片清霜。匕首無靈荊軻你莫要抱憾,看亂山如劍萬古都直刺咸陽!

注釋荊卿:戰國末的刺客荊軻。酒千行:送行的人們舉酒告別。生戴吾頭:指荊軻抱着決死之心入秦。戴,帶着。虎狼:虎狼之國,指秦國。堪:能夠。太子:燕太子丹。田光:燕國義士,他向燕太子丹推薦荊軻行刺秦王,臨行前,又自殺以示不泄露謀刺的機密。祖餞:餞行。祖,出行前祭祀路神。咸陽:秦國的都城。終古:自古以來,一直。▲

李靈年,李澤平譯註. 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袁枚詩文選譯[M].成都: 巴蜀書社,2011,11-12.

荊卿里 - 賞析

此詩的首聯追憶荊軻在易水邊別燕太子丹及眾賓客、決死入秦時的情景;頷聯言荊軻刺秦王事敗而殉身,自謂可以報答太子卻不忍見田光之靈;頸聯寫荊軻的大無畏氣概受到古今之人的讚頌和景仰;尾聯言荊軻刺秦之舉雖未遂,然已感天動地。這首詠懷之作格調高昂,毫無遲暮、悲涼之感;用典自然圓熟,無斧鑿別,聯想奇特。

「水邊歌罷酒千行,生戴吾頭人虎狼。」兩句概括易水悲歌送別,寫荊軻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因為從當時情勢看,荊軻無論行刺成功與否決無生還之理,所以易水之歌自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明知不還卻義無反顧,所以為壯士。段秀實入郭晞亂軍中自言「吾戴吾頭來矣」,戴頭就用這個典故。這兩句寫荊軻出發時的英雄氣概,是揚。

「力儘自堪酬太子,魂歸何忍見田光?」兩句概括荊軻的失敗,有無限惋惜之情,好像辜負了田光的舉薦。以上四句寫當日情事,先揚後抑。

「英雄祖餞當年淚,過客衣冠此日霜。」一句寫當時,遙應「水邊歌罷」的祖餞場面;一句寫今天,衣冠上被霜沾白了,使人想象當時「白衣冠送之」的場面,今天的霜源於當年之白。

「匕首無靈公莫恨,亂山終古刺咸陽。」這兩句安慰荊軻,卻是前人所未道,特別是結句非常聰明,把當地的山形和荊軻事跡巧妙地聯繫在一起, 好像山川有靈,都像荊軻刺秦王一樣刺向咸陽。寫荊軻的失敗前人都是嘆惜劍術之疏,認為是千古恨事,袁枚卻從另一角度來安慰荊軻,因為「亂山終古刺咸陽」,足以彌補「匕首無靈」的失敗。這首詩概括古事簡練形象,把敘事抒情融為一體,一結尤其出人意表,在前期七律中是較好的作品。

《荊卿里》是袁枚詩歌創作中比較成功的一首。他在這首詩里傾注了自己誠摯的感情,用寥寥數語,為讀者勾勒出了兩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一個是為報王恩,視死如歸的英雄荊柯的形象;另一個則是詩人本人。前者通過「生戴吾頭入虎狼」和「魂歸何忍見田光」的白描手法的刻面,荊柯的性格驟然成形;匕首無靈人有情,雖然事敗人歿,但荊柯的偉大精神卻與日月同輝,永耀後人。作者論人不論事,主張精神至上的性格躍然紙上。▲

周嘯天主編. 元明清名詩鑑賞[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1000-1001.

田軍 王洪等主編. 金元明清詩詞曲鑑賞辭典[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 ,1083.

荊卿里 - 創作背影

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作者為廣西巡撫金珙所推薦,進京應博學鴻詞試,在途經荊軻故里、今河北省易縣時,寫下了這首詩。

李靈年,李澤平譯註. 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袁枚詩文選譯[M].成都: 巴蜀書社,2011,11-12.

袁枚

作者: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袁枚其它诗文

《題沈凡民蘭亭卷子 其二》

袁枚 〔清代〕

浮生難挹魯靈光,風義羊求事渺茫。

兩晉書亡王內史,六朝人剩沈東陽。

金仙次第辭西漢,宮女憑誰說上皇。

惆悵鍾期來海畔,斷琴彈落一天霜。

复制

《春寒》

袁枚 〔清代〕

重裘逢二月,神手步芳林。

殘雪有餘色,百花無競心。

踏青苔影薄,禁火客愁深。

傾耳碧溪畔,黃鸝遲好音。

复制

《偶作五絕句》

袁枚 〔清代〕

偶尋半開梅,閒倚一竿竹。

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

复制

《祭妹文》

袁枚 〔清代〕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

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旦長成,遽躬蹈之。

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

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戶入,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

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

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

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

舊事填膺,思之淒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

悔當時不將嫛婗情狀,羅縷記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

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辦治。

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諳雅故者。

汝嫂非不婉嫕,而於此微缺然。

故自汝歸後,雖為汝悲,實為予喜。

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後托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減一分則喜,增一分則憂。

後雖小差,猶尚殗殜,無所娛遣;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歡。

嗚呼!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汝之疾也,予信醫言無害,遠吊揚州;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及至綿惙已極,阿奶問:「望兄歸否?」強應曰:「諾。

」已予先一日夢汝來訣,心知不祥,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四支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

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遊?即游,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聞、共汝籌畫也。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無見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見汝;而死後之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

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

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於斯,便祭掃也。

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兩冢: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

羊山曠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

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後,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睟耳。

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禿,暗裡自知;知在人間,尚復幾日?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

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嗚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

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

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苔》

袁枚 〔清代〕

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

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

《明皇與貴妃》

袁枚 〔清代〕

到底君王負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

玉環領略夫妻味,從此人間不再生。

复制

《春日雜詩》

袁枚 〔清代〕

千枝紅雨萬重煙,畫出詩人得意天。

山上春雲如我懶,日高猶宿翠微巔。

复制

《夜過瓜洲》

袁枚 〔清代〕

霜雁一聲語,煙江兩岸秋。蘆花三十里,吹雪滿船頭。

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蒼茫雲樹外,明月出瓜洲。

复制

《峴山》

袁枚 〔清代〕

浮生幾載青山酒,名士常為萬古愁。

雙淚偶揮羊太傅,一碑如補晉春秋。

樓傳黃鶴仙何在,佩解明珠水自流。

今日敬兒天下滿,襄陽片石若為留。

复制

《夜立階下》

袁枚 〔清代〕

半明半昧星,三點兩點雨。

梧桐知秋來,葉葉自相語。

复制

《泊舟平望偕齊次風宗伯周蘭坡學士訪玉川居士》

袁枚 〔清代〕

輕帆為我慰離群,得見梅花又見君。三徑苔痕藏草屋,一湖水氣濕春雲。

風停篆影微微直,雨歇鶯聲漸漸聞。彈指來游剛十載,當筵莫惜酒杯醺。

复制

《行役雜詠 其四》

袁枚 〔清代〕

南遊過楚江,西征臨越甸。當塗想分割,龍津憶征戰。

或營酸棗台,或起明光殿。平畛開歌舞,危巘收組練。

亡何歲似流,悲哉日似電。白骨埋中原,朱扃罷華宴。

史冊尚流播,山川滅聞見。秦宮無遺瓦,漢苑少殘箭。

荒煙廢冢傾,衰草流螢遍。黃雲自南飛,白日但西暝。

閒寂窘游志,衰颯窮遐眷。慨然至於今,嘆者凡幾遍。

平生豪橫心,雖悟不得遣。

复制